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试验用对家蚕雄蛾具有较强镇静作用的安氟醚处理羽化3hr的雄蛾,调查不同处理时间与雄蛾的成活率、交配率、产卵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镇静剂处理后,能延长雄蛾的成活力,提高雄蛾的交配率,且用镇静剂处理雄蛾后与正常雌蛾交配的卵质与0处理(羽化3hr时与正常雌蛾交配)的卵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用对家蚕雄蛾具有较强镇静作用的安氟醚处理羽化3hr的雄蛾,调查不同处理时间与雄蛾的成活率、交配率、产卵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镇静剂处理后,能延长雄蛾的成活力,提高雄蛾的交配率,且用镇静剂处理雄蛾后与正常雌蛾交配的卵质与0处理(羽化3hr时与正常雌蛾交配)的卵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保存雄蛾多采用低温保护法,张国英等(2000)用安氟醚等镇静剂对家蚕雄蛾活力的影响以及对家蚕雄蛾存活率、交配率及卵质的影响做过研究并作了报道。但与传统的低温冷藏蛾比较孰优孰劣?为此本人进行了试验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家蚕纯种“秋白”为实验材料,调查家蚕雄蛾的交配能力和受精效果.结果表明:在同等交配时间内,随着交配次数的增加,受精效果呈下降趋势.认为这与雄蛾体力的消耗、雄蛾生殖系统分泌物成分的变化以及雄蛾一次射精量的变化等有关.鲜雄蛾交配1小时和再交雄蛾交配次数在6次内、交配时间3小时的受精效果能达实用水平,交配次数为9次的受精卵率仍为90%以上,这对实际应用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草原毛虫(Gynaephora alpherakii)属鳞翅目(Lepici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草原毛虫属(Gynaephora)的昆虫,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危害最严重的重大害虫。草原毛虫雌蛾具有原地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蛾交配的特点。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乙醚、乙酸乙酯、甲醇和二氯甲烷四种有机溶剂粗取草原毛虫性信息素,并检测四种性信息素粗油在野外环境下对雄蛾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四种有机溶剂的性信息素粗提物对雄蛾的引诱效果存在差异,表现为:乙醚粗油>乙酸乙酯粗油>二氯甲烷粗油>甲醇粗油。同时,引诱效果最佳的乙醚粗油对草原毛虫雄蛾引诱效果存在节律性,11:30和15:30出现两个高峰,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的引诱数量(P<0.05)。由此可见,草原毛虫雌蛾乙醚性信息素粗油对草原毛虫雄蛾具有良好的引诱作用,有望成为草原毛虫生物防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X—幅射诱导食性突变田岛于1952年开始的实验是选用一些生产用品种,在蛹的后期,对雌蛹和雄蛹进行辐射处理,采用的x-射线剂量为6~8KR(千伦琴)。处理蛹化蛾后,使与无处理的配偶蛾进行交配。检验其杂种一代能否喂饲甜菜叶。在三龄蚕中检出变种的机率为11/937,910(0.001%)。但只有一只雄蛾存活,因为甜菜叶带有毒性。这只幸存的雄蛾与同系无处理的雌蛾交配,其F_1代显示正常的食性。第二个试验是把变异的雄蛾的后代进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平衡致死系原种平30饲育过程中不同营养条件、种茧期不同保护温度、雄蛾每天交配频度、雄蛾冷藏温度及蚕种场生产实际调查,认为相对饥饿饲育除对原蚕茧质有一定影响外,对雄蛾交配性能没有影响;种茧期高温保护对卵质有不良影响,但对雄蛾的交配性能基本没有影响。雄蛾每天交配2次比交配1次的利用率高,雄蛾冷藏温度高于10℃,雄蛾利用率下降,在正常情况下,平30的雄蛾利用率可达500%以上,雄蛾在5交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建议雄蚕杂交种繁育中雌雄原蚕的蚁量比例以不超过3∶1为宜。  相似文献   

8.
家蚕雄蛾蛋白酶解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家蚕雄蛾蛋白资源,以交配后的家蚕雄蛾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脱脂和不脱脂处理对雄蛾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同时对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在各自最适条件下酶解雄蚕蛾蛋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脱脂处理有利于雄蚕蛾蛋白的提取,蛋白质的质量分数达76.84%;选用的3种蛋白酶对雄蚕蛾蛋白的酶解效果,以碱性蛋白酶最佳,酶解5 h后的酶解液中三氯乙酸可溶性氮的质量浓度为5.67 mg/mL。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状态雄蛾对雌蛾产卵行为和产卵效果的初步试验表明,使用新鲜雄蛾正常交配,雌蛾产卵快、集中,而且良卵率高,残存卵少。  相似文献   

10.
明确不同营养状态下桑螟雄蛾交配后的生理状态,为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控桑螟提供更多基础支撑。在桑螟取食葡萄糖、水以及饥饿处理下,分别对交配后不同时间的雄蛾进行解剖,比较不同营养状态下桑螟雄蛾内生殖器特征。取食葡萄糖的桑螟雄蛾,交配后0 h、6 h,内含物状态一致;交配后12 h, PS5段、复射精管、储精囊和附腺内含物逐渐恢复,PS5段内含物等级高于交配后0 h和6 h,但差异不显著;交配后24 h,整个生殖器恢复至交配前状态。取食水的桑螟雄蛾,交配后6 h、12 h的PS5段内含物等级均显著高于交配后0 h,交配后24 h,内含物等级为4级,含量显著高于交配后0 h、6 h、12 h;复射精管、储精囊和附腺内含物逐渐增加,交配后24 h恢复至未交配前的状态。饥饿状态的雄蛾,交配后6 h,复射精管、储精囊和附腺基部内含物即可恢复至交配前状态,PS5段内含物等级为4级,但管壁内并未完全被白色内含物填满;交配后12 h, PS5段完全被白色内含物填满,整个生殖器完全恢复至交配前的状态。根据雄蛾内生殖器不同部位内含物含量可鉴别12 h内桑螟雄蛾不同营养下的交配状态,结合精巢体积,有助于判断田间...  相似文献   

11.
家蚕雌蛾冷藏产卵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养蚕制种时雌雄蛾交配往往会出现对交亲本羽化时间不同步的情况.生产上主要依靠在种茧保护期通过对温湿度的调节或对雄蛾进行冷藏来达到对交目的,但有时由于对交批次在数量和时间上相差太大,形成雌蛾提前大批涌出无雄蛾可用或因雄蛾交配能力差不能二交而缺乏雄蛾,给蚕种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对此一般蚕种场的做法是将雌蛾静置待第二日交配产卵,这样做会出现雌蛾未交配大量产不受精卵和产卵前死亡.针对上述情况,2005年春季我们进行了雌蛾的冷藏产卵试验,结果表明雌蛾冷藏完全可行,并有部分品种在产卵上较正常雌蛾交配产卵优.  相似文献   

12.
周晓舟 《广西蚕业》1997,34(1):23-24
桑蚕原种“湘·7的母蛾二重交试验结果表明;母蛾重交两次比单交一次总产卵量和良卵数增加,不良卵率有所下降。母蛾与一雄蛾交配1小时后再与另一雄蛾交配3.5小时的交配方式,与对照单交4.5小时相比.其单蛾总产卵量和良卵数增幅分别达10.98%和11.16%,不良卵率下降13.93%。  相似文献   

13.
桂蚕N2在繁育过程中,中系原种存在不良卵较多的问题,使蚕种折净率低,蚕种产量、质量受影响。为了探明所配雄蛾对产卵性能的影响,设计两个中系亲本分别与不同品种雄蛾交配的试验,调查各处理所产蚕种的无效卵圈、产卵量和不良卵率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NC9C与不同品种的雄蛾交配,对无效卵圈数影响不显著,对单蛾产卵量和良卵率的影响显著;NC99R与不同品种的雄蛾交配,对无效卵圈影响不显著,对单蛾产卵量影响显著,但对良卵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蚕种生产过程中,对交品种比例开差过大、发蛾不一致,或发蛾过于集中,劳动力供不上,不能完成当日交配任务,就要对雌蛾雄蛾采取冷藏技术处理。为此开展对蚕雌蛾和雄蛾进行不同温度冷藏试验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雌蛾雄蛾在低温条件下(5~10℃)短期冷藏,对蚕种质量和产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桑螟(Glyphodes pyloalis Walker)是桑树重要害虫。桑螟有成虫取食现象,但是取食获得的水和糖分对于求偶、交配和繁殖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卵巢解剖、行为观察、性信息素滴度的分析,详细研究了喂食对桑螟存活、求偶、交配和繁殖的影响。桑螟羽化后雌蛾卵巢并未成熟,但可以当日交配,雌蛾平均交配次数为1.3次,雄蛾则为2.7次,雄蛾的交配次数显著高于雌蛾,交配间隔时间雌蛾长于雄蛾。饥饿不喂食桑螟成虫存活时间短(雌蛾3.47 d,雄蛾3.13 d)、交配次数少(0.53次)、产卵量低(21.3粒),卵孵化率低(82.2%)。喂食纯水的桑螟成虫存活时间显著增加(雌蛾6.72 d,雄蛾6.13 d),交配次数提高(1.0次),产卵量也显著增加(62.3粒),卵孵化率高(96.3%)。喂食糖水的桑螟成虫存活时间最长(雌蛾10.0 d,雄蛾9.59 d)、交配次数高(1.38次)、产卵量高(204.4粒)、卵孵化率高(92.8%)。由于寿命的极大差异,喂食糖水与纯水的雌蛾在交配次数、产卵量上都有显著差异,但在卵孵化率上无显著差异。饥饿情况下释放性信息素的雌蛾比率比较低,只有45.5%...  相似文献   

16.
动·物·吸·入·麻·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入麻醉是利用气体或经挥发出来的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而起到麻醉作用的。吸入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深度易掌握,麻醉及复苏迅速平稳等优点,在全身麻醉中占据重要地位。吸入麻醉的发展距今已有一个世纪之久,从最开始使用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到乙醚,到现在广泛使用氟烷、甲氧氟烷、安氟醚、异氟醚、地氟醚及七氟醚。吸入麻醉的发展是相当快的,在国外,兽医麻醉基本上是与医学界并驾齐驱,吸入麻醉的发展已经达到很先进的地步,拥有先进的麻醉机、监控仪等设备、手段及专门的麻醉医师。相比之下,我国兽医界麻醉的发展落后。  相似文献   

17.
隔24小时选出一定数家蚕雄蛹以38℃高温分别处理24、48及72小时,处理以外的期间以25℃保护,查明了蛹期存在造成雄蛹不育的感温期间。(1)24小时处理组死蛹及不交配蛾因处理时期不同而异,可能完全没有,有也很少。成虫形态,无论在哪个时期处理都正常可是在化蛹后144小时处理的雄蛾与正常雌蛾交配时,不受精卵率达94.2%。(2)48小时处理组在化蛹后48小时处  相似文献   

18.
冷藏1~4天对雌蛾产卵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生产制种大忙期间,往往会遇到因当天雄蛾交配数量不够,或是出蛾量大,劳动力不足,工作忙不过来等情况,需要冷藏雌蛾。此类试验,曾见报道。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广西当家品种7532、932雌蛾冷藏1~4天的试验,调查不同冷藏处理对雌蛾产卵的影响,从而为大生产冷藏雌蛾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蚕茧生产的不断发展,蚕种生产也不断扩大,制种期冷藏雄蛾的冷库容量常不敷需要,不同品种雄蛾同放一库又常引起品种混杂。鉴于这一情况,并根据中系品种雄蛾不耐冷藏的特点,我们对中系雄蛾利用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一、试验方法试验于1983~1987年进行,每次每区供试苏。与2·4A 雄蛾1000只,设新鲜雄蛾当天连续交配五次处理、新鲜雄蛾冷藏一天后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利用体喷雌二醇和睾丸酮于雌、雄蚕蛾,观察外源性性激素对家蚕产卵速度、交配速度以及卵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性激素处理后,能显著提高蚕蛾产卵速度,投蛾3小时内的产卵量以雄激素处理雌蛾最显著,较对照组增加4.2倍(P<0.05),雌激素处理雌蛾则增加3.6倍(P<0.05);而雌、雄激素处理雄蛾则分别较对照组增加2.8倍和2.0倍(P>0.05)。结果还表明性激素处理使交配成对率显著提高,雌激素处理雌蛾,15分钟成对率达100%,雄激素处理雄蛾10分钟后基本都已成对,显著高于对照组;余二组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调查还表明性激素处理蚕蛾,所产卵的孵化率及蚁蚕的生命率与对照组无差异,说明性激素不影响蚕卵质量,并且具有降低不受精卵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