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桑叶全程消毒在原种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景滩  韦伟 《广东蚕业》2009,43(4):13-14
近年来,由于虫口叶不时能检出微孢子,为防止食下传染引发微粒子病的蔓延,自2004年下半年起我场对采用桑叶进行全程浸渍消毒试验,从收蚁开始到大蚕结束,坚持用0.3%~0.33%的有效氯漂白粉液对叶面消毒处理后再漂洗、脱水、晾干,与桑田防治病虫害工作相配合,在防治微粒子病上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叶面消毒对蚕种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建国 《蚕桑通报》2007,38(2):32-33
家蚕微粒子病一直以来困扰蚕种生产.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尚无药物可以有效地防治微粒子病,过去我们曾使用过多菌灵添食,也使用过防微灵、克微灵.但它们只能抑制其孢子繁殖而不能杀灭微孢子,而且如用得不好会造成微量中毒,出现大量不结茧蚕,影响茧丝质量和制种量。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叶面消毒的方法来控制微粒子病的食下传染,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经过各地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3.
汪忠康 《江苏蚕业》2001,23(2):19-21
由于检测手段的改进,七十年代初,在日本蚕种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与家蚕微粒子虫孢子(Nosema bombycis)形态不同的微孢子虫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展了异型微孢子虫的分离和鉴定工作,发现了许多异形微孢子虫。且多数研究者和蚕种生产者认为,家蚕中分离到的异形微孢子虫主要来源于野外昆虫的交叉传染,我国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率的上升与野外昆虫的交叉传染关系密切。本文就有关方面的研究作一综合,期望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有所助益。二 异型徽抱子虫 根据目前分舟到的微抱子虫的形态结构、血清学特点、增殖特点、对家…  相似文献   

4.
骆坤荣 《广西蚕业》2003,40(1):34-35
近几年来,叶面消毒作为控制微粒子病发生的主要方法已成为蚕种生产者的共识。我省一些微粒子病高发场区已成为安全区,超病毒率的批次逐年减少,场内生产的蚕种微粒子发生率已基本控制在极低范围。但原蚕点微粒子病毒率仍有反复升高现象。尤其在新开辟的原蚕点,有的户不能完全消灭“微毒”,有“毒”率尚不能有效控制,原蚕区防“微”工作任重而道远。本人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认识到室内及周围的消毒搞得相当好的情况下,仍有微粒子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野外昆虫交叉传染引起的,因此桑园昆虫是对蚕种生产造成威胁的主要原因。在对野外昆虫的检测中微粒子检测率较高,尤其是菜粉蝶,毒率可以达到30%甚至更多,孢子的密度又很高。五龄后期正是菜粉蝶盛发高峰。若不采取措施,污染的叶被蚕食下,则很容易造成“微毒”危害。大量的实践表明无论是过去的老点还是2002年新开辟的新点(2002年经初步检测毒率很低)采用叶面消毒效果都很好,叶面消毒是杜绝孢子入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四川省南充蚕种场2005-2013年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与防治情况,分析总结了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在原来家蚕微粒子病防治体系的基础之上,减少了高温蒸汽消毒、甲醛消毒,并通过细化桑叶消毒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带毒率”控制在0.002%~0.008%的较低水平,“防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印秀芬  赵茵 《江苏蚕业》2005,27(3):31-32
<正>继上世纪90年代全省微粒子病大爆发后,微毒超标一直是从事蚕种繁育业人们的隐痛,为了防微,各繁育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微粒子病预知检测,蚕室、蚕具严格清洗消毒,设立一层层防线,地毯布、除沙布,桑场、桑田挖井、叶面喷洒。虽微毒率有所下降,但效果不很明显。每年还有因微毒率超标而被淘汰的批次,既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又对蚕种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在桑蚕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中,显微镜观察样本时,视野里所能看到的微粒子孢子的数目很少、孢子密度极低。据研究认为,当样本中的微粒子孢子数目在3~10^3 N.bmL-1以下时,镜检到孢子的概率接近于0。因此桑蚕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存在着因样本所带微粒子孢子数量极少而镜检不到的事实。为了防止漏检,提高检出率,我们创新无毒样本复检技术,该技术从2008年开始应用于三级原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效果显著。2012年的复检结果统计,原原种复检检出率是0.10%,原种复检检出率是0.23%。  相似文献   

8.
大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 Linnaeus)微孢子虫其孢子卵圆形,大小为3.8 ×1 80μm,极丝长为60μm;对家蚕的致病性低于家蚕微抱子虫(Nosema bombycis)主要感染部位为中肠、脂肪体、马氏管;胶乳凝集试验表明大菜粉蝶微孢子虫与M11致敏的单克隆抗体胶乳有特异性凝集;不同处理大菜粉蝶微抱子的发芽率明显不同, KOH处理后,孢子的发芽率可达64%,但在体外对Bm、Ae细胞无感染性。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防微灵对原蚕生长发育及蚕种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龄叶面消毒技术预防原蚕微粒子病费工费时,成本高。微粒子病爆发期运用效果显著,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将微粒子的感染率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围,减少损失。但在低感染率的情况下运用全龄叶面消毒技术,事倍功半,费工费时。采用常规的防微技术又不能保证将微粒子的感染率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围。采用叶面喷施防微灵则可弥补常规防微技术的不足,有效的控制原蚕微粒子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次氯酸钠消毒防治家蚕微粒子病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微粒子病在我国广东、四川等省蚕区流行,蚕种深受其害。据我省肇庆市三个蚕种场的累计,1984~1988年五年期间,蚕种微粒子病淘汰率达9.54%,种茧淘汰率达6.21%,已成为威胁蚕种生产的一个主要问题。消毒防病是防止家蚕食下传染微粒子病的根本措施。我省蚕区传统使用的漂白粉消毒剂,因有效氯容易散失和渗透性差等缺点,消毒效果难以保证。作者采用渗透性比漂白粉好的次氯酸钠液消毒家蚕微粒子孢子,经实验室研究和三年农村生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11.
1.严格隔离消毒制度的建立严禁外来人员及车辆随意进出。工作人员应有专用的工作服及鞋子。未经检疫的禽群不能进入鸡场。鸡场入口处应设消毒池(大门、小区、鸡舍门口),并按规定清洁环境及消毒(鸡舍消毒、用具消毒、孵化房消毒,2d一次的带鸡消毒)。2.常用消毒剂选择烧碱2%;过氧乙酸(0.1%~0.5%);复合酚(1%菌毒敌、农乐);福尔马林与高锰酸钾2∶1薰蒸消毒;新洁尔灭(0.1%);百毒杀(1∶2000)。消毒时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消毒剂,用时应轮换使用。3.合理制定科学免疫程序科学免疫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正> 针对近几年微粒子病的发病状况,我场采取措施予以消毒扑灭,基本杜绝了微粒子病的危害。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 严格消毒防病 1.1 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的消毒 由于微粒子孢子的抵抗力很强,加之农村条件的局限性,要反复多次才能将病源杀灭。在原蚕队,我们对蚕架、蚕杆及塑料蔟具、给桑架等用1.5%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  相似文献   

13.
生物试验结果和以Giemsa液染色感病蚕体组织涂片的现察结果表明,防微灵对家蚕微粒子孢子无体外灭活作用,亦无预防效果,对孢子进入蚕体后的发芽和入侵组织无影响,蚕体内孢子发育进入孢子形成期再连续给药也无治疗效果,防微灵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作用阶段是抑制繁殖体的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室外采集与室内接种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草原蝗虫取食孢子的数量与其粪便中孢子的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107个/ml接种时,接种30天后粪便中孢子的含量达 9.0 ×105个/g,以106个/ml接种二次后,在接种后12天,其粪便中抱子的含量即可达 1.3×105个/g;取食的孢子的数量越多,粪便中孢子的含量也越高,出现得越早,为研究微孢子虫病在田间的水平流行途径及其持续治蝗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蚕种生产过程中的蚕室、蚕具及环境会被微粒子孢子等病原污染,正确运用漂白粉消毒,可杀灭病原。认真研究漂白粉、微粒子病原、蚕室蚕具以及消毒方法,总结其中规律,全面把握消毒要点,可达到彻底消毒、控制微粒子病暴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微粒子孢子可用低温水浸法保存多数原生动物适宜于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桑蚕微粒子虫也具有这种特性.但在保存微粒子孢子时,往往不针对其特性采取适当方法,而是沿用病蚕、病蛾保存法,或是病蚕、病蛾某一组织研磨液滴于滤纸上保存法.为了防止这些材料腐败与发霉,又常采用干燥保存法.但这种保存法,使微粒子孢子的活性丧失很快,效果很差.一般病蚕病蛾体内孢子的活性不能保持到一年,组织研  相似文献   

17.
漂白粉消毒桑叶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永德  王宏 《蚕业科学》1996,22(1):55-56
漂白粉消毒桑叶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研究冯永德,王宏,章孟夫,周莉,何力(四川省蚕种公司)(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作者在前报[1~3]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漂白粉溶液消毒桑叶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试验研究,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漂白粉有效氯的测定采...  相似文献   

18.
防消灵对家蚕微粒子孢子(N·b),家蚕中肠型脓病多角体(CPB)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此蚕药可用于蚕室、蚕县、蚕体、蚕座消毒、桑树树体消毒、桑叶叶片浸泡消毒,对蚕体和制种无不良影响,通过我场1993年春季攻毒试验,蚕、蛹、蛾未镜检出微粒子孢子,无毒蚕种100%,防消灵用于蚕桑生产,特别是蚕种生产的消毒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寄生家蚕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微孢子可被食下感染并能经卵、胚种传染子代,被国家列为重要的蚕种检疫对象。对于许多种场来说,原蚕区制种为蚕种场带来了较大的利润,在许多蚕种场的蚕种生产量中占据60%-70%的比例,个别种场甚至占100%。因此原蚕区微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防微灵在蚕种生产中的应用及防微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越  薛坤荣 《中国蚕业》2008,29(2):53-55
结合蚕种生产实际,初步分析了桑叶喷施以多菌灵为主剂的防微灵对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结果显示:防微灵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桑叶全程清洗消毒方法相比,使用防微灵技术要求低、操作简便,并有效地克服了桑园全程清洗消毒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每盒合格蚕种成本降低了1.83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