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7年广西水稻"两迁"害虫迁入早、峰次多,迁入量大,发生面广量多,褐飞虱比例高,在早、晚稻上持续暴发,是历年防治任务最重的一年,各级农业植保部门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未雨绸缪,运筹帷幄,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指挥有力,措施到位,充分发挥了"公共植保"的威力,全区防治"两迁"害虫430万ha次,占发生面积的113.2%,总体防效91.6%,经防治挽回稻谷损失183.5万t,取得了"两迁"害虫防控工作的全面胜利。从生物灾害"公共植保"的角度,作为应急管理的典型案例全面总结2007年广西水稻"两迁"害虫防控实践与成效,提出持续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贵州省三都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两迁”害虫在三都县的消长规律、发生为害程度和发生区域具有很多共同点,多年来,三都县一直把“两迁”害虫系统测报工作联合起来开展。通过15年联合监测结果表明,仅灯诱监测工作,每年可以节约工时675h,节约经费6480万元.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稻谷农药残留量,在秧田期采用防虫网控制水稻"两迁"害虫试验。结果表明,在秧苗期"两迁"害虫迁入高峰,罩网能有效地控制"两迁"害虫为害,增强水稻生理机能,减少大田期用药量,减少对环境、农田、稻谷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利用"频振灯 养鸭"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进行防治,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的田块比普通化学防治区的稻飞虱田间卵量平均减少了57.8%,虫量减少了66.5%,稻纵卷叶螟田间卵量平均减少了57.6%,幼虫量减少了52.3%。  相似文献   

5.
试验明确氟虫腈在柳州市水稻"两迁"害虫防治上的最佳用药量、最佳防治适期及与其它农药混配使用的防治技术措施,防治稻飞虱以5%氟虫腈SC每亩40ml、防治稻纵卷叶螟以每亩用5%氟虫腈SC 20ml 20%三唑磷EC 150ml、80%氟虫腈WG 2g 40%乙酰甲胺磷EC 100ml为佳,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上,总体防治效果达90%以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甘毅 《植物医生》2008,21(3):9-10
水稻"两迁"害虫是金城江区水稻上危害最重的害虫之一,年危害损失10%~30%.通过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了"两迁"害虫的危害,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以乐斯本、优乐得2种药剂的不同浓度组合对防治水稻"两迁"害虫田间药效进行试验,从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考虑筛选出(乐斯本60ml~80ml 优乐得50g)/667m2的用量下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效佳。  相似文献   

8.
"两迁"害虫是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重大害虫,常年在湖南发生较重。笔者对"两迁"害虫在湖南的发生规律及特点进行了分析,一般来说,"两迁"害虫发生量与迁入时间等关系密切,迁入早、峰次多,则虫量大,反之虫量小。虫量还受气候条件影响,年度间发生程度迥异。据此,提出了加强健身栽培、加强监测预警、推进专业化综合防控与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合理用药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越两国同属东亚季风区,水稻病虫害在发生危害上为一个整体。每年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以下简称"两迁"害虫)随着季节和气温变化,在两国间往返迁飞,发生为害,相互影响。研究两国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的关系和影响规律,对于提高监测预警的早期预见性和防控工作的主动性,有效控制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以来,中越两国实施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与防治合作项目,通过连续多年开展交流合作,初步明确了越南"两迁"害虫发生规律。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越南"两迁"害虫发生的主要因素,探讨了中越两国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规律的相关性,对提高中国"两迁"害虫中、长期预报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秀山县两迁害虫迁入早、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虫源充足是暴发的基础,凉夏暖秋的气候条件是暴发成灾的关键因子,而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的变化、害虫自身致害力的变化、长期滥用农药造成两迁害虫抗药性增强,加上防治技术不到位造成的防治失败,形成了2007年多灾并发局面。  相似文献   

11.
黄利波  黄恢力 《广西植保》2007,20(Z1):111-113
靖西县处于边远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居住人口约50多万人,以种植水稻为主,全年种植早稻0·038万ha,中稻0·45万ha,晚稻1·136万ha。“两迁”害虫是影响靖西县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可知,如不进行防治,一般损失率达15%以上,中稻损失率达20%,一季晚稻可达30  相似文献   

12.
蓝妮春  罗玉青 《广西植保》2007,20(Z1):103-105
崇左市2007年早稻“两迁”害虫发生偏早偏重,特别是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出现了第2、3代连续暴发为害现象,实属罕见。为此,我们在田间虫情及苗情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其发生为害特点及大发生的原因,以为今后“两迁”害虫的测报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1“两迁”害虫发生为害概况2007  相似文献   

13.
甘毅 《广西植保》2007,20(Z1):114-116
"两迁"害虫是金城江区水稻上为害最大的害虫之一,近几年来各乡镇稻区普遍遭受其为害,2007年全区发生面积14 666.7ha,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4.
韦群花 《广西植保》2007,20(Z1):101-103
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东京104°29'~107°35',北纬22°51'~25°6',西部与云南接壤,东部与南宁市相连,东北部与河池市毗邻,西北部与贵州交界,南部与越南分界.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是黄冈市水稻生产上重要害虫,两种害虫往往在田间同时大发生.甲胺磷等5种剧毒农药全面禁用后,为了进一步筛选出既能防治稻飞虱,又能兼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低毒替代农药,江苏腾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新开发出了40%稻丰散水乳剂,为了验证其防效及安全性,我站在黄冈市黄州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车琳  蒋沁宏  王也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2022,48(3):233-241
为掌握我国水稻各产区害虫的发生形势和防控现状,为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11年来水稻五大产区(华中稻区、西南稻区、华南稻区、东北稻区和华北稻区)的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五大产区的害虫发生情况不同,二化螟在东北稻区、西南稻区和华北稻区整体发生较重;“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在华中稻区、华南稻区和西南稻区发生较重。水稻病虫害防控主要通过化学防治,应进一步提升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比重,推进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广西植保》2007,20(3):I0001-I0008
发生概况稻飞虱具有大区域迁飞、暴发性和灾害性特点,是广西水稻上诸多病虫害中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的农业有害生物。据有关专家研究结果:中南半岛的越南为迁入我国的褐飞虱的主要虫源地,早春稻飞虱随西南气流从越南北部迁入广西,经繁殖后,产生的长翅型成虫逐渐北迁至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地;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随南向气流逐渐从江淮、长江稻区往南回迁。稻飞虱在广西一年可发生7~8代,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异、耕作制度改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稻飞虱在广西暴发频率增加。今年5月上中旬,广西桂东南、桂西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