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四川蚕业》2017,(4):42-44
桑赤锈病近两年在南充市嘉陵区新庙乡部分果桑基地发生为害,造成了一定损失。文章简要介绍了桑赤锈病的症状特点、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提出合理施肥、摘除病芽病叶并烧毁、统一夏伐、适时喷洒药剂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桑赤锈病防治研究——剥除初次侵染病芽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春季剥除病芽防治桑赤锈病的方法历见于国内外有关桑赤锈病防治的文献资料。但是,关于剥病芽的方法,时期及其防治效果未见资料报导。因此,春季剥病芽防治并不十分重视,甚至沦为一般清洁措施。近年来,作者等在研究桑赤锈病的侵染循环和发病规律的基础上,在江苏省吴县洞庭公社桑园进行春季剥病芽防治桑赤锈病的试验,探讨剥病芽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现将所得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249窝次母猪各月份产仔数,活仔数,断奶头重的统计分析,研究不同月份的气温,相对湿度等主要气候生态因子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气温最高,也是母猪繁殖力最低的月份。  相似文献   

4.
桑赤锈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桑赤锈病发生情况1990年早春气温较高,桑叶生长比1989年提早10天左右。3月中下旬桑树赤锈病开始发生,到4月2~3日许多桑芽、嫩叶受到侵害,芽茎弯曲、叶片畸形卷缩。据重兆、长超两乡调查,株发病率达95%,条发病率40%,叶芽发病率达6.1%。5月7日菱湖镇新墩村调查,株、条发病率达100%,叶片发病率达41.4%。市区菱湖、双林、环城等区乡发病面积达6万亩。夏伐后,通过桑树采摘、剪伐、运输、(桑夷)沙等传播,发病面扩大到南浔,练市、织里、埭溪,发病面积达14万余亩,是历史上罕见的。  相似文献   

5.
家兔热天繁殖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兔热天繁殖的因果关系浙江省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312400黄良虎南方到6月份,大部分地区月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上。7月份气温在27~29℃,最高气温在内陆地区可达到40℃以上;是全年中最热的月份。8月份气温和7月份差不多,只是8月超过35℃以上天数比...  相似文献   

6.
通过249窝(胎)次母猪各月份产仔数、活仔数、断奶头重的统计分析,研究不同月份的气温,相对湿度等主要气候生态因子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气温最高,也是母猪繁殖力最低的月份。从而提示了在母猪生产中应注意在高温季节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合理安排了配种季节,以达到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产乳期乳牛产乳不但要求有适宜的天气、气候条件,还与牧草生长和饲养条件有关。有人曾把西北、东北、华北地区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证明:同为花白乳牛,西北北部地区泌乳高峰期在6月份,这一地区春季天气变化剧烈,气温日相差大,产乳量也出现不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8.
气温对猪的繁殖和仔猪育成的影响危友才(南城县畜牧良种场)南方内陆地区气温变化较大,对猪的繁殖颇有影响。据报道:性欲与精液容量品质以秋季最高,其次春季,夏季最差;受胎率以12月份最高,8月份最低;在25℃或6℃气温分娩的仔猪死亡率分别为31.4%与6....  相似文献   

9.
病芽的不同处理对桑赤锈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全开放的自然环境中,桑赤锈病发病初期病芽的两种不同处理,对桑赤锈病流行趋势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剥除病芽处理区病情呈快速增长状态,拟合方程为:Y=5.82654-1.18242X 0.24296X2;剥除病芽处理区,病情稳定在较低水平,拟合方程为:Y=5.08598-2.6384X 0.4225X2-0.01865X3;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二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说明剥除发病初期病芽对控制桑赤锈病流行效果显著,也可实现对桑赤锈病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0.
桑赤锈病是海南省琼中县桑园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与琼中县特定的气候特点、桑园条件、桑树的种植与管理等存在密切的关系,根据琼中县的实际情况特点,从改善桑园条件与小气候环境着手,加强桑园冬期管理。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桑赤锈病害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山东省地处北纬35—37°之间,全省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为12—14℃,七、八月份气温平均在25—27℃之间;全年降雨量650—800毫米,夏秋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宜桑宜蚕,是我国重要蚕茧生产基地之一。 山东省主要蚕区的桑树病虫害相当严重,如桑亦锈病、桑蟥和桑叶螨等,对养蚕、栽桑影响很大。1981年,在山东省丝绸总公司的支持下,我们对山东省蚕茧主产区的桑赤锈病害进行了考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阳城县是山西省重点蚕区,产茧量占全省蚕茧总产的60%。自1982年发现桑赤锈病以来,危害面积逐年扩大,几乎遍及全县,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为了摸清该病发生规律,找出防治对策,我们采取了定点观察记载,实地调查病情,组织防治试验的方法,对桑赤锈病进行了综合治理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病源传播和危害情况桑赤锈病在阳城最早发现于南部山区  相似文献   

13.
1宁南县春季气候特点 宁南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人口17.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23万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少量平坝和河滩地,气候属亚热带干河谷及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年降雨960mm,全年无霜期321天,光照充足,非常适宜栽桑养蚕,光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二级利用区域,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宁南春季气候特殊,平均气温27.1℃,最高可达30℃,干燥炎热,四月平均降雨24mm,相对湿度45%,多年来一直遭遇春旱,特殊的气候条件给当地的蚕桑产带来了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14.
具有"中国蚕桑之乡"称号的宁南,以前桑树病虫少之又少,特别是桑树赤锈病更是罕见。然而在2016年后,桑赤锈病在不同乡镇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桑赤锈病可以在短短2-3d时间内把全县喂几万张蚕种的桑叶全部危害,严重威胁了宁南蚕业发展,为了减少赤锈病对我县蚕业的影响,加强对赤锈病了解和防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三门峡地区高温环境对奶牛生产机能与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门峡地区高温环境对奶牛生产机能与健康的影响及对策○河南省三门峡市乳品公司(472000)张鸣岐三门峡市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为13.9℃,最热月份平均气温为26.7℃,年极最高气温为43.2℃(1966年6月21日),大大超过...  相似文献   

16.
牛冷冻精液品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了解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饲养好种公牛、生产优质精液、提高种牛站效益十分必要,现将我站多年的采精记录资料整理分析的结果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1 环境温度影响承德市位于东径117°50′,北纬40°58′,海拔375m,累计年平均气温9℃、最高平均气温10.2℃。7、8月份最热,累计平均气温24.3℃,最高值达37℃,1月份气温最低,累计平均气温-9.1℃,最低值-18℃。据1980~1990年资料分析,7月份气候炎热,精子活率开始下降,耐冻性差,废弃精液增多,冻精产…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蜂群四季管理注意事项春季——防止春衰1.春衰的原因:我省气候规律每年3月5日(惊蛰)前后,会出现回暖天气,气温可达6~8℃,局部小气候的气温高达14~15℃,在此天气下,蜂群能得到排泄机会。此后,继续受冷空气影响,气温又多在零度上下徘徊。而蜂...  相似文献   

18.
辽东北地区蜂群四季管理要点辽宁省西丰县成平蜂场王福仁本区位于北纬42°—43.5°、东经123°—124°之间,属温带—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寒夏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4~8℃,年平均降水量400~1200mm,多集中在6~8月份。春季短...  相似文献   

19.
浅析桑赤锈病对桑树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赤锈病是危害桑树芽叶病害之一,在河池各地蚕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桑芽、嫩叶、嫩梢。发病时,芽叶上布满金黄色病斑,造成叶片畸形卷缩,黄化脱落。严重时,桑芽不能萌发,已萌发的桑芽盘曲变形,甚至导致整个桑园无一张完整叶,严重影响了桑叶产量和质量,影响到蚕茧的品质。桑赤锈病在河池以秋、冬季为害较重,蚕农在防治过程中存在用药不规...  相似文献   

20.
牛的生物学特性是相对耐寒而不耐热。如荷斯坦奶牛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为5℃~15℃,最佳生产温度区为10℃~15℃。当气温为29℃,相对湿度为40%。产奶量下降8%。在同等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为90%,产奶量下降31%。而气温降至0℃以下.奶牛采食量增加。产奶量则无明显变化。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各地在建筑牛舍时要因地制宜。例如,南方的特点主要是夏季高温、高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