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蓼科、禾本科植物细胞膜对铝胁迫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种蓼科植物(荞麦、金荞麦、虎杖、无辣蓼)和2种禾本科植物(水稻、小麦)为材料,比较研究不同科属植物的细胞膜对铝胁迫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6种植物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和根系质膜透性均随着Al3 胁迫浓度增加而增大,禾本科植物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4种蓼科植物,荞麦、金荞麦的质膜透性、MDA含量高于虎杖、无辣蓼、水稻、小麦。(2)荞麦、小麦叶片的SOD和POD活性随Al3 胁迫浓度持续增长,虎杖和水稻持续下降,金荞麦和无辣蓼在25 mg/L Al3 处理时最高,100 mg/L Al3 胁迫明显降低。综合细胞膜对铝胁迫反应的各种特征,可以说明蓼科植物细胞膜透性变化是Al3 引发氧化胁迫的一种受损表现,而禾本科植物细胞膜透性变化是对A3 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中Cr、As、Pb、Cd复合污染对茶树叶片酶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叶片酶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茶树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对4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具有耐受性;极差分析表明,对SOD活性和细胞膜透性影响顺序为CrAsPbCd,对POD和CAT活性影响顺序为CrAsCdPb;方差分析表明,Cr对茶树SOD、POD、CAT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极显著;As对SOD、POD和细胞膜透性影响极显著,对CAT活性影响显著;Cd、Pb对POD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显著,而对SOD和CAT活性的影响相对较小,说明茶树对Cr、As污染更敏感,耐受能力较Cd、Pb弱。  相似文献   

3.
电阻抗分析在菊苣根冻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菊苣(CichoriumintybusLvarfoliosumcv.)根为试材,分析了低温下电阻抗和钾离子渗漏速率的变化及其与细胞膜透性变化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和冻害的发展,菊苣根细胞膜透性增大,钾离子渗漏速率上升,组织的电阻抗值下降。3种温度下(0℃,-1℃,-3℃)贮藏的菊苣根其电阻抗值的变化均与钾离子渗漏速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电阻抗对频率作图显示,在低频率范围(20~100Hz)可得到最大而且较稳定的电阻抗值。因此,电阻抗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和评价植物的冻害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下豆科牧草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倪郁  郭彦军  吕俊  张家骅 《土壤通报》2004,35(3):275-278
试验在温室条件下,分别于5月、8月采用盆栽控水研究了3种豆科牧草(5个品种)在水分胁迫下的一些生理生化变化,包括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SOD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紫花苜蓿Eureka和Defi两个品种在供试牧草中是最抗旱的,且前者更强;百脉根和白三叶两个品种(Huia和Revendel)因鉴定时期不同而有所差异,5月份白三叶两个品种强于百脉根,而8月份随着百脉根生长速度的加快,其抗旱性强于白三叶品种。其中Huia的抗旱性要强于Revendel。  相似文献   

5.
低温对单、双瓣茉莉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低温对单、双瓣茉莉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和K 、Ca2 、Mg2 、可溶性糖外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双瓣茉莉品种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和K 、Mg2 、Ca2 、可溶性糖外渗量均随处理温度的下降而增加,同一处理温度下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单、双瓣茉莉品种细胞膜相对透性逐渐增大。认为单瓣茉莉属不耐寒植物,而双瓣茉莉属低度耐寒植物。  相似文献   

6.
对宁夏固原地区8个植物种的组织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植物不同的组织器官其抗旱性不同;不同植物种的同一器官其组织结构差异较大,抗旱性不同;植物抗旱性与植物器官抗旱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不同植物种间抗旱性的定量综合评定在抗旱性植物引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3种阔叶树种对持续干旱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测定持续干旱条件下2年生五角枫、臭椿、黄连木幼苗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膜透性、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脯氨酸、光合生理参数,研究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程度的加剧,3树种的MDA、细胞膜透性、脯氨酸都呈上升趋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呈降低趋势;五角枫与臭椿叶片的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黄连木叶片的SOD活性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五角枫与臭椿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黄连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试验前后的变化不大;臭椿与黄连木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五角枫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经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3树种的抗旱性大小表现为臭椿>黄连木>五角枫。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脯氨酸、SOD、叶片相对含水量与3树种的抗旱性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对乌头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模糊隶属法,以北乌头、高乌头、山西乌头、牛扁和华北乌头的移栽苗为试材,研究中度(T1)和严重(T2)干旱胁迫对乌头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抗旱性植物的选取提供方法和依据。结果表明:1)细胞膜透性:北乌头在T1和T2处理下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对照(CK),高乌头和华北乌头在T2处理下才显著增高,而山西乌头和牛扁在T1和T2处理下都显著增高; 2)丙二醛质量分数:高乌头、牛扁、华北乌头在T1、T2处理下均显著升高,山西乌头只在T2处理下显著升高,北乌头则在T1处理下显著升高; 3)叶绿素质量分数:在干旱胁迫下除牛扁的叶绿素a质量分数上升外,其余乌头均显著低于对照,而干旱胁迫下5种乌头的叶绿素b质量分数增减差异较大;4)净光合速率:北乌头和高乌头在T1和T2处理下均显著下降,但T1、T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山西乌头只有在T2处理下显著降低,牛扁在干旱处理下反而上升,华北乌头无显著反应;5)根据抗旱隶属值,5种乌头的抗旱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北乌头、高乌头、山西乌头、华北乌头、牛扁。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外来植物生理生态学性状及其与其强入侵性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野外原位气体交换参数测定的方法,分析了菊科入侵植物豚草、三裂叶豚草与其共生本地植物紫菀光合特性和叶片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豚草、三裂叶豚草、紫菀3种植物的光饱和点(LSP)均高于800μmol·m~(-2)·s~(-1),且两种入侵植物的LSP显著高于紫菀,表观量子效率(AQY)则显著低于紫菀;3种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大小顺序为豚草三裂叶豚草紫菀,其中,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P_(nmax)分别比紫菀高出151.28%、82.80%,且差异显著。两种入侵植物的比叶面积(SLA)、叶片的单位质量氮含量(N_(mass))、叶片单位质量磷含量(P_(mass))、光合能量利用效率(PEUE)、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均显著高于紫菀,但3者叶片单位质量建成成本(CC_(_(mass)))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辽宁的两种菊科入侵植物相对于本地共生种来说有着较高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片特性指标,且其光合特性和叶片特性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在这些菊科入侵植物有着更高的P_(nmax)、PNUE、PE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特性指标和能量利用指标,使得入侵植物能够更有效地捕获和利用环境资源,成为其得以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贵州省都匀市城区蝶类蜜源植物对蝶类分布与种群关系的影响,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对蜜源植物与蝴蝶进行了观察记录。共记录到3 740只蝴蝶,隶属于11科72属116种;蜜源植物63种,隶属于28科56属。其中,都匀市人工种植蜜源植物29种,隶属11科24属;野生蜜源植物34种,隶属17科32属。结果表明,贵州省都匀市城区蝶类主要蜜源农作物有萝卜、油菜和橘,主要野生蜜源植物有白车轴草、秋英、万寿菊、黄鹌菜、忍冬、火棘和乌敛莓等。蝴蝶取食的蜜源植物在菊科、豆科和十字花科占了很大比例,即菊科20.63%、豆科14.29%和十字花科6.35%。观测发现,植物种类丰富的地方蝶类物种数也多,表明不同生境下蜜源植物的时空分布影响蝶类时空分布,当地可合理开发利用蝶类及蜜源植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不同水分条件下硅钾对冬小麦抗旱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充分供水还是干旱条件下,施用硅钾肥均能增强小麦的根系活力;提高叶绿素含量延长绿叶功能期;增加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减少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从而增强小麦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
施用硅钾肥对冬小麦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就不同水分条件下硅钾对冬小麦抗旱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充分供水还是干旱条件下,施用硅钾肥均能增强小麦的根系活力;提高叶绿素含量延和绿叶功能期;增加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减少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从而增强小麦抗旱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东乡野生稻抗旱性分子调控机制,以东乡野生稻、协青早B和渐渗系后代M749为材料,利用c DNA-AFLP技术,分析了东乡野生稻干旱胁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使用6对引物组合对材料进行选择性扩增,共分离得到27条差异表达的转录衍生片段(TDFs),对这些TDFs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其可能编码多种类型蛋白,包括转座子和逆转座子蛋白、D-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家族蛋白、驱动蛋白马达结构域蛋白、植物PDR ABC转运相关结构域蛋白、细胞壁联合受体激酶3前体蛋白、乳酸/苹果酸脱氢酶蛋白、氧化还原酶蛋白、萜烯合成酶蛋白、富甘氨酸蛋白以及血红素结合蛋白等,其中一些蛋白与植物应答干旱胁迫密切相关。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个差异表达TDFs,其结果与c DNAAFLP表达谱结果一致,说明研究结果稳定可靠,这为进一步探讨东乡野生稻抗旱性分子调控机制和相关基因的克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来自小麦品系WT59的3个抗镰刀菌毒素变异细胞系的细胞膜透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其11个稳定再生株系(R3)的田间抗赤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变异细胞系的细胞膜透性低于对照系,PAL活性高于对照系。在不同浓度毒素胁迫条件下,抗性变异系的细胞膜透性和PAL活性变化较小,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从3个变异系中再生出的11个稳定株系其抗赤霉特性显著高于对照系,部分材料的抗扩展特性达到或接近抗性品种苏麦三号。  相似文献   

15.
水蓼、小飞蓬、杠板归和美洲商陆对锰毒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锰营养水平下,水蓼、小飞蓬、杠板归和美洲商陆的生理响应,通过丙二醛含量(MDA)、质膜透性(MP)、根系活力(RA)、可溶性糖含量(SS)、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指标的分析比较,来揭示它们的耐锰性差异。结果表明,锰对4种植物的生理特性都有明显的影响。在高浓度锰处理下(16000μm ol/L),4种植物的质膜透性极显著升高(p〈0.01),根系活力明显降低(p〈0.05),地上部锰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除美洲商陆外的其他3种植物的丙二醛含量明显上升(p〈0.05),其中小飞蓬的变化幅度最大,美洲商陆的变化幅度最小。水蓼、杠板归、美洲商陆的可溶性糖及叶绿素总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与对照相比无极显著差异(p〉0.01)。植物通过维持较低的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较高的根系活力、稳定的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来增强耐锰性,研究发现,美洲商陆的耐锰性最强,水蓼和杠板归的耐锰性较强,小飞蓬的耐锰性最差,并且发现水蓼和杠板归均已达到锰超富集植物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植物抗旱生理生化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干旱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和植物应对干旱的生理生化机制方面的研究概况。研究人员对植物抗旱的渗透调节、膜修复、自由基清除、胁迫蛋白的产生等机理研究已比较深入。从"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植物体内有害物质积累"3个方面阐述了干旱对植物造成伤害的机理;从"植物抗旱相关物质(渗透调节物质与植物的抗旱性,抗氧化保护性物质与植物的抗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物质与植物的抗旱性);植物形态结构与植物的抗旱性"几个方面阐述了植物抗旱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缙云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常见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统计表明保护区内有62科127属182种野生观赏植物,其中以百合科、豆科、菊科和蔷薇科植物为主。根据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划分其生长类型,并介绍园林应用方式及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铅离子污染浓度(100, 500, 1 000, 1 500, 2 000 mg·kg-1)的土壤作为培养基质,研究铅离子对核桃一年生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铅离子浓度的增加,核桃幼苗叶片中细胞膜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及脯氨酸含量都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膜透性增大,植株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说明核桃幼苗对铅离子胁迫具有抗逆性。  相似文献   

19.
铜的植物毒性与植物蓄积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王狄  李锋民 《土壤与环境》2000,9(2):146-148
重金属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铜是其中毒笥大、分布广的和种。本文介绍了铜对植物的毒性与植物蓄积之间的关系,认为植物对铜的蓄积部位和络合方式能极大地影响铜的毒性。过量的铜能影响细胞膜的透性和细胞内酶系统的活性。影响光和色素的合成及光合作用过程。细胞壁是植物蓄积铜的重要部位,植物体内的络物质能在细胞内将铜络合而解毒。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和分析了抗旱性不同的甘蔗品种的愈伤组织对高渗溶液(渗透剂为聚乙二醇PEG6000)的生理反应差异。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抗旱性不同的品种其愈伤组织在TTC还原力、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膜相对透性和极性膜脂配比上均无显著差异。经30%PEG高渗溶液(—12.0巴)处理24小时后,抗旱型的愈伤组织相对还原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不抗旱型的;并且愈伤组织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较多,而不抗旱型的增加较少;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膜相对透性在抗旱型与不抗旱型的愈伤组织之间差异不显著。作者认为,大田抗旱甘蔗品种具有细胞学基础,经水分胁迫处理后,愈伤组织相对TTC还原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可能成为甘蔗抗旱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