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子检测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食源性致病菌的传统检测方法繁琐复杂、周期较长,因而,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介绍并分析了几种基于PCR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3.
大熊猫肠道疾病致病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致死大熊猫的各种疾病中最为严重的肠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及其危害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时期,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与各级政府的重视。其中,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卫生问题的主要源头,对其进行早期及时检测,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发生和准确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代谢学检测技术、噬菌体识别检测技术等。本文总结了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虽然检测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仍需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隐患,致病菌的检测是保证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关键技术。本文从我国现有的检测技术及检测体系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简要阐述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出对完善检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LysisTriton法对15株麝致病性沙门氏菌进行质粒抽提,并用HindⅢ、EcoRⅠ及BamHⅠ3种内切酶对质粒进行单酶切分析,结果表明:质粒得率为93.3%,15株麝致病性沙门氏菌菌株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和酶切图谱。质粒DNA分析为四川养麝场致病性沙门氏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的病原菌引起食源性疾病,影响食品安全。能够有效区分死菌和活菌的检测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具有指导意义,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向着快速、简便、特异的方向发展。本文依据检测原理介绍了活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9.
10.
PCR技术是1985年诞生的一项DNA体外扩增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作者介绍了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几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杆菌及其他一些有害微生物在乳及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16S rRNA甲基化酶rmtB在猪肠道菌中的传播方式,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别对来源于A、B猪场的48株rmtB阳性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基因分型;用膜接合试验研究rmtB基因的水平传播方式;用微量稀释法对rmtB阳性菌及其接合子进行药敏试验。有45株rmtB阳性大肠埃希氏菌(45/48)能进行PFGE分型,可分为28种不同的PFGE基因型。其中来源于A猪场的20株菌可分为12种基因型,来源于B猪场的25株菌可分为16种基因型;46株rmtB阳性菌可以通过接合试验将rmtB基因及其介导的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E.coliC600和E.coli488 Rifr,接合频率从4.6×10-13~3.0×10-6不等,接合子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西梭米星、萘替米星、庆大霉素6种二脱氧链霉胺类抗生素均高度耐药(MIC≥512μg/mL)。结果表明,rmtB基因位于接合性质粒上,该基因在两猪场的大肠埃希氏菌中既存在克隆传播,又存在水平传播,以水平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酚/氯仿少量提取法、异丙醇沉淀法、煮沸法以及微波炉法提取细菌质粒,然后分别对各种方法所提取的质粒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OD值,对其优劣性进行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异丙醇提取法所提取的质粒DNA纯度和产量高(其DNA片段荧光较强,具有清晰的亮带,OD260/ OD280约为1.77,DNA样品浓度约为195 μg/mL),且重复性好,具有结果稳定的特点,达到了分子生物学试验要求,适合大多数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不同拓扑学结构的质粒 ,分别转化 E.coli感受态细胞、转染 SK6 - 6细胞和免疫小鼠 ,比较了不同拓扑学结构质粒对转化效率、转染率和对免疫应答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 ,超螺旋占 5 0 %比例的猪瘟病毒 E2基因表达质粒p CDSW转化 E.coli感受态细胞的效率比开环的 p CDSW高 8倍 ,超螺旋比例占 80 %的 p VAXE2 IL- 2质粒比酶切线性化质粒转化率高 2 2倍 ;以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 ,超螺旋比例占 80 %的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真核细胞的效率是线性化质粒的 12倍 ;以猪瘟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 E2基因表达质粒 ,分别制备成超螺旋和开环形式占优势的质粒 ,免疫昆明鼠 ,抗体检测结果显示 ,超螺旋比例高的基因疫苗免疫效果明显好于开环质粒的基因疫苗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根据PRRSV结构蛋白的特性和IFNγ及IL-2这两种细胞因子的特性,构建表达PRRSVGP4-GP5、GP5-M、GP5-N、GP5-IFNγ、GP5-IL-2、N-IFNγ、N-IL-2的重组质粒。这些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得到了表达。用这些真核表达质粒可以免疫小猪,通过检测其对猪体免疫应答的诱导能力和接种后动物对PRRSV的抵抗力来对基因疫苗的效能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到有效的基因疫苗并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源于河南省32个县市的93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16种抗生素药物的药敏试验和菌株耐药性与质粒图谱间关系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3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耐药种类3~14种,耐药图谱复杂,可以分为58种耐药类型,相同来源的大肠杆菌耐药图谱、质粒图谱相似,但菌株耐药种类与质粒图谱条带的多少无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兽用DNA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DNA疫苗的特点、组成、免疫途径、免疫反应的机制、DNA疫苗的捕捉、细胞活素/共同刺激分子和兽用DNA疫苗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地高辛标记PPV—DNA—C及PUP重组质粒探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的猪细小病毒复制型DNA的PstⅠ/HindⅢ双酶切片段C及被克隆到PUC19中的C片段形成的重组质粒PUP利用非放射性的地高辛标记后制备两种探针。分别对不同来源的猪细小病毒DNA及PUP重组质粒于硝酸纤维素膜上打点杂交,免疫呈色后均为阳性反应,而对照的猪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伪狂犬病毒、PK-15细胞的核酸均为阴性反应。通过对已知量的PPV-DNA检测发现C探针及PUP探针的最低检出限量分别为40pgDNA和4pgDNA。重组质粒PUP探针比双酶切后的C片段探针敏感10倍  相似文献   

18.
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外源DNA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建立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系的外源基因转染体系,本研究利用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外源基因,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探讨了DNA用量、脂质体用量和转染时间等因素对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 μL转染培养基中成纤维细胞达到85%汇合时,添加由50 μL DMEM中含有0.2 μg DNA和50 μL DMEM中含有2.0 μL LipofectamineTM 2000的两种溶液混合构成的转染液并转染12 h,可获得最高的转染效率。当转染12 h后,用基础培养液培养至第24小时,细胞核周区出现强绿色荧光,而当转染后48~64 h观察时,细胞核周区的荧光强度明显弱,而远离核周区的胞质中的荧光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DNA疫苗的研究概况,介绍了真核双表达质粒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基因佐剂和二价DNA疫苗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分析了双表达质粒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在DNA疫苗中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对河南部分地区鸡和猪的5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血清学试验、药物敏感试验、生化试验,并提取质粒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耐药性与质粒电泳图谱有一定关系;耐药性强的菌株的提取DNA进行电泳后未见质粒条带,耐药性差的菌株电泳后质粒条带清晰.生化反应相近的菌株其质粒电泳图谱也相似.本研究为细菌的分类及本病的防制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