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枇杷是我国南方的传统水果,果实色泽橙黄,柔软多汁,酸甜可口,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果实的营养也十分丰富,钙,铁、磷,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较高,其中胡萝卜素和磷的含量高于柑橘、香蕉和菠萝。但果实在初夏成熟,不耐贮藏和运输,一般常温下贮藏不超过20天。便会失水皱缩或因腐烂而失去食用价值。因此,做好枇杷的保鲜工作,以延长鲜食供应期,发展出口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贮藏温度对大五星枇杷果实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枇杷成熟于初夏高温多湿季节,果实生理活动旺盛,含水量多,极易腐烂变质,一般条件下难以贮存和长途运销,采后损失率高。目前,枇杷贮藏最常用的方法是冷藏法。郑永华等把枇杷果实在1℃低温贮藏,可显著抑制果实失水,贮藏期可达20天以上;Mukerjece认为,枇杷贮藏在3℃低温下能减少腐烂;周德荣通过0、5、15℃和常温比较表明,“照种”枇杷在5℃下贮藏31天的好果率最高为83.9%。但近年来,一些研究报道,枇杷果实在不适宜的低温下长期贮藏会发生冷害现象。曾雅鹃等发现,在1℃低温下贮藏,枇杷果皮难剥,果肉变硬,  相似文献   

3.
枇杷果盒装低温贮鲜技术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枇杷果实甜酸适度、果肉柔软多汁,风味独特。果实具有润肺、止咳等作用,深受人们喜爱。但枇杷果成熟于初夏,且不耐贮藏和运输,损耗率高。研究枇杷贮鲜技术、延长鲜食和加工期、发展外销有重要意义。批把保鲜除了防止伤果外,温度也是关键性的因素。郑永华等研究认为机把为非冷敏果实,其适宜贮藏温度为1~5℃。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盒装批把在3-5℃下的贮鲜技术。材料与方法1.材料及处理:试验材料用“太城4号”枇杷果实。1996年5月28日来自本所枇杷资源圃,选择无损伤的橙黄色果实贮藏。乙烯吸收剂为在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  相似文献   

4.
枇杷属亚热带特色水果,果实柔软多汁,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由于其成熟于初夏高温多雨季节,采后常温下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软化现象,过度软化常导致果实腐烂。低温贮藏可有效控制果实腐烂的发生,但枇杷果实经冷藏后果肉易发生木质化败坏,丧失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贮藏温度及气体成分对枇杷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和气体成分对解放钟和早钟六号枇杷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总糖、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硬度的变化与贮藏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贮藏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贮藏温度对枇杷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早钟六号枇杷比解放钟枇杷敏感;早钟六号和解放钟枇杷的适宜贮藏温度分别为6~8℃和8~10℃。气调贮藏能明显抑制2个品种在贮藏过程中总糖,尤其是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但贮藏前期果实硬度增加加快。枇杷气调贮藏的适宜条件(温度如前述),解放钟枇杷以O24%~6%、CO26%~8%,早钟六号枇杷以O24%~6%、CO24%~6%为佳。  相似文献   

6.
生长调节剂对枇杷成熟期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枇杞成熟期集中,果实不耐贮藏,供应期十分短促。本试验使用了几种生长调节物质对枇杷进行催熟试验,各处理对枇杷果实成熟期及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果实自然成熟前两周喷布500~1000ppm乙烯利促进果实早熟效果最好,喷布B9可使果实延迟4天成熟,而且都能保持果实原有品质,因此可以用乙烯利和B9来加长枇杷供应期。  相似文献   

7.
采用CaCl2处理‘冠玉’枇杷果实,研究在低温(6+1)℃条件下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CaCl2处理后低温贮藏可有效的控制‘冠玉’枇杷的失水皱皮,抑制白沙枇杷果实贮藏期的褐变和腐烂,有效的延长果实的贮藏时间;贮藏期‘冠玉’枇杷果实的可滴定酸的含量降低缓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保持了‘冠玉’枇杷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下解放钟枇杷贮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枇杷果实皮薄多汁,成熟期较集中且适逢高温季节,采后在常温下极易失水皱缩和衰老变质,不耐贮藏和长途运输,损耗率极高。解放钟枇杷是福建省的主栽品种,4月中下旬成熟,果实特大,单果重70-80g,很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但采后常温下果实极易腐烂变质,果实的远程贮运受阻,外销更困难。国内外对枇杷采后的呼吸变化及其生理作用,已经有相关报道,但对解放钟枇杷果实采后呼吸及其他生理变化缺乏研究。为此,开展了本试验研究,以期为解放钟枇杷果实的贮藏保鲜和远程运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类胡萝卜素是成熟枇杷果实的主要色素,其种类和含量决定果实的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枇杷根据果肉颜色分为白肉枇杷和红肉枇杷2种类型,不同类型颜色的差异是由枇杷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及主要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差异所致。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阐述了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和含量、枇杷果实发育和贮藏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质体结构与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关系,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枇杷是重要经济果树,但是其果实采后极不耐贮藏,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综述了枇杷采后生理品质变化研究,整理了近年来枇杷主要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