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有一些研究评价了各种养分对玉米茎腐病的影响.氮能够加重或减轻茎腐病的两种情况都有过报导.氮对茎腐病的不同影响似受以下因素所引起的:茎腐病的病原菌、植物的感病性、氮的来源以及与其它养分有关的效应等.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玉米茎腐病危害损失及优势病原菌种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82年以来吉林省玉米茎腐病发生、损失情况以及优势病原菌种类的研究结果。玉米茎腐病在吉林省玉米自交系、杂交种以及农家品种上均有发生,发生时期、发生程度不同,产量损失也不同,据此可估计某品种在当地的产量损失。在分离到的真菌中,以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crmat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作用最强,因此认为上述三种菌为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的优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侵染和发病始盛期与玉米生育期关系进行了5a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出苗后3d就已被茎腐病原菌侵染,根部呈褐色病斑,植株矮小,叶片变黄。播种期接种较常规期接种发病高。玉米茎腐病发病始、盛期都在玉米灌浆后出现。在调查玉米茎腐病和采集病株标本时,可根据玉米灌浆期预测茎腐病的显症期及发病盛期,确定调查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镰孢菌对玉米茎腐病、鞘腐病和穗腐病的致病性。【方法】采用土壤接菌、穿刺接菌和孢子悬浮液接菌的方法。【结果】证明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可引起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可引起穗腐病、鞘腐病,而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则通过复合侵染引起病害。【结论】将各类镰孢菌分别接种不同生育期的玉米植株,观察株高、病斑大小、玉米发育程度和籽粒的形成情况,研究各镰孢菌菌株对玉米植株的影响程度,分析各菌株的致病力,最佳侵染时期及茎腐、鞘腐、穗腐之间的侵染关系,证明玉米茎腐、鞘腐、穗腐之间病原菌侵染部位没有特异性,不同时期侵染引起的茎腐、鞘腐及穗腐发病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21,(16)
正玉米为锦州市第一大农作物,年播种面积均在400万亩以上。近年来,玉米茎腐病时有发生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以上,严重时减产50%以上。因此,掌握玉米茎腐病的发病规律并进行科学防治十分必要。1病原菌玉米茎腐病,又叫青枯病、玉米茎基腐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根部和茎基。引起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有真菌类和细菌类两类,在锦州市以侵染性的真菌类为主,主要包括肿囊腐霉、禾生腐霉、瓜果腐霉、棘腐霉、强雄腐霉、链状腐霉、盐腐霉、群结腐霉等腐霉菌,以及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层出镰孢、尖孢镰孢、木贼镰孢等镰孢菌,有时点枝顶孢菌、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等真菌也能造成玉米茎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在世界主要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从1980年开始,该病在中国各玉米产区相继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20%,严重时超过70%,一般造成的产量损失在20%~30%,局部地区在50%以上,严重时甚至绝收。此外,茎腐病严重影响玉米品质以及因茎秆破损倒伏而带来的收获问题。一、病原菌及病症玉米茎腐病病原菌比较复杂,国外有报道,轮枝镰孢(F.  相似文献   

7.
玉米茎基腐病是一种以真菌侵染为主的病害,在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玉米是典型的高产作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饲、工业原料,在食品,医疗以及化工等各个行业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玉米的种植模式、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趋势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并且给种植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的侵染机制、致病力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国内玉米茎基腐病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玉米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玉米品种对茎腐病的抗性与抗坏血酸氧化酶的关系做了初步的研究。用Fusarium moniliforme和F. graminearum接种玉米植株,不同的品种,以及不同的病原——寄主组合所表现的酶活性变化也有差异。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增长显著,感病品种则不显著。由此表明玉米植株受到病原菌侵染后所表现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增强与茎腐病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茎基腐病是危害河南省夏玉米的主要病害,已成为制约玉米持续增产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茎基腐病的症状、致病病原菌和发病规律,分析了致病原因,并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基质材料的生物炭对土传病害的抑制能力和对作物的促生作用,以玉米茎腐病为研究对象,通过向土壤中添加3%的生物炭处理,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4种生物炭对玉米茎腐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防控效果和对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4种生物炭后,玉米植株的株高、根长(麦秆炭D处理稍低于对照外)、鲜重均高于接种病原菌处理的对照。稻壳炭A和竹制炭B处理显著的降低了茎腐病病原菌的侵染危害,控害效果分别达到52.00%和55.99%;其它两种生物炭控害效果不明显。表明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后,对玉米茎腐病起到了较好的抑制效果,且对植株生长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苜蓿种子检测及处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皿内吸水纸法培养和 PDA平板培养法 ,对苜蓿感病品种 80 3种子洗涤离心检测、种子内部检测 N和幼苗检测到的病原物进行分离、培养、纯化、鉴定 ,明确了其带菌种类和病原存在部位。用 9种药剂、 1种生物制剂处理 ,采用纸碟法、浸种法和室内盆钵法进行试验 ,筛选出四种最佳的种子处理剂及适宜的处理时间 ,初步探讨了各药剂、制剂对种子、幼苗的影响。还将各药剂对同“属”内不同“种”病原的作用差异做了比较 ,经分析得出药剂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与其作用的优势种群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几丁质酶与植物的抗病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几丁质酶在植物抗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几丁质酶在体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病原物的侵染诱导植物几丁质酶活性升高和产生新的几丁质酶同工酶,这些高活性的几丁质酶或特异性的同工酶提高了植物的抗病性;构成组成型表达几丁质酶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可有效地抵抗病原物的侵袭。由于几丁质酶和病原菌的多样性及其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同,使得各种几丁质酶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也不尽一样。  相似文献   

13.
柑桔衰退病毒(CTV)是柑桔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害,因其自身基因变异和寄主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给防治CTV带来一定困难.为防治柑桔衰退病,需要研究CTV本身的相关特征.从CTV的基因组学上的特征综述了国内外在CTV基因组学最新的科研进展.  相似文献   

14.
王芳  董京萍  张丽华  张颖  王彰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40-19443
[目的]明确江苏宿迁市常见草坪病害及对应病原种类,探讨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在宿迁市主要草坪种植区调查草坪病害发生情况,并采集病害标本。根据各种病害典型症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初步诊断;针对不同病原菌种类,采用不同方法采集病源,进行分离、纯化、诱导及鉴定。对各类病害的危害症状、各类病原菌形态进行文字描述和拍摄。[结果]宿迁市草坪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病原物)种类有:高羊茅腐霉枯萎病(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高羊茅褐斑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高羊茅锈病(叶锈菌Puccinia recondite)、黑麦草锈病(禾冠柄锈菌Puccinia coronata)、马蹄金白绢病(齐整小核菌Sclexotium rolfsii)等;病害的防治重点应放在由土壤习居菌所引致的草坪草根部及根茎部病害;建议的防治方法有栽培措施、物理防治等。[结论]该研究为宿迁市常见草坪病害的合理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草莓根腐病是草莓根部重要病害,特别是在多年种植草莓的重茬地块,严重时可造成整个草莓园区的毁灭。该病的发生具有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草莓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世界范围内草莓主产区已报道的根腐病病原物达20种之多,是一种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文章从草莓根腐病的分类与特点、发生与危害、根腐病病原物生物学、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国内外草莓根腐病的研究进展,并从化学、物理、农业、生物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目前草莓根腐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最后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该病防治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木霉对食用菌侵染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49株木霉对食用菌菌丝的侵染能力,结果显示:不同木霉的侵染能力不同,对食用菌侵染能力强的木霉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能力并不一定强,表现出木霉对真菌侵染的特异性。木霉侵染食用菌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木霉可通过溶壁、缠绕等方式作用于食用菌菌丝细胞壁,木霉发酵液对食用菌和植物病原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木霉产几丁质酶的能力与木霉的侵染能力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胡波  李国元  姚国新  黄宏霞  邓青云  李淑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90+22031-21790,22031
[目的]确定冬枣贮藏期腐烂的原因,为其针对性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分离、鉴定引起鄂北冬枣贮藏期腐烂的主要病原菌入手,研究不同药剂对冬枣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从冬枣病组织部位分离纯化得到的病原菌经鉴定为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er]。咪酰胺、烯唑醇、代森锰锌、百菌清、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对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1.42%、64.51%、55.85%、37.67%2、9.04%和24.38%。供试药品的抑菌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25%咪酰胺的抑菌效果最好。不同浓度咪酰胺的抑菌效果均达极显著水平且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好。[结论]初步认定导致鄂北地区冬枣贮藏期腐烂的主要病原菌是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er],咪酰胺作为一种广谱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桂花病害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花是一种重要的景观树种,近年来发生在桂花上的病害有日趋严重之势。这些病害既影响了桂花的观赏效果,也给园林绿化事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桂花病害种类繁多,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叶片上。在桂花病害的鉴定过程中,常会遇到症状相似而病原不同或症状迥异而病原相同的情况,且桂花病害的病原种类较多,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相关资料整理了这篇文章。本文共述及桂花叶部病害15种、枝干病害1种及病原16种,它们分属于3科11属。  相似文献   

19.
2013年,赤峰地区植物立枯病发生严重,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详细总结了几种不同植物立枯病的症状和病原菌,同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当地立桔病的防治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茎基腐病是由病原菌复合侵染所引起的病害,在山西省分布广、危害重,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可以危害幼苗,但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其症状分急性型和慢性型,前者整株很快青枯死亡:后者一般在吐丝后发病,较常见,一般表现为:叶片由下向上逐渐枯死,发病后期茎基纵剖面髓部变色收缩,果穗下垂,易倒伏。经试验证明:其主病原(uajor pathogen)为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串珠胶孢变种(F.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sp.),其中串珠镰刀菌致病力最强。通过玉米不同发育阶段的连续分离证明:四种主病原都有潜伏侵染现象,串珠可以扩展到茎基第三节间,但并不扩展到穗部。次病原(Minor pathogen为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p)、半裸镰刀菌(F. semitectum)、多隔镰刀菌(F. decemcellulare)、弯角镰刀菌(F. camptoceras)等,它们是在主病原侵入后才侵入寄主的,本身致病力弱,但与某些主病原有协生作用,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