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流动细胞仪通过测定红血球中的脱氧核糖核酸萤光来检验多倍体鱼类。在38尾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38尾鳙鱼(Hypophthalmichthys noobilis)中各检测到了一尾多倍体鱼。10尾在形态:上认为是二倍体的雌草鱼和雄鳙鱼的杂交鱼,包括幼鱼被证实为二倍体。所有形态上认为的多倍体杂交鱼,确实为多倍体,但其中有两尾是四倍体,剩下的为三倍体。  相似文献   

2.
多倍体是指生物体体细胞中含有超过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其中含有3个、4个或更多的染色体组的多倍体依次被称为三倍体、四倍体和五倍体等.相对于同种的二倍体,多倍体具有个体大、产量高、抗病力强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多倍体鱼类得到了水产养殖业的青睐,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苏联生物学家十分重视鱼类的遗传育种,用人工多倍体的方法就是其中之一。人工多倍体即是用实验手段增加生物体细胞内整套染色体(或染色体组)的数目. 在通常情况下,鱼类的体细胞都含有由两个单倍体(n)组成的染色体,称为二倍体(2n).凡是细胞内含有两套以上染色体的生物,就叫做多倍体.如,三倍体有三个单倍体(3n),四倍体有四个单倍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泥鳅与大鳞副泥鳅种质资源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长江流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野生群体进行了系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二倍体泥鳅(2n)与多倍体泥鳅(3n,4n,5n)在长江流域均有分布,其中二倍体泥鳅数目占有绝对优势,少量多倍体泥鳅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及若干湖泊。此外,显著性分析表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雌性个体都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两物种间个体大小无显著性差异。二倍体泥鳅的体长与体质量明显小于三倍体泥鳅及四倍体泥鳅,而三倍体泥鳅与四倍体泥鳅间无显著性差异。野生群体中,泥鳅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大鳞副泥鳅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泥鳅体质量与地域经度呈负相关,大鳞副泥鳅体质量与地域经度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多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物种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5.
多倍体鱼类在生长、群体产量及抗病力等各方面都具有二倍体鱼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有很好的潜在利用价值。三倍体鱼指的是含有三套染色体组的多倍体鱼,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抗逆性强、不育不干扰鱼类资源等优点。三倍体技术成为养殖鱼类育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与其相关的研究很多,本文就其原理和应用作了回顾。  相似文献   

6.
三倍体大黄鱼的诱导及其对生长、性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林琪 《水产学报》2004,28(6):728-73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采用染色体操作技术人工诱导多倍体在鱼类遗传育种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已先后在三棘刺鱼[1]、鲤[2]、水晶彩鲫[3]等30多种鱼类成功获得三倍体。在理论上,由于三倍体性腺发育受阻,其用于性腺发育的能量可全部用于生长。因此鱼类育种学家期望通过诱导三倍体,使经济鱼类生长更快,经济效益更高。但历经30余年的研究,诸家看法仍未统一。一些学者认为三倍体鱼比二倍体生长快[4,5],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三倍体鱼并不比二倍体生长快[6,7]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三倍体鱼在性成熟以后比二倍体生长稍快[8,9]。对于三倍体…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同源四倍体、倍间三倍体与二倍体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红细胞、红细胞核的形态大小差异,探讨不同倍性团头鲂的红细胞形态遗传特征。结果表明:(1)团头鲂多倍体(同源4n和倍间3n)的红细胞数量显著低于二倍体(2n)团头鲂(P〈0.05)。其中,倍间三倍体团头鲂每毫升血液的红细胞数为二倍体的78.95%,而同源四倍体的红细胞数量下降幅度较大,仅为2n团头鲂的56.87%。(2)团头鲂同源四倍体、倍间三倍体的红细胞短径和长径、核短径和长径、红细胞表面积、红细胞体积和核体积均依倍性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其中,又以核体积增大最为显著,同源四倍体、倍间三倍体的核体积分别为2n团头鲂的1.97倍和1.39倍。(3)团头鲂同源四倍体每毫升血液红细胞的总体积和总表面积,均明显低于二倍体和倍间三倍体团头鲂(P〈0.05);倍间三倍体每毫升血液红细胞的总体积要多于二倍体团头鲂(P〈0.05),但红细胞的总表面积在倍间三倍体与二倍体团头鲂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4)在团头鲂同源四倍体中还观察到一定比例的异常红细胞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隶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大马哈鱼属(Oncorhychus),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冷水性鱼类,原产于美国阿拉加斯加地区的山川溪流中。我国于1959年开始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已成功推广到大部分省份和地区。三倍体虹鳟是基于鱼类遗传育种理论生产的多倍体虹鳟,是四倍体虹鳟鱼和普通二倍体虹鳟鱼杂交产生的全雌性虹鳟鱼,具有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9.
三倍体是非偶数染色体组,阻碍了生殖细胞正常的减数分裂,结果常常导致性腺不能发育,不育的三倍体经济鱼类因为没有性成熟阶段性腺发育的能量损耗,所以有以下优点:避免了性腺发育阶段和产卵季节鱼肉质量下降并延长了上市时间;避免了性腺发育阶段的生长停滞和死亡率增加;缩短了养殖周期,减少了养殖成本并可养成大型个体。用人工的方法获得三倍体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途径,即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受精卵进行处理,阻碍第二极体外排;另一条是间接途径,即首先诱导获得四倍体,待四倍体个体性成熟后再与二倍体个体自然交配,获得三倍体。但目前人工诱导的三倍体绝大部分是采用第一条途径获得的,这是因为阻止第二极体外排的方法比较成熟,尤其是虹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产生二倍体卵子的分子机制,实验采用PCR和cDNA末端快速分离法,克隆获得了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第三代(G3)、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四倍体鲫鲤的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c2基因cDNA全序列.结果显示,4种不同倍性鱼cdc2基因均编码含有302个氨基酸蛋白,而且编码的蛋白都含有与其他CDK激酶相当保守的序列PSTAVRE;同源性分析发现,4种鱼cdc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度大于97.6%,说明Cdc2蛋白在这4种不同倍性鱼中具有高度保守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对cdc2基因在G3、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及四倍体鲫鲤早期卵巢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3cdc2基因比普通二倍体红鲫和三倍体湘云鲫表达要高,比四倍体鲫鲤的表达水平低.该研究从分子水平证明了G3早期性腺中存在着大量的多倍体卵原细胞.同时,研究表明,cdc2基因在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早期卵巢的高表达暗示着G3多次进入S期却不经历M期导致二倍体配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静水压法诱导虾夷扇贝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采用静水压法诱导虾夷扇贝多倍体的适宜条件,研究了在不同的处理时机和压力强度条件下,静水压处理对虾夷扇贝受精卵多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授精后80 min内处理,所得的多倍体以三倍体为主。在授精后75 min,以60 MPa持续处理5 min,所得的三倍体率最大,达100%。(2)在授精后150~190 min处理,既能获得三倍体也能获得四倍体,但获得的四倍体率要高于三倍体率。其中,在授精后170 min,以65 MPa持续处理3 min时得到的四倍体率最大(54.39%)。  相似文献   

12.
异源三倍体鲫是由浙江宁波大学采用细胞和有性杂交高新技术获得异源二倍体受精卯,然后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异源四倍体鲫个体,经多代自然繁育,遗传性状稳定,具有正常生殖能力,把它们与普通的二倍体鲫进行正常人工授精培育出三倍体鲫。2004年我们在兖州市新充镇薛庙渔场开展了异源三倍体鲫的引进繁育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解剖出革胡子鲶的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胚胎,用50%AgNO_3染色后,通过计数胚胎间期细胞的核仁平均最大数量的百分率,就可确定其个体的倍性。  相似文献   

14.
韩英  王琨  张澜澜  刘蔓 《淡水渔业》2007,37(6):52-55
对三倍体和二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红细胞大小(长、短径值和体积)、形态及部分血液指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脆性和白细胞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倍体虹鳟红细胞体积与二倍体比值为1.51∶1,细胞核大小与二倍体比值为1.49∶1,与理论值(1.5∶1)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二倍体红细胞短径/长径比值为0.63,呈现出椭圆形;三倍体红细胞短径/长径比值为0.60,呈现出明显的长椭圆形,并有19%的红细胞有哑铃形或分裂的细胞核,这可作为区别二倍体鱼类的一个重要鉴定标志。三倍体虹鳟的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脆性明显小于二倍体(P<0.05),而血红蛋白与白细胞数与二倍体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海洋贝类三倍体的研究进展迅速,用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方法理论上能产生100%的三倍体,从而方便、高效、稳定地生产三倍体,克服直接诱导的不足,开辟了三倍体诱导研究中的一个崭新的方向。四倍体也因此逐步成为海洋贝类染色体操作技术中的热点。一、贝类四倍体的研究现状贝类四倍体研究历史较短,自从Stephens和Downing(1988)报道了对长牡蛎四倍体的研究,至今仅有十几年,与人工诱导贝类三倍体相比,人工诱导四倍体的技术难度更大。因为诱导贝类三倍体是通过阻止第一或第二极体的释放来增加一个染色体组,而诱导贝…  相似文献   

16.
以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闭壳肌和精子为研究对象,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方法, 比较了 3 种倍性长牡蛎闭壳肌和精子的组织学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 二、三、 四倍体闭壳肌组织的肌纤维都包含粗肌丝、细肌丝、肌膜、肌束膜、肌内膜、线粒体、囊泡、小管、细胞核、肌浆网等结构, 但三者的形态及超微结构不同, 其中三倍体闭壳肌线粒体直径、肌纤维直径、粗肌丝密度显著大于二倍体和四倍体, 肌纤维密度显著小于二倍体和四倍体。不同倍性精子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 二、三、四倍体长牡蛎精子在组成结构上相似, 分别由头部、中段和尾部构成, 但不同倍性精子中各结构大小和线粒体数目不同。在长牡蛎精子头部长度、宽度, 顶体高度、宽度, 线粒体长度的测量分析中, 四倍体精子的头部、顶体以及线粒体显著大于二、三倍体。三倍体精子的头部和顶体显著大于二倍体, 但三倍体精子的线粒体大小与二倍体相比无显著差异。此外, 二、三倍体精子均含 4 个线粒体, 但在本研究中发现了二倍体精子含有 5 个(占比 1%)线粒体的特例。四倍体长牡蛎精子的线粒体数目不同, 含有 4 个(占比 46%)、5 个(占比 52%)、6 个(占比 2%)这 3 种情况。 该研究阐明了不同倍性长牡蛎闭壳肌及精子的组织学特性和超微结构, 为深入研究长牡蛎肌纤维生物学特性和精子繁育生物学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洞庭青鲫产于湖南省澧县北民湖,因个体大且背部青灰而得名,其快速生长的特性和异于普通鲫的体型令作者怀疑前人报道的"二倍体群体"结果。为此,从银鲫微卫星文库中筛选9个位点构建微卫星鲫倍性鉴定体系,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完成了洞庭青鲫倍性鉴定。结果显示,建立的微卫星鲫倍性鉴定体系能够100%区分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鲫,微卫星基因分型结果显示136尾洞庭青鲫均为三倍体,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3,样本基因型包括AAA、AAB/ABB、ABC 3种类型;洞庭青鲫血细胞DNA平均含量为159.42±5.64,与二倍体红鲫的血细胞DNA平均含量(102.43±3.54)比值(DI)为1.56∶1;流式细胞术与微卫星体系判定结果匹配度100%;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洞庭青鲫染色体数为3n=156±,核型公式为3n=39m+36sm+81sta,NF=231。建立了适用于鲫倍性鉴定的微卫星标记体系,且系统地证实了洞庭青鲫为三倍体鲫品种。  相似文献   

18.
大黄鱼是我市主要海水养殖鱼类,随着海水网箱养殖的快速发展,因对养殖品种缺乏有效选育,大黄鱼在养殖中存在生长缓慢、个体小型化、性早熟和养殖病害频发、抗逆性差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工程鱼如四倍体鱼作为鱼类选育技术研究的一个方向,四倍体鱼对于三倍体鱼的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三倍体鱼具有不育或低育性可被应用于大规格商品鱼培育,同时,三倍体鱼具有良好的生存力、较好的肉质和食物转换系数等优势,而受到国内外水产科学工作者广泛重视。亲鱼培育及人工授精技术是工程鱼人工繁育的技术基础。为开展大黄…  相似文献   

19.
虹鳟是一种名贵的冷水性养殖鱼类,适合集约化、高密度流水养殖。其体型好、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且适于休闲垂钓,我国引进后约有23个省市推广了该类鱼的养殖。由于很多繁育场不注重种质资源的保护,致使虹鳟鱼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种质衰退,表现为性成熟年龄偏小、生长速度缓慢、饵料转化系数低、抗病能力差等现象。种质的衰退严重阻碍了我国养鳟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以上原因,我们从2002年开始采用静水压休克方法,试图诱导虹鳟鱼染色体组加倍,由二倍体受精卵诱导出四倍体鱼苗;饲养四倍体鱼苗至性成熟,然后与二倍体亲鱼交配,生产后代全部为三倍体…  相似文献   

20.
一、2005年以前 (一)建立5种主要水产养殖动物:鲤鱼、草鱼、对虾、扇贝和罗非鱼的DNA水平的遗传连锁图谱并将生长、抗寒、抗病等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在连锁图上。 (二)改进鱼虾贝类的染色体倍性操作技术,提高成活率,建立四倍体与普通二倍体交配获得大量三倍体的技术路线,培育出3-5种多倍体鱼、贝和雌核发育鱼、贝;构建罗非鱼全雄性群体和对虾全雌性群体,获得2-3种雌性纯合系或单性养殖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