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初学养蜂者怎样养好蜂群?回答是“养强群”。现就这个问题择要谈谈。一、在蜂群方面1.要有产卵力强的蜂王。一个体格健壮的蜂王,可保证产卵的需要,为养好强群打下有力的基础。若蜂王老劣应育王更换。2.要蜂性勤劳,采集力强,食料消耗省。蜂群采集力强就能够增产蜜量,耗蜜省,可以得到较多的商品蜜。而且采集花粉的能力强,工蜂食用后可多分泌王浆。3.要选择分蜂性弱的蜂种以维持大群。分蜂性强的蜂种不能够维持大群,因而采集力低,不能抵御恶劣的气候和敌害,在高温下不能越夏,在低温下不能越冬。反之,分蜂性弱的蜂  相似文献   

2.
正一、选好王"一只好王,万担蜜糖","养蜂就是养王"。养蜂人要选购适合本地的优良种王,利用科学育王方法培育新王,新王能带大群,新王能控制分蜂热,是养好蜂夺高产的基础。二、满足蜜蜂营养蜜蜂营养主要靠蜜和花粉,所以要使蜂群强壮,务必要追花采集,保持巢内粉蜜脾上部最少有蜜粉近10kg(每脾上部有3~4指蜜)。一旦外界缺蜜粉,必须人工补足,满足蜜蜂生育繁殖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3.
养蜂人都想把自己饲养的蜂养好。特别是早春,都希望发展快一点、好一点,以迎接大蜜源的到来,取得高产稳产。我的一位蜂友2005年春季发现多数蜂群内缺蜜,为了尽快将蜂群发展起来,他几经考虑都未定下来。后来在菜市场碰到一位卖蜂蜜的老头,老头告诉他说:蜂群缺蜜,喂蜂蜜最好,发展会很快的。在老头的说教下,他买了20kg蜜直接喂给蜂群。蜜还未喂完,一天他打开箱一看,发现蜂死了多半,蜂王也不见了,十几群中蜂就这样消失了。我碰到一位50多岁的杨蜂友,他养蜂近40年,是一位比较有经验的养蜂者。我把上述情况给他说了一遍。他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  相似文献   

4.
施根吉 《蜜蜂杂志》2006,26(4):20-21
我从1972年开始饲养中蜂,只限养在7~10群,一半过箱用新法饲养,一半仍用老法木桶饲养。也就是养中蜂受了益,我才弃教养蜂直至现在。20世纪80年代,我开始养意蜂,但仍然扶持了多位亲友养中蜂,教他们的方法当然也是一半新法过箱饲养,一半老法桶养。多年来通过两种方法并用,我从中观察出不少问题,悟出了不少道理。1为什么新法饲养的群势都比老法饲养的群势小?每年秋繁结束,冬天蜂群定群时,箱养的中蜂群势普遍小于用木桶或箩筐饲养的中蜂群势。本人认为有如下原因:1)箱养中蜂因摇蜜、检查时经常开箱,扰乱了蜂群的正常秩序;2)箱养中蜂一般像意蜂那…  相似文献   

5.
<正>养蜂界有"穷养羊,富养蜂"一说。只有保证营养富足,蜂群方能健体祛病,何为"营养富足"?绝不是四季蜜、粉保证供应那么简单。一些养蜂人在调配蜂粮时,多凭主观意识,一门心思认为只要蜜蜂肯吃又低成本就行,随意调配。以天然花粉为例,在经过干燥和室温贮存后,营养成分就有损失。花粉干缩后非常难消化,  相似文献   

6.
黄荣盛是福建省浦城县管厝乡楮林村养蜂专业户,养中蜂已有15年历史,他家年养蜂百余群,蜂群强、产蜜多、病害少,每群年平均产蜜20~25公斤,养蜂年收入达5~6千元,他养好中蜂的经验是: 春季:抓好中蜂春季繁殖。一是早繁殖,“立春”至“雨水”就着手将蜂箱换成经过清理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化养蜂不仅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使农业丰收和养蜂人受益,而且有利于实现蜜蜂、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1生态化养蜂是养蜂业科学的选择随着养蜂业的快速发展,养蜂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逐步朝着全方位生态化养蜂方向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1调减负荷,立足于养过勤干预和不断侵扰刺激蜂群,会导致蜂群巢内温湿度频繁波动,影响幼蜂的正常发育。应由养弱群勤取蜜,转变为养强群合理取蜜,并调整蜜、浆、蜂  相似文献   

8.
夫妻定地养蜂酿造甜蜜生活———郭银洪养峰记浙江省东阳市南塘村养蜂专业户郭银洪,根据他养蜂20余年的经验和本地植物粉多蜜少的特点,从1985年起开始就地养蜂。把蜂群摆放在家门口的树荫中,从3月起饲糖取王浆,逢草子、油菜、梨花、山花等花期,就摇蜜、取浆一...  相似文献   

9.
严若好 《蜜蜂杂志》2022,(11):46-48
<正>采用格子箱养中蜂,既可取到优质成熟蜂蜜,又不影响蜂群向下扩巢繁殖,具有取蜜不伤子、繁蜂快、易上手和操作简单等诸多优势,市场前景相当广阔。笔者在中华蜂网与蜂友交流过程中有部分蜂友反映,格子箱养蜂第一年效果很好,但使用格子箱养蜂第二年,部分蜂群出现了衰退垮群、发展缓慢或飞逃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养蜂,一年养强易,年年养强却难。这是因为我们在管理蜂群时经常走入误区。经多年的实践,笔者领悟到有6个误区。1舍不得投入保持蜂群蜜粉充足是养强群的首要条件。有的蜂友认为只要饿不着蜜蜂就行,取蜜时总嫌取得少,一到饲喂就舍不得:箱内存蜜不足时,不及时补饲,粉不足时没有马上喂粉,更舍不得天天奖励饲喂。这样养蜂,群势不会强壮。我的做法是保持继箱4~5张大蜜脾,冒白蜡,且经常奖饲;缺粉马上喂粉。我们  相似文献   

11.
养蜂是高难度的技术活,有投资、有决心的人并不一定能养好蜜蜂。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访问本地蜂友,在衡量一个朋友的养蜂水平时,我大致从以下3个方面来评价。1能否从"无蜂"到"有蜂"——过诱蜂关天上掉馅饼的事不曾有,家里自来蜂却多见。有经验的老蜂农,往往自己诱捕蜂群,然后自繁扩场。1变2,2变4,几何级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许多初学养蜂者往往会热衷于分蜂,以为蜂群数量增加,饲养规模扩大,效益也就增加了,这个观点其实是有偏差的。简单地讲,在一个大流蜜期,一个15框群势的蜂群,它的产蜜能力远远超出两个合起来有15框群势的蜂群。因此,能够做到分蜂产蜜  相似文献   

13.
<正>北方蜜蜂在长达5~6个月的漫长严冬,靠取食蜂蜜产生热量维持生命。东北养蜂流传一个口头禅:"蜂好养,冬难熬",很多人因蜂群过不了冬,最终放弃养蜂。因此,秋繁后期工作十分重要。一、选留蜜脾留足封盖蜜脾是秋季蜂群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但是"养蜂一年之际应在秋",因为蜂群秋强,越冬蜂才足,春繁蜂才多。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1"重秋"养蜂人从春到秋,各种蜂事,忙忙碌碌,历经数月,身心疲惫。秋季大多蜂场已无蜜可摇,无浆可取,不少养蜂者往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疏于秋繁管理。须知:此时只要有一着不慎,就会影响越冬蜂的  相似文献   

15.
<正>春繁是一年中养蜂工作的开始。蜂群越冬之后,工蜂老化,哺育和生产能力减退,部分老蜂逐渐死去,群势减退,需要通过春繁来实现新老蜂交替,恢复元气,发展群势,顺利进入春蜜生产期。但春繁前中期气温尚低,寒潮阴雨频繁,气温变化剧烈,若春繁时机选择不对,措施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新老蜂交替不顺,蜂群发生春衰,或致蜂群发病(中囊病);或因饲料不足饿死蜂群。许多初学养蜂者都在问,什么时候开始春繁最合适,怎样正确春繁?下面就这些问题,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6.
前个把月,隔壁木工师傅对我讲,他老表去年养的三十几群中蜂飞跑光了。我听了觉得真可惜,可能是由于他不会管理而造成的。前几天,我亲眼见到木工师傅的老表,他叫陆添基,长达村人。估计他知道我养过蜂,见面就主动跟我交谈,他说去年养38群中蜂,采荔枝蜜后就飞逃36群,只剩下2群,打了一百多斤蜜,但还想继续养,就得到马山去买蜂种。在我与陆蜂友互相交谈中,我对他提出许多问题,他都老实回答。经过分析,知道他蜂群大飞逃的真正原因:1、他从来没有看过养蜂书籍,缺乏对蜂群管理的知识。2、早春蜂群繁殖时,没有给蜂群奖励喂饲,蜂群繁殖不起来,多数蜂群没有子脾。3、缺乏对蜂群病虫害防治知识,部分蜂群受巢虫危害严重。4、见蜜不要命,采取一扫光的摇蜜方法,滴蜜不留,蜂群受惊,为了生存,寻找新天地,弃巢飞逃。5、部分蜂群飞逃,使整个蜂场受到干扰和影响,纷纷加入大飞逃。使得本来就不会养蜂的人员束手无策,无可奈何。而有2群蜂为什么不飞逃呢?原来这2群是强群,巢内有蜜有子脾,增强了蜜群的恋巢性,蜜蜂有爱子如命的特性。在此,我希望陆蜂友要吸取这次失败的教训,要订阅《中国蜂业》、《蜂蜂杂志》、《养蜂科技》等,学会一些养蜂管理方法和疾病防治知识,做到理论和...  相似文献   

17.
学习《数控》心得体会据人说,养蜂是老年保健的一个好门径。我年过70才初学养蜂。虽然研读过多种蜂书,也请教过几位养蜂技术颇精的蜂友,但在管理蜂群的主要环节上还是屡有失误。出现最明显的蜂病,一是多次爬蜂卷翅,二是见子不见蜂。年年精心养蜂,年年发展不成强群...  相似文献   

18.
张功勋 《蜜蜂杂志》2006,26(5):14-14
(39)我是河南一位初学养蜂者,在报刊上看到:“数控养蜂法”的采蜜群是无虫化“,蜂群分区管理法”的采蜜群是有王又有虫。我们初学养蜂者应用哪一种方法好呢?“数控养蜂法”的采蜜群利用无虫化,我认为是针对东北椴树二年一流蜜的特点而采取的措施。在中原养蜂,不能用“拼命采蜜”的战术。不但不能用无虫化,流蜜期还不能临时扣王,因为无虫化和扣王不一定就能高产。采蜜群无虫化失去了蜂王与幼虫的内在动力,所以应保持原始状态。有王不仅不影响采蜜,还能提高蜂群的积极性;有王就有虫,幼虫是蜂群内在的动力,外界蜜源的诱惑力,激发了外勤蜂采集的…  相似文献   

19.
业余养蜂爱好者或初学养蜂的人,由于没有摇蜜机,常常为取蜜损坏巢脾,影响蜂群发展而大伤脑筋。下面介绍一种改进后的巢框(见附图),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养蜂谚语:只有饿死的蜂,没有冻亡的蜂。说的是蜂群越冬,成败之关键在于充足的储备蜜。虽然越冬前夕,蜂农都会预留不少贮蜜,或人为大剂量的补饲,以备越冬消耗,但也总会发现部分蜂群在越冬中、后期就将贮蜜消耗殆尽,若不及时发现即刻补充,就会全群饿死。而有的蜂群在越冬中途,虽未人为补充贮蜜,也能顺利越冬。更有甚者,直到次年春季,巢内尚存不少余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