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纬度地点大豆子粒异黄酮含量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纬度的田间试验,对大豆异黄酮及其三种苷元含量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环境条件的变化及品种对大豆异黄酮及其三种苷元的含量有极显著影响;除黄豆黄素以地点效应最大外,大豆黄素、染料木黄素及总含量均以基因型×地点互作影响效应最大,4种含量基因型影响最小。在黑龙江省范围内,大豆子粒异黄酮总含量及其三种组分含量均与纬度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防治研究进展陈品三(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世界危害大豆病原菌有100多种,能引起不同程度经济损失的35种;已知我国约有大豆病害29种,害虫240余种,常发生危害的70余种,造成较严重损失的40余种,年损失约占总产的7~1...  相似文献   

3.
微肥在大豆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微肥在大豆生产中的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郭玉虹在大豆的正常发育进程中,氮、磷钾元素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微量元素也是不可缺少的养分。它的生理作用是氮、磷、钾不可代替的。土壤中微量元素供给不足时,大豆会出现缺素病害,引起体内生理功能失调,导致减产,质...  相似文献   

4.
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钾素吸收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施磷量对不同大豆品种各器官及全株吸收钾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量对不同大豆品种植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有较大影响.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全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从分枝期逐渐增加,开花期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至成熟期;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钾素含量三个品种都是P10处理全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最高,整个生育期高磷或不施磷都会影响钾素含量,只有适宜的施磷才能促进钾素含量达到最高峰.同一处理不同品种全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在品种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深松对北方春大豆连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松对北方春大豆连作的影响邹永久付慧兰韩丽梅阎飞鞠会艳(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农学农机系·长春130062)大豆连作减产原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也提出了一些看法:有连作大豆根系分泌物自素作用;有连作养分单方面消耗造成养分失衡;有环境恶化,使高...  相似文献   

6.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药剂防治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是牡丹江市山区半山区大豆常发性病害,平均减产幅度20%-60%,经田间试验用菌毒清、农用链霉素、多菌灵在发病前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1990—1992年用大豆的3类共生体菌株,Rhizobiumfredii2048,Bradyrhizobiumjaponicum2178和ESG(extra—slow—growingsoybean,rhizobia)2060与两个大豆品种所做的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的3类共生体菌株都能在草甸土上存活,但存活程度不同,2178最强,2060次之,2048较差。3类共生体菌株混合后接种合丰25和923大豆,3个菌株的结瘤竞争模式不同,占瘤率的高低与菌株原来的栖息地、大豆寄主、环境条件有关,大豆根瘤菌土著群体的存在与大豆育种、栽培和根瘤菌接种方式的关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中俄大豆根瘤菌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娟 《大豆科技》1996,(1):13-14
中俄大豆根瘤菌应用效果分析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谭娟大豆根瘤菌作为一种生物技术,在世界各大豆生产国得到广泛应用,并起到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但由于各大豆产区生态环境、土壤条件、耕作方式的不同,大豆根瘤菌应用效果也不同。中国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与俄...  相似文献   

9.
以矮化大豆HK808的顶芽cDNA为模板,根据植物α-膨胀素基因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并克隆保守区片段,结合RACE 技术克隆得到一个新的膨胀素全长基因,将其命名为GmEXPA5(登录号为JN207916.1),该基因全长1 233bp,其中开放阅读框636bp,编码211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经分析发现,该序列含有两个膨胀素保守域domain1(expansin EG45)和domain2(expansin CBD),无明显的信号肽序列,属于α膨胀素亚家族。构建pEASY-Blunt E1-GmEXPA5重组质粒,获得稳定的原核表达体系,IPTG 诱导后SDS-PAGE 结果表明所表达蛋白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表达分析表明GmEXPA5基因在矮化大豆HK808与野生型大豆东农42两种材料的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而在野生型茎尖及茎部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矮化大豆,推测该基因与大豆矮化性状的形成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海藻肥-丰收素Ⅱ号,对大豆浸种和叶面喷施具有调节大豆生长发育,增加绿色面积,提高大豆叶面积系数,增加干物重,增加荚数,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的良好效果,可使大豆增产6.0%-18.6%。  相似文献   

11.
稀土微肥,又名农乐益植素或常乐益植素。它是一种含有镧、铈、镨、钕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化合物。近几年来,在多种农作物上已有应用。实践证明,应用少量稀土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农作物生根、发芽和叶绿素的增加,促进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和加速体内养分的运转,增加干物质的积累,从  相似文献   

12.
异黄酮作为植保素,在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的胁迫下,都发挥着重要抗逆作用,而查尔酮合成酶(CHS)是异黄酮形成途径中的关键位点,为研究GmCHS在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的响应表达,以便进一步揭示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选取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和感病品种Williams 82,在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胁迫后的不同时...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苷元型异黄酮的开发和利用,采用光谱学手段研究大豆素/染料木素与大豆分离蛋白之间的作用机制.荧光和紫外光谱表明,大豆素/染料木素会使大豆分离蛋白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疏水性增强,造成蛋白质结构改变.大豆素/染料木素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位点数为1;红外光谱表明,大豆素/染料...  相似文献   

14.
多元化大豆品种及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多熟制地区大豆种植制度复杂,从播种时间分,可分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从种植方式分,可分为纯作、间作、田埂豆和套作;从产品的收获用途分,有粒用商品大豆、鲜英青毛豆。不同播种季节,不同采收目的的大豆其育种要求不同。市场经济模式的建立,给大豆品种的多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技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商品才能产生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连作大豆根冠比增大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晶英  张红燕 《大豆科学》1997,16(2):136-142
通过对轮、连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的定期测定,发现连作大豆根、冠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轮作,根冠比(R/S,干重比)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连作大豆根系病虫害加重,磷、钾等元素亏缺,水分胁迫较重,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s)、脱落酸(ABA)的含量及比例变化导致冠部降低幅度大于根系,最终使根冠比增大。  相似文献   

16.
大豆食品原料的选择与食品的营养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大豆科技》1995,(6):27-27
大豆食品原料的选择与食品的营养差异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加工室陈霞目前国内外大豆食品加工,其采用不同大豆为原料制成的大豆食品,营养成分亦不同,为了使选择的大豆品种与食品用途有效的结合,提出几种主要大豆食品原料的选择及其食品的营养差异。一、大豆食品原料的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东莨菪素(一类香豆素类植物保卫素)对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调查了东莨菪素对大豆灰斑病的防效及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东莨菪素对灰斑病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在东莨菪素浓度为8.10 mg/L时对灰斑病的诱抗效果较好,且处理后的大豆叶片内东莨菪素含量显著上升,在田间试验中,对株高、鲜重、主根长等生理指标有促进作用,且抗病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亚热带地区气候适宜发展冬大豆生产,为了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现将冬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各大豆不同生育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及相应的栽培措施1.种子萌发期:冬大豆种子发芽最低温度6~7℃,最适宜的温度为18~20℃。冬大豆种子发芽除需适当的温度外,还需要足  相似文献   

19.
对育成的春秋大豆新品种,采用当地和异地不同时期种植等农艺措施,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复壮了种性,从而完善了我国南方春大豆及春秋两用型早熟秋大豆的良种繁育体系(图1)。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检测大豆异黄酮5种组分(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大豆苷和黄豆黄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且测定了大豆各组织和不同时期胚的异黄酮含量.色谱条件: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mm×4.6mm,5.0 μm);流动相:甲醇-水(30∶70,v/v);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54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