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报道绥芬河开展大麻哈鱼人工繁殖与孵化放流试验。1989、1991、1993年共采捕利用亲鱼674尾,其中雌亲鱼365尾, 采卵101.6万粒,雌亲鱼利用率为81.3%,受精率为95.6%,孵化率为96.3%,稚鱼饲养成活率为92.5%,放流稚鱼共92.2万尾。本项试验为该水系大麻哈鱼大规模殖放流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
高白鲑(Coregonuspeled)原分布于N50°以北的俄罗斯境内,尤其以西伯利亚地区鄂毕河流域为多。高白鲑属冷水性鱼类。该鱼适应性强、生长快、性成熟早、易捕捞、肉味美,又是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是俄罗斯主要的移植鱼类。该鱼作为新的增养殖对象也引起了其它国家的重视,欧洲等国及日本纷纷进行引种和移植。我国黑龙江地区也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引种,并进行了池塘养殖和人工繁殖试验(李怀明等,1988,1991),但在大型水体中进行移植增殖获成功未见报道。2003年黑龙江省从新疆引进高白鲑稚鱼36万尾,放养到五大连池市山口水库,生长发育良好。2006…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2006年度绥芬河大麻哈鱼人工繁殖与孵化放流试验。于2005年秋共采捕亲鱼153组,其中雌亲鱼115尾成活,获得蓄养成活率75%。经催产采卵38×104粒,催产率为80%,受精率为74%。稚鱼饲养成活率为91.10%,放流稚鱼25.5×104尾。  相似文献   

4.
绥芬河滩头雅罗鱼孵化放流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绥芬河滩头雅罗鱼大批量人工孵化放流。1989年5~6月,在绥芬河东宁河段采捕、利用(?)河亲鱼3037尾,采卵1867万粒,利用自然产卵场生态条件孵化放流的雅鱼1323万尾(全长6.5mm)。  相似文献   

5.
绥芬河滩头雅罗鱼的人工放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殖绥芬河滩头雅罗鱼类资源,开展滩头雅罗鱼人工孵化放流。1994~1996年5~6月,在绥芬河东宁河段采捕溯河亲鱼6 765尾,采卵7719.9万粒,利用自然产孵场生态条件孵化放流稚鱼5 972.5万尾。  相似文献   

6.
高白鲑发眼卵孵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在黑泉水库利用水库库底水进行高白鲑发眼卵大规模孵化情况。孵化水温3~8℃,积温达到364.5~469.1℃.d时破膜孵出稚鱼,孵化率为96%。全过程的观察发现,昼夜水温稳定是提高孵化率的主要因素,在破膜前期保持4℃左右低水温对提高孵化率和保证仔鱼质量起关键作用,在积温达到临界值时适当升温会促使发眼卵集中破膜。  相似文献   

7.
8.
《淡水渔业》1986,(1):36-36
<正> 高白鲑(Coregonus peled)属鲑科白鲑属,是分布北纬50度以北自然水域的冷水性鱼类。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生长快,肉质好,在水温1~28℃(生长适温10~20℃),pH6~9,溶氧量2毫克/升以上的水域中正常生长。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  相似文献   

9.
姚守信 《海洋渔业》1986,8(4):180-180
辽宁省东沟县与日本明华贸易株式会社技术合作项目——大麻哈鱼孵化放流试验,于4月15日在东沟县举行了放流剪彩仪式。这项试验成功后,将为我国北方渔场增加一个新的人工放流品种。  相似文献   

10.
海康县于1990年引进罗氏沼虾在南渡河进行放流增殖。经一年的试验表明,罗氏沼虾在南渡河的自然环境中,能自然越冬,生长快,个体大,增殖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摸清罗氏沼虾的生理生态特点,于1991年7月20日第二次引进30万尾罗氏沼虾苗,进行自然选育与保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5年、2006年,连续二年在山口水库进行了高白鲑人工繁育试验,在黑龙江省水产引育种中心进行了受精卵孵化及鱼苗培育试验,共获受精卵600万粒,孵化出鱼苗19.34万尾。  相似文献   

12.
刘惠飞 《海洋渔业》1992,(6):284-285
<正> 黑鲷是一种沿岸性极强的鱼类,主要用小型定置网、建网、钓等渔获,也是娱乐钓鱼的重要对象种。黑鲷共有7种,分布于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和亚洲等海域,其中日本近海有4种,从北海道南部除冲绳外的日本各海域到朝鲜半岛及东海都有分布,是鲷类中最接近海岸、定居性最强的一种。本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湖泊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加上水工建设、环境污染.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濒危物种不断增加,生物群落的演替时常造成灾害和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工增殖放流是恢复湖泊渔业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促进渔业资源再生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的选择与放流技术进行比较系统地探讨和研究,以期为大中型湖泊人工增殖放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湖泊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加上水工建设、环境污染,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濒危物种不断增加,生物群落的演替时常造成灾害和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工增殖放流是恢复湖泊渔业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促进渔业资源再生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的选择与放流技术进行比较系统地探讨和研究,以期为大中型湖泊人工增殖放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浙江象山港大黄鱼增殖放流的回顾与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大黄鱼增殖放流工作起步于1998年,目前这项工程对浙东沿海和象山港海区大黄鱼资源的恢复性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受沿海渔民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和综合管理方面,正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的放流苗种招标、检验检疫、公证公示、标记放流及成效评估等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长效管理机制。为了更科学地开展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真正实现我省海洋经济水生动物资源的恢复和保护,对大黄鱼增殖放流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是非常必要的。一、增殖放流工作开展之背景我省是海洋与渔业经济大省,但…  相似文献   

16.
《齐鲁渔业》2009,26(4):60-60
作为我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南四湖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于3月27日正式启动,将在南四湖上、下级湖的2个常年禁渔区共放流经过检疫的青、草、鲢、鳙、鲂、微山湖野生鲤等优质鱼苗和长江中华绒螯蟹1500余万尾(只),不论是投资数量还是放流规模均创历年之最。2005年以来,通过持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相似文献   

17.
叶昌臣  董婧  姜洪亮 《水产科学》2006,25(9):483-484
发展渔业资源增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放流种。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河蟹(中华绒螯蟹)增殖以来,先后开展了太湖银鱼、中国对虾和海蜇等的增殖,虽取得了明显效果,却一直没有关于如何选择放流种的研究报告,在中国对虾增殖实施12年之后,仅有为何选择中国对虾进行放流的评述。本文以渤海为例,探讨在发展渔业资源增殖时,如何选择放流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猫耳湖为小型封闭武浅水湖泊,水域生态环境适宜河蟹生活和生长,在该湖放流河蟹,能取得经济效益。放流规格为每公斤5 449只及27 460只的幼蟹,第二年10月能达到上市规格,个体重100~150克,但生长期中易遭敌害,成活率较低。放流规格为每公斤38只及40只的幼蟹,当年可起摘上市,个体重150克以上,但价格较高,所需费用较大。  相似文献   

19.
人工增殖放流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指对野生鱼、虾、蟹和贝类等进行人工繁殖、养殖或捕捞天然苗种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后,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的一种方法。增殖放流的目的在于保护濒危物种、增加渔业资源产量和修复生态环境,还具有培养渔民环保意识和增加渔民收入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从苗种来源、标记方法、放流策略和效果评价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增殖放流的技术,以期为今后的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虾放流增殖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放流增殖是我国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水产增殖工程,它符合于水产事业的发展方向,具有生命力。实践证明,对虾放流增殖有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深受公认和欢迎。邓景跃(1989)在对虾放流增殖的效果分析中指出:1985年—1987年海洋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