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铃薯微型种薯打破休眠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温室春季生产的微型薯尽快进行再生产而打破休眠的办法,通过各种浓度混配药剂对整薯和斜切薯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斜切薯块较整薯更易被打破休眠。浓度低、时间短的处理效果好于浓度高、时间长的处理效果,其中以5 mg.kg-1 GA3处理30 min对斜切薯块打破休眠的效果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2.
赤霉素解除马铃薯块茎休眠的调控敏感位点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大西洋”和“中薯 3号”脱毒试管薯为试验材料。以针沾取GA3处理休眠期试管块茎不同部位 ,研究GA3 解除马铃薯块茎休眠的调控部位。结果表明 :块茎顶部对GA3 处理最敏感 ,其次是基部 ,然后是第一侧芽、第二侧芽 ,说明GA3 解除块茎休眠过程中的敏感调控部位主要是在块茎的顶部  相似文献   

3.
春秋两季马铃薯微型薯休眠期及发芽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Favorita和南中552两个早熟品种的微型薯为试验材料,对春秋两季生产的微型薯在4℃和20℃条件下贮藏的休眠期及其发芽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型在20℃和4℃下贮藏,春季微型薯休眠期比秋季分别短30d左右和60d左右,有光贮藏的微型薯打破休眠的时间比黑暗贮藏时分别延长一周和两周。块茎打破休眠后,发芽动态呈"S"曲线,但生产季节、贮藏温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春季微型薯发芽持续时间均长于秋季微型薯,低温贮藏使发芽持续时间更加延长。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薯形成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 3个品种 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多因素多重复试验设计 ,分析了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薯形成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 :对于试管薯单瓶块茎数和单瓶块茎重量 ,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达显著水平 ,基因型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互作不明显。试管薯单个块茎重量的变异系数在基因型间、植物生长调节剂间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5.
因病毒引起的种薯退化是马铃薯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产脱毒种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而试管薯是脱毒种薯生产的首要环节。然而,不同基因型马铃薯的试管薯形成能力差异较大,阻碍了试管薯的应用。比较了4个杂交组合后代共222个基因型材料(Solanum tuberosum L.)在短日照(8 h光照/16 h黑暗)诱导条件下的试管薯形成情况。结果显示,4个组合在结薯方式、结薯时间、结薯率及单薯重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受亲本遗传基础影响十分明显。进一步比较各个组合内不同基因型的试管薯形成情况,发现组合内差异大于组合间差异,差异程度也因组合而异。此外,基于SSR分子标记与试管薯形成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4个组合中与结薯时间、结薯率及单薯重相关的遗传位点差异明显。同一性状在不同组合中仅存在个别共有位点,同一组合中不同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则因组合而异。结果从群体层面上结合表型和遗传位点,进一步证实了遗传基础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决定性影响,为马铃薯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试管结薯的光周期诱导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马铃薯品种米拉脱毒试管苗为材料,采用6个不同的光周期处理进行试管薯诱导,以研究光周期对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暗期处理对试管薯结薯个数影响不显著,以8h和12h/d暗处理产量较高;叶绿素含量和块茎淀粉含量与暗期长短均呈负相关,α-淀粉酶活性与暗期长短均呈正相关;叶绿素含量、块茎淀粉含量与经济产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同时随着暗处理时数的延长,薯形和薯皮色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光质对不同日龄脱毒马铃薯试管薯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4种不同日龄的试管薯为材料,就不同光质对试管薯催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暗、白光和蓝光处理间发芽率无显著差异,但高于红光处理,绿光处理不发芽;日龄对试管薯发芽率影响不显著。光质、年龄以及二者的互作对发芽势都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作为云南省仅次于玉米和水稻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产业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采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51个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云南省马铃薯冬作代表区域德宏自治州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种薯在不同处理方式下打破休眠对出苗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采用二因素条区试验设计。A因素为品种,51个品种依据其相应特性分成5组,即示范组、加工组、冬作组、大春组和特色组;B因素为种薯处理方式,分为3种方法,即种薯在室温下自然打破休眠、使用1%硫脲+20 mg/L GA3浸泡30 min催芽打破休眠和收获后放入4~6℃冷库自然打破休眠。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进行农艺性状与产量综合评价。3种不同处理方式间马铃薯产量差异极显著(F=9.713,P <0.001),不同分组之间的产量差异也极显著(F=17.134,P <0.001)。苗势与长势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苗势与单株结薯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大薯率、块茎大小以及商品薯率4个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长势与收获成熟度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试管薯打破休眠技术研究吴承金(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恩施4450001前言在组培条件下获得的马铃薯试管微型薯(简称试管薯),由于结薯时间不一,休眠期长且发芽极不整齐,直接播于温室或网室后出苗时间长,不利于管理,极大地障碍着脱毒小薯的生产。赤...  相似文献   

10.
光照长度、强度及温度对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步法进行试管薯的诱导,不更换培养基,不添加任何外源激素,研究试管苗培养阶段光照周期、光照强度及温度对Favorita、Atlantic和克新1号3个马铃薯品种试管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光周期培养有利于试管薯的诱导,但产生的试管薯较小,适当的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诱导较大的试管薯;不同品种需要不同的适宜试管薯诱导的光照强度;变温处理最适于试管薯的诱导。不同品种需要做培养环境的筛选和品种结薯性评价,以筛选出最佳的诱导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蔗地套作马铃薯的适宜种植密度,提高种植效益。【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7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蔗地套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马铃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为6.75万丛/hm^2和6.00万丛/hm^2时产量最高,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商品薯率差异不显著。[结论】6.00万丛/hm^2的密度是蔗地套作马铃薯的适宜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12.
田间试验表明 ,室外存放 3年的马铃薯黑胫病病组织播种时撒入播土内 ,具有较强的侵染性。马铃薯病根组织处理的发病率最高 (9 0 3% ) ,病茎叶和无症状植株两个处理均为 5 16 % ,比未撒入马铃薯病组织的对照增大 3~ 6倍 ,显然病组织对土壤传播马铃薯黑胫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0.3%Nacl处理的MS培养基协迫马铃薯高淀粉品种试管苗的方法,鉴定马铃薯品种的抗盐性。结果表明,盐协迫和对照两处理对各品种试管苗生长影响差异显著,盐协迫下各品种生物产量明显下降,而抗(耐)盐品种在处理中变化较小。最后,根据抗盐性评定,筛选出3个抗盐性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盐浓度对马铃薯试管苗的胁迫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含0%、0.1%、0.2%、0.3%、0.4%五种Nacl浓度的修改MS培养基胁迫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办法,鉴定马铃薯品种的抗盐性。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试管苗受影响的程度加重,其试管苗株高、根长、干物质及生物产量间差异显著,最后确定0.3%Nacl胁迫为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15.
有机肥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2011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有机肥防治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品种‘克新1号’和‘费乌瑞它’667 m^2施有机肥1 500-5 000 kg及667 m^2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均对马铃薯早疫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防效为38.8%-68.8%,特别是667 m^2施有机肥5 000 kg、667 m^2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防效更加显著,增产21.2%-27.8%。667 m^2施有机肥1 500-5 000 kg及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比施复合化肥50 kg提早出苗1-4 d不等,品种‘费乌瑞它’提早出苗更明显,但施用或增施有机肥对2个品种出苗率无影响。施用有机肥为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密度和钾肥对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特用型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为材料,在2003~2004年进行了种植密度与钾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与钾肥用量下单株产量差异显著,在本试验中以行距70 cm和株距30 cm的密度、硫酸钾用量150 kg·hm~(-2)最适合该品种的个体生长,能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和商品薯产量;行距70 cm和株距20 cm的密度、硫酸钾用量75 kg·hm~(-2)最适合该品种的群体生长,能获得较高的群体产量和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耐盐性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NaCl上,极少数进行了抗NaHCO3的研究,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NaHCO3和不同pH的培养基对15个主栽马铃薯品种试管苗进行了25 d胁迫试验,鉴定和筛选抗苏打盐碱性较强的品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各品种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晋薯2号在较重的盐碱处理中成活率比较高,株高、生物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明显,抗苏打盐碱性强于其它几个品种。。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试管块茎诱导过程中总RN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以南中 5 5 2 (N5 5 2 )脱毒试管苗为材料 ,设计采用了 5种蔗糖浓度和 5种光照时间共 2 5个处理 ,测定分析了各处理试管块茎诱导前后总RNA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除连续光照下各蔗糖浓度处理的总RNA含量变化幅度较小外 ,其它处理在培养过程中总RNA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光照处理后总RNA含量上升的处理能正常形成块茎。培养期间总RNA含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 ,即呈下降趋势的处理无块茎形成或形成极少。不同处理可能启动了不同的基因表达系统 ,进而导致了试管块茎的形成差异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Microtubers can be stored longer, transported and handled easier than plantlets, but they have some disadvantages related to long dormancy. Dormancy, number of sprouts per tuber and loss of microtubers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temperatures were studied. Microtubers of four genotypes originated from different tuberization treatments (photoperiod combinations) were observed. We found that dormancy depended on cultivar and — in some cases — on the photoperiod treatment applied during tuberization. Generally, the dormacy was long and was greatly elongated by low storage temperature. One of the photoperiod treatments shortened while the other treatment prolonged the rest-perio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maybe due to a change in temperature accompanying the change in daily light (photoperiod combination). Besides, these treatments affected the number of sprouts per tub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uration of dormancy between different tuber-size groups, but the loss increased significanctly with a decrease in tuber size. Based on this information we can use microtubers more effectively in the seed potato production programme.  相似文献   

20.
无土栽培生产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营养液配方为主处理,中微量元素浇施次数为副处理。结果表明:以脱毒的克新2号为试材,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在剪头苗快速生长期间,用 A_3B_3处理表现产量高、粒数多、商品率高,而且成本低,A_3B_3可以用于无土栽培生产微型种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