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红松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松在1a中高生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开始生长期(5月初-5月20日),生长速生期(5月20日-6月5日),生长末期(6月5日-6月20日),部分红松二次高生长出现在8月5日-9月10日。各期高生长与各期积温关系密切。15a红松高生长分为缓苗期(3a生苗造林后4a内)、加快期(造林后5—8a内)、速生期(造林后9—12a)。速生期内,树高连年生长量平均达40cm,最大者达90cm。树高近5a定期生长量及15a总平均生长量均是北亚区大于南亚区,南亚区大于中亚区,但是,近3a、2a、当年生长量都是南亚区大于北亚区、北亚区大于中亚区。  相似文献   

2.
红松、日本落叶松混交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松、日本松落叶松是我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经过7a造林试验,红松、日本落叶松混交林林分稳定且长势较好;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在生长态势、抗病虫害和生态保护性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红松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记载红松在我省的栽培史较为悠久,造林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在各种立地条件上,红松生长的怎样,研究的不多,特别是究竟哪些立地条件对红松的生长影响大?哪些影响小?还未见有过全面的报导,致使红松造林难以确切地做到适地适树从而达到速生丰产的要求。为了提供红松造林选地的依据,我们对适宜红松生长的丹、抚、本地区内各种立地条件上,每公顷6 666株造林密度的12年生  相似文献   

4.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优良的生态经济型乡土树种,随着近年来林木无性繁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采用嫁接繁育红松在苗木生长和促进结实等方面较实生苗繁育更具优势,尤其在红松更新面临困难时,嫁接苗繁育更要受到重视。文章根据大边沟林场近10 a红松嫁接苗造林管理经验,重点总结了红松苗嫁接、造林、管理方法和经济效益,并对嫁接的红松与常规红松林的优势做了简要分析,旨在为当地红松林管理和生产提供借鉴,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红松苗分级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对红松Ⅰ、Ⅱ、Ⅲ级及混合苗的造林成活率、幼林保存率及幼林的高径生长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不同级苗木造林后幼林的生长差异,提出了红松造林苗木的分级标准,并指出红松Ⅰ、Ⅱ级苗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快,是最适宜的造林用苗。  相似文献   

6.
丛健 《绿色科技》2020,(3):163-164
针对辽宁省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的主要树种之一红松,结合其生长特性,对红松在辽宁省的栽培区域进行划分,并对造林地选择、整地、苗木、造林、抚育、林地管理、采伐等系列营造林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形成辽宁省红松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技术规程,以期为辽宁省建设红松人工商品用材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红松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从红松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等方面,分析了红松引进到乌兰浩特地区造林后的生长状况,从而得出初步结论为红松不适宜在该地区大范围引进造林。  相似文献   

8.
<正>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红松主要采用种子育苗,苗木普遍存在再生长现象。再生长苗木越冬时易受冻害,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为了弄清红松再生长原因,找出抑制再生长的措施,我们于1980—1985年间对红松苗再生长进行了观测研究。一、试验材料及方法试验地设在带岭林业实验局苗圃。以红松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立地速生丰产与持续经营的矛盾,通过红松与日本落叶松带状混交造林试验,研究与分析了红松与日本落叶松带状混交造林后其生长效果及其最佳的混交方式。  相似文献   

10.
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伯利亚红松3个种源与当地红松高生长量的比较,分析在长白山系汪清林区内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与当地红松的生长差异,确定了托木斯克州种源适合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经11 a研究,初步掌握了该树种幼年期生长规律,摸索出一整套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1.
CurveExpert 1.3是Windows系统的一个综合性的曲线拟合的软件,内置许多回归模型(线性和非线性),并可自定义模型,能准确、便捷的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本研究以辽东山区人工红松为目标,应用CurveExpert软件的函数自动拟合特性,对红松单木材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残差占实测值比例低于5%的模型,正弦函数、MMF模型和Gompertz模型适合拟合18~50 a的材积生长过程;二次多项式适合拟合22~50 a的单株材积生长过程;幂函数适合拟合24~50 a单株材积生长过程;Logistic模型适合拟合32~50 a的单株材积生长过程。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正弦函数、MMF模型和Gompertz模型的应用范围较广泛,而Logistic模型使用范围相对较窄。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红松苗期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种源在辽东山区的生长表现,对17个产地红松子代在辽宁省草河口镇的苗期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松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在产地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辽宁地区种源普遍优于吉林、黑龙江地区种源;红松苗期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是海拔垂直梯度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型变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几年山地和平地红松育苗试验,概括地总结了不同育苗地点、不同播种量、不同肥料种类对红松苗木的生长量及产量的影响,从试验结果看出,山地繁育红松苗比平地在生长量和苗木产量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不同的肥料种类对红松苗的生长量有较大的差异,三元复合肥和腐熟鸡粪较单一化肥和不施肥的试验对照育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红松皆伐迹地更新红松的效果,对红松皆伐迹地更新的红松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松皆伐迹地更新红松效果不良,无论是胸径还是树高,其生长量都比较缓慢,荒山荒地更新的红松,胸径生长量比红松皆伐迹地高32%,树高生长量高62%;红松皆伐迹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均不如荒地,针叶N、P、K的含量和叶面积指数皆低于荒地,更新10年后根系的分布,无论是水平分布还是垂直分布,都远不如荒地的更新效果。建议对红松皆伐迹地应该培养人工阔叶林或人工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5.
对辽宁省凤城市国有凤山林场苗圃不同苗龄红松苗木生长量和山地造林3龄、4龄和5龄红松苗木生长量和造林成活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红松苗龄的增加,苗高、地径、主根长和大于1mm侧根条数明显增加,苗龄越长,生长量越大;山地造林采用4龄红松苗比采用3龄和5龄苗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6.
洪悦 《防护林科技》2021,(1):24-26,59
为了探究岫岩地区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内土壤储水能力,对该区域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落叶松(Larix spp.)林、灌木林、混交林[红松+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红松采伐迹地等5种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水源涵养林中,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0~40...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红松针阔混交林和红松纯林的林分枯落物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等性状可知,单位面积枯落物总量红松针阔混交林比红松纯林高40%~60%,其半分解的枯落物量均高于未分解的枯落物量,而红松纯林则相反;红松针阔混交林中枯落物的持水量较红松纯林高26%~75%,养分含量明显高于红松纯林;红松针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都明显优于红松纯林。  相似文献   

18.
以圃地育苗嫁接方法作对照,对红松容器苗嫁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红松容器苗的嫁接可使新梢生长量提高16.5%,新梢粗度提高15.1%,冠幅提高4.4%,侧根条数增加71.7%,嫁接成活率提高7.2个百分点,Ⅰ级苗率提高21.7个百分点,间接提高上山造林成活率12.5个百分点。红松容器苗可为红松嫁接提供优质砧木,并能显著提高嫁接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利用几十年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了抚育间伐对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天然次生蒙古栎林和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3种林型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抚育间伐没有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但极强度和强度间伐能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生长率。林分总断面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间伐强度均能提高林分总断面积,极强度间伐除外。抚育间伐能提高红松人工林林分蓄积生长率,弱度区除外;红松人工林林分总收获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间伐强度均能提高林分总收获量,中度间伐效果最好。抚育间伐能提高蒙古栎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生长率以及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中度间伐效果最好。抚育间伐能提高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生长率以及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林分总断面积和林分总收获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升高,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略有降低,强度间伐效果最好。可见,合理的间伐强度能够提高3种林型的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