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为了系统地研究插秧密度对高纬寒地水稻生长发育规律的影响,以龙粳47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了3种插秧密度,即30.0 cm×10.0 cm、30.0 cm×13.2 cm和30.0 cm×16.6 cm,研究不同插秧密度对龙粳47的茎蘖动态、干物质量积累、叶面积指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插秧密度下,龙粳47的茎蘖动态、干物质量积累、叶面积指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均在插秧密度为30.0 cm×13.2 cm时达到峰值,且其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分别达30.4 g、92.3%和5 085.75 kg·hm-2。因此插秧密度为30.0 cm×13.2 cm时,为龙粳47在黑河市最适插秧密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氮量对优质稻南粳46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21,(17)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优质稻南粳46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范围内,水稻的产量随氮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加,但超过一定水平以后,水稻的产量将不再提高,建议纯N施用量以285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5.
6.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龙粳20号.1.2 试验区基本情况:青龙山分公司第三作业站水稻试验田,草甸白浆土,土壤质地粘性、肥力中等.1.3试验设计:采用小区对比法,8个处理,每处理100平方米,不设重复,人工插秧每穴5株,各处理分别为:处理1:9*3寸;处理2:9*4寸;处理3:8*3寸;处理4:8*4寸;处理5:8*5寸;处理6:7*3寸;处理7:7*4寸;处理8:7*5寸. 相似文献
7.
对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主栽品种松粳9号进行不同施肥量与密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施肥量14kg/666.7m^2,N:P:K=2:1:1,密度23穴/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9.
密度和施氮量对早熟晚粳通粳981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农业科学》2017,(23)
采用密度、肥料2因素不同处理水平裂区设计试验,对通粳981在不同密度和氮肥水平下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及丰产性和抗逆性进行研究,以期探明不同密度、氮肥水平对通粳981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过低不利于形成足穗,密度过高又会影响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氮肥过少会制约群体发育,氮肥过多又容易延长生育期和加重纹枯病的发生。合理的密肥组合可保持灌浆期较高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平衡穗、粒、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11.
在桂林市全州县生态条件下,对双季稻抛秧的不同抛栽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稻以抛秧密度36.00万穴/hm2产量最高,晚稻以抛栽密度33.75万穴/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水稻高产优质的实现途径,以龙粳20为供试材料,以氮、镁为变量,采取裂区设计,构建不同群体,研究群体茎蘖动态对水稻产量和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配合低镁或高氮配合高镁时群体最高茎蘖较多;单独施用时以低镁处理收获穗数较多,镁与氮肥配合施用后,以公顷施硫酸镁225.0 kg.hm-2时收获穗数较多;施氮量与群体有效分蘖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施用镁肥对有效分蘖率无明显影响;有效分蘖率与产量呈典型的单峰曲线、与品质(食味值)无显著相关;群体最高茎蘖数、分蘖成穗率、有效茎数与产量和品质均呈显著单峰曲线,试验条件下公顷产量达到9 000 kg稻谷以上的水稻群体最高茎数平均为671.9个.m-2,变化幅度在594.4~759.1个.m-2之间;收获穗数为594.9个.m-2,在541.7~680.6个.m-2之间;有效分蘖率变化范围为75.0%~95.5%、平均为86.6%;分蘖穗比率平均为81.2%,变化范围为79.3%~83.7%。 相似文献
13.
14.
15.
侯玉虹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7,29(2):64-64
合理的密度是实现作物高产的必要条件。本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中的9.0万株/hm~2产量最高,但7.5万株/hm~2产量和产量性能相对稳定。益农103密度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的关系,先玉335、郑单958和登海661的密度与产量呈线性关系,结论说明廊坊地区中、晚熟品种密度还有进一步增加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超级水稻吉粳88在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水平,为今后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在柳河县姜家店乡柳河国信社稷尚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水稻田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