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Y两优66进行的6个不同施氮量的处理试验,试验研究出Y两优66生长发育特点,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氮肥的吸收能力。其中Y两优66在施氮量为N5(N 240 kg/hm~2),折合尿素521.7 kg/hm~2时产量最高为11 900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不同两系杂交早稻的氮肥利用率,以便鉴定氮高效利用水稻品种,研究以陵两优268、陵两优942、株两优4026为供试品种,在湖南农业大学浏阳基地进行氮肥利用率比较试验,试验设0、150和250 kg/hm~2 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在150 kg/hm~2施氮水平下,供试3个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均达最高;而在150 kg/hm~2施氮水平下,陵两优268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株两优4026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低;同一施氮量下,3个品种之间的氮肥偏生产力差异较小;同一品种,随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新两优6号产量因子的影响,探索适合广西桂中地区超级稻最佳施氮水平。【方法】2009年,以超级稻新两优6号为材料,进行不施氮(N0)、189 kg/ha(N1,比当地施氮水平降低30%)、270 kg/ha(N2,当地施氮水平)、351 kg/ha(N3,比当地施氮水平提高30%)4个不同施氮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N2较N1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的有效穗、理论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比对照具有极其明显的优势。【结论】施氮量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新两优6号适宜的施氮量为每公顷纯氮270 kg。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氮量对新两优6号产量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新两优6号产量因子的影响,探索适合广西桂中地区超级稻最佳施氮水平。【方法】2009年,以超级稻新两优6号为材料,进行不施氮(N0)、189kg/ha(N1,比当地施氮水平降低30%)、270kg/ha(N2,当地施氮水平)、351kg/ha(N3,比当地施氮水平提高30%)4个不同施氮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N2较N1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的有效穗、理论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比对照具有极其明显的优势。【结论】施氮量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新两优6号适宜的施氮量为每公顷纯氮270kg。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氮时期运筹对超级杂交稻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氮时期运筹2个田间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y1)、稳长(y2)、穗总粒数(y3)均与施氮量(x)呈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相关;每公顷穗数与施氮量显著线性相关.超级稻在各生育时期的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着水稻生育期的进程施氮量对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相同基-穗施氮比例(80-20)不同施氮量处理各个时期生物量变化趋势相似,后期生物量增加多的处理其产量普遍较高.该地区Y两优1号产量最高的施氮量为252 kg/hm2;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条件下,基-穗施氮比例60-40和基-蘖-穗-粒施氮比例10-50-25-15的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1649kg/hm2和11624kg/hm2.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两优2208、扬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水稻全生育期每667 m2分别施氮肥0、6、9、12、15、18、21 kg,研究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产量增加,盐两优2208及对照扬两优6号均为每667 m2施用氮肥12 kg时产量最高;施氮量对水稻品质有一定调节作用;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生育期延长。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中稻扬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以及生产实际中合理氮肥施用量的确定。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在亩施0~20 kg氮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施氮量为15 kg/亩时,产量达到最大;在施氮量为16.56 kg/亩时,经济效益最佳。实际生产中扬两优6号的合理施氮量为15.0~16.56 kg/亩。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单季杂高粳稻秀优5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秀优5号的苗、蘖和穗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氮肥施用量与结实率及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施纯氮0~225kg/hm2,秀优5号单产随施氮量上升而增加;当氮肥用量超过225kg/hm2时,则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施肥效益也降低.秀优5号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最佳施氮量为施纯氮225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9.
氮肥水平对Y两优585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为水稻生产中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采用4种施氮水平(无氮0 kg/hm2、低氮150 kg/hm2、中氮225 kg/hm2和高氮300 kg/hm2)研究 Y 两优585稻米品质指标的差异及其食味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碾米品质,高氮肥施用量(300 kg/hm2)可以提高产量,增加稻米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2)外观品质,4种氮肥处理的粒长(7.1 mm)、长宽比(3∶1)和透明度(1级)无差异;无氮(0)处理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高于其余施氮处理;施氮处理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表现为中氮>高氮>低氮。3)蒸煮品质,碱消值为低氮>无氮>高氮>中氮,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4)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7.5%~10.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培育和利用氮高效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适宜广西稻区的6个水稻品种,设4个施氮量水平(0、75、150和225 kg/ha)的田间试验,测定不同施氮量下各水稻品种的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和氮积累量,并计算氮肥利用率,通过回归分析各水稻品种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估算出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及其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果】在0~225 kg/ha施氮量范围内,6个水稻品种的株高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高,但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与施氮量的关系表现不一致;水稻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225 kg/ha时,除桂野丰产量开始下降外,其他品种产量增加缓慢。与无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产量平均增产幅度在35.92%~67.45%,由高到低依次是恒丰优777>桂育11号>野香优3号>桂野丰>百香优139>桂育9号。6个水稻品种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氮肥贡献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225 kg/ha时,氮肥贡献率增加缓慢甚至开始下降;不同水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率不同,氮高效利用品种(恒丰优777)的平均氮肥吸收利用率是氮低效利用品种(野香优3号)的1.53倍。6个水稻品种当季获得最高产量时的适宜施氮量在181.9~219.7 kg/ha,氮肥农学效率在10.1~17.9 kg/kg,氮肥偏生产力在30.6~41.9 kg/kg。【结论】不同水稻品种对氮肥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条件下,初步筛选出恒丰优777和桂育11号两个氮高效利用品种。  相似文献   

11.
杂交稻博优141作一季稻栽培的需氮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在萍乡地区博优141全生育期平均吸氮量为184.79 kg/hm2,需氮水平较低,产量为8250 kg/hm2时,施纯氮147~210 kg/hm2为宜;通过单纯增施氮肥难以大幅度提高博优141的产量水平;博优141具有耐肥、稳产、抗逆性较强等栽培特点,利于节本增收。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氮量对两系杂交中籼稻产量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高产水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在常规大田生产条件下,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两系杂交中籼稻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以及功能叶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55 kg·hm-2范围内,两系稻产量、群体质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以255 kg·hm-2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11786.4 kg·hm-2)、氮肥农学利用率最大;施氮量增加到300 kg·hm-2,产量、群体质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下降。氮素营养影响水稻衰老进程,适宜施氮量(255 kg·hm-2)和较高氮肥农学利用率,能保证两系杂交中籼稻齐穗后功能叶不早衰,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提高和光合产物积累,使后期物质积累贡献率提高,为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吸氮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吸氮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吸氮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均增加;产量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产量在9000~10500kg·hm-2的百千克籽粒需氮量集中在1.9~2.2kg。在本试验条件下,镇稻88、武运粳7号、8优161、常优1号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而武育粳3号、8优父、扬稻6号、扬籼4号、两优培九、汕优63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至中肥处理达最大,高肥处理则显著下降;产量与氮肥利用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产量在9000~10500kg·hm-2的氮肥利用率都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施氮肥(N0)、施纯氮225kg/hm2(N1)、施纯氮450kg/hm2(N2)三个水平下,氮肥用量对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春小麦品种(新春6号、新春27号、Y20)均在N1水平下出苗最大,高氮水平下出苗反而下降。新春27号和Y20产量均表现为N1>N0>N2;新春6号为N1>N2>N0,3个品种实际产量均在225kg/hm2施氮水平下达到最大,其中新春6号>新春27号>Y20。适当增施氮肥有助于沉降值的提高,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形成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氮水平下强筋和中强筋小麦的软化度较高。在N2处理下面团延伸度与N0和N1呈显著差异,施氮量对粉质和拉伸参数的影响小于品种对其的影响,在大田生产中根据品种特性和合理施肥方式来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播种期、不同直播密度、不同施氮量对双低油菜赣两优二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西宜春,赣两优二号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期为10月10日左右,最适直播密度为24万株/hm^2,最高氮肥用量为270kg/hm^2。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品质及吸氮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5,自引:1,他引:95  
 在大田条件下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百公斤籽粒需氮量均增加 ;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至中肥处理达最大值 ,而高肥处理则显著降低 ;相同施氮水平 ,两优培九的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以及肥料利用率均高于汕优 6 3;在 90 0 0~ 10 5 0 0kg·ha-1的产量水平下 ,百公斤籽粒需氮量为 2 .0~ 2 .2kg ,氮肥利用率在 40 %左右 ;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而高肥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提高。在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 ,4个氮肥处理水平下 ,两优培九的产量均高于汕优 6 3、品质优于汕优 6 3。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Y两优1号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种施氮水平,比较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超级杂交稻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产量的关系最单峰曲线,以N4处理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进一步增加产量将略有下降.施氮水平对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产量构成的影响,在低施氮水平下表现为对每穗总粒数的影响;在高施氮水平下主要表现为对有效穗数的影响.除NO处理时结实率与其他施氮水平有显著差异外,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还表明施氮量与产量构成关系最为密切,是影响产量构成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适宜的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为广西桂北生态条件下超级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高产早稻Y两优302为材料,探讨2个施氮水平150 kg/ha(N1)、225 kg/ha(N2)和4个栽培密度24.4万蔸/ha(D1)、30.6万蔸/ha(D2)、36.8万蔸/ha(D3)、42.6万蔸/ha(D4)在生育期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Y两优302产量主要受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穗长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在施氮量为225 kg/ha,栽培密度为24.4万~30.6万蔸/ha时,有利于Y两优302增产。【结论】较高的施氮量和较低的栽培密度有利于Y两优302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适宜的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为广西桂北生态条件下超级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高产早稻Y两优302为材料,探讨2个施氮水平150kg/ha(N1)、225kg/ha(N2)和4个栽培密度24.4万蔸/ha(D1)、30.6万蔸/ha(D2)、36.8万蔸/ha(D3)、42.6万蔸/ha(D4)在生育期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Y两优302产量主要受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穗长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在施氮量为225kg/ha,栽培密度为24.4万~30.6万蔸/ha时,有利于Y两优302增产。【结论】较高的施氮量和较低的栽培密度有利于Y两优302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超级稻桂两优2号生育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超级稻桂两优2号生育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桂两优2号以及同类超级稻品种筛选出高效施肥模式和高产施肥模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不同氮肥施用量(0、90、150、210、270、330 kg/hm2)处理,调查其茎蘖穗的生长动态以及产量性状变化。结果表明:桂两优2号在中等施氮水平下才能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利于干物质积累和获得较高产量,施氮肥210 kg/hm2的产量最高,为8 651.7 kg/hm2,其对茎蘖数动态控制及干物质的积累最有利;不施氮处理的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