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浓硫酸对木豆种子进行不同浸泡时间的催芽处理,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析不同时间处理、温度、种质采集高度及种子千粒重对木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豆种子用浓硫酸浸种处理的最佳时间为1 min,发芽率达92.33%。木豆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大部分木豆种子的千粒重较重,发芽率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盐胁迫对不同类型甜高梁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0.5%、1.0%、1.5%、2.0%、2.5%的NaCl盐溶液胁迫下,不同类型甜高梁的萌发均受到抑制,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表现在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根长、芽重、根重均逐渐下降。但相同盐浓度下,杂交种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常规种。不同类型品种之间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重差异显著,而活力指数、根长、芽长、芽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紫葳科梓属植物黄金树、梓、楸为试材,研究3个种种子的千粒重、长度、宽度、长宽比等表型性状及不同贮藏条件、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发芽温度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金树种子的平均长度(37.340 mm)、宽度(2.680 mm)、千粒重(15.263 g)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种。不同贮藏条件、发芽温度、浸种时间对黄金树、梓树种子发芽率影响极显著,按种子发芽率高低排序为冷藏贮藏>室温贮藏>冷冻贮藏,25 ℃>30 ℃>20 ℃,浸种48 h>24 h>12 h;楸树种子冷藏和冷冻贮藏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常温贮藏发芽率最低,浸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影响差异也不显著,30 ℃种子发芽率显著优于20 ℃、25 ℃。黄金树、梓树和楸树种子性状存在显著性差异,梓树和黄金树种子最佳发芽条件为冷藏贮藏,浸种48 h,25 ℃下培养,楸树种子最佳发芽条件为冷冻或冷藏贮藏,浸种12 h,30 ℃下培养。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气候箱内模拟林地环境条件,探讨了不同温度、光照和土壤含水量对子午岭建群种辽东栎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辽东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差异显著,其中最适温度为25℃;昼夜温差对种子发芽影响显著,15℃/25℃变温条件下,发芽率最高,而15℃/30℃变温条件下发芽率极低,说明温差过大不利于辽东栎种子萌发;在最适温度下,全光照时的发芽率达到97%,发芽势为80%,均高出其它光照处理;适宜辽东栎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在15%~35%之间,最适土壤含水量为20%,此时发芽率为90%,发芽势为43.33%,发芽指数为3.0171.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观赏羽扇豆种子特性、变异规律及其对苗期生长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以选育的4个家系种子为材料,分析了种子表型特性、种子萌发及与苗期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观赏羽扇豆4个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粉色种子体积最大,红色种子千粒重最重,不同家系种子性状变异系数为2.97%~14.34%,种子比重、千粒重因变异程度高,可作为育种选择重要性状指标。观赏羽扇豆种子重量变异主要依赖种子宽度的变异,种子长度变异小。不同家系种子萌发始于播种后第2 d,萌发期为5 d,粉色、红色种子萌发速率系数和萌发指数高于蓝色种子,但蓝色种子发芽率最高。观赏羽扇豆种子千粒重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种苗保存率存在显著正相关,种子圆且大利于萌发。观赏羽扇豆饱满种子萌发率高、发芽快、苗保存率高,种子长宽比与苗期小叶数量存在显著关系。[结论]观赏羽扇豆不同家系种子存在丰富变异,通过种子宽变异实现种子千粒重、比重的变异,种子圆、大、饱满利于萌发,且与苗期生长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云南烤烟新品种与常规品种的种质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验证大理新品种的种子品质,探索它们与遗传亲本之间的关系和差异,为新品种的鉴定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对种子的物理性状、人工培育箱中各品种的萌发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通过自动分析仪测定了蛋白质、淀粉和氧化钾的含量。结果表明:常规品种云烟85综合表现最好,4个大理新品种在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速率、蛋白质含量等方面较其它的3个常规品种都表现出一定的优良性,值得在生产中试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不同品种草莓种子的基本特征与萌发特性及其相关性,为草莓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红颜、桃熏和枥乙女等17份草莓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种子基本特征(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千粒重及种子厚度),在此基础上结合种子萌发试验,采用隶属函数法研究不同草莓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不同草莓品种种子的4个基本特征指标差异较大,其中,千粒重为0.47~0.83 g,红颜最大,桃熏最小;种子长度为1.41~1.76 mm,枥乙女最大,津韵1号最小;种子宽度为1.11~1.39 mm,枥乙女最大,桃熏最小;种子厚度为0.78~1.00 mm,香野最大,桃熏及阿尔比最小。各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存在差异,发芽率为64.00%~94.67%,其中,香野、妙香7号、圣诞红和津韵1号共4个品种发芽率达90%以上;发芽势为37.3%~66.7%,香野最高,枥乙女(为62.0%)其次,桃熏最低;发芽指数为5.569~10.640,香野最高,枥乙女(为9.891)其次,桃熏最低。草莓种子基本特征与萌发指标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草莓种子千粒重与长度、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度与宽度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8.
川党参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等条件对川党参种子萌发的影响,找出川党参种子发芽的最佳基本条件,从而为川党参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的发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不同温度(15,20,25,30,15/25,20/30℃)和不同发芽床(纸间、纸上、砂间、砂上)等处理对川党参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在25℃下川党参种子发芽率在第8天达到高峰,在15℃下川党参种子发芽率最低。发芽床以砂上为最佳,砂中为最差。[结论]在25℃进行砂上培养是川党参种子萌发检验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油麦菜种子萌发的情况,将金品四季油麦菜种子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萌发试验,同时分析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5℃时金品四季油麦菜各项指标达到较高水平,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为71.3%、86.3%、38.64;20℃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98.0%、90.3%、57.68。说明油麦菜的最佳萌发温度为15~20℃,高于25℃时发芽率明显下降,不宜播种,10℃时发芽率较低,且发芽天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对3种木薯杂交种子进行催芽、幼苗参数分析及不同因子主体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木薯杂交种子水选率排序为SC5ELE-1SC124,可以反映不同品种木薯种子的优劣程度;(2)4种处理方法对木薯种子催芽、生长影响的试验中,试剂浸种处理、水浸种处理的发芽率、株高、叶片数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试剂处理的发芽时间极显著或显著少于其他处理;(3)品种、处理因子对木薯杂交种子发芽率、发芽时间、幼苗株高和叶片数大都具有极显著效应;(4)品种和处理间交互因子对木薯杂交种子发芽率、发芽时间均具有极显著效应;(6)不同年份因子对木薯杂交种子的各指标参数均无显著效应。通过探讨不同主体因子对木薯种子萌发的效应,为杂交育种、种质创新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10个白三叶品种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Rivendel、Durana、Tribute、Tahora II、Prop、Barbzan、Haifa、Alice、Dutch White、Huia 10个白三叶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处理温度(30℃、25℃、20℃、15℃和10℃),测定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根尖长等指标,旨在揭示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Rivendel、Tahora II和Dutch White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Durana、Prop、Haifa和Alice在25℃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达最大值,而Barbzan和Huia在20℃时表现较好。Tribute在25℃时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达最大值。15℃时10个白三叶品种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较20℃时有所降低且种子发芽指数和根尖长下降显著,10℃时降幅更为显著。10℃和15℃均不利于白三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2.
以3个观赏向日葵品种的种子为试材,设置4个前处理(低温预冷、加热干燥、温水浸种和不处理),采用纸培法,在15、25、35℃萌发条件下,研究品种、处理及萌发温度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最高发芽率大多数出现在15℃时,而最高发芽势则大多位于25℃条件下,最高发芽率与最高发芽势所处的萌发温度不一致;品种对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起极显著作用,其次为温度,而前处理影响作用较小;品种×温度的作用极显著,处理×温度的作用显著,而品种×处理仅对发芽势起显著作用;品种×处理×温度三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品种的千粒重与其种子的最高发芽率和最高发芽势之间相关性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农42、东农43、东农163、合丰25、绥农10号采用4、8、12、15、20、25℃6种发芽温度对大豆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4℃和8℃温度过低,在调查期间种子一直没有发芽.其他几个温度的发芽率以15℃最高,12℃最低.同一温度不同品种的发芽率、平均芽长在品种问差异显著,说明种子萌发受遗传因素影响,同一品种不同温度之间的平均芽长随温度的升高依次升高.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采收时期的7个不同基因型烤烟果实外观性状、千粒重、种子萌发特性的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外观性状和千粒重因采收时期不同而异;发芽率和发芽势在基因型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尤以K358最高;开花后20-25d采收的种子已具有较高的发芽能力,但开花30d以后采收的种子其萌发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中国玉米主产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播种后遇旱问题时常发生,生产上实现良好的出苗与成苗率是保障玉米高产稳产的基础。鉴于不同的玉米品种对萌发期干旱胁迫反应不一,构建玉米萌发期耐旱评价技术体系,鉴定不同品种萌发期耐旱性,为玉米品种筛选与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从田间耕层采集的土壤为介质,设置从种子不能发芽到全部发芽的土壤含水量13个梯度,在25℃光照培养箱条件下测定5个代表性品种种子发芽率,建立不同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与发芽率的Logistic拟合方程,确立50%种子发芽率时土壤含水量(GW50);在此基础上,以5个品种GW50平均值作为干旱处理强度,对32份品种的发芽率等11个性状进行测定,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解析种子发芽率与其他相关性状间的关系。【结果】在13个水分梯度下5个品种的发芽率拟合Logistic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978—0.992,基于Logistic方程估算GW50为18.2%—18.7%,GW50平均值为18.5%。以18.5%土壤含水量作为干旱胁迫处理水平,对32份品种的发芽率等11个性状的分析结果显示,发芽率与胚芽鲜重、胚根鲜重、贮藏物质转运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均小于0.5,分别为0.36、0.40和0.38,而发芽率与胚根数等7个性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发芽率以外10个性状的聚类分析将32个品种分为三类,分别包含13、10和9个品种,但这三类品种间的发芽率均值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这10个性状不能反映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水平。对11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发芽率、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转运率在第一主成分具有较高的特征值,第一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贡献率达到36.3%,这三个性状可以作为萌发期耐旱性评价的关键指标。基于建立的萌发期耐旱鉴定技术体系,所鉴定的32个品种中有4个属于萌发期耐旱型,22个属于为中间型,7个属于萌发期干旱敏感型。【结论】明确了限制种子发芽率50%的土壤干旱胁迫强度,提出种子发芽率、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转运率可作为萌发期耐旱鉴定的关键指标,构建了玉米萌发期耐旱鉴定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中国玉米主产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播种后遇旱问题时常发生,生产上实现良好的出苗与成苗率是保障玉米高产稳产的基础。鉴于不同的玉米品种对萌发期干旱胁迫反应不一,构建玉米萌发期耐旱评价技术体系,鉴定不同品种萌发期耐旱性,为玉米品种筛选与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从田间耕层采集的土壤为介质,设置从种子不能发芽到全部发芽的土壤含水量13个梯度,在25℃光照培养箱条件下测定5个代表性品种种子发芽率,建立不同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与发芽率的Logistic拟合方程,确立50%种子发芽率时土壤含水量(GW50);在此基础上,以5个品种GW50平均值作为干旱处理强度,对32份品种的发芽率等11个性状进行测定,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解析种子发芽率与其他相关性状间的关系。【结果】在13个水分梯度下5个品种的发芽率拟合Logistic方程的决定系数R 2为0.978—0.992,基于Logistic方程估算GW50为18.2%—18.7%,GW50平均值为18.5%。以18.5%土壤含水量作为干旱胁迫处理水平,对32份品种的发芽率等11个性状的分析结果显示,发芽率与胚芽鲜重、胚根鲜重、贮藏物质转运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均小于0.5,分别为0.36、0.40和0.38,而发芽率与胚根数等7个性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发芽率以外10个性状的聚类分析将32个品种分为三类,分别包含13、10和9个品种,但这三类品种间的发芽率均值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这10个性状不能反映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水平。对11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发芽率、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转运率在第一主成分具有较高的特征值,第一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贡献率达到36.3%,这三个性状可以作为萌发期耐旱性评价的关键指标。基于建立的萌发期耐旱鉴定技术体系,所鉴定的32个品种中有4个属于萌发期耐旱型,22个属于为中间型,7个属于萌发期干旱敏感型。【结论】明确了限制种子发芽率50%的土壤干旱胁迫强度,提出种子发芽率、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转运率可作为萌发期耐旱鉴定的关键指标,构建了玉米萌发期耐旱鉴定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鲜穗烘干法下玉米杂交种桂单0810母本桂39722不同熟期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及其种子发芽后3叶期幼苗各性状,为玉米单粒播种技术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母本桂39722授粉后43 d(即第5期)种子的千粒重近于最大,发芽率最高;该期种子的幼苗的高度最高,简易活力指数最大,根干重和冠干重最大,发芽势最强;其根长、根数、根冠也较好,根冠生长协调,因此,鲜穗烘干法下桂39722的最佳收获时期为:从开始授粉日算起,有效积温达到780.7℃、穗位叶干枯时收获,可有效地保证桂单0810种子生产过程中的最佳产量及种子质量。实际生产中,6批裸种种子13次抽样发芽结果为正常苗89.00%~95.00%,平均为91.1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百香果种子的萌发特性,为百香果种子育苗及杂交后代种子萌发、性状观察奠定基础。【方法】以百香果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水温(25、45、65、85、100℃)、浓硫酸浸泡时间(0、0.5、1、2、5、8、10、15 min)、赤霉素浓度(0、200、400、800 mg/L)、培养温度(18、28、35、18~28、28~35℃)、有无种壳及不同物理处理方式(针刺、磨砂)对百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为考查指标,确定种子萌发适宜条件。【结果】百香果种子在65℃温水中自然冷却浸泡24 h发芽率最高(57.78%);浓硫酸最适浸泡时间为8 min,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77.38%、77.38%和3.39;赤霉素浓度为400 mg/L时发芽率高达81.11%;最适发芽培养温度为28~35℃变温,发芽率为64.44%;全剥壳的百香果种子发芽率达76.67%;磨砂和针刺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针刺不好控制容易伤到种胚,以磨砂为佳,发芽率为60%。【结论】百香果种子适宜用65℃温水自然冷却浸泡24 h或浓硫酸处理8 min后浸泡24 h,采用磨砂处...  相似文献   

19.
不同粒重春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粒重春小麦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旨在探明春小麦种子大小与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关系。选用7个新疆春小麦品种,按粒重将种子分为大粒(不同品种的粒重变化范围为57.92~62.73g/1000粒)、中粒(45.48~51.58g/1000粒)和小粒(34.95~39.59g/1000粒)3类,通过萌发实验研究种子活力及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粒重间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萌发因子及幼苗生物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发芽率在粒重间的表现呈:中粒大粒小粒,发芽指数的规律为:中粒小粒大粒,活力指数为:中粒大粒小粒。小粒种子萌发速度快但发芽率不高,幼苗较小;大粒种子萌发速度慢,发芽率较高,幼苗最大;与大粒相比,中粒种子萌发速度相对较快,发芽率高,幼苗较大,中粒种子为相对最佳的种子类型。  相似文献   

20.
不同处理对福建含笑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福建含笑的种子分别进行了不同储藏方式和不同浸种方式的发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层积沙藏的效果最好,其种子平均发芽率为62.7%;不同浸种方式的发芽对比试验中,经处理的种子发芽高峰期集中在第26-31天,平均发芽率为24.8%;浸种温度和赤霉素是影响福建含笑种子萌发的主要因子;最佳处理方式是先用质量浓度为1 200 mg.L-1的赤霉素浸泡12 h,然后在50℃的水浴中浸种30 min,其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