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吴圣利 《新农村》2009,(2):30-30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挖掘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时,出土了大批箭帛医书,其中的《脉法》中记载:“圣人寒头而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补不足也。”“寒头暖足”这四个字,既是我国古代医家泻实补虚的治疗准则,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之  相似文献   

2.
1972年1—4月,在中国湖南长沙东郊的马王堆,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特别是1号汉墓的女尸,在炎热而又潮湿的南中国地下保存2000余年完好无损,皮肤光泽而富有弹性,牙齿完好,排列整齐,血管能注射,可谓举世罕见。与此同时,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竹简312支,其中,编号为135号竹简记载,墓葬中有茶叶一箱。1973年10月,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木牍610支,其中也有一支载有茶箱字样。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马王堆医书出土,46年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者围绕马王堆医书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诸多著作和论文纷纷出版、发表,掀起了研究的热潮。本文旨在对马王堆医书迄今为止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加以汇总梳理,并对今后的马王堆医学文化发掘思路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香物,展开对该时期楚地用香的文化意义及医学运用的探讨。楚地香文化历史“从上古矣”,马王堆汉墓处在植物类香料使用的鼎盛时期。其香料运用有祭祀、礼制、卫生、医学等方面,其中重点通过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及临床医学三部分对楚地香文化的医学运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不同学者对马王堆3号汉墓“告地书”的释读,分析了马王堆3号汉墓“告地书”的相关问题。同时,借助不同墓地出土的“告地书”的文书格式、遣策和“告地书”的关系、“告地书”中的规范用语“敢言之”、“自言”等内容来归纳概述了“告地书”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六: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了年(秦)t气象】 分元前221年一公元前177年△出现《天文气象杂占)),书中绘有各种云气图,这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云气图象。 《考古学和科技史》:“湖南一氏沙马王堆三号墓……帛书《天文气象杂占》,绘有各种彗星 和云气图形。”(1页) 《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内容简述》:“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种以 星、彗、云、气等占验吉凶的书。··一帛书的第一列和第二列开头的一段,无论标明是 云的,和大部份没有标明是什么的,看来都是云。画的那些动物、植物以及各种器物, 都是代表云的形状的。……书中称所有…  相似文献   

7.
马王堆帛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体裁,具有与其它出土文献完全不同的抄本特征,对抄本的各种形式特征的分析,往往能揭示许多隐含在文献抄写过程中的信息,而这也常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文献本身。因此,本文在具体分析马王堆帛书抄本特征的同时,详细地例举和分析了帛书抄写过程中的各种错误现象,这对深入认识和评价帛书抄本的文献价值具有特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烹荼尽具”和“武都买荼”考辨──兼与周文棠同志商榷苏州市经济协作委员会方健王褒《僮约》是茶文化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其“武都买茶”之说是汉代武阳(治今四川彭山县东)已有茶叶集市的明证,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随葬物简册上之(即)字,同为我...  相似文献   

9.
引言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四年,在长沙市效马王堆,发掘距今两千一百多年的两汉早期墓葬,这座汉墓分为一号、二号和三号。其中一号汉墓主为当时长沙相“轶侯”利仓的妻子;二号汉墓主为“轶侯”利仓本身,死于公元前一九三年;三号汉墓主为利仓的儿子,是第二“轶侯”利豨的兄弟,死时约三十岁左右。根据出土的一块木牌记载,三号汉墓下葬年代为  相似文献   

10.
肖明华 《农业考古》2002,23(1):182-186
在早期文明时期,生产工具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具的质地是青铜铸造的,二是工具具有实用性,三是使用的广泛性,而滇人的生产工具均具这三个特点。首先是出土面广,考古发现几乎所有滇文化遗存中均有农具出土,大到滇王族墓地的晋宁石寨山,小至一般贫民墓地安宁太极山,也有生产工具出土,如滇王墓中出土农具8件,小的如天子庙五号墓也出土农具2件。其次是出土数量多,滇文化遗存出土文物中,……  相似文献   

11.
从马王堆出土古文字看汉代农业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文字有帛书与简牍两种,这里主要介绍简(竹片)牍(木片)文字。简牍有两种,一是《遣册》,即随葬物清单,内容包括许多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等:另一种是方技书“养生方”,内容包括《十向》、《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和《杂禁方》。因为与农业关系不大,故从略。《遣册》共两卷,一卷出自一号汉墓。三百一十二支,全部是竹简,简长二七·七五厘米,约合汉尺一尺二寸,宽零点七厘米,合汉尺三分。简文二千零六十三字,每简小则二字,多则二十五字不等;另一卷系三号汉墓出土,共四百一十支,二千六百二十二字,内有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年十二月中旬,笔者主持发掘了合浦县上窑窑址。窑址内共出土成百件陶瓷器,其中出土了三件瓷烟斗。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烟斗实物。这三件瓷烟斗,形状不一,共分三式:Ⅰ式:长3.4厘米,斗高2.3厘米,杆孔径1厘米,斗径1.5厘米。烟斗呈长方条形状,灰白胎,除底面无釉外,其余三面均施青黄釉。制作比较精致。  相似文献   

13.
汉代农田水利的布局及人工养鱼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博物馆、宜宾市文物管理所于一九七九年三至五月配合基建工程,在宜宾市真武山蒲草田发掘清理了八座汉代岩墓,出土一批有价值的文物。特别是三号墓陶田模型的发现,对于研究我国的农田布局、水利建设、养鱼事业专门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三号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中以陶器为主:其中有缸、釜、豆、碗、瓶、杯、猪、陶田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菜考古     
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各种菜肴,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中国菜发展沿革据文献记载,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已有烤肉、烤鱼等食品。周代出现称为“八珍”的名馔,对后世很有影响。汉魏南北朝时期,中国菜肴迅速发展,名菜大增。汉代娄护发明的“五侯鲭”,即是中国最早的杂烩菜。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上记有菜肴上百款。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中,载有200多种菜肴。由于佛教的传入和流行,加之南朝梁武帝的提倡,佛教斋食逐步在社会上产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人口和农业大国,历代王朝对农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视。重视农业的思想在先秦的学术著作中就已经多有体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帝四经》属于黄老学派的代表作品,其中蕴含的农业思想,有很多都继承自道家学说,但在继承的过程中,黄老学派又根据所处时代的不同,对道家农业思想多有更改和创新。这些农业思想,对当代中国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河姆渡遗址农业形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处著名遗址,两次考古发掘均发现了丰富的人工栽培稻谷和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遗迹,因此而闻名于世,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专家们在研究出土稻谷的同时,往往联系到出土的170多件骨耜。涉及当时的农业形态问题,并根据遗迹、遗物对当时的农业形态作了相应的推测。九十年代以来,浙江省的有关文物部门与日本宫崎大学……  相似文献   

17.
山东枣庄出土的铁农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东枣庄出土的铁农具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石敬东建国以来,枣庄市陆续出土了一批汉代铁农具,对探讨汉代冶铁工艺和农业生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现简述如下:五十年代,滕县长城村出土汉代铁农具十余件(1),其中有大小犁铧、、长柄小铲等。皇殿岗村出土了有“山...  相似文献   

18.
张成安 《农业考古》2000,(1):273-275,303
距今三、四千年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在新疆哈密地区发现较多,其中以市面的五堡墓地(1)最具代表性。1978年、1986年和1991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哈密地区博物馆对距今3200年前的该墓地进行了三次大型考古发掘工作,不仅出土了反映当时农业经济的生产工具、农作物和食物(2),而且也出土了反映当时畜牧经济的动物骨骼、皮鞭和笼头,还有大量的毛织物、皮革制品、骨器和骨饰等遗物,都与当时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也不难看出畜牧业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 一、青铜时代哈密地理环境和发展畜牧…  相似文献   

19.
白景云 《北京农业》2012,(10):26-27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栽培葡萄每年冬季来临都要进行埋土防寒,春天都要出土上架,要使葡萄生长发育良好出土上架有讲究. 葡萄出土相对晚些比早好葡萄在防寒土内出土,在冬芽萌动前越晚出土越好.  相似文献   

20.
南通元代古船的木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通如东县出土的元代古船作了木材鉴定,古船用材有杉科的杉木,杨柳科的柳树和榆科的榉树等木材.根据古船用材材种分析,为我国南方造的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