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玉米同化产物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正> Ⅱ氮、磷、钾的吸收、分配与转移规律玉米叶片氮、磷、钾的百分含量,随叶位及生长期有所不同,植株中部叶片的营养含量比基部、上部高.生长初期的含量比后期高,但在抽雄或灌浆期均有一个增长趋势.在抽雄期后,雌穗中三要素含量高,特别是K:O在其中含最比例大,有利于发育成有效果穗。亩产籽粒828.1斤,侮亩吸收三要素最高量是:}又20(24.650斤)>N(22.364斤)>P:O。(10.917斤)。三要素各期累进吸收百分率是:拔节期约1肠左右,小喇叭口期约5一8肠,大喇叭口期约26一33肠,抽雄期约50一60肠,灌浆期约62一65肠,成熟期约99一100肠。从吸收强度看,自小喇叭口至抽雄明,三要素的吸收量约占总吸收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夏玉米在亩产975公斤的产量水平下,地上部植株不同部位中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和积累速度变化,以及氮、磷、钾在各部位中的分配与转移情况.结果表明,成熟时N、P_2O_5和K_2O的积累量分别为18.2,4.9和17.1公斤/亩,三者的比例为3.7:1:3.48,生产百公斤籽粒所需N、P_2O_5、K_2O的量分别为1.87,0.50和1.75公斤.N、P_2O_5、K_2O的最高积累速度分别为405,109和597克/亩·天,成熟时籽粒中的氮、磷、钾分配比率分别为64.4%,76,4%和20.4%.  相似文献   

3.
莜麦是我区重要粮食作物,为了获得高产必须满足其对养分的要求,但是,莜麦一生需要什么营养,名生育时期植株体内及各器官中养分又是怎样被吸收,积累与转移等规律尚不清楚,为此,我们于1981~1982两年,在院教学农场及室内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与分析,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玉米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前人已做了不少研究,但大都着眼于群体或局限于某个生育时期或某些器官的研究。而对玉米体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变化规律,体内养分变化之间的关系则报道很少。 本研究是以玉米丰产群体为条件,以个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全生育期对各器官干  相似文献   

5.
6.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温度,烤烟干物质积累及氮、钾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与不覆盖对照相比,能有效提高土壤温度1.2—8.3℃;促进烟株干物质的积累和养分的吸收利用。在采烤结束后,干物质积累提高17.07%,氮、钾元素的吸收总量和烟叶中钾的含量分别提高9.28%和15.50%。对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滴灌春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方法]以新春6号为供试材料,设置氮磷钾三因素大田试验(施纯N0、210、300、390 kg/hm2,P2O5 0、60、120 kg/hm2,K2O 0、45、90 kg/hm2),研究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结果]最高产量为7 529 kg/hm2,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6.63;、17.05;、58.62;.此产量下春小麦地上部的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307、60和350 kg/hm2.滴灌春小麦地上部氮磷钾吸收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氮磷钾吸收出现高峰期为出苗后26 ~57 d,即拔节期到抽穗期,这段时期N、P、K吸收量占整个生育期吸收总量分别为66;~79;、62; ~ 69;、66;~70;.[结论]滴灌施肥显著增加作物的养分吸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N、P、K养分吸收量增加,吸收速率和最大吸收速率增大,快速吸收起始时间提前,快速吸收持续时间延长.氮肥快速吸收起始时间最早,钾肥次之,磷肥最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豫北地区夏玉米氮和磷吸收、积累与分配。[方法]以具有高产潜力的玉米品种登海661为研究对象,研究3个不同处理玉米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比较不同处理产量、氮吸收与利用、磷吸收与利用。[结果]行距60 cm、株距25 cm处理,行距40 cm、株距33 cm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氮和磷积累量、群体产量均高于常规处理,且差异显著;尽管前2个处理的种植方式不同,但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种植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种植方式不同不会对产量产生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汉江洲滩平地夏玉米(Zea mays L.)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现状,科学推荐夏玉米氮、磷和钾肥的施用量,按照"3414"部分方案实施了氮、磷和钾肥效用试验。结果表明,洲滩平地中等以下肥力田块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磷、钾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氮、磷、钾肥增产幅度分别为27.49%、6.29%、3.15%。肥料行端(边)边际效应对肥料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此类田块氮、磷、钾肥行端(边)边际效应幅度为-5.37%~5.97%。夏玉米子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推荐配方施肥(OPT)为2 471 mg/株,氮素对增加子粒产量贡献最大,表现为氮素钾素磷素;茎叶氮、磷、钾养分吸收量OPT为7 502 mg/株,钾素对增加茎叶产量贡献最大,表现为钾素氮素磷素。玉米每100 kg子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表现为土壤肥力越低其吸收量和利用率越高,OPT玉米每100 kg子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为8.84 kg,其中N 4.25 kg、P2O50.73 kg、K2O 3.86 kg;氮、磷、钾肥当季回收利用率分别为65.43%、14.49%、27.74%;OPT氮、磷、钾协同利用率为63.85%,当地常规施肥氮、磷、钾协同利用率为48.66%,表明推荐施肥量N 204 kg/hm~2、 P2O572 kg/hm~2、K2O 72 kg/hm~2为适宜施肥量。  相似文献   

10.
甜荞干物质积累及其与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荞品种"丰甜1号"为试验材料,对其整个生育期各器官中的干物质量和氮磷钾积累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丰甜1号"各器官中的干物质量与氮磷钾积累量均在灌浆期达最大,花和种子的干物质量占总干物质量的54.46%。全株的氮、磷和钾含量均在灌浆期达最高。各器官的干物质量与氮磷钾积累量间均有显著的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茎干重与根中氮积累量和茎中磷积累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00(P0.01);花、种子干重与根中磷积累量,花、种子种磷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00(P0.01)。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氮、磷、钾等元素的补充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种植产量与质量,本文就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分配规律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是青海地区的高产粮食食品,其也是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材料,但是,在种植该作物时,由于不合理的施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结构被破坏,影响马铃薯的产量。为此,本文尝试分析马铃薯对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分配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改善施肥方法和策略,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磷、钾对冬小麦养分吸收、分配及运转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长期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养分失衡,为优化小麦施肥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磷、钾对冬小麦体内氮、磷、钾的吸收、分配和运转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与对照相比,冬小麦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没有明显变化,而在一定程度上有促进作用。氮、磷的最大累积量均在成熟期,而钾在挑旗期。在缺钾高磷条件下,满足植株对氮的需求后,施钾肥能明显提高植株对氮、钾的累积吸收,而磷肥效果不明显。冬小麦氮、磷、钾的阶段性高累积量和较大吸收速率,分别在拔节-挑旗期和灌浆-成熟期,起身-拔节期和挑旗-灌浆期,以及拔节-挑旗期。为实现小麦高产,应在维持原有氮肥水平上,适当增施钾肥,减少磷肥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膜栽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栽培的春玉米与裸栽的相比,表现为生长快而稳健,光合面积较大。在干物质积累上膜栽春玉米呈单峰曲线,且各时期积累较多;裸栽玉米呈双峰曲线,积累较慢。膜栽玉米对N、P、K养分的吸收量较多,吸收时期较长,吸收高峰期出现较迟。N、P、K的吸收比例,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所需的N以及养分在各主要器官的分配趋势与裸栽基本相同。膜栽的玉米亩产可比裸栽增产35%左右,其主要增产原因是每穗粒数较多。  相似文献   

15.
2015年,中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马铃薯的种植技术的提升,将非常有助于该战略的顺利实施。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要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以及品质,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施肥以及管理。因为很多因素都会对马铃薯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在马铃薯吸收和利用养分方面以及养分的供应方面,都会对马铃薯块茎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氮、磷、钾在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有较大的需求量,所以有必要对氮、磷、钾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吸收以及分配规律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人参氮,磷,钾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1986年在吉林省爱林参场白浆型参土壤上分期采集参株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四-六龄参株各器官三要素积累与分配的动态以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三要素消长的联系和差异,形成1公斤六龄参根(干)需N32.53g,P2O57.01g,K2938.94gN:P2O5:K2O=1:0.25:1.25,为人参合理施肥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柘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耕地面积7.13万hm2,年种植夏玉米5.33万hm2,随着玉米品种的更新及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2012年玉米平均产量466.8Kg/667m2,高产创624.9Kg/667m2,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持续增产目标,并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为了建立县域玉米施肥体系,为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柘城县在2011—2012年连续两年安排了夏玉米丰缺指标试验,建立了夏玉米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确定了玉米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8.
花生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分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娟  李波  何志刚  汪仁 《湖北农业科学》2014,(13):2992-2994,306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及在不同器官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最少,至结荚期积累量达到生育期总干物质量的57.70%。根系和叶片干物质积累主要在生育前期,茎干物质积累主要在生育中期,结荚期是荚果干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花生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为氮>钾>磷,形成100 kg荚果产量需要N 4.01 kg、P2O51.56 kg、K2O2.65 kg。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根、茎、叶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荚果的吸收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结荚期是养分吸收的关键时期。生产中应结合花生的生理需肥特性和肥料性质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9.
夏玉米施用氮、磷、钾、锌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磷、钾、锌肥单施或配施对夏玉米均有一定的增产增收效果 ,增产效果依次为 :氮肥 >钾肥 >锌肥 >磷肥 ,同时施肥能够显著改善夏玉米经济性状和籽粒品质。夏玉米高产栽培施肥结构应以氮、钾肥为主 ,辅以磷肥 ,增施适量锌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马铃薯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性,有助于更好地对马铃薯的各个阶段的生长进行调控,利于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收目标。本文通过在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进行马铃薯种植肥效试验,对该试验的马铃薯产量、养分含量变化及养分累积量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马铃薯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