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豆科牧草沙打旺先后在陕北的安塞、吴旗、延安等地大面积推广,适应性很强,能抗寒、耐旱、耐瘠薄,产草量高,根系发达,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效果显著,受到普遍欢迎。我们从1974年起对它的开花习性进行了观察。1、花序的形成。武功地区7月底8月初的日平均气温28℃左右,沙打旺株高70厘米左右时,叶腋间开始出现花序。花序多分布在一级分枝顶端和二、三级分枝上,二级分枝上能开花结实的花序1—4个,最多8个;能开花结实两个以上的花序,多是早期形成的近基部的二级分枝;三级分枝能开花结实的花序2—3个,多则5个。花序的形成和发育与气温有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水稻M1代性状与M2代变异频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M2的总变异频率,以M1代结实率40—50%组、抽穗晚的组和秧苗矮的组出现的频率较高。M2代早熟变异则以M1代结实率90%以上组、早熟组和秧苗矮的组出现的频率较高。M2代矮秆变异则以M1代结实率20%以下组、迟熟组和矮苗组出现的频率较高,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按不同的育种目标,从M1代中选取相关性状的植株,提高M2代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3.
沙打旺(Astraglus adsurgens Pall)是我国优良的豆科牧草之一。有高度的抗寒,耐早,耐瘠薄,抗风沙能力,是北方地区水土保持及快速绿化荒山的先锋草种。但沙打旺生育期长达186天左右,在年平均气温低于10℃、无霜期少于160天的地区不结籽或结籽较少,不能自落自生,草地不能天然更新,6—8年以后逐渐衰亡。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沙打旺绿化荒山的作用。所以解决沙打旺在寒冷地区结籽问题,有迫切的现实性。我们从1980年开始用辐射方法处理沙打旺干种子和越冬芽,诱发早熟突变,进行沙打旺早熟品种选育研究。到1984年经过五代(5年)的选育,已选出比未处理的原种沙打旺早开花(早熟)60天以上的特早熟稳定品种6个,定名为科辐一号、科辐二号、科辐四号、科辐六号、科辐十号和科辐十二号。这6个品种表现出开花(成熟)早,产籽、产草量高,抗逆性强,植株性状好等特点。由于性状相近,以科辐一号、科辐二号和科辐六号为代表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用 2MeV~ 9MeV 7个能量 ,5C~ 1 60C 1 2个剂量的质子处理 5个品种 ,研究质子对小麦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M1代的生物损伤随剂量的提高而加重 ,在一定能量范围内 ( 6MeV以下 ) ,随能量的增加而加大 ,超过一定能量 ,生物损伤有所减轻 ;M1代较易出现γ辐照中少见的叶绿素条状缺失损伤。M2 代诱变效果显著 ,突变谱宽 ,有益突变频率明显高于γ射线 ,较易诱发早抽穗性状变异 ;明确诱变小麦的适宜能量为4MeV ,适宜剂量为 1 4× 1 0 10 ~3 7× 1 0 10 P cm2 。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同步辐射 (软X射线 )辐照 3个冬小麦品种 ,从形态学、细胞学上研究了M1 代生物损伤和M2 代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同步辐射抑制了M1 代幼苗、植株的生长 ,引起育性、结实率下降 ,M1 代的生理损伤在幼苗生长早期大于γ射线 ,在生育晚期则小于γ射线。细胞学研究表明 ,同步辐射抑制了细胞有丝分裂 ,明显地降低了细胞分裂指数 ,引起了细胞染色体的结构损伤 ,染色体畸变类型不同于γ射线 ,造成的生物损伤大于γ射线。同步辐射诱发了M2 代较宽的突变谱 ,出现了多种有益性状变异 ,适宜的诱变剂量范围为 2 0 0~ 2 5 0Gy ,小于γ射线 (2 5 0~ 35 0Gy)。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温敏型雄性不育系LT-1-3A选育及育性转换与遗传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连续 9年对冬小麦“津丰 1号 济南 1 3 矮秆早 济面小佛手”F0 代60 Co辐射处理后代选系LT 1 3A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 1 )基因型LT 1 3A属于温敏型雄性不育系 ,具有低温不育、高温可育的特性。 ( 2 )雌雄蕊分化期———花粉粒成熟期是该不育系育性反应敏感期。 ( 3 )敏感期内 ,日平均温度是影响育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1 8℃为该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日均温度 <1 8℃ ,表现不育 ;日均温度 >1 8℃ ,表现可育。 ( 4)不育系的不育性受 1对隐性基因遗传控制。 ( 5 )在衡水 (东经 1 1 5°42′、北纬 3 7°44′,海拔 3 1 7m ,小麦适宜播期为 1 0月 1日~ 1 0月 1 0日 ) ,1 1月 5日及以前播种表现不育 ;1 1月 1 5日至早春顶凌晚播 ,表现可育  相似文献   

7.
迎春始花期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石家庄 1982~ 2 0 0 3年迎春始花期与气温资料发现 :迎春始花期与 2~ 3月气温呈明显负相关 ;迎春始花期所需 >0℃积温为 15 4 0℃·d ;近年来与冬季负积温呈负相关关系 ,此外近 2 0年间迎春始花期有明显提前趋势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迎春始花期的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8.
粳稻孕穗期耐冷基因突变体02428c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孕穗期耐冷性极弱的广亲和粳稻 0 2 4 2 8种子经 30 0Gy的γ射线处理 ,在M2 代群体中选育出孕穗期耐冷基因突变体 ,经M3 ~M6多代种植性状均稳定 ,至M6命名为 0 2 4 2 8c ;0 2 4 2 8c的结实率比 0 2 4 2 8高 72 34% ,即孕穗期耐冷性较强。遗传分析表明 ,0 2 4 2 8c的孕穗期耐冷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
风味豆制品辐照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聚乙烯复合膜抽真空包装 (5 0g 袋 )的风味豆制品经 5~ 1 0kGy照射 ,在常温(2 5℃ )条件下贮藏 30d,0~ 7℃条件下贮藏 90d ,经感官品评和微生物检测 ,结果表明 ,细菌总数低于 5× 1 0 4 个 g,大肠菌群 <30个 1 0 0g,符合国家卫生质量标准(GB2 71 1 -81 ) ,保持豆制品原有的色泽、香味 ,无异味 ,质地细腻 ,有弹性 ,无胖袋。蛋白质、脂肪含量辐照前后无明显变化 ,包装材料厚度为 0 0 7~ 0 1 0mm为宜。  相似文献   

10.
检测睾酮、孕酮、雌酮与雌三醇的双抗体酶免疫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大智 《核农学报》2002,16(1):45-48
本文报道了自制的试剂建立了检测睾酮、孕酮、雌酮和雌三醇的双抗体酶免疫分析法。实验表明 ,这些测定具有很高灵敏度 (最小可测量为 0 1~ 1pg 孔 ) ,标准曲线范围为 0~ 40pg 孔 ;同相关类固醇激素 (孕酮、孕烯醇酮、睾酮、雄酮、雌酮、雌三醇和皮质酮等 )的交叉反应率一般在 0 1 %以下。测定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在5 8%~ 7 2 %与 9 5%~ 1 0 5% (n =8)范围内。向血中添加激素标准品后的回收率在 94%~ 1 1 0 %范围内。用自制防腐剂处理后 ,液态抗体 (包括第二抗体 )、酶标记物和已包被第二抗体的滴定板可保持活性 5~ 1 2个月或更久 ( 4℃~ -2 0℃ )。此测定可节约激素特异抗体 4~ 1 0倍。初测人和动物的血、奶、尿样品表明所建立的 4种测定方法可分别用于人和动物体液中睾酮、孕酮、雌酮和雌三醇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特定时期温度因子的小麦成熟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北部地区近10a(2000-2009年)小麦全生育期及不同生长阶段的积温和特定温度累积天数等温度因子与成熟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1月-翌年4月日平均气温≥15℃的累积天数(AD15)和日最高气温≥20℃的累积天数(HD20)与3种熟性小麦的生育期长度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用基于日平均气温≥15℃累积天数的回归方程回代模拟历年成熟期,模拟结果与实际日期吻合,表明特定时期特定温度是影响该生态类型区小麦生长发育进程的一个重要气象因子,用日平均气温≥15℃的累积天数的观测值可有效预测小麦成熟期和收获期,在小麦安全收获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北京地区春季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穗分化的影响,得到了早春单棱至护颖期间≤7.5℃,护颖至顶端小穗分化期间≤10.5℃出现的天数愈多、愈有利小穗分化的温度指标,及穗分化期间出现日期所需大于0℃的积温指标,如护颖期出现需245度一日,四分体出现需575度-日等。文章还讨论了穗分化速率与温度、穗分化的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北京地区春季天气条件对分化小穗数的不同影响,划分了春暖,春凉及正常三种农业气候年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红枣种植区积温的变化特征,为红枣产业的布局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利用1971—2010年12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0℃,5℃,10℃积温及负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年来≥0℃,5℃,10℃积温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4.557℃/10 a,66.235℃/10 a,48.023℃/10 a。负积温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3.759℃/10 a。持续日数呈增加趋势,各界限温度初日呈提前趋势,终日除10℃外均呈推后趋势。各界限温度积温均发生突变现象,负积温突变出现最早1986年,其次为≥0℃积温1995年,≥5℃、≥10℃积温1996年;各界限温度积温变化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具有2~4,9~11,32~33 a左右的周期振荡,其中32~33 a左右的周期最为明显。黄土高原红枣种植区近40 a来0℃以上各界限温度积温和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热量资源明显改善,适宜种植红枣的区域扩大;但需采取有效措施防御可能发生的干旱灾害及红枣病虫害。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华东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华东地区87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华东地区近50a来≥0℃和≥1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了解气候变暖对该地区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0年华东地区气温持续增高,回归系数达0.24℃/10a,趋势系数为0.68(P<0.01),各项热量资源指标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着气候变暖,≥0℃和≥10℃的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显著增加;≥0℃积温为5000、6000℃.d和≥10℃积温为4500、5500℃.d,以及≥0℃持续天数为300、340d和≥10℃持续天数为220、240d的等值线从华北平原南部和长江下游地区向北大幅推进,长江下游地区北移幅度较大,≥0℃和≥10℃积温及持续天数明显北移的起始年代分别为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10a。≥0℃和≥10℃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增加是受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延后的共同影响,而前者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北疆棉花典型丰歉年的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疆典型植棉区农六师为例,通过对农六师1981-2007年气温、积温、无霜期以及各生育时期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结合农六师阶段棉花单产,选取两个连续的丰歉年份为代表,进行气象条件的比较分析。初步得出北疆棉区丰歉年的主要气象条件评价指标,其中,丰产年为全年≥10℃积温大于3600℃.d,7月份平均气温高于25℃,无霜期大于170d,歉产年全年≥10℃积温小于3300℃.d,7月份平均气温低于24℃,无霜期小于160d;造成丰歉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后期热量不足,及受夏秋季低温等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棉花的栽培管理、气候评价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冬前积温对河南省小麦冬前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播期调整和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3个半冬性和3个弱春性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冬前积温为350~900℃.d范围内的小麦冬前生长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①播种-出苗的天数和所需积温随着冬前积温的降低而增加,冬前积温每降低100℃.d,播种-出苗天数约增加0.7d,所需积温约增加3.7℃.d(半冬性)或2.5℃.d(弱春性);②冬前积温与冬前主茎叶龄和冬前每叶积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冬前积温每降低100℃.d,冬前主茎叶龄约减少0.9片(半冬性)或1.0片(弱春性),每叶积温减少5.0℃.d左右;③随冬前积温的降低,幼穗分化进入单棱期和二棱期的时间推迟,单棱期持续天数增加而二棱期持续天数减少,冬前积温每降低100℃.d,单棱期平均增加10.0d(半冬性)或12.9d(弱春性),二棱期平均减少15.5d(半冬性)或17.4d(弱春性)。结论为,符合冬前壮苗叶龄指标的适宜冬前积温为550~750℃.d(半冬性)和450~600℃.d(弱春性),保证小麦以二棱期安全越冬的适宜冬前积温为650~800℃.d(半冬性)和550~700℃.d(弱春性),从叶龄指标和安全越冬两方面考虑,河南省小麦适宜冬前积温范围为650~750℃.d(半冬性)和550~600℃.d(弱春性)。  相似文献   

17.

The phenology of the black currant leaf midge Dasineura tetensi was studied for 4 years in Umea § in the north of Sweden. At least two generations per annum were recorded. Oviposition by the first generation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of June, a few days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he flowering period of black currant. Measured as accumulated day-degrees, it started at 44-69 day-degrees, using air temperatures, a threshold temperature of 7°;C and the first date when the surface of the soil was free from snow as the starting date for day-degree accumulation. A forecasting model, using air temperatures and a logistic function based on developmental rates of a Norwegian population, predicted the time of oviposition with fairly good accuracy. The temperatur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ied Swedish population appeared to be lower than those reported for an English population of D. tetensi. Oviposition by the second generation started at approximately 250-300 day-degrees.  相似文献   

18.
西峰黄土高原冬季积温变化对作物发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黄土高原西峰站1965-2005年冬季积温和1981—2005年冬小麦、苹果、梨树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积温和作物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用相关计算和典型年份对比方法探讨了冬季积温对作物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65—2005年冬季积温增加率为5.5℃·d/a,2000年以来持续为正距平,1994年以后作物发育期持续变早;冬季积温与冬小麦各发育期呈明显的负相关,最显著的是返青期,其次是抽穗期,再次是起身期;冬季积温典型偏高年份(1986、1998、2000年)均比典型偏低年(1983、1984、1988年)的发育期提前,冬小麦最明显的是全发育期提前了21d,苹果最明显的是叶变始期提前了19d,梨树最明显的是叶变盛期提前了20d。研究结果对掌握作物发育期的变化规律以及物候预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吉林春大豆生育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1−2014年吉林省4个代表站大豆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大豆关键生育期的时间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并建立当地大豆生长发育速率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大豆生长发育时空变化明显,平均而言,大豆播种和成熟日期分别为5月4日和9月24日,全生育期143d,需≥10℃活动积温2640.8℃?d,吉林省东部地区大豆主要发育期偏晚,生育期内平均气温与活动积温均偏低。吉林大豆主产区在20世纪90年代气温出现突变,大豆生长季气温明显升高(P<0.01),5−9月气温平均增长速率为0.34℃•10a−1,大豆出苗−成熟期气温平均增长速率为0.43℃•10a−1。34a间,大豆播种期、出苗期和三叶期显著推迟(P<0.05),成熟期无明显变化,营养生长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为显著,大豆生育期逐渐缩短(P<0.01)。大豆生长发育速率与平均气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随着气候变暖,大豆生长速度加快,总体上,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每升高1℃,大豆生长发育速率增加2.8%,生育期缩短约5.4d。  相似文献   

20.
以籼粳杂交晚稻品种甬优2640为研究对象,于2012、2013年在金华市进行分播期机插晚稻试验,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播期对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该品种在机插栽培方式下在研究区的最迟适宜播期.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推迟晚稻全生育期呈先缩短后延长的变化趋势,播种-齐穗天数在秋季冷空气影响早的年份表现为先缩短后延长,冷空气影响晚则表现为全生育期缩短;(2)甬优2640表现出杂种优势,最大产量达9964.5kg/hm2,最大群体颖花量达44512.5×104/hm2;(3)晚稻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播期对结实率影响最大,结实率为产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播期对群体颖花量影响较小,对千粒重基本无影响;(4)晚稻孕穗抽穗期遇低温其育性降低,但具有一定的低温耐受能力,齐穗前25d内23℃负积温是结实率最敏感的低温因子,齐穗前23℃负积温≤16.6℃·d能够保障晚稻稳产;(5)以80%保证率下的23℃负积温≤16.6℃·d的终日日期作为安全齐穗期,机插晚稻甬优2640最迟适宜播种期为6月29日-7月2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