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北方寒冷地区沼气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沼气是1种可再生的洁净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北方寒冷地区,由于冬季漫长,沼气池池温低产气量不足,甚至冻坏沼气池无法产气,因此,需要从提高池温,优选低温沼气细菌,优选低温发酵原料添加剂等方面进行研究,并通过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沼气生产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沼气和塑料大棚配套应用,塑料大棚利用太阳能提高沼气池发酵温度,可有效解决北纬30°以北地区室外沼气池冬季不能发酵,不能正常产气问题;利用沼气对塑料大棚进一步增温,可使塑料大棚内温度更适宜生物生长发育,提高塑料大棚综合效益,同时又进一步提高沼气池产气量。塑料大棚内建设沼气池可使太阳能与生物能相互促进、能源互补、良性循环,是农村能源开发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3.
该文阐述了沼气的发酵温度以及其冬季管理技术,必须根据不同的气候温度来调节沼气池的池温,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冬季沼气池增温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沼气是现代化的气体燃料,既清洁又廉价,在农村已被广大农民朋友利用和认可。然而沼气的适宜发酵温度为8℃~70℃,冬季使用中普遍存在着池温低、产气量不足等缺陷,影响了正常使用。现介绍几种沼气池增温、保温的方法: 1.装足原料,以产气高峰应对较低的池温。沼气池大换料后2~3  相似文献   

5.
高效沼气微生物菌剂的冬季产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筛选出了具有耐低温和分解秸秆性能的菌种,并经复合成为沼气发酵菌剂。在试验基地对该菌剂的冬季应用效果做了试验验证,分别在采用保温材料、暖棚以及太阳能措施的沼气池内添加菌剂,考察不同条件下菌剂对沼气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试验池产气量提高38.2%~45.5%,平均日产气量可达0.47~0.80 m^3。对沼气池采取保温升温措施并添加高效微生物菌剂,可显著提高沼气池的水温和产气量,确保沼气池在冬季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分析了大型玻璃钢沼气池冬季运行效果,结果表明该沼气池冬季保温效果良好,气温变化对池温影响小,均衡产沼气,且出水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抓好农村沼气项目在永吉县的建设工作,提高沼气利用率,防止沼气池冬季冻坏,影响沼气池的正常使用,现将沼气池防寒越冬几种方法介绍给大家,供各建池户参考。一、利用太阳辐射热能提高池温。我县沼气池基本上都是8和30的地下水压式沼气池,多数都建设在太阳能蔬菜日光温室和太  相似文献   

8.
沼渣种菇     
《农家致富》2008,(9):49
沼气发酵通常以人畜粪便为主,目前随着齐殖业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农村散齐户相对减少.沼气发展由于缺乏发酵原料而陷入了困境.不少以前建成的沼气池因此而停用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沼气的新技术.可使因缺乏发酵原料而停用的沼气池重新焕发生机农作物秸秆作沼气发酵原料主要分为全秸秆沼气发酵、秸秆与人畜粪便混合沼气发酵两种、不同的发酵原料.  相似文献   

9.
判断发酵是否正常及处理方法在农村,难以普遍采用仪器来检验沼气发酵是否正常,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测定方法。 1.产气率一般正常发酵的沼气池池温在20℃左右时,沼气池产气率约为0.15左右,池温超过25℃,则产气率不应低于0.3。  相似文献   

10.
一、一提高提高沼气池内发酵温度。温度是沼气发酵的重要外因条件,温度适宜则细菌繁殖旺盛,活力增强,厌氧分解和生成甲烷的速度就快,产气就多,实践中在冬季提高沼气池内发酵温度常采用以下方法:1.在沼气池上面堆草或沤制堆粪。2.在加料时,注意多一些热性发酵原料马粪和牛粪。3.在沼气池上建造塑料大棚或增设太阳能加热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沼气池中温发酵中填料液预热处理的问题,分析了发电机冷却水预热沼气填料池系统的传热过程,并基于冷却水循环的动态特征,建立了间接换热过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冷却水余热循环到填料池50min左右即可使填料液达到一个稳定的温度值(42℃),从而满足了沼气池中温发酵时对填料液温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温度对户用厌氧发酵沼气池产气的影响。[方法]以标准户用沼气池和红泥沼气袋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温度对两个厌氧发酵沼气池产气性能的影响。[结果]沼气产生和产气率高低与温度密切相关。临安地区,标准户用沼气池稳定产气的气温阈值约为4.0℃(沼气池内温度在7.0℃以上),而红泥沼气袋稳定产气所需的气温阈值为7.0℃(沼气袋内温度在14.7℃以上)。[结论]该研究为临安地区冬季适时采取保温或增温措施以提高户用厌氧发酵沼气池的产气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于达 《油气储运》2005,24(8):41-43
为了研究大型浮顶油罐储油温降的规律,根据浮顶油罐传热的特点,研制了大型浮顶油罐温度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测温元件,制做了特殊的测温装置,设计了类总线式的监测模式,实现了温度信号数字化传输.经现场应用证明,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和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防寒措施对南疆果树越冬期间温度指标的影响及不同防寒材料的保温性能,提出保温效果好、符合实际生产的果树越冬防寒措施.[方法]以稻草帘、短绒毛毡、塑料发泡材料三种包裹物防寒和培土防寒措施为研究内容,通过定点连续测定包裹物内外的温度,对不同包裹物防寒、培土防寒措施的保温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种包裹物防寒措施中,稻草帘包裹措施的温度日较差小、夜间平均温度高、对低温及低温持续时间的干预最明显,能够提高最低温度4℃以上且低温出现天数明显减少.此外,树干基部培土20 cm能够提高最低温度9~12℃以上,是一种温度波动小、保温效果好、操作简便的防寒措施.[结论]培土措施和稻草帘包裹措施的保温效果更好,也符合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5.
微量金属元素对中低温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微量金属元素对中低温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序批式反应体系内投放微量金属元素(Fe、Co、Ni),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厌氧消化效率的差异。[结果]35℃条件下,厌氧发酵对底物消耗更为迅速,产气效率更高,而20℃条件下,则更有利于刺激嗜冷产甲烷菌群的活性,各处理的p H多维持在6.5~7.0,更适宜厌氧发酵反应的进行。其产生的沼气,甲烷含量也相对更高,其中WP20处理平均甲烷含量可达52%。而投放微量金属元素,对不同菌种的刺激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在20℃条件下,微量元素对W菌种厌氧发酵产气效率影响最为显著;35℃条件下,微量元素对G1菌种影响较为明显,G1P35累计产气量达7 129 m L。[结论]该研究可为深入探讨低温条件下沼气生物强化菌群的微生物特性、环境因子互作、菌群时空分布和种群动力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后屋面内侧温度变化规律及温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日光温室后屋面内侧温度、温室气温、温室地温进行测试和分析,利用传热学理论,以温室热平衡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温室后屋面内侧温度变化的动态模型,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非线形回归,求出该模型的参数。该模型可较准确的反映温室后屋面内侧的温度变化特性,是预测后屋面温度变化,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日光温室保温特性,实现智能温室前馈控制提供了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寒区沼气生产,通过在低温条件下对产甲烷菌群的传代富集,以及沼气促进剂的投放,研究提高低温沼气发酵的效果。结果表明:第一代累计产气量100.0 mL,甲烷含量为45%左右,第五代为338.3mL,第六代则达到了367.7mL,甲烷含量也增至65%以上;在第五代中筛选出的高效产甲烷菌群中投入促进剂,累计产气量可达到428.0mL,增加产气率达40%以上,甚至超过了第六代产气效果16.4%。可见,随着代数的增加,菌群数量、产气量均相对增加,启动时间逐渐缩短;而沼气促进剂也能够增加甲烷发酵的效率,从而大幅提高产气量。  相似文献   

18.
以不覆盖地膜为对照,选用普通聚乙烯PE黑色地膜和生物黑色降解膜,观察生物降解地膜在露地、单体大棚、连栋大棚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蔬菜覆盖后,其增温与普通塑料地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应用生物黑色降解膜和普通聚乙烯PE黑色地膜膜的增温效果接近,露地和单体大棚内比不使用地膜平均提高地温1℃左右,连栋大棚内增温效果稍差。在露地条件下,塑料地膜覆盖下的土壤温度变化很大,白天增温很高,而夜晚则下降到和不同地膜相同的低温,而降解膜覆盖下地温变化幅度就比较小,在昼夜温差大的天气夜间最低温比塑料地膜高2℃左右。由此可见,在露地条件下,生物降解地膜夜间的保温效果要好于普通塑料地膜,更适合在露地早春作物上进行覆盖,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相似文献   

19.
沼气发酵微生物低温驯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6℃低温处理对沼气低温发酵微生物菌群产气特性及菌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生化培养箱控制温度条件,采用批量发酵、排水集气知MPN计数法,了解6℃条件沼气发酵器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群的数量。[结果]结果表明:通过6℃低温驯化,沼气发酵微生物菌群能维持日平均产气量为23.6ml/2500ml发酵液;发酵细菌数量为3×10^8个/ml,纤维素分解菌为9×10^4个/ml;硫酸盐还原菌数量为1.9×10^5个/ml,其种群数量与常温条件相近;产甲烷菌数量为4×10^5个/ml,比常温条件低2个数量级。[结论]发酵体系中,低温主要影响产甲烷菌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静态厌氧发酵产甲烷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自行研制甲烷厌氧发酵装置生物反应器,以牛、兔和熊的粪便为发酵物料,对甲烷产生的最适温度、物料发酵初始pH以及物料的初始碳氮比对甲烷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酵温度为35℃,物料的初始pH为7时可获得最大的甲烷产量,牛粪的碳氮比最适合发酵产甲烷气.改变发酵温度和物料初始pH对总产气量有影响,但对发酵周期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利用家畜粪便制造沼气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