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多点布料器和多功能中心管对大豆散落分级性能进行探究,探索浅圆仓大豆入库的动态过程变化,同时为多点布料器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利用多点布料器和多功能中心管开展实仓试验,以杂质分布、水分变化、粮情稳定性和成本费用为指标,对比研究两套设备对浅圆仓大豆入库过程的分级影响。试验确定了适合浅圆仓大豆入库使用的分级设备,结果表明,多点布料器与多功能中心管相比更适宜浅圆仓大豆入库分级条件,其中多点布料器稳定性较好、比多功能中心管仓杂质指标低5.4%,且分布点较少,布料器仓单吨费用为3.69元,是中心管仓的57.48%,布料器仓粮情稳定性具有明显优势。使用多点布料器使得浅圆仓大豆入库过程中表现出的自然分级现象得到改善,并为大豆储存管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浅圆仓布料器是减缓粮食入仓自动分级的重要设备,近年来国内一些科研机构或企业研制出了多种新型布料器。为了科学评价布料器在减缓粮食入仓自动分级中的实际效果,本文从几方面指标客观分析和评价布料器的实际防分级效果,为浅圆仓布料器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浅圆仓进粮过程中,会发生较严重的自动分级现象,大豆杂质聚集于落料点下方,杂质集聚区因带菌量大、破碎率高,极易发热,这些部位又因孔隙度低,无法得到有效通风,是大豆保管工作中的难点。研究了通过多点均衡落料布料器分散杂质落料点,以改善其杂质分布不均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12座浅圆仓内进行进口大豆二年保管实践,采用机械通风降温、谷物冷却机补冷、空调控温、单管风机局部处理等综合控温储粮技术,通过分析保管周期内粮情、品质变化及相关损耗、费用情况,总结控温储粮技术在浅圆仓保管进口大豆中的优势和应用要点。试验表明,应用综合控温储粮技术可以使浅圆仓中保管的进口大豆长期处于准低温的安全储藏状态,达到延缓品质劣变和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浅圆仓入粮结束后,由于自身仓型入粮特点及粮食自动分级现象,导致粮堆中心区域形成了较大的杂质区,增加了保管难度,而且给后期安全储粮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库研制并安装了压力门式伞形多点布料器,通过布料器的安装,有效缓解了大豆入仓自动分级,减小了杂质区面积,为大豆安全储存创造了有利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戚浩 《粮食储藏》2023,(1):20-23
针对进口大豆储藏特性差的特点,以中温高湿储粮区的进口大豆浅圆仓存储为例,集成机械通风技术、富氮气调技术、内环流均温技术和空调控温技术等绿色储粮措施,结合储粮区气候特点,选择适当的储粮技术应用时机,开展了进口大豆浅圆仓绿色集成工艺储藏实践。结果表明:该绿色集成储藏工艺可实现中温高湿储粮区浅圆仓进口大豆长期安全储藏,可降低0.595 kW·h/t的吨粮保管能耗。以期为中温高湿储粮区的进口大豆浅圆仓绿色储藏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豆入库基础粮温高于25.0℃,度夏期间出现发热结块的概率极高。通过谷冷降温、高浓度磷化氢熏蒸等手段抑制或延缓发热,达到预防目的;出现异常发热结块时,通过科学倒仓、分段谷冷、结块破碎等手段综合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中央储备大豆和临时储备大豆数量的增加,使得原本比较紧张的仓容变得更加紧张。为了充分、灵活的利用有限仓容,我们在以往只在高大平房仓储存大豆的基础上,尝试用浅圆仓储存大豆。浅圆仓与平房仓相比,结构上有明显区别,因而也给浅圆仓大豆的储存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我们经过几年的储存与管理,摸索出一套方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东南沿海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及气调时无法控温的问题,通过粮仓专用空调改造,实现气调和控温的综合应用,延缓了整仓粮温及表层粮温上升幅度,延长了气调周期,杀虫和节能降耗取得良好效果.该项试验对东南沿海地区浅圆仓进口大豆的安全储藏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谷物冷却技术运用区域广泛,已成为我国科学储粮的一项主要技术。利用谷物冷却技术解决浅圆仓粮堆深层发热问题,通过对浅圆仓发热玉米的谷物冷却降温处理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浅圆仓储粮在国内已初具规模,总的仓容量达到100亿斤,但是与之配套的浅圆仓储粮技术却很不成熟,尤其是储藏中一些应急处理技术更加缺乏,也正是这些因素阻碍了浅圆仓储粮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本文对应用谷冷技术应急处理浅圆仓散装玉米局部发热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分析,并将共同机械倒仓作了客观综合比较,肯定了谷冷技术在应急处理浅圆仓粮食发热问题中的效能,从而为浅圆仓储粮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大型浅圆仓机械入粮对稻谷整精米率的影南,探讨了储藏期间粮堆内粮温的变化和冷芯范围的大小,对储藏期间稻谷的脂肪酸值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浅圆仓机械入粮未对稻谷整精米率产生影响;大型浅圆仓密封性和保温性能优良,对延缓稻谷品质劣变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线圆仓散储玉米局部发热进行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面大风量通风,降温、降水缓慢,通风不彻底,发热容易复发;采用局部小风量通风,针对性强,降温、降水速度快,能有效防止粮堆再次发热。  相似文献   

14.
不同仓型惰性粉防治储粮害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惰性粉杀虫剂在不同仓型中杀虫应用效果,采用粮堆表层至50 cm处拌粮的方法对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内新入库的玉米和小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惰性粉杀虫剂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有效防治粮堆内的害虫发生,并延迟了害虫的发生时间和密度,对仓内温、湿度、粮食品质基本无影响,可以部分取代目前使用的化学防护剂。  相似文献   

15.
华南地区浅圆仓玉米氮气气调储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南地区浅圆仓储藏玉米存在害虫危害、局部发热、脂肪酸值变化快的问题,2008年采用氮气气调控温储藏,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度夏期间长期维持氮气浓度97%以上的情况下,害虫防治效果较好、品质保持效果良好、粮食微生物受到较好的抑制、局部发热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不仅运行成本与采用谷物冷却技术相当,而且降低了保管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保管员接触储粮化学药剂,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模拟筒仓条件下,对接种霉菌的高水分玉米自然发热和在仓内玉米中的热转移进行试验。测得高水分玉米发热的最高温度、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热转移的最长距离等,为仓内测温点的合理布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平房仓和立筒仓开展空调控温储藏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空调运行条件下,平房仓内空调对稻谷仓仓温及表层粮温的控温效果优于玉米仓;立筒仓粮堆底层和表层的温度变化幅度都比较大,在夏季高温季节开启空调,对表层粮温的控制效果明显,可延缓其变化幅度和降低温度值;空调温度的设置应根据气温和粮情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在达到控温目标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8.
浅圆仓安全储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我国浅圆仓发展过程及安全储粮研究现状.在简要介绍我国浅圆仓应用概况同时,简单总结了浅圆仓安全生产要素,包括对浅圆仓的检查、粮食入仓要求等;针对前人总结的浅圆仓储粮性能及其发展,相应地总结了浅圆仓安全储粮配套设备及相关应用技术.随着浅圆仓储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粮食仓储事业必将朝着仓储现代化和机械化的方向迈出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浅圆仓仓顶自动喷水降温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缓解夏季高温对仓温及粮温的影响,对浅圆仓仓顶进行自动喷水降温试验,利用水的蒸发带走仓顶热量,以减少外热向仓内热传递,减缓仓温和粮温上升,从而延缓粮食陈化速度,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确保储粮安全度夏,为最终实现绿色储粮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多功能减压管在立筒仓和浅圆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立筒仓及浅圆仓中安装多功能通风熏蒸减压降碎装置,可以有效降低粮食入库破碎率,减少自动分级影响,减缓出库时粮堆整体移动产生的动载荷,保护仓内设施,延长筒仓及浅圆仓使用寿命.同时利用多功能减压管进行内环流熏蒸及通风降温降湿进一步完善了立筒仓及浅圆仓储粮性能,提高了储粮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