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开发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技术与方法,以意大利蜜蜂为试验材料,利用蜜蜂王台产卵育王器培育蜂王,检测此育王法的幼虫接受率及蜂王质量,包括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并以人工移虫育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幼虫接受率方面,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法与人工移虫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王台产卵育王幼虫接受率显著低于人工移虫育王法。但在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方面,王台产卵育王法显著优于人工移虫育王法(P<0.05)。说明采用王台产卵育王技术可以将蜂王发育的营养与环境条件调整至更优水平,从而培育出繁殖力和抗病力强的蜜蜂良种。  相似文献   

2.
我也谈育王     
我也谈育王在具备适宜育王条件下,如何培育出健壮的新蜂王,我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做法:我采用的是复式移虫育王法,其目的是让复移后的蜂王幼虫先天发育良好。至于什么时间进行复式移虫,并非关键。在育王1日后,只要王台中的王浆量便于复移操作即可。如果不是在大流蜜...  相似文献   

3.
育王     
美国目前使用的育壬方法有以下三种一、一步育王法这种育王法是王台从开始到成熟都在一个育王群里,这种育王群是无王的,通常是双箱体,育王框移虫后,第9天提出,每隔3天移入新育王框,提出老育王框。在这种育王群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保持工蜂高度的造台欲望,维持工蜂的数量,供应足够的花粉和饲料,保证王台的规格,以及新王出房等。  相似文献   

4.
正育王是有计划的,1个育王框1次育20~30个王台,要根据蜂场规模,自己规划所需育王框数量,每箱只能放1个育王框。免移虫育王法操作与移虫育王的方法一样,最好是用种王群与哺育群结合,种王群是经过长期选育的。种王群标准:根据地区来定,如我地6脾(意标)足蜂以上,常年无病史,产量高,温顺,繁殖速度明显很快的蜂群。1个蜂场应该要有2群以上的种王群。哺育群标准:4框以上,新蜂明显很多,老王,  相似文献   

5.
小经验     
利用急造王台培育优质蜂王中蜂失王后,容易产生数量较多的急造王台,一般情况下应予铲除。但需要育王时,我们不妨加以利用,稍为做些转化工作,同样可以育出一批个体粗壮的优质蜂王。现将此育王法介绍如下: 首先将用作育王的蜂群中的产卵王除去(或介绍到它群),造成失王状态。隔2~3天后,当巢内出现数量较多的急造王台时,把带有急造王台的巢脾脱蜂提出,接着进行移虫工作。移虫前,先将急造王台内的幼虫废除,当即移进经挑选的由优良  相似文献   

6.
中蜂的人工育王较难。用人造蜡碗移虫育王,接受率低。用裁脾法育王,蜂王品质差,且不易成功。本人经多次试验,摸索出一种新的人工育王法,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现提供各位蜂友参考。在分蜂季节,选一品质好的蜂群作种群。原巢箱中间用薄板隔离成两区,隔后两边都开有...  相似文献   

7.
优质蜂王是蜂群高效生产的基础,人工育王目前是中华蜜蜂育王的主要方式。人工移虫育王不仅程序烦琐,而且受虫源和视力的限制,劳动强度大。研究团队依据仿生学原理,研制出一种适用于中蜂的免移虫育王生产器,包括人工塑料巢础、托虫器、单个王台、育王条、巢础盖板等。对中蜂免移虫育王生产器的设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育王,我采用了一次性移虫育王的办法。因为前年分蜂育王时,我用两种方法进行了两次育王。育出的蜂王不一样。4月27日,我复式移虫育王1框26个王台,第3天又育了1框一次性移虫育王27个王台,蜂群都是8框蜂。出王后的育王方法不一样,出的蜂王也不一样。复式移虫的蜂王体小,产卵后经对比,没有一次性移虫育出的蜂王产卵好。一次性移虫育出的蜂王,维持群势的能力也比复式移虫的蜂王强,产生分蜂热较复式移虫的蜂王晚。所以,经两年来的使用,我认为还是一次性的移卵刚孵化出的小幼虫育出的王好。在实际的养蜂生产中,利用…  相似文献   

9.
过去,我们都用移虫针或弹力移虫针进行移虫育王;移卵则用移卵管切下有卵的巢房衣,用弯头针将卵放在王台浆里.近年来,我利用茧衣进行移虫、卵育王,方法简便,虫、卵安全可靠,接受率高,育出的王产卵力强,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分群育王法 :这是一种简易的育王法 ,即从大群中分出一小核群 ,通常是在蜂群群强、子多、蜜粉充足时进行。首先是组织核群 ,从大群中提出 1张卵虫脾、2张粉蜜牌 ,带蜂放入核群。缩小巢门 ,避免产生盗蜂。正常的情况下会在虫脾上产生王台 ,这个核群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群。在北方 ,应选在 7月或 8月育王 ,新群应在越冬前喂足糖浆。新王产卵后 ,可将大群的位置与新群调换 ,这样大群的工蜂会自动补充到新群里。采用这种方法育王应注意 :分群时必须分出较多的幼蜂 ;原群应是优良品种。用这种方法育王还可防止产生分蜂。二、艾利育王法 :由…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问 :人工育王移虫 ,究竟采用单式移虫好 ?还是复式移虫好 ?(安徽 青阳 王志刚 )答 :据许多人实践体会 :在蜜源丰富、蜂群有分蜂热的季节人工育王 ,采用单式或复式移虫 ,育出的蜂王质量基本是一样的。但在蜜源条件较差时 ,人工育王宜采用复式移虫 ,育出的蜂王质量比较有保证。问 :定地养蜂 ,选择怎样的王种 ,才能获得高产 ,蜜浆双丰收 ?(安徽 青阳 王志刚 )答 :定地养蜂 ,要做到蜜浆双丰收 ,是比较难的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在蜜源方面 ,很少有这样的地方 ,一年里头有连续的几个主要蜜源 ,而且辅助蜜源也十分丰富 ;二是在蜂种方面 ,在…  相似文献   

12.
移卵育王     
匈牙利的佐尔丹·沃罗斯、帕勒博士,从1952年开始,对育王法及有关的一些问题,继续进行了15年以上的试验研究。他在1958年试验成功了“移卵”育王法。由于幼虫从一孵化开始就有丰富的饲料,并受到蜜蜂的照护,用移卵育王法培育成的蜂王质量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 ,人工养王 ,需要移卵或移虫 ,移卵育王因其技术难度大 ,不易掌握 ,因此大多养蜂者采用移虫的办法。因采用一次性移虫所培育出的蜂王质量不够理想 ,后来养蜂人又发明了复式移虫法 ,来解决王台接受率低和王台内王浆量少的问题 ,但是在生产实践中所养的蜂王也不是个个都优质 ,批批都好 ;恰恰相反 ,有时王台内王浆越多 ,出房的处女王越小。因此 ,近几年有些养蜂者又改用一次性移虫育王 ,此法掌握得好 ,同样可以育出高品质的处女王。那么到底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处女王呢 ?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 ,将两者有机结合 ,总结出“二次…  相似文献   

14.
<正>一年中育王好几次,不管是夏季新花期的王,还是秋王均不及春天洋槐花期的王好。这个时间育的王个大,产卵多,新分群只要加强管理当年能采到新花蜜,也就是当年就有收益。每年5~6月是分蜂季节,这个时期育王也就顺应了蜂群的自然发展规律,因而移虫接受率高,王台内王浆饱满,王浆的质量也高,只要选用母群正确,选虫得当,移虫得当,育出的王一般比夏王、秋王质量要好。同时,经多年试验,交尾成功率均在80%~100%,而夏季交尾因天气、鸟雀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复式移虫育王究竟何时最佳李家柱养蜂员育王,通常采取复式移虫的方法。即将经过一段时间哺育过的育王框上已接受的幼虫,用镊子取出,然后再由母群移入不超过24小时的小幼虫后,重新放入哺育群育王。这个“一段时间”到底多长?在过去的养蜂书上,一般只说是一天,后来...  相似文献   

16.
育王与分群     
正一、育王我地山桃4月8~10日开花;杏、柳4月13日前后开花;果树4月24日前后开花。因此,移虫选在4月13日,分蜂在4月25日。育王期间正值各类植物相继开花,蜜粉充足,哺育群稍加奖饲可提高王台质量。有辅助蜜源流蜜期分群不起盗,便于管理。1.单式与复式移虫以前采用复式移虫,工作量大。因用台数量较多,仅春季就培育上千个王台。除自用外,还给朋友育台。现改为单式移虫,经观察,新王质量也很好。复  相似文献   

17.
<正>说起中蜂育王,经历颇多,感想也多。一、中蜂育王的现状中蜂饲养者以六七十岁的老人居多,以粗放管理为主,多利用自然王台。有部分人重视良种选育和人工育王,但所移虫龄偏大,制作的蜡台不够标准,蜡碗直径过大、高度偏高、底座太薄,使得王台接受率低,处女王品质差,还不如自然王台育出的蜂王好。许多蜂友不愿意采用复式移虫育王技术,嫌麻烦。认为复式移虫与单移虫蜂王质量无多大区别,  相似文献   

18.
关于育王、换王、治螨,我是这样做的:利用荆条花期时间长的有利条件7月9日采取复式移虫,培育王台;7月21日王台接近成熟,分别介绍给育王群,数量依需要而定.  相似文献   

19.
正六、蜂蜜高产群的繁育方法为获取主要蜜源或优质蜜源的高产稳产,可采取下列管理措施:在大流蜜前40天开始培育适龄采集蜂,培育方法如前所述;在大流蜜前20天复式移虫育王,隔日再移一批预备王台;移虫育王后7天开始组织新王交尾群,选择已有分蜂趋势的蜂群将蜂王用铁纱罩带几只工蜂扣在边  相似文献   

20.
张兴绵 《中国蜂业》2004,55(4):33-33
王台内王浆太多,育出的蜂王个体反而小,我认为原因是小虫食老浆. 笔者在前年8月份进行了一次育王试验,采取复式移虫,两次移虫间隔40小时,在同一育王框上移大、小两种幼虫,以蜂王出房时间计算,相差12~18小时.虽然大幼虫在王台内时间短,但新王个体大小与正常蜂王体型大小相同;较小的幼虫在王台内时间长,其蜂王个体大小反而与工蜂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