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研究于2018年9月通过打捞鱼礁的方式调查了2010、2012、2014、2016和2018年投放礁区礁体附着生物情况。结果显示,虽然不同年份投礁区礁体附着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均占绝对优势。2018年投礁区由于礁体投放时间较短,尚未形成稳定的附着生物群落,其礁体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附着生物数量和重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年份。2010年投礁区域礁体附着生物种类和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但在附着生物重量上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人工鱼礁附着生物优势种种类组成受到其所处海域地理位置的影响很大,时间序列对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影响在投放前期较为明显,当生物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其影响明显减弱,但其生物生态环境仍在缓慢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2.
海州湾人工鱼礁养护资源效果初探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20 0 3年 7月至 2 0 0 3年 12月在连云港海州湾投放了第一批人工鱼礁 ,2 5 0个单体大礁 ,75 0个小礁体 ,30只船礁 ,共计 135 30m3 (空方 )。为了探讨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后鱼礁区的渔业资源养护情况 ,对该海区进行 6个航次的调查 ,投礁前调查 3次 ,投礁后调查 3次。调查结果表明 :人工鱼礁投放后鱼礁区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均有所增加 ;鱼礁区CPUE比投礁前增加 1倍左右 ,其中鱼类的CPUE增加最多。鱼礁区比对照区相对应时期的CPUE要高许多 ;优势资源种类也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2011年9月利用潜水原位采样法对竹洲人工鱼礁及附近天然岛礁上附着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记录附着生物68种,多属于热带一亚热带暖水种,其中优势种为网纹藤壶(Balanusreticulatus)、华美盘管虫(Hydroideselegans)和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投礁6个月的礁体上附着生物种类和生物量与天然岛礁上附着生物存在显著差异,投礁12个月礁体上附着生物种类与天然岛礁上附着生物差异有减少趋势,生物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竹洲礁区海域附着生物群落可划分为2个群落,投礁12个月礁体与天然岛礁同属一个群落,投礁6个月礁体附着生物为一个群落。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改变了礁体表面空间结构,空间异质性提高,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逐步向着天然岛礁附着生物群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人工鱼礁建设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效果,在汉沽示范区已投放人工鱼礁海域进行了跟踪监测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投放1年的礁体表面90%以上被生物覆盖,附着厚度10~15cm,附着生物以长牡蛎、密鳞牡蛎为主要优势种,单位面积附着量6.25kg/m2。实验数据显示附着的牡蛎及其它生物生长良好。从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卵、仔稚鱼密度分布以及礁体生物附着状况来看,人工鱼礁区良好的生态效应已初步显现。在礁区周围的海底出现了以礁体为中心的高生物量区向四周扩散的趋势。从生物多样性和总生物量的角度来看,汉沽示范区人工鱼礁对改造局部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人工鱼礁礁龄对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的影响, 本研究于 2019 年 5 月、8 月和 10 月通过潜水样方取样, 调查了莱州芙蓉岛海域人工鱼礁的礁体附着生物。共鉴定出附着生物 94 种, 其中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种类最多, 为 33 种, 软体动物门(Mollusca)次之, 为 21 种。1 龄鱼礁(投放时间为 1 年的短礁龄)附着生物的种类为 66 种, 4~5 龄鱼礁(投放时间为 4~5 年的长礁龄)为 79 种。不同季节和不同礁龄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存在差异, 在附着生物群落的种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方, 长礁龄礁区均显著高于短礁龄礁区。本研究选取了摄食习性(feeding habits)、活动能力(mobility)、栖息方式(habitat)、成体大小(body size at maturity)、寿命(longevity)和身体柔韧度(flexibility) 6 个功能性状(共计 21 种性状类型), 比较了不同季节 2 种礁龄附着生物群落功能性状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 本海域人工鱼礁上更易附着滤食性、无活动能力、固着型、长寿命(>5 年)、无身体柔韧性、规格极小(<1 cm)的物种, 代表种为大室别藻苔虫(Membranipora grandicella)。2 种礁龄附着生物群落功能性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摄食习性、活动能力和栖息方式上, 4~5 龄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的捕食性、 强活动能力以及埋栖和爬行栖息方式等性状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 1 龄鱼礁(P<0.05), 而滤食性、固着型和无活动能力等性状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 1 礁龄鱼礁(P<0.05)。附着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程度方面, 4~5 龄鱼礁高于 1 龄鱼礁, 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运用传统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物性状法(BTA)分析了不同季节长、短礁龄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的差异, 为揭示人工鱼礁的生态效应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将农渔废弃物(花生秸秆和海湾扇贝壳)作为鱼礁材料添加物,利用礁体自身碳封存增加人工鱼礁碳汇潜能的可行性,并通过研究礁体附着生物的变化特征,探讨礁体材料添加物对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生物固碳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海区礁体附着生物的优势种为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 Gmelin),添加了花生秸秆和海湾扇贝壳的人工鱼礁并未显著增加褶牡蛎的附着量(P0.05)。通过对添加物礁体自身碳封存量的计算,海湾扇贝壳添加物单位实验礁的最小碳封存量为104.13 kg,最大碳封存量为260.32 kg;花生秸秆添加物单位实验礁的最小碳封存量为296.28 kg,最大碳封存量为740.70 kg;实验礁体添加物的总碳封存量达2802.87 kg。以此估算,如将实验所在的66.67 hm2礁区已投放的圆管型混凝土礁材料加入添加物,以海湾扇贝壳替代率为10%计算,至少可完成52040.00 kg碳的封存,以花生秸秆替代率为25%计算,礁体自身的碳封存量可达370350.00 kg。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将农渔废弃物(花生秸秆和海湾扇贝壳)作为鱼礁材料添加物,利用礁体自身碳封存增加人工鱼礁碳汇潜能的可行性,并通过研究礁体附着生物的变化特征,探讨礁体材料添加物对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生物固碳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海区礁体附着生物的优势种为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 Gmelin),添加了花生秸秆和海湾扇贝壳的人工鱼礁并未显著增加褶牡蛎的附着量(P>0.05).通过对添加物礁体自身碳封存量的计算,海湾扇贝壳添加物单位实验礁的最小碳封存量为104.13kg,最大碳封存量为260.32kg;花生秸秆添加物单位实验礁的最小碳封存量为296.28kg,最大碳封存量为740.70 kg;实验礁体添加物的总碳封存量达2802.87 kg.以此估算,如将实验所在的66.67 hm2礁区已投放的圆管型混凝土礁材料加入添加物,以海湾扇贝壳替代率为10%计算,至少可完成52040.00 kg碳的封存,以花生秸秆替代率为25%计算,礁体自身的碳封存量可达370350.00kg.  相似文献   

8.
于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在荣成俚岛开展人工鱼礁投放前海域本底调查和投放后效果调查,分析比较了鱼礁区游泳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种类丰度、CPUE和海藻等在人工鱼礁投放前后的变化。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后,游泳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总数、种类多样性指数和丰度均有所增加,分别是投礁前的1.78倍和1.32倍、1.47倍和1.22倍、1.68倍和1.62倍。游泳动物CPUE比投礁前增加1.39倍左右,其中鱼类的CPUE增加最多,尤其是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鲇等岩礁性鱼类,分别是投礁前的2.18倍和5.67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有所增加,但CPUE略有减少。礁体上附着生长了马尾藻和海带等藻类。综合分析认为,人工鱼礁对游泳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聚集和养护效果显著,鱼礁的投放也有利于海藻的附着、生长和藻场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人工鱼礁试验组,根据本省投放的鱼礁(三角框架型、台椎型)结构,试制了杠杆式和长方形杠架式两种小型鱼礁起吊器。这种起吊器在鱼礁吊至海底时能自动脱离礁体。鱼礁起吊器的使用,实现鱼礁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8年9月对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混凝土礁体和铁制礁体上附着生物的调查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组成及群落结构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乳突皮海鞘(Molgula manhattensi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须鳃虫(Cirriformia tentaculata)、细肋肌蛤(Musculus mirandus)、美丽唇齿螺(Engina pulchra)、真蛇尾(Ophiura sp.)、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variabilis)、背裂虫(Opisthosyllis brunnea)、红网孔苔虫(Iodictyum axillare)、多室草苔虫(Bugula neritina)、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毛偏顶蛤(Modiolus barbatus)、纹斑棱蛤(Trapezium liratum)、乳蛰虫(Thelepus sp.)和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等种类构成了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主体.混凝土礁体和铁制礁体上层和下层的附着生物群落基本上聚为一类;而中层的附着生物群落没有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1.
《海洋渔业》1982,(1):33-33
<正> 1981年4月,广东水产厅、国家水产总局南海水产研究所与日本东丽株式会社的有关科技人员合作下,于7月31日在广东惠阳县大亚湾投放悬浮式人工鱼礁。这次投放的悬浮式鱼礁,由主礁体1个和副礁体8个组成。主礁体在中央,副礁体分设周围,距离各为100米;有如众星拱月,成为一组。每组共占有直径200米,面积约600米~2的鱼礁范围。如果一个海区敷设几  相似文献   

12.
钟进  梁立清 《水产科技》1992,(1):F003-F003
海康县水产局于1990年7月首次在南渡河进行罗氏沼虾人工放流增殖,第一批投放规格为0.8~1厘米/尾的虾苗20万尾,一年后.回捕率为8.6%,成虾体大肉厚,经济价值高。1991年7月,该局组织第二批放流工作,再次投放规格为1~1.2厘米/尾的虾苗30万尾,经拖捕检查,虾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3.
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每隔2个月对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投放3年后的2种人工鱼礁及自然礁石上附着的大型藻类进行潜水采样调查,分析藻类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采集到附着藻类共3门13种,其中红藻门(Rhodophyta)藻类的种类数最多(6种),褐藻门(Phaeophyta)藻类的平均生物量最大(92.724 g/m2)。人工鱼礁上附着的藻类群落渐趋成熟;夏秋季藻类种类数和生物量均高于春冬季。聚类分析和去趋势对应分析(DCA)表明,石块礁和自然礁石上藻类群落结构相似度(83.1%)较高,其生物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混凝土礁体。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水温是影响藻类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对藻类群落变化的解释量达到47.6%。影响自然礁石上藻类群落变化的次要因子为N、P营养盐,而影响石块礁和混凝土礁体上藻类群落变化的次要因子为pH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14.
养马岛人工鱼礁区生物群落结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2213采用VideoRay ProIIIXE水下机器人对养马岛-17m深海域石块礁区和米字型构件礁区生物群落进行补充调查。礁区视频观测到游泳生物4种、底栖生物3种、附着生物3种及固着生物2种。刺参全部分布于石块礁区,半年石礁区小个体刺参生物量低,活动不明显,而2年石礁区内100g以上刺参密度达O.96ind]m3;大量许氏平鳓被诱集于米字型构件礁区中上部,密度高达4.89ind/m3。对半年石礁A区采样石块显微观测,发现附着生物多样性明显。对比本底区,人工鱼礁区增殖渔业生物资源显著,丰富生物多样性效果明显,且增殖效果与建礁时间正相关,礁体表面组建新的生物群落。建议该区增加箱型构件礁比例,投放大规格刺参苗种增殖,合理利用光照和温度梯度,建造以集鱼功能为主,增殖刺参、海藻功能为辅的大型堆投构件礁带,实现人工鱼礁渔业资源保护、增殖与休闲游钓等多种功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建设人工鱼礁是开发海洋牧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1月29日至31日,在椒江区海洋与渔业局及大陈渔政渔监管理总站、大陈镇等单位共同监督下,试制30只台型钢混礁体和7只大型船礁又陆续投放到大陈洋旗屿人工鱼礁区,该区共已投放各类礁体57只,礁体体积已达到2.78万空m^3。获悉,该礁体长、宽、高均为3.5m,每个礁体自重约5.7t。  相似文献   

16.
人工造礁.改造海洋环境.是我国海洋渔业的新兴事业。辽宁省成立了海洋渔业开发中心,负责人工礁建设的审查工作。山东省成立了人工鱼礁领导小组,拟定了人工鱼礁试验的技术规范,组织有关县市在投放人工鱼礁之前进行巡回检查,交流经验。这两个省的人工造礁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正实践证明,人工鱼礁的建设对保护和恢复海洋生物资源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人工鱼礁建设能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为海洋生物栖息、繁殖、索饵、避敌提供良好环境,是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018年底,在惠州市稔平半岛南端东侧的东山海2.55km~2海域,投放人工鱼礁3252个、总空方16.2199万m~3,建成惠州东山海人工鱼礁区。为评价人工鱼礁区的生态养护效果,作者通过现场采样对其进行了沉积物和环境生物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浮游动植物多样性比对照海域更高,且礁体投放后未出现明显沉降和掩埋,其表面已开始附着生物,对当地海域环境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根据唐山祥云湾海洋牧场海域具体特点,设计并投放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礁(A1、A2、A3、A4)、岩石礁(B1、B2)和船礁(C1)等三种不同性质的鱼礁.通过对鱼礁抗滑移、抗倾覆参数及集鱼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的人工鱼礁礁型.结果显示:上述几种礁体抗倾覆系数、抗滑移系数均大于1,保证了礁体在海水中的稳定性.几种礁体对渔获量...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天津海域活牡蛎礁区人工鱼礁区2012年5月份的本底调查和2012年8月份、2013年5月份和8月份3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跟踪调查数据,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了投礁前后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的健康状况指标(Exergy值)投礁后高于投礁前,但差异不明显(P0.05)。聚类分析表明,本底调查和跟踪调查样方分区明显,表明鱼礁投放后,鱼礁区群落结构明显改善。投礁后物种种类数和总生产效益的增加说明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人工鱼礁选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工鱼礁的选型优化包括对礁体材料和礁体构造的选择。参考目前现有人工鱼礁结构类型,选取混凝土为设计礁体材料,计算各礁体实体体积、空方体积、表面积及其重量,通过计算找出礁体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引入礁体每体积混凝土产生的空方体积(ε)和表面积(η)两个优化参数,来衡量礁体的性能。结果表明:框架形礁ε值相对较高,而异体形或组合鱼礁η值相对较高,说明框架形礁体单位体积混凝土产生流态效应最好,异体形或组合结构礁体单位混凝土附着面积较多。同时引入有效空方体积概念,进一步说明礁体结构与流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