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锯切大青杨、旋切白桦、刨切紫椴3种木材薄板为研究对象,用常温水浸泡至饱水状态后不经热软化预处理进行横纹压缩强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横纹压缩强化前后3种木材的未压缩材和压缩材横、纵切面上的微观结构变化,从微观层面探讨此方法强化3种木材薄板的可行性和有待改进、完善之处.结果表明:3种木材的压缩材横切面上整体变形较均匀,横、纵切面上均未发现压缩裂纹或破坏,纵切面上导管壁均有因压缩产生顺纤维方向的横向挤压折皱条纹;横切面上,大青杨、紫椴压缩材管孔沿压缩方向变形最大,白桦压缩材管孔沿其长轴方向变形最大,并使两侧沿压缩方向、径向排列的木射线细胞和木纤维细胞发生侧向扭曲变形.  相似文献   

2.
木材细胞纤维分布与定量数学描述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观力学和细胞数学理论,提出木材细胞纤维素内部的分布和尺寸的具体参数计算方法,证明在木纤维加工的过程中,刨片加工的尺寸最小,体现出纳微米技术在木材工业上的应用前景。应用本文的理论可以通过木材细胞纤维素和胞管组成结构变化,解释木材材性优劣的原因,确定纳微米木纤维和木粉的最佳加工工艺方法。从定量的观点解释木材细胞组成后物理和力学参数变化的本质原因,根据纤维、木质素、细胞直径和排列的程度,提出了一种木材细胞主方向截面纤维形状分布和定量描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3.
樟树除常规枝叶蒸油外,综合利用樟树木材,可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弥补木材资源的不足。以15年生材用和油材两用樟树木材为研究对象,利用年轮年代仪测定其生长轮宽度;木材解离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木纤维长度和宽度,计算木材纤维长宽比;采用Ifju法测定木材组织比量;研究材用和油材两用樟树木材构造的差异。结果显示:材用和油材两用樟树木材年轮平均宽度分别为7.9mm和6.4mm,木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材用樟树分别为1 182μm、23μm、7.8μm,油材两用樟树分别为974μm、25μm、6.3μm;木材纤维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材用樟树分别为52、0.51、0.66,油材两用樟树分别为39、0.34、0.75;木纤维、油细胞、薄壁细胞、导管、木射线的组织比量材用樟树分别为50.66%、4.37%、8.63%、16.84%、18.81%,油材两用樟树分别为45.45%、5.5%、13.69%、16.21%、18.53%。两种木材年轮宽度径向变异均由髓心向外先增加后减小,且表现为材用樟树径向生长速度大于油材两用樟树;根据木材解剖分子分级规定:材用和油材两用人工林樟树的木纤维均属于"中"级;纤维宽度均属于"中等";木纤维细胞壁厚度均属于"薄"级,但材用樟树比油材两用樟树木纤维更长、宽度更小、细胞壁更厚,更加适用于纤维制品原料;材用樟树木材导管和木射线组织比量相近、木纤维组织比量大于油材两用木材、油细胞和薄壁细胞组织比量小于油材两用樟树,且两类木材的油细胞、薄壁细胞纵向变异波动均较小,可作为识别材用和油材两用樟树或材质评价的参考因子;材用樟树和油材两用樟树具有非常相近的亲缘关系,材用樟树可能为油材两用樟树的一个变种。该结果为区别油用和材用樟树木材和樟树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锥木是壳斗科栲属植物木材的统称。锥木木材材性优良,广西家具市场上的“橡木”,多为锥木木材。真正的橡木为麻栎属木材,为高级家具材。锥木与橡木同属于壳斗科植物,说通俗点就是表兄弟,这两种木材材质、纹理有相近之处,纹理清晰,木质坚硬,椎木木材颜色白色偏黄,所以常有人把它当做白橡。  相似文献   

5.
沙柳是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速生沙生灌木,它具有耐寒、耐旱、砂埋藏高、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等优良特性。高性能重组木是将沙柳在保留原有纤维排列的前提下,经过精细化疏解、浸胶、干燥、热压等工序加工成一种大截面、高强度、高耐候的均质结构材。作为一种建筑结构材料,其密度和尺寸可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实木,大大提高了其附加值和利用率。木质材料具有独特而复杂的表面纹理,因此对其表面粗糙度进行全面的评价尤为重要。笔者研究了一种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测量木材表面粗糙度的新方法,主要分析了测试的特点和原理,并与传统的二维探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此外,还研究了相对湿度对重组木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是一种有效测量木材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同时发现,高相对湿度环境对样品的表面粗糙度有不利的影响,而湿度的变化对沙柳重组木的表面纹理均匀性影响较大。并且,考虑相对湿度对测量过程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木材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我国是木材消费和木材加工剩余物产出大国,但目前国内木材加工剩余物利用率较低、利用方式单一,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通过创新木材剩余物处理方式,研发相关技术,可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黏结剂喷射(3DP)技术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加工简单、成型效率高等特点,基于木质材料特点,以木材加工剩余物为原料,实现木质材料增材制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中以增材制造中的木质纤维及其分类为背景,介绍增材制造中木质耗材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木质材料3DP中典型黏结剂喷射成型(BJ)技术、散装材料选择性沉积技术和单层制造(ILF)技术等3类技术的成型原理、研究进展及其最新应用等,根据木质材料的物理特性和成型机理,探讨黏结剂、粉末床工艺和后处理等因素对木质材料3DP成型精度和成型质量的影响,并对木质材料3DP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十种国产针叶树材管胞次生壁纤丝角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木材中主要的组成分子多为纤维(针叶树材中的管胞和阔叶树材中的木纤维,在生产上通称纤维),因此,讨论木材在工农业上的利用时,都着重研究纤维的各种性状。例如在造纸工业上,纤维的长短,胞腔的大小,胞壁的厚度,S_2层纤丝或微纤丝的排列等为决定纸张质量的重要依据;其中,纤丝角为评定材质或纸张强度的重要因子,直接关系到木材的机械和化学加工利用,以及良种培育的预测预报。纤丝角小,木材和纸张的强度大,纵向胀缩亦小;同时纤丝角除与纤维强度有密切关系外,与纤维长度亦成负相关。所以各国对木材和制浆造纸利用在选育树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广东省湛江市的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木材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蓝花楹主要木材结构特征为散孔材,单管孔和短径列复管孔,单穿孔;木射线为同型单列,轴向薄壁组织主要为环管束状、翼状、聚翼状;蓝花楹木材导管分子窄而短,纤维短、纤维壁有薄有厚,木射线短。通过对引种蓝花楹木材纤维形态分析可知,该木材适宜做造纸用材。  相似文献   

9.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木材因其固碳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木质复合室外材也得到了大量应用。为解决木质材料在室外使用的一系列问题,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开发工作。对室外用木质复合材料的特点、生产工艺、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室外木质复合材料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动态力学分析技术(DMA)通过材料的结构和分子运动状态表征材料的力学性能。木质材料的力学性能本质上是分子运动状态的反映,利用DMA可以架构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获得木质材料的结构、分子运动及其转变等重要信息。分别总结了DMA在实体木材和木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围绕实体木材,综合评述了DMA在分析木材材性、软化行为、机械吸湿效应以及早期腐朽程度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针对木质复合材料,重点介绍了DMA在分析其阻尼性能、胶合性能、界面相容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等方面的应用。建议今后的研究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1)考虑到实体木材自身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采用DMA分析仪不同的载荷类型和形变模式进行组合测试,在一定温湿度场中系统研究实体木材的材性与软化行为和机械吸湿效应的关系。2)利用DMA分析仪的单纤维拉伸模式,探索单根纤维(管胞、木纤维细胞)的黏弹行为,进一步明晰木质材料微观黏弹性能的响应机制。3)联用振动光谱(红外光谱或拉曼光谱),实现同步实时观察木质材料形变过程中组成分子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变化及响应,进而从分子水平揭示木质材料的形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人工林小径结构用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人工林蓄积量居世界首位,因此木材资源结构已由天然优质大径级材向低质小径木转变,低质小径木已成为我国工业用材的主体,研究以低等级人工林小径材开发用于建筑房屋的高强度木质结构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国内外对小径木结构材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概述,阐述人工林小径材特性,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2.
沙生灌木是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文中在介绍沙生灌木木材学特性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沙生灌木资源在新型人造板——重组木、木塑复合材、轻质工程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木质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沙生灌木资源在木质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旨在进一步推动沙生灌木资源在木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造板产业,是以高效利用木材和节约木材资源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人造板产业在1998年前,以成都木综厂、重庆木综厂、宜宾制材厂和东风木材厂4个国有企业为主体,主要生产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以乐山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广元刨花板厂两大企业为主生产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其满足生产所需木质材料来源主要靠林区抚育间伐材、小径材、木材加工剩余物。  相似文献   

14.
重组木作为一种“小材大用、劣材优用”的绿色木质材料,是人工林速生材未来极具发展前景的加工利用途径之一,能够有效缓解我国木材的供需矛盾。本文围绕重组木的高性能化制备,重点阐述了不同处理工艺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其在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其中,着重针对重组木产品应用的高值化与功能化短缺的现状,根据重组木的性能特点构思了“重组木材色定向调控”及“高性能木质强化玻璃”的新概念,以期为我国速生材资源高值化利用的产业升级提供解决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Pilodyn和日本落叶松材性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79株日本落叶松Pildoyn测定值、木材基本密度与木材纤维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ilodyn测定值、木材密度、生长量南北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Pilodyn测定值和相同方向上的木材密度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0.454~-0.587),Pilodyn测定值和晚材纤维特性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0.329~-0.447),而与早材纤维特性的相关关系不显著(-0.015~-0.137).建立各个指标对Pilodyn测定值的通径图,并对该模型进行缩减,得到原模型85%信息的新模型.新模型中木材密度贡献率为46.71%,生长量贡献率为24.47%,晚材管胞长贡献率为28.82%.建立Pilodyn测定值和木材密度线性回归方程,南向方程决定系数(0.425 3)高于北向的决定系数(0.209),南向方程预估精度为98.05%,北向方程预估精度为97.80%,因此以上模型用来预测日本落叶松的木材基本密度是可行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广东省湛江市的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木材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蓝花楹主要木材结构特征为散孔材,单管孔和短径列复管孔,单穿孔;木射线为同型单列,轴向薄壁组织主要为环管束状、翼状、聚翼状;蓝花楹木材导管分子窄而短,纤维短、纤维壁有薄有厚,木射线短.通过对引种蓝花楹木材纤维形态分析可知,该木材适宜做造纸用材.  相似文献   

17.
非木质板材研制受到重视随着世界日趋显现的木材短缺,发展非木质建筑板材就成了国际关注的重点。林业科学家们研究将木材颗粒或本材纤维混合到无机纤维(如水泥、石膏等)中去,制成技迭板、天花板、地板、瓦背板等建筑材料。另外,科学家们也采用废弃物,包括在纸浆厂废...  相似文献   

18.
以8年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无性系林为试材,就材性指标在株内、株间和无性系之间变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管孔弦向直径、纤维双壁厚度和纤维壁腔比在树干水平方向上的不同部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呈由内向外逐渐增大的规律;微纤丝角度、单位面积管孔数和纤维腔径比在树于水平方向上的不同部位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但呈由内向外逐渐减小的规律;而木材胞壁率、木纤维比量、导管比量、射线比量、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和木纤维胞腔直径在树干水平方向上没有显著性变异;主要材性指标在同一无性系内的植株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无性系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视角下木材工业的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木材工业的经济角色,以及木材工业在替代高碳释放材料、延长木质林产品碳储存期和节能降耗方面的技术途径,提出了木材工业在纤维资源配置、建筑领域拓展和废弃木质资源碳贸易三个重点方向的经济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木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其特有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使木材及其衍生材料在清洁能源、柔性传感和催化工程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层出不穷,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广泛关注。除了资源丰富、绿色环保和可生物降解等特点,木材还具备一些独特的优势,如各向异性的分层多孔结构、良好的机械灵活性和可调谐的多功能性等,近年来在电化学能源存储领域表现出令人憧憬的应用前景。笔者从实体木材、木质纤维和木质纳米纤维这3种不同维度的木基材料出发,分别总结了其在储能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些材料的结构特性与电化学性能间的关联响应机制。基于不同树种实体木材的结构差异,比较分析了直接炭化、炭化后再活化改性的实体木材储能材料性能特征及对电化学储能的影响规律,进一步讨论了实体木材一体化储能器件的思路与创新。在木质纤维储能材料方面,总结分析了以单根纤维及纤维聚集体为起始单元的不同储能材料的结构性能特点,重点探讨了在柔性电极材料方面的应用前景。基于木质纳米纤维天然可控网状结构优势,主要分析了纳米纤维炭气凝胶在储能材料领域的应用特点。最后,展望了木基储能材料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