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参红皮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红皮病亦称“水锈病”。表现特征为,在人参的表皮附着一层红锈,刷去红锈,则使表面呈现凹陷状,严重地影响了人参的质量和等级。近年来,长白、抚松、靖宇等地发生得越来越普遍。具不完全统计,长白县在1989年因红皮病发生严重,全县经济损失达400多万元。抚松县1991年亦因红皮病的大面积发生,经济损失在200——300万元。并且目前该病的发生呈现越来越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的改良以及缓解环境胁迫作用,以达到降低或抑制人参红皮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法通过对比实验将人参分别种植在三个不同的实验区,每个实验区做三个不同方式的处理。经随机取样观察并计算其发病率及发病指数。结论微生物菌剂在施入土壤后可迅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人参红皮病的发病率平均降低44%,发病指数降低0.13,人参总皂苷含量平均提高23.15%,提高人参总皂苷含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人参是存在典型的连坐障碍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人参主要病害之一的红皮病,它对人参的品质影响非常大,造成人参产量和质量的大幅下跌,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也严重威胁了我国人参产业大发展。本文对于人参红皮病特征形态,人参红皮病的发病机理,人参红皮病对于人参品质的影响,人参红皮病的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性描述,以进一步确定人参红皮病的发病机理,为未来人参红皮病的研究提供一个科学性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参红皮病,亦称红锈病。在人参栽培区普遍发生,是困扰人参生产、影响人参产量及质量的主要因素,轻者发病率达10%,重者达到40- 50%以上。  相似文献   

5.
应用5种不同的栽培方法防治人参红皮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达到46.2~72.7%.  相似文献   

6.
人参红皮病近年来日趋加重,是近期困扰人参主产区的严重病害,重病区高达80%以上,给人参的产量、质量、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 人参红皮病属多发性、常发性疑难病害。我所从1990年开始对该病进行系统研究,找出了红皮病是由病原物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发生条件与易染病的参根,致病微生物和适宜的土壤温湿度三者缺一不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做青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乌龙茶做青过程主要因子做青环境温湿度,萎凋程度、机械化、连续化做青工艺技术以及做青水分变化,做青叶含水率与品质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乌龙茶做青品质与做青环境温湿度密切相关.毛蟹品种(厚叶型)春、夏茶最佳做青温湿度为A_2℃一A_s℃与B_2%一B_3%组合为宜;暑茶以A_4℃与B_2%-B_3%组合为宜.黄恢品种(薄叶型)全年以A_3℃-A_4℃与B_4%-B_5%组合为宜.萎凋程度各季有所不同,但掌握在74-75.5%均较适宜;做青叶的水分变化首先要掌握好适度萎凋,四摇至堆青阶段是失水关键.最佳品质的做青叶含水率在70.5%左右.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病面积较大,发病严重,其中以4月下旬至5月下旬播种的玉米发病较重.已严重影响玉米安全生产,粗缩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防治,轻的可减产30%左右,重的甚至绝收.实践证明,错开播种期,采用药剂拌种或包衣,改套种为纯种,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育苗移栽,错开害虫的传播高峰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止病菌传播,减轻玉米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引起甘肃省白菜型冬油菜霜霉病的病原菌为十字花科寄生叉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 (Pers.) Fr.该病菌可为害叶片、茎秆和角果,病部出现白色霜状霉层。据调查,2009年-2011年间,油菜收获期霜霉病发病最严重,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达32.80%和28.40。冬油菜霜霉病田间孢子囊4月上旬始见,5月22日左右达到高峰,平均为71个/100cm2;温度、相对湿度分别为16℃、95%时,接种72h后冬油菜霜霉病即可发生;当5d内平均温度为10.3℃、平均相对湿度为61.0%和5d内降雨量累计值为1.6mm时,田间孢子囊数目达最大,为76个/100cm2。陇油9号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比其它品种显著高。小麦-冬油菜轮作可减轻霜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人参、西洋参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病菌侵染造成的,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冻害、日烧病、烧须病、红皮病、缺素症。下面简要介绍这5种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及防治措施。1人参冻害1.1症状受害的人参根部呈现不同程度的变色腐烂,变色部位主要似水烫状态,或水煮状,有时主根完好,须根大部分腐烂。如果受害部位是人参的芽胞,则出现参根,肩膀头上端腐烂或已萌动的芽胞未出土就发生腐烂。1.2病…  相似文献   

11.
野生人参的发现距今以有4000多年的历史,近五十多年以来由于森林面积的大幅度缩小和过分的采挖,野生人参仅局限在北纬40°~48°,东经117.6°~134°的长白山脉,主产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畔的抚松、靖宇、敦化等,鸭绿江畔的集安、长白、临江等地。由于野生人参渐渐减少,1992年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植物。野生人参分布的大地形为各种类型的山地,平原无野生种。在针阔混交林年降水量为500~1000mm,平均湿度在70%,森林腐植土含水量为40%~50%左右,比较适合野生人参生长的如辽宁省桓仁县、吉林省集安市的山区。野生人参生长缓慢,1~5年为幼苗,三小叶,…  相似文献   

12.
人参超薄切片制作工艺及其主要成分含量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人参超薄切片的制作工艺及切片的主要成分进行了研究及分析比较.切成片厚度为0.1毫米左右,直径1.5厘米左右.薄片可见横断面的特殊结构,无卷曲对折现象,口含40~60秒可全部溶解.人参皂苷、氨基酸、人参多糖含量分别为2.950%、7.697%、10.03%,与切片前原料在及其它品种红参相比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以白浆土人参床土为母土,増施不同体积黄土和自制有机肥,探索不同土壤配比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盆栽人参生长的影响。该文选择对三年生人参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了黄土5%、10%、15%,自制有机肥20%、25%、30%,各三个水平,以二因素随机区组设置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在盆栽人参株高、叶面积、干重、皂苷等理化指标中均存在显著影响,试验设计的9种处理中,处理A2B2(自制有机肥25%:黄土10%=5:2)更有利于盆栽人参的生长,能达到观赏及药食的最大价值;(2)不同处理对盆栽人参鲜重产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处理A3B1(自制有机肥20%:黄土15%=4:3)有利于盆栽人参地下生物量的增长,人参鲜重产量较佳。  相似文献   

14.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玉米穗粒腐病,属世界性病害。一般品种发病率为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达50%左右,造成严重损失。 1玉米穗腐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鲜人参储藏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人参冷藏储存的工艺,在全国范围随时都能有鲜人参供应,让消费者真正意义的吃到新鲜的人参。方法本研究筛选了保温层、密闭层、降温变化速度、储藏冷冻时间等因子对鲜人参储存质量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储藏最佳工艺。结果鲜人参储存最佳工艺为:保温层厚度0.75cm;密闭层为3层;降温变化速度为0.2℃/h、储藏冷冻时间为40天,升温变化速度为0.2℃/h、升至4℃,进行低温储藏。结论采用此工艺储藏的鲜人参,浆气饱满、色黄白、栽培成活率95%。  相似文献   

16.
<正>人参产业是我省的优势产业,吉林省的人参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世界产量的65%。为加快提高我省人参及其产品质量,促进我省人参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建设进程,从源头上解决我省人参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推进我省人参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人参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在省农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由吉林省参茸办公室负责,对省政府确定的长白、抚松、靖宇、临江、江源、通化、集安、辉南、安图、敦化、汪清、珲春、和龙、蛟河、桦甸等15个县(市、  相似文献   

17.
由柱孢属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侵染引起的人参锈腐病(Ginseng rust rot)是人参主要土传病害之一,国内外人参产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与品质。为系统了解该病害,本文从人参锈腐病的病原、发病特点、检测方法、对人参品质影响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北豆2号属北方春大豆早熟高产品种,抗逆、抗倒伏、抗灰斑病,主茎型,株高70 cm左右,生育期为115 d.2003-2004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229.0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6.8%;2004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323.5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4.4%.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北部、吉林省东部山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芽长、播期和覆土厚度对土传病害黑痣病的规避效应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对栽培技术中的芽长、播期和覆土厚度3个重要因素,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优选适合马铃薯的高产防病栽培措施。芽长、播期和覆土厚度3因素对马铃薯产量效应依次为覆土厚度芽长播期,对马铃薯黑痣病病情指数影响效应依次为覆土厚度播期芽长。获得马铃薯产量大于3 000 kg/667 m2、黑痣病病情指数低于45%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播期5月2~4日,芽长0.54~0.68 cm,覆土厚度15~17 cm。本研究为建立马铃薯可行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引起龙胆草斑枯病的病原茵为球壳孢目.壳针孢属真菌(Septoria gentianae Thuem).病害主要通过雨水、风传播蔓延.一般平均发病率为50%,病情指数40以上,重者全田枯干.在防治上主要采取:a.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消灭初侵染源,最大限度的控制病害的传播蔓延.b.用杀毒矾400倍液和代森锰锌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效最佳,分别可达80%和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