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阆中市近多年来蚕茧单产、质量、效益一直处于“三低”状态,在改革开放步步深入的大潮中,各级党、政及蚕桑部门学习了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及中共中央政治局文件后转变了观念,解放了思想,着眼市场经济,认为不提高质量、效益是没有出路,决心开发“优质、高产、高效”蚕业,从而使蚕茧生产由“三低”开始向“三高”转化。全市1992年饲养春蚕4.37万张,产茧11.5万公斤,比去年同期净增21.3万公斤,增长22.73%,单产26.3公斤,比上年同期提高2.7公斤,公斤鲜茧粒数由上年春茧的697粒下降  相似文献   

2.
蚕桑产业是平利县的传统产业,截止目前,已有桑园5060mh^2,其中密植丰产桑园1400hm^2,投产桑树3500万株。2005年养蚕发种44256张,产鲜茧1300t。由于农民鲜茧收入低,从而导致产量、质量、效益“三低”的蚕业局面。加之养蚕劳动强度大,蚕室、蚕具建设投资较大,传统上蔟营茧方法茧质得不到提高和外出打工人员猛增,已严重制约着蚕农增收和蚕桑产业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推行“桑园管理规范化、小蚕饲养共育化、大蚕饲养省力化、营茧蔟具优良化”综合技术体系建设,提高单位面积桑产茧量,提升蚕茧质量,增加养蚕效益,加快蚕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蚕茧及其制成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蜀缎苏绣杭绸闻名九洲欣誉世界,换回国家需要的外汇。解放以来四川的蚕业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制定了有利于蚕桑生产的一系列政策,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使得我省产茧突飞猛进,从1986年起,全省每年新栽桑7—8亿株,蚕茧以9.1%的速度增长,1989年产茧252.6万担,1990年产茧268万担,形成了“世界丝绸在中国,中国丝绸原料在四川”的局面。但我省蚕业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两低一差”,单产低,  相似文献   

4.
<正> 中江县是全省蚕桑生产重点县之一。1984年全县发种16万张,产茧6.7万担,为历史最高水平。自蚕桑实行户营为主后,由于我们工作没有做好,蚕儿“三害”危害严重,单张产茧逐年下降。1984年平均每张种  相似文献   

5.
论桑树病虫害与蚕病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省蚕业生产在党的方针政策推动下,群众发展蚕桑生产积极性高。各地育苗栽桑数量多,但肥培管理尤其病虫防治工作未跟上,病虫成灾,不仅桑叶单产低、质量差,桑树未壮先衰。而且桑病虫严重,加剧了蚕病流行蔓延,蚕茧产质量下降,经济效益不高,挫伤了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桑病虫害猖獗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桑病害给蚕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认识不深、不全面,只看到对桑叶产  相似文献   

6.
<正> 规模经营、良桑嫁接、小蚕共育是实现我县“三高”蚕业的三大突破口。多年来,“三低”即单产低、质量低、效益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究其原因,就是在规模经营、良桑嫁接、小蚕共育等方面没有取得突破。1994年八月,县委、政府把蚕桑生产列为全县三大致富工程之一来抓,并成立了蚕桑生产指挥部,采取行政强推及大投  相似文献   

7.
<正> 为寻求提高夏秋茧茧质的有效途径,省丝绸协会和省蚕桑学会于1993年5月12~13日在海安联合召开“提高夏秋茧茧质研讨会”,来自全省的有关专家和各重点蚕区的技术负责人,以及有关方面代表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目前我省夏秋茧生产的现状,围绕提高夏秋茧茧质这个中心,展开了专题研讨,并就影响夏秋茧茧质提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与会代表踊跃  相似文献   

8.
<正> 《四川蚕业》是面向生产、科研教学的综合性刊物,它的宗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它宣传党的发展蚕业生产方针、政策,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为普及科学技术提高我省桑、蚕、种、茧单产、用量、效益服务。它开辟的栏目有“改革与探索”、“科学实验”、“技术进步”、“经验交流”、“蚕业综述”、“专题讲座”、“蚕业综合利用”、“农村调查”、“双户园地”、“蚕业信  相似文献   

9.
四川蚕丝业有过辉煌的昨天,产茧量占全国1/4以上,居全国第一.然而由于零星栽桑,粗放养蚕,单产低,农民收入少;收茧随口评价,好孬价差不大,严重挫伤蚕农提高蚕茧质量的积极性,茧质不断下降,丝厂成本大增,严重亏损,导致全行业陷入困境.面对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找出症结,抓住两个关键环节,集约规模经营,稳定蚕桑基础;收茧按质论价,促进蚕茧质量恢复和提高,四川蚕业就能得以振兴.  相似文献   

10.
我队79年饲养春蚕44张,产茧3982.6斤,平均单产90.5斤,夏蚕8张,产茧493.5斤,单产61.7斤,早秋18张,产茧1066.8斤,单产59.3斤,中秋24张,产茧1361斤,单产56.7斤,晚秋10张,产茧725.2斤,单产72.5斤,全年五次共养蚕种104张,总产蚕茧7629斤,平均每张产茧73.3斤,总收入茧款13883.55元,全队43户,户平均收入茧款322元,社员说“要想富,蚕桑上面下功夫”,这是一句现实的真话,确实种桑养蚕是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1.
<正> 《四川蚕业》是四川省蚕学会主办的蚕业科学技术期刊。主要内容是:宣传党的发展蚕桑生产方针、政策,传播蚕业科学知识,推广桑、蚕、种、茧及蚕茧收烘科技新成果,交流科学栽桑、养蚕,蚕桑综合利用、集约经营,蚕桑基地建设和农村蚕桑“重、专户”致富经验,报道国内外蚕业科技动态、信息,等等。  相似文献   

12.
<正> 蚕桑生产是我省农民年收入十几亿元的一大产业,是丝绸工业的基础。近几年来,四川省这项古老的产业正经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行业处于困境之中。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迫切要求我省蚕业工作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住重点,结合实际,有所创新,迅速提高我省养蚕技术水平。 一、我省养蚕的现状 四川省1997年发种367万张,总产茧150万担,平均单产20.2kg,远远低于江苏、浙江年平均单产38公斤的水平,在全国主产  相似文献   

13.
黎军 《中国蚕业》2006,27(4):68-70
蚕业生产在垫江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基础,是蚕区农民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和脱贫致富的骨干项目。在县内已建成的粮食、生猪、蚕桑、果品、蔬菜、药材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中,蚕桑所占份额和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垫江是蚕桑产业适宜区,国家商务部实质性启动“东桑西移”工程,重点在西部建设200个国家级的蚕桑基地。面对目前蚕桑产业困境和诸多的发展机遇,如何重振垫江蚕业辉煌是摆在垫江人士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1垫江蚕业历史回顾垫江县1964年育苗栽桑,1965年养蚕产茧,1966年设茧站,1968年建蚕种场,1974年蚕茧产量突破500t,1985年超过…  相似文献   

14.
陆瑞好  林强 《中国蚕业》2012,33(4):58-62
概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从“十五”以来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的快速增加、蚕桑区域布局的进一步优化、缫丝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稳步发展等蚕业发展的特点;从蚕桑品种、种桑养蚕技术的创新和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等方面阐述了广西蚕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广西蚕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丝绸出口对外依存度高、蚕桑生产自然风险加大、蚕桑综合效益低、技术人才缺乏等方面。提出“十二五”应从加强建设优质原料茧基地、继续加强蚕业科技创新、加快蚕桑多元化发展、保障蚕种安全足量供应和强化新技术推广等方面促进广西蚕业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地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养蚕量的增多,蚕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起来,使蚕茧连年减产。张平均产量下降,以靖西县为例,1990年养蚕100张,产茧3363.4公斤,平均27.6公斤/张。1991年,养蚕1360张,产茧29240公斤,平均张产茧21.5公斤。1992年养蚕739张,产茧56645公斤,平均张产茧7.57公斤。三年来连续张产茧量下降,平均每年下降26%,一些蚕农说:“我们每批蚕都进行消毒添药的,但到了五龄后期还是发病死了。真是没有办法。”据笔者先后到田阳、百色、靖西等地调查,农村养蚕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蚕  相似文献   

16.
<正> 清水乡是广元市元坝区的蚕桑基地乡、蚕桑科技示范乡和出口茧基地乡。 1997年春,新的党、政班子调整后,乡党委政府立即把蚕桑列为主导产业,重新安排布置。提出了“抓住支柱不放松,狠抓春管不减种,依靠科技兴蚕业,产茧突破三千担”的工作思路和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处西南,人口众多,蚕业既是我省的一项传统产业,又是一项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我省虽然是蚕茧大省,但存在“家家有点桑,户户小而全”,栽桑养蚕不成规模。蚕茧单产只有25~26公斤,亩桑产茧40多公斤。其主要经济指标茧丝长700~900m,解舒率40~60%,下脚茧高,  相似文献   

18.
蚕茧质量不高一直是制约海盐县蚕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瓶颈.茧质差不仅使收购部门难以提高茧价,也使工业部门和外贸出口利润大幅下降.如2008年春茧由于质量差,解舒不好,使大部分茧子不能生产5A级以上生丝.2009年的晚秋茧也因茧质不佳而只能作丝棉之用.为迅速扭转蚕茧质量不高的问题,2010年海盐县抓住蚕桑生产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及时提出把提高蚕茧质量作为蚕业生产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从多方面着手推进优质蚕茧的生产.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经过蚕农的努力,全县的蚕茧质量开始稳步提升,蚕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9.
按照《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桑蚕新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要求,山西省蚕桑研究所2009年春对山东省蚕业研究所2对桑蚕品种、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2对桑蚕品种及本所1对桑蚕品种,从虫质、茧质及丝质成绩三个方面进行了实验室鉴定,初步鉴定的结果表明:5对家蚕品种具有上车率高、茧丝长长、解舒好特点,品种其它性状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蚕桑生产是我省农民年收入十几亿元的一大产业,是丝绸工业的基础.近几年来,四川省这项古老的产业正经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行业处于困境之中.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迫切要求我省蚕业工作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住重点,结合实际,有所创新,迅速提高我省养蚕技术水平.1 我省养蚕的现状1.1 生产水平低四川省1997年发种367万张,总产茧75000吨,平均单产20.2公斤,远远低于江苏、浙江年平均单产38公斤的水平,在全国主产区中也属于低水平.前几年蚕桑发展势头猛,但单产低、质量差、价格乱,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