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广场     
《北方牧业》2003,(19):23-24
<正> 为全面提高我国口蹄疫疫苗质量,保证动物防疫工作有效开展,农业部经研究对现行"牛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质量标准"进行了修改,新标准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牛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质量标准本品系用口蹄疫O型牛源病毒接种BHK-21细胞培养,收获细胞培养物,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后,加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用于预防牛O型口蹄疫。物理性状外观为乳白色或淡粉红色的粘滞性乳状液。剂型为双相油乳剂(W/O/W)。用一清洁吸管,吸取少许疫苗滴于清洁冷水表面,应呈云雾状扩散。粘度用1ml吸管(出口内径为1.2mm)吸取25℃左右的疫苗1ml,令其垂直自然流出0.4ml,所需时间应在3~8秒之间。稳定性吸取疫苗10ml加入离心管中,以3000r/min离心15分钟,水相析出不超过0.5ml。无菌检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2.
疫苗免疫是防控口蹄疫的重要措施,我国对口蹄疫采取强制免疫政策。本试验在使用环节抽取了5批牛羊口蹄疫疫苗,按照国家口蹄疫免疫方案和疫苗说明书对30日龄左右的羔羊进行了两次免疫,抗体监测结果显示:二免后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均在80%以上,Asia I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均高于75%,A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均高于70%,免疫效果均达到农业部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从口蹄疫可饲疫苗的研究概况、生产技术要点、优缺点及需要改进的问题几方面阐述了利用植物反应器生产口蹄疫可饲疫苗的研究前景。综述了口蹄疫可饲疫苗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利用植物反应器生产口蹄疫可饲疫苗的技术要点,包括在口蹄疫病毒遗传转化质粒载体系统中最常用的农杆菌介导法,提出了生产口蹄疫可饲疫苗需要改进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近些年来,中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中国动保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销售额以年均15%~17%的高速度增长。以疫苗为主的生物制品是动保产品的重要组成,随着养殖密度不断提高、疫病威胁日益加大以及疫病防控水平的提高,我国畜禽生物制品尤其是疫苗的需求空间广阔。1中国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品牌)1.1中国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及主要口蹄疫疫苗产品全国共有7家猪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分布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牛业科学》2013,(2):95-95
1未发生牛口蹄疫时的措施 平时要积极预防、加强捡疫,常发地区要定期注射口蹄疫疫苗。常用的疫苗有口蹄疫弱毒疫苗、口蹄疫亚单位苗和基因工程苗,牛在注射疫苗后14d产生免疫力,免疫力可维持4~6个月。  相似文献   

6.
综述口蹄疫紧急疫苗、疫苗效力的评估,以及疫苗对于预防动物出现口蹄疫临床症状与抑制感染(病毒的复制)上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猪、羊、牛中,紧急疫苗免疫4-5d后,疫苗能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相比较非免疫动物、免疫能够减少口蹄疫病毒的分泌,据此认为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急性疫苗的认识,结果对于口蹄疫爆发的早期防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给世界各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众所周知,我国作为世界经济体中的重要一分子,也不时受到口蹄疫的影响。口蹄疫防制多年来都是我国畜牧兽医业务部门和主管部门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工作内容,在口蹄疫的综合防控措施中,通过疫苗免疫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毕竟疫苗接种仍是目前特异性预防口蹄疫的有效手段,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成功预防、控制乃至最终消灭口蹄疫的先决条件,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口蹄疫防控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将猪瘟弱毒脾淋疫苗、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Ⅱ)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采用两两组合的方式同时分部位免疫35日龄左右的健康仔猪,观察并记录其免疫反应。在疫苗免疫后0、4、14、21d和28d无菌取猪血清,用ELISA检测免疫后三种疫苗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猪瘟和猪口蹄疫疫苗同时免疫,效果较好;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同时免疫,效果较差;猪瘟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同时免疫,效果不明显,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牛羊口蹄疫疫苗应激反应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安全有效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是目前控制和扑灭口蹄疫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在注射口蹄疫疫苗过程中,因存在个体差异,个别家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也给防疫工作造成一定的障碍。主要介绍了牛、羊在接种口蹄疫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并提出了解救措施,以期为有效处理口蹄疫疫苗应激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基因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偶蹄动物传染病 ,研制新型口蹄疫疫苗是防治口蹄疫爆发的有效措施之一。自 1 990年首次出现基因疫苗的研究报道之后 ,基因疫苗已成为疫苗研究领域中的一大热点。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口蹄疫基因疫苗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包括口蹄疫基因疫苗构成的基本条件、口蹄疫基因疫苗的免疫机理、口蹄疫基因疫苗的不同免疫形式以及免疫佐剂在口蹄疫基因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并对口蹄疫基因疫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自2013年9月1日起,国家强制免疫用口蹄疫疫苗将逐步执行新的疫苗质量标准。在现有口蹄疫疫苗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提高效力检验标准,增加内毒素和总蛋白检测参数。新生产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及合成肽疫苗效力检验标准由每头份3PD50提高到6PD50;新生产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内毒素每头份疫苗不超过50 EU。口蹄疫灭活疫苗总蛋白检测参数分两个阶段实施,自2014年1月1日起,对总蛋白含量实施不定期抽样检测,并公开检测结果;2015年1月1日起,总蛋白含量每ML疫苗不高于500g。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动物免疫副反应基层兽医对口蹄疫疫苗应用的临床副作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口蹄疫作为一种高传染性疾病,为防控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口蹄疫疫苗作为一种灭活苗,其能够有效抑制口蹄疫的发生,然而也伴随着一系列临床副作用的发生,本次研究通过对口蹄疫疫苗应用的临床副作用实验观察,旨在为口蹄疫的抑制提供有效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国家疫病防控中长期规划》,促进口蹄疫防控工作开展,自2013年9月1日起,国家强制免疫用口蹄疫疫苗将逐步执行新的疫苗质量标准。
  通知规定了标准修订参数和实施时间,在现有口蹄疫疫苗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提高效力检验标准,增加内毒素和总蛋白检测参数。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是具有重要政治和经济意义的动物传染病,世界各国均极其重视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借鉴国外预防和消灭该病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于加强我国口蹄疫防疫工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正确使用高质量疫苗是南美各国控制乃至扑灭口蹄疫的重要举措。南美口蹄疫预防措施是采用GMP条件下生产的油佐剂疫苗。疫苗含有根据流行情况确定的病毒株,既是安全的,又是高效力的,正确地保存和使用该疫苗是南美国家控制和扑灭口蹄疫的重要因素。泛美口蹄疫中心协调的南美国家计划已经统一了疫苗生产方法、最低质量标准、储存条件和产品发放。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赵启祖博士撰文介绍了南美国家口蹄疫疫苗生产、检验、使用环节的统一标准,供国内同行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历时22年的研究,全球第一支猪口蹄疫基因疫苗日前在沪诞生,并获国家颁发的国家新药证书。这种疫苗能将口蹄疫病毒的感染率降到0,这为我国口蹄疫病毒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吉林畜牧兽医》2011,(3):53-53
冬季正是口蹄疫易发期,而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手段之一。近日不少养殖户咨询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刚通过成果验证的新型腺病毒载体表达口蹄疫疫苗何时能上市,据笔者了解,该疫苗最少还需要1年才能投产上市。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疫苗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接种口蹄疫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口蹄疫的防控中,灭活疫苗功不可没。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口蹄疫疫苗的研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各种基因工程疫苗的不断涌现,为口蹄疫的防控带来了新的机遇。现将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1口蹄疫遭遇中国克星,基因疫苗为动物装上保护伞《中国动物保健品信息》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郑兆鑫教授和上海农科院徐泉兴研究员等科研人员经过十多年的协作攻关,在口蹄疫基因工程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经专家鉴定,他们研制成功的“抗猪O型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属中国首创。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不带任何感染性病毒,既不会引起感染,也无副作用,接受免疫后可对动物保护4~5个月,疫苗在8℃下可保存一年,已达到高质量的畜用疫苗标准。抗猪O型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现已获得国家科技发明成果专利证书,而且还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业生…  相似文献   

19.
对母猪、怀孕母猪进行预防接种口蹄疫-O型BEI灭活疫苗后,经检测其血清抗体病度较高,其所产仔猪的母源抗体可维持35天至60天。对35、60日龄仔猪接种口蹄疫-O型BEI疫苗,其自身产生的抗体滴度可维持80天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兽药二维码追溯工作中大批量产品数据信息采集难的问题,利用现有口蹄疫疫苗分装线进行自动化采集系统改造的摸索,通过热转印技术,结合包装线的技改与调试,在不改变生产现状的情况下,建立了适合大批量口蹄疫疫苗产品二维码数据信息的在线自动化采集。每分钟可达120瓶,解决了批量大、手工逐瓶采集不好操作的难题,为其他疫苗产品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