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栽培稻的近缘野生种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是实现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宝贵基因库,也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本研究选用普通野生稻作为供体亲本,以籼稻黄华占作为轮回亲本构建了一套高代回交材料。对株高、单株产量等12个性状连续两季进行了QTL定位,共发现了58个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位点,其中有11个位点在两季中都检测到,并对普通野生稻渗入片段大小、数目和染色体分布等做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普通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野生稻渗入基因系对稻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我国 7个白叶枯病致病型代表菌系对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 4种野生稻抗源供体的 65个渗入基因系进行了成株期抗性评价 .结果发现 :3种野生稻抗源供体的渗入基因系的抗性都明显高于其轮回亲本 ;3个渗入基因系 ( IR70 133- 12 1- 6- 6、IR70 133- 12 1- 9- 11、IR70 133- 12 1- 13- 1)对这 7个致病型菌系都表现高抗 .对其农艺性状的研究表明 ,这 3个渗入基因系的综合农艺性状良好 ,可作为今后水稻抗病育种的重要抗源亲本  相似文献   

3.
野生稻渗入基因系对稻白叶枯枯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我国7个白叶枯病致病型代菌对对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4种野生抗源共体的65个渗入基因系进行了成株期抗性评价。结果发现:3种野生稻抗源供体的渗入基因系的抗性都明显高于其轮回亲合;3个渗入基因系(IR70133-121-6-6、IR70133-121-9-11、IR70133-121-13-1)对这7个致病型菌系都表现高抗。对其农艺性状的研究表明,这3个渗入基因系的综合艺术性状良好,可作为今后水稻抗病育种的重要抗源亲本。  相似文献   

4.
普通菜豆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从怒江收集的20份普通菜豆资源农艺性状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部分性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得出农艺性状的主成份。  相似文献   

5.
广西普通野生稻籼粳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程倪声亚洲稻籼粳亚种六项性形质性状鉴别方法,对普通野生稻进行籼粳性状分化的调查研究,了解作为栽培稻近缘祖先种的普通野生稻各生态类型的籼粳性状分化情况。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各生态类型在叶毛、穗轴1、2节长、谷粒长宽比等性状目已有籼粳性状表现的差异,在同一性状中各生态类型群体上表现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粒野生稻(Acc.No.101133)褐飞虱抗性QTL和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水稻褐飞虱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方法]采用标准苗期集团法对一套小粒野生稻的基因渗入系进行褐飞虱抗虫鉴定,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小粒野生稻含有的褐飞虱抗性QTL.[结果]IR24的死苗率为92.2%,表现高感;小粒野生稻的死苗率为11.1%,表现高抗;131份基因渗入系的死苗率差异较大,变异范围为15.5%~91.1%,呈偏态型连续分布.鉴定获得3个褐飞虱抗性QTL,来自小粒野生稻的等位基因均能显著降低幼苗死亡率,联合贡献率为58.8%;qBph3位于第3染色体RM570~RM85区间,qBph4位于第4染色体RM335~RM518区间,qBph12位于第12染色体RM309~RM 17区间,以qBph4的效应值最大,效果最稳定.与IR24相比,携带纯合等位基因qBph4的9个基因渗入系的幼苗平均死亡率极显著下降37.7%.[结论]从小粒野生稻基因渗入系中鉴定出3个褐飞虱抗性QTL位点;抗褐飞虱主效QTL qBph4的验证不仅提供了一个有用的QTL,还为水稻的遗传改良提供了一套褐飞虱抗性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药用野生稻-栽培稻渗入系后代卷叶表型遗传分析,分析定位控制水稻叶型的相关基因。[方法]构建药用野生稻-栽培稻渗入系后代卷叶的分离群体,并对后代分离群体进行SSR多态性分析。[结果]该群体受一对不完全显性卷叶基因控制;初步判断卷叶个体表型产生的原因是野生稻基因片段的渗入所致;并将该群体的卷叶基因初步定位在第5号染色体分子标记RM305和RM173之间。[结论]得到了一个具有新来源的新基因,为进一步对新型卷叶基因的克隆和分子手段调控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应用分子手段调控叶形来改良株型而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设想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8.
普通小麦农艺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性状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5×3NCⅡ设计,对普通小麦的8个农艺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及相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以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的杂种优势为最大,分别为17.10%和9.62%;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的优势最小,分别为-6.57%和-7.34%,温面筋含量和干面筋含量的优势居中,分别为3.31%和1.56%。(2)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除穗长和千粒重外,其它农艺性状与4个品质性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而  相似文献   

9.
利用野生稻高代回交群体分析水稻农艺性状QTL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用来源于马来西亚的普通野生稻(IRGC-105491)与珍汕97B杂交并回交构建148个株系的高代回交群体(BC_2F_4),用152个均匀分布的SSR标记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其图谱长为1 342.1 cM,相邻标记间距为8.8 cM.利用该群体检测定位到影响株高、生育期、穗数、穗长及千粒重、粒长、粒宽等农艺性状的27个QTL;在这些QTL中约有59%有利基因来源于野生稻.野生稻中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将为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稻作抗旱的根系特征及其遗传机理,发掘旱稻有利基因,从水旱稻杂交中选育高产耐旱的稻作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材料.以强抗旱的旱稻毫格劳为供体亲本,超高产水稻品种沈农265为受体亲本,利用187个SSR标记构建了一套具有180个家系的旱稻渗入系群体,并采用单标记分析法,对抽穗期根系6个性状:最长根长、粗根数、总根数、平均最粗根粗、根干重、总干重进行OTL定位.抽穗期共检测到QTL38个,其中影响上述6个性状的QTL数目分别是6、6、4、6、4和12个,它们的总贡献率分别为29%、27%、21%、33%、23%和61%.此外,在粗根数和总根数中分别检测到3个和1个来自毫格劳的等位基因的加性效应为负,其余均为正.除平均根粗外,其他5个性状的加性效应都较大.89.5%的渗入位点对以沈农265为遗传背景的渗入系的6个性状根系有促进作用;定位到的影响不同根系性状的QTL多数成簇、集中分布;RM3853附近定位到影响4个性状的QTL,推测是一个在抽穗期与根系性状和抗旱密切相关的基因或基因簇.  相似文献   

11.
选用黄早四及其衍生系共30份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在不同生态条件下两年三点的大田试验,对农艺性状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在哈尔滨表现最好,有利于产量水平的发挥;农艺性状中受GEI影响程度最大的是百粒重,其次为单株产量。文章对黄早四及其衍生系产量的稳定性比较得出高产稳产型自交系,同时对黄早四及其衍生系的改良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镉对姬松茸农艺性状及矿物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的镉对姬松茸子实体农艺性状、显微结构及部分矿物质元素吸收的影响,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镉进行出菇试验,研究了姬松茸子实体农艺性状、显微结构及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添加镉浓度的增加,柄量、柄直径、盖重、盖直径、朵重等农艺性状先增加后减小;子实体孢子和囊状体大小也是先增加后减小;子实体中锌含量逐渐降低,铜和铁的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但是含量均高于对照,钙、镁的含量均先降低后增加。低浓度镉(2.5 mg·kg~(-1))促进农艺性状,而高浓度镉(2.5 mg·kg~(-1))抑制农艺性状,镉通过影响农艺性状影响产量;低浓度镉(2 mg·kg~(-1))能促进子实体孢子和囊状体的生长,而高浓度镉(2 mg·kg~(-1))对孢子和囊状体有毒害作用;镉对锌的吸收具有抑制作用,能促进铜和铁的吸收,低浓度镉抑制钙、镁的吸收,而高浓度镉促进钙、镁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研究稻作抗旱的根系特征及其遗传机理,在作物育种程序上改良作物根系性状,提高作物抗旱性,为水旱稻杂交选育抗旱高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187个SSR标记和1套具有180个家系的旱稻渗入系群体BC3F7构建遗传连锁图,采用单标记分析法,对拔节期根系的6个性状(最长根长、粗根数、总根数、平均最粗根粗、根干重、总干重)进行QTL定位。拔节期检测到QTL共56个,其中影响上述6个性状的QTL数目分别是9、10、3、12、9和13,其总贡献率分别为43%、44%、19%、70%、39%和68%。另外,在检测到的QTL中除与总根数有关的有2个来自毫格劳的等位基因降低性状值以外,其位点毫格劳的等位基因均增加性状值。92.8%的渗入位点对以沈农265为遗传背景的渗入系的根系6个性状有促进作用;定位到的影响不同根系性状的QTL多数成簇排列;在RM1261附近定位到影响3个性状的QTL,推测是一个与根系抗旱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区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遗传多样性中心,构建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资源,为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利用24对微卫星标记分析来自郁江流域、红水河流域、南流江流域和桂北山区的普通野生稻623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逐步聚类法构建10%和5%的广西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结果】24个SSR位点总共检测到11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7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00 1,Shannon信息指数为1.180 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38 8。9个居群遗传多样性指数为:邕宁居群临桂居群扶绥居群容县居群贵港居群平南居群古棚居群五里塘居群博白居群。4个区域的多样性指数为:郁江流域桂北山区南流江流域红水河流域。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5%的核心样本共31份,其中邕宁居群有14份,扶绥居群有12份;邕宁居群和扶绥居群分别占本居群分析样本的5.76%和18.75%,是核心样本的主要来源。【结论】郁江流域是广西普通野生稻多样性中心;邕宁居群的普通野生稻地理分布广、种类丰富,而扶绥居群遗传多样性异常丰富,它们是核心样本的主要来源,也是值得特别关注和重点保护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抗生素筛选种子的方法对126份旱稻297的Ac转基因材料T2代种子做抗性筛选,经T3、T4、T5逐代筛选得到64份纯合材料和23份非纯合材料,共87个转化事件(94个株系)。分析了后代株系与产量相关的11个农艺性状变异特点,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份分析以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转Ac基因株系间多数农艺性状围绕对照旱稻297均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异;2)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尤其株高越高主茎穗总粒数相对较多,主茎结实率较大,千粒重相对较大,是可用作提高产量潜力的有利相关变异;3)11个农艺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由前6个主成份解释,主成份1和主成份2累积贡献率近50%,显示转基因优良株系应选株高较高、主茎穗总粒数较多、主茎穗结实率较高、粒长宽比较大、而且单株有效穗数较少、粒宽和粒厚较小的变异类型;4)聚类分析表明,全部转Ac株系所有农艺性状的变异为6大类型,其中第四、第一两类型的变异更有利于提高产量潜力,并从中选出2个综合性状变异表现突出优良的转Ac株系。这一结果可为转基因水旱稻育种研究的种质创新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普通野生稻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国家品种资源库编目入库的中国普通野生稻种质5571份为材料、19个分类和形态性状的数据比较研究了中国普通野生稻的核心种质总体取样比例和取样策略,以获得最佳初级核心种质。设3个总体取样比例5%、15%和25%,取样方案分3个层次即分组原则、组内取样比例和组内取样方法。分组原则为省、纬度、生长习性和单一性状及不分组的大随机;组内取样比例为对数法、平方根法、遗传多样性指数和简单比例法;组内取样采用随机和聚类2种方法。结果表明,当总体取样比例从5%增加到15%时,所取得核心种质的表型保留比例有比较大的增幅,而比例由15%增加到25%时,表型保留比例变化不大,因此认为15%的取样比例较为合适;取样方案以采集省份分组,组内以对数比例法聚类取样效果最好。最终根据这一方案在计算机上编程取样860份,其多样性指数为1.1015、变异系数为16.87,表型方差为0.8546。3个检测参数值比原始种质库都有明显的提高。此外,根据国家种质资源库表型数据人工定向取样60份,建立了920份材料的中国普通野生稻初级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夏枯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其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夏枯草的品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航天诱变夏枯草种植第6代(SP_6)的Ⅰ(分枝多)、Ⅱ(大果穗)、Ⅲ(株型分散)、Ⅳ(二级侧枝)、Ⅴ(早熟)、Ⅵ(晚熟)和Ⅶ(株型紧凑)及CK(地面对照)为材料,通过五点取样法选定单株,测定其农艺性状及有效成分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夏枯草大果穗性状与植株干鲜质量、分枝数、果穗数、冠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按照该性状选育有利于得到高产、大穗株系。株高、冠幅、分枝数、果穗数、果穗粗、果穗长、果穗干质量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互依赖性高。其中,分枝数与冠幅、果穗干质量、果穗长、果穗粗、果穗数、植株鲜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它可能是对夏枯草产量影响最大的因子。各株系的有效成分变异系数均较大,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各株系有效成分含量之间未见明显规律。株系Ⅵ(晚熟)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各有效成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迷迭香酸、咖啡酸、总酚、总黄酮4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阿魏酸与迷迭香酸、咖啡酸、总酚、总黄酮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齐墩果酸与其他有效成分相关性不显著;各有效成分含量与各果穗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株系Ⅵ(晚熟)和株系Ⅶ(株型紧凑)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适合作为优质株系进行筛选。【结论】夏枯草植株越嫩,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越高;根据果穗数、分枝数、冠幅性状指标进行选育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果穗,其中分枝数可能是影响果穗产量的最大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适合陕西关中地区栽培的香菇优良菌株,以27个香菇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栽培方法,以各菌株的菌种萌动期、菌丝生长速率、菌棒转色期、鲜菇产量及含水率、子实体形态等指标进行综合选择。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菌株之间、同一品种不同菌株之间农艺性状差异显著;2)选出了庆科212、9608-2、258、9608-1、L-01、L-02及09-1(以当地主栽菌株808-1为对照)7株优良菌株,这7个菌株的农艺性状较其他菌株明显较好。因此,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栽培的菌株,有利于体现菌株本身的农艺性状并且可以提高当地菇农的收入;7个优良菌株可推荐作为陕西关中地区的栽培菌株。  相似文献   

19.
考察粤东地区普通野生稻群体及其居群间的表型变异情况,包括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表型性状共计23个,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表型变异,并结合SPSS和DPS软件进行表型相关、聚类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粤东普通野生稻在表型性状上存在丰富的变异,众多重要性状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所聚类的7类粤东普通野生稻植株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居群材料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没有种的变异,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具有各自的特点,粤东普通野生稻的表型变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蕴含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其进行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QTLs)的挖掘和效应分析,可为水稻耐冷性分子育种提供宝贵的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持.【方法】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亲本、普通野生稻品系DP15和DP30为供体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鉴定了18个水稻苗期耐冷QTLs,将其中分别包含4个耐冷QTL且遗传背景一致的4个代换系qSCT-1-CSSL、qSCT-4-CSSL、qSCT-8-CSSL和qSCT-12-CSSL分别两两杂交得到2个聚合系(qSCT-1/qSCT-12)-CSSL和(qSCT-4/qSCT-8)-CSSL,对聚合系中各耐冷QTL的互作效应及聚合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和结论】4个耐冷QTL对水稻耐冷性有加性效应;互作分析显示各耐冷QTL间在聚合系中均存在正向互作.聚合效应在qSCT-4与qSCT-8间表现为QTL间明显的累加效应,而qSCT-1与qSCT-12间聚合的累加效应不明显,表现为qSCT-12对qSCT-1有上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