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都油998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用不育系南A6与恢复系66R配组育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适应性广等特性。2009年、2010年种都油998参加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90.40 kg/hm2,分别比对照川油21、德油6号增产12.19%、6.73%;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17.36μmol/g(饼),含油量42.28%。2009年、2010年种都油998参加重庆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270.20 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48%;芥酸含量0.20%,硫苷含量16.78μmol/g(饼),含油量40.88%。2010年、2012年种都油998参加全国冬油菜(长江上游)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41.90 kg/hm2,分别比对照油研10号、南油12增产11.91%、6.34%;芥酸含量为0.03%,硫苷含量17.86μmol/g(饼),含油量40.36%。种都油998先后于2010年、2012年、2013年通过四川、重庆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杂黄籽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嘉油占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8187A与双低恢复系8274R配制的双低杂交组合,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较高,中早熟,抗倒,病毒病和菌核病抗病能力与对照德油6号相当。在2009—2011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17个试点平均产量181.43kg/667m2,比对照德油6号显著增产(4.85%);在2010-2011年度6点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71kg/667m2,比对照增产3.32%;种子含油量(干基)40.75%,种子芥酸含量0.45%,硫甙含量31.62μmol/g饼。于2011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油2011007),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四川省油菜产业的发展,培育适宜稻-油两熟制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品种,解决稻-油轮作地区作物接茬季节矛盾,避开不良天气对油菜生产的危害,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5为母本,以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并染色体加倍选育获得的胞质不育恢复系23R为父本,配组育成甘蓝型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恒油900,201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年、2015年参加四川省油菜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18.00kg/hm2,较对照德油早1号增产10.05%;全生育期214d,与对照德油早1号熟期相当;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含量22.93μmol/g饼,含油量平均42.95%,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抗(耐)病及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以高含油率的油菜品种‘沪油16'和双低油菜品系9804为亲本,采用品种间复交的方法,育成了高产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25',2015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芥酸含量0.97%,硫苷含量16.12μmol/g,种子含油量49.07%。两年上海市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 433.60 kg/hm~2,比对照品种‘沪油21'增3.07%,产油量1 257.80 kg/hm~2,比对照增11.00%。2013—2014年上海市油菜生试中,平均产量2 134.40 kg/hm~2,比对照品种‘沪油21'增6.09%,产油量1 064.90 kg/hm~2,比对照增9.49%。‘沪油25'抗病性强,品质优良,抗倒和抗裂角性好,适合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5.
盛贵油5号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7为母本、双低恢复系626R为父本选育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多点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2 666.70 kg/hm~2,较对照德油6号增产14.45%(极显著);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2 453.94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0.29%(极显著);种子芥酸含量为0.1%,硫苷含量20.98μmol/g(饼),含油量45.03%。盛贵油5号于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适宜在四川平坝区、丘陵区秋播种植。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抢墒适期直播、科学配方施肥、适度规范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四川省油菜产业的发展,培育适宜稻-油两熟制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品种,解决稻-油轮作地区作物接茬季节矛盾,避开不良天气对油菜生产的危害,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5为母本,以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并染色体加倍选育获得的胞质不育恢复系23R为父本,配组育成甘蓝型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恒油900,201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年、2015年参加四川省油菜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18.00 kg/hm2,较对照德油早1号增产10.05%;全生育期214 d,与对照德油早1号熟期相当;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含量22.93 μmol/g饼,含油量平均42.95%,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抗(耐)病及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双油092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中双9号为母本、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32B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双油092在2010~2011、2011~2012年度河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58.5 kg/hm~2,比丰油9号(对照)增产12.43%;在2012~2013河南省油菜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478.8 kg/hm~2,比对照增产9.52%。双油092品质优良,含油量高,经检测,2011~2012、2012~2013年度双油092芥酸含量分别为0.0%、0.1%,硫苷含量分别为17.19μmol/g、19.78μmol/g,含油量分别为46.60%、45.76%。该品种抗(耐)菌核病、病毒病,抗寒、抗倒。规模种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适时收获等技术是双油092获取高产和保持优良品质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宁杂21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恢复系05N336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99.00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9.79%,平均产油量1 421.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26.10%;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828.8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3.87%,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在长江下游国家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7.28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09%,平均产油量1 168.65 kg/hm~2,比对照增产7.68%,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914.50 kg/hm~2,比对照增产8.8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宁杂21号优质高产、含油量高、抗(耐)病性强、综合性状好、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角果较大,这些特性十分有利于油菜的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9.
南油杂1号(代号03杂716)是用不育系南A7、恢复系98R配组育成的双低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346.75kg/hm2,分别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6.92%、比对照川油21增产10.44%,平均芥酸〈0.05%、硫苷21.5μmol/g(饼)、含油量42.15%;200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2009年参加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产量2507.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36%,平均芥酸含量为0、硫苷20.24μmol/g(饼)、含油量42.22%;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川油33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高产双低杂交新品种,原品种代号为杂-9,不育系为JA8,保持系为JB8,恢复系为JR8。川油33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双低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003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350.5kg/hm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2.58%(极显著);2004年9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314.5kg/hm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9.98%(极显著)。在2003~2004年度组织五点(成都、绵阳、什邡、南充和内江)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00.5kg/hm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6.2%(极显著)。杂交种子芥酸0.1%,硫甙22.89μmol/g饼,含油率(干基)40.81%。商品菜籽芥酸1.02%,硫甙27.82μmol/g饼,含油率(干基)39.0%。中抗病毒病和菌核病。平均全生育日数215d,比CK蜀杂6号早熟1~2d。2004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列为四川省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1.
商花511是商丘市林科学院以豫花15号为母本,商研9658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高油抗网斑病大果花生新品种。在2012~2013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商花511平均荚果产量5 906.19 kg/hm~2,平均籽仁产量4 149.3 kg/hm~2;在2013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中,商花511平均荚果产量6 036.4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4 309.50kg/hm~2。商花511粗脂肪含量为56.62%,油酸含量44.9%,亚油酸含量33.4%,油亚比1.34;高抗花生网斑病,中抗花生叶斑病,中抗花生病毒病,抗根腐病和颈腐病;百果重270.6 g,百仁重110.9 g,出仁率70.6%,生育期120天左右。商花511于2015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及周边地区淮河以北春播、麦垄套种、油菜茬、蒜茬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沪油杂1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临保系M-6029和恢复系沪油15三系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种,芥酸含量为0.33%,硫苷含量为25.08μmol/g,含油量41.12%。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43.3 kg/hm~2,比对照汇油50和沪油15分别增产11.9%和3.8%;在国家长江中、下游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91.6 kg/hm~2,比对照中油821和皖油14分别增产15.35%和8.20%。沪油杂1号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  相似文献   

13.
高含油量油菜杂交种双油092的选育及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油092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中双9号为母本、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32B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双油092在2010—2011、2011—2012年度河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58.5 kg/hm2,比丰油9号(对照)增产12.43%;在2012—2013河南省油菜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478.8 kg/hm2,比对照增产9.52%。双油092品质优良,含油量高,经检测,2011—2012、2012—2013年度双油092芥酸含量分别为0.0%、0.1%,硫苷含量分别为17.19μmol/g、19.78μmol/g,含油量分别为46.60%、45.76%。该品种抗(耐)菌核病、病毒病,抗寒、抗倒。规模种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适时收获等技术是双油092获取高产和保持优良品质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青杂6号(402)为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种和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三系杂交种,也是青海省第一个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杂交种,该品种具有高产、双低和抗(耐)菌核病较强等特点,在国家区试中平均产量为242.28kg/667m2,比第一对照青油14号增产15.51%,比第二对照青杂2号增产10.93%;在国家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19.97kg/667m2,比对照青杂2号增产7.73%,两年区试平均芥酸含量0.1%,饼粕中硫甙含量20.26μmol/g,含油量47.39%,抗(耐)菌核病明显强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5.
"沪油18"是采用品种间杂交,低世代抗性鉴定和定向筛选育成的高产、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抗倒伏和抗冻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2%,芥酸含量0.33%,硫苷含量10.16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338.5 kg/hm~2,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4.1%。  相似文献   

16.
青杂5号为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双低、高含油量和抗(耐)菌核病性较强等特点,区试中平均产量为3 789kg/hm2,比第一对照青杂1号增产8.58%,比第二对照青油14号(双低常规种)增产20.97%;在国家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281.55 kg/hm2,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10.12%,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2.17%。芥酸含量为0.25%,饼粕中硫甙含量为18.56μm o l/g,含油量45.23%,抗(耐)菌核病性明显强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7.
‘向农08'是通过三系杂交方法和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其芥酸含量0.59%,硫苷含量19.9μmol/g,种子含油率49.0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36.80 kg/hm~2,较对照‘沪油21'增产9.86%;产油量1 314.15 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9.68%。在2013年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508.40 kg/hm~2,比对照‘沪油21'减产3.45%;产油量1 170.15 kg/hm~2,比对照‘沪油21'减产6.85%。  相似文献   

18.
漯花4087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全国(北方片)小花生以及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发展需要选育出的高产、稳产、矮秆花生新品种。在2009,2010年2 a的全国(北方片)小花生区域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4 271.10 kg/hm~2,籽仁产量3 107.48 kg/hm~2,与对照鲁花12号相比,分别增产21.03%和19.23%。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为3 808.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为2 767.50 kg/hm~2,比对照花育20分别增产19.28%和19.15%。2013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平均荚果产量5 550.30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4%;7点平均籽仁产量3 938.25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19%。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感黑斑病;粗蛋白含量22.42%,粗脂肪含量53.41%,油酸含量39.6%,亚油酸含量38.1%,油亚比1.04。于2012年获得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证书,并于2014年获得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  相似文献   

19.
龙庭1号是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双低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7-2008年参加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521.95 kg/hm2,比对照川油21增产10.99%,芥酸含量均〈0.05%,平均硫苷含量16.19μmol/g(饼),平均含油量39.4%。2008年通过四川省审定。2009-2010年参加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产量2639.25 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6.60%,芥酸含量均为0,平均硫苷含量19.16μmol/g(饼),平均含油率39.06%。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20.
早熟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德朗118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德朗11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自选系KY150为母本、自选系C23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山西北部特早熟区春播生育期120 d,属特早熟品种;2013—2014年参加山西省春播特早熟玉米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 776.5 kg/hm~2,比对照并单6号增产12.6%,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819.0 kg/hm~2,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12.6%;籽粒金黄半硬,容重676.0 g/L,粗脂肪含量4.52%,粗淀粉含量74.37%,表现出早熟、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等特点。2016年6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西省春播玉米特早熟区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