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大麦网斑病为我区大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为害较重,近几年随着品种的更换和施肥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病害的发展,给大麦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对大麦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作了初步调查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大麦网斑病发生规律: (一)调查方法: 选择盐辐矮早三和盐7521大麦田两块采用平行直线取样法每块田取10个点,每点定20株,自3月初开始每隔10天、3月20日后  相似文献   

2.
啤酒大麦网斑病发病规律调查及产量损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啤酒大麦网斑病一般在5月初显症,6月中旬达发病高峰,随后害发生趋下平缓。土壤质地、种植密度、栽培措施等与病害发生关系密切。通过不同病级下的株高、穗粒数、千粒重测定结果表明,病株的病级与株高、穗粒数相关性不显著,而与千粒重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调查结果表明 ,河西地区啤酒大麦网斑病一般在 5月初显症 ,6月中旬达发病高峰 ,随后病害发生趋下平缓。土壤质地、种植密度、栽培措施等与病害发生关系密切。通过不同病级下的株高、穗粒数、千粒重测定结果表明 ,病株的病级与株高、穗粒数相关性不显著 ,而与千粒重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大麦网斑病是目前大麦感染较重的一种病害,一般在抽穗后如遇阴雨多湿的天气,常因网斑病大发生,导致上部三张功能叶片早期受到破坏,影响籽粒的饱满程度和制啤酒的工艺品质。大麦网斑病在我国江淮之间和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冬麦区,以及北方春麦区,因抽穗、灌浆期,雨量较多,湿度较高,温度适宜,发病较重,在年际间常因抽穗后降水量的多少,而表现重发生和轻发生年。因此,为了保证大麦优质、高产、稳产,积极地防治网斑病,使后期功能叶片不受危害或减轻危害,延长灌浆功能,实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近三年来,我们从大麦  相似文献   

5.
大麦网斑病是甘肃大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大部分大麦种植地区大量发生,药剂防治仍为防治网斑病害的主要手段,为了能筛选出高效的杀菌剂,1998年在室内对6种药剂进行抑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麦网斑病是甘肃大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在大部分大麦种植地区大量发生 ,药剂防治仍为防治网斑病害的主要手段 ,为了能筛选出高效的杀菌剂 ,1 998年在室内对 6种药剂进行抑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 1 5%速克灵 (日本 ) ,70 %代森锰锌 (西安 ) ,1 5%粉锈宁 (四川 )、6 %立克秀 (德国 )、50 %三环唑 (四川 )、4 0 %福星 (杜邦 )。1 2 供试菌种 :大麦网斑病菌 (甘农大植保系提供。)1 3 测定方法 :菌饼法 ,PDA培养基 ,2 5℃± 1℃恒温培养 72h后计算抑菌能力 ,每药三皿 ,每皿三块菌饼。2 试验…  相似文献   

7.
木霉菌具有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能力,因而成为开发土传根部病害生防菌的首选之一。利用对峙培养法,测定8个木霉菌菌株对3个橡胶树红根病病原真菌的体外拮抗作用,并对筛选出来的木霉菌进行相互间的对峙培养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木霉菌对3个红根病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所选出的6个木霉菌之间尽管多数可以共存,但存在空间和营养竞争,尤其是棘孢木霉,很容易被其它木霉菌抑制和侵占,因此,在今后使用时不适宜混配。该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筛选和利用生防菌防治橡胶树根部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麦对叶斑病响应的生理机制,以对该病害抗性不同的两个大麦品种蒙啤麦1号(感病)与蒙啤麦3号(抗病)为材料,接菌后测定了大麦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叶片氧化还原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MDA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11个生理指标,比较了两个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对叶斑病菌侵染的反应差异因生育时期和指标而异,其中与蒙啤麦1号相比,蒙啤麦3号苗期的脂氧合酶(LOX)、β-1,3-葡聚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的升高幅度较大,拔节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LOX、β-1,3-葡聚糖酶和PAL活性及脯氨酸(Pro)和MDA含量的上升程度较大,孕穗期的SOD、POD、PPO、LOX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Pro和SS含量增加幅度较大。通过对11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LOX、PPO、POD、PAL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SS含量对大麦抗叶斑病能力贡献率较大。由此可见,大麦对叶斑病的生理响应因品种、生育时期而异;LOX、PPO、POD、PAL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SS含量6个指标可作为评价大麦抗叶斑病的重要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 DNA序列分析,对获得的具有生防潜力的芽孢杆菌21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pp.)。利用显微观察法,研究枯草芽孢杆菌21对玉米圆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该菌株不同浓度发酵液处理后玉米圆斑病菌孢子萌发率出现下降趋势,萌发率最低为0;经发酵液处理后的玉米圆斑病菌芽管产生畸形,在发酵液浓度为90%时,芽管畸形最严重;处理后的玉米圆斑病菌菌丝出现畸形,菌丝中的内容物有外渗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刘亚光  赵滨  马超 《大豆科学》2008,27(2):296-300
植物诱导抗病性是植物保护的一项新措施,灰斑病是大豆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生产中主要是推广抗病品种进行预防.而有关诱导大豆抗灰斑病的研究报道极少,本研究主要是利用两种常见的化学诱导因子来探讨对大豆抗灰斑病的诱抗效果,为进一步开发高效、安全、环保的诱抗剂奠定理论基础.选用水杨酸(SA)和壳聚糖两种诱抗剂处理感病品种黑农35和中抗品种东农42,当大豆第4片复叶完全展开时,分别在当天和以后的5,10 d对大豆植株进行不同的诱导处理.结果表明,当水杨酸浓度为1 000 mg·L-1时连续叶喷三次,使黑农35和东农42的诱抗效果分别达到了72.2%和66.7%;浓度为1 000 mg·L-1的壳聚糖叶喷对黑农35和东农42的诱抗效果分别达到了72.2%和55.6%;而10 000 mg·L-1壳聚糖溶液浸种与1 000 mg·L-1壳聚糖溶液叶喷混用对于黑农35和东农42诱导作用最强,诱抗效果分别可达88.9%和72.2%.说明水杨酸和壳聚糖均能够诱导大豆品种(黑农35和东农42)对灰斑病产生较高的抗性.诱抗效果因所用试剂的浓度及作物品种而异,施用方法以及施用次数也影响诱抗效果,水杨酸在适宜浓度下对黑农35的诱抗效果明显高于东农42.  相似文献   

11.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和灰斑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10个我国北方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大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的大斑病和灰斑病存在不同的抗性差异。其中,对大斑病抗病的自交系有吉853、昌7-2、四-287和四-444;对灰斑病抗病的自交系有丹988。从大斑病和灰斑病发生时间看,两者均在玉米抽雄期以后发生,防治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板培养法从玉竹根茎中分离得到的18株内生真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出部分菌株对于供试的5种病菌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DP06对玉竹叶斑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性,并对其他几种病菌均有抑制效果,通过分子鉴定,鉴定该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Box-behnken法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了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13.29d,温度24.55℃,转速120rpm,抑菌活性达到了82.25%。  相似文献   

13.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小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光耀 《玉米科学》2008,16(5):140-143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expressed the disease resistance was that the different corn inbred lines on the southern leaf blight and corn gray leaf spot existed certain difference.The better resisting diseases inbred lines to the southern leaf blight include 308,Liao122 and Xun92-6.The better resisting diseases inbred lines to corn gray leaf spot include H21,478 and Xun92-6.The better resisting diseases inbred lines to the southern leaf blight and corn gray leaf spot include Xun92-6,308 and 478.  相似文献   

14.
王芊 《大豆科技》1996,(6):22-22
大豆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王芊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大豆灰斑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近些年来已成为黑龙江省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以我省大豆主要产区合江、牡丹江等地区最为严重。病粒串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可达30%~50%。感病子实含油量降低2.9%,蛋白质...  相似文献   

15.
16.
~~大麦籽粒黑胚病对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初报@李洁$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友谊155811 @梁长欣$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友谊155811 @许文芝$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友谊155811 @李作安$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友谊155811 @宋淑玲$黑龙江省建三江分局胜利农场种子公司~~  相似文献   

17.
大麦籽粒黑胚病是大麦根腐病在种子上的一种症状表现。它主要由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在大麦灌浆期侵染,引起籽粒胚部变黑。正常年份,感病品种的黑胚率在10%左右。若收获期间遇雨,黑胚率可达30%以上。该病害可导致大麦酿造品质的下降,影响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花生品种对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为品种选育及田间病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田间病圃鉴定法鉴定了花生不同品种对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花生品种中有6个品种对花生褐斑病的相对抗病指数在0.6以上,花育23、日花1号和四粒红属于高抗病类型,其中花育23相对抗病指数最高为0.87;鲁花8号、青花7号和冀花4号属于抗病类型。13个花生品种中只有2个花生品种对花生网斑病的相对抗病指数在0.6以上,其中花育36属于高抗类型,相对抗病指数为0.81;农大056属于抗病类型,其余花生为敏感性,但是每个花生品种对花生叶斑病的综合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种植绿肥是我国农业的传统经验,也是现代农业体系中维持土壤碳氮营养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绿肥腐烂分解,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循环,补充土壤中大量的活性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一方面进行矿质化过程,释放养分,供应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另一方面进行腐殖化过程,形成新的腐殖质,增加土壤潜在和速效养分,达到改土培肥的目的。从1981年起,我所在苏北滨海盐土上搞了长期定位试验,现将绿肥在大麦上的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轮作是控制大范围土传病害的自然屏障。试验(1989-1991)结果表明,冬大麦和冬小麦混作能降低由眼斑病菌(pseua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cles)、镰刀菌(Fusariumspp.)、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mycesgraminis)和丝核菌(Rhioctoniacerealis)引起的茎腐病。前茬为谷类混作的,后茬大麦和小麦健茎数目增加。前作为混作时,大麦拔节期和成熟期Fusariumspp.的发病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大于50%);在大麦成熟期,G.grarminis的发病率从44%(前作大麦)降低到9%(前作混作)。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没有因为前作的不同而明显不同。前作为大麦的混作小麦。眼斑病的发病率增加,且病原菌间发生互作,表明竞争的差异。大麦和小麦连续2年混作,控制病害的效果提高。这种情况下,小麦病害降低的程度与小麦单作施杀菌剂效果相似。利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定小麦下胚轴和根组织的病原频率表明:G.grarminis在小麦组织中的频率从14%(前作大麦)和7%(前作小麦)降低到1%(前作混作),Fusarium.spp的频率一般不受前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