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中高海拔旱地玉米熟期类型划分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寿阳县为代表的山西省中部高海拔地区,旱地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使用适宜熟期类型的品种,是种植成败的关键。因种植地域的差异,所用玉米杂交种的熟期类型在中早熟至中晚熟范围内变动,个别地区也能使用早熟类型。如何准确地掌握所用品种的熟期类型,必须选好划分指标。多年试验研究表明,植株叶数、播种至成熟天数、播种至成熟生育期内≥0℃的积温是熟期分类的形态指标、生育指标和生态指标,而植株叶数是最易识别和掌握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5个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生育期明显缩短,株高降低,产量结构各因子也随播期的推迟而呈明显减少趋势。苏北地区中熟中粳品种安全播期6月29日之前,迟熟中粳在5月上中旬播种可以正常成熟,早熟晚粳于5月上旬播种能够成熟,中熟晚粳在播种期范围内,均不能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夏玉米品种脱水类型与机械粒收时间的确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璐璐  明博  谢瑞芝  王克如  侯鹏  李少昆 《作物学报》2018,44(12):1764-1773
黄淮海一年两熟模式下玉米成熟和熟后籽粒脱水的热量资源紧缺, 是制约机械粒收在该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尝试建立黄淮海一年两熟制地区玉米机械粒收适宜品种筛选和以授粉至生理成熟积温和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为指标, 运用双向平均法将参试品种划分为晚熟高含水率(I)、早熟高含水率(II)、早熟低含水率(III)和晚熟低含水率(IV)4种类型。基于玉米生长进程及籽粒含水率动态测试, 估算不同品种播种至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28%、25%)所需活动积温, 以黄淮海区夏玉米常年播种日期为起点, 结合历史气象资料的累积计算, 利用地统计分析技术明确不同类型品种适宜机械粒收的时空分布规律, 建立适宜机械粒收时期的预测方法, 为机械粒收在黄淮海区域推广提供指导。选择27个主推品种, 播种至籽粒含水率下降到28%、25%所需要积温分别为, 类型I 2982°C d、3118°C d, 类型II 2770°C d、2873°C d, 类型III 2729°C d、2845°C d, 类型IV 2860°C d、2980°C d。类型III品种降至28%、25%含水率时间分别较类型II品种早2~3 d、约2 d, 较类型IV品种早7~9 d、7~10 d, 较类型I品种早13~17 d、16~17 d。各类型品种籽粒由28%含水率降至25%水平, 所需时间约6~8 d。在当前玉米种植模式及下茬小麦适期播种条件下, 黄淮海南部的豫南、皖北地区, 各类玉米品种均能满足籽粒脱水至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的要求, 而在黄淮海北部、关中西部以及山东半岛地区, 现有品种很难降至适宜含水率, 需通过选择早熟和籽粒脱水快的适宜品种加以实现。本研究建立的以积温预测籽粒含水率动态变化及其适宜机械粒收时间的预测方法, 为各地合理配置玉米粒收品种、确定适宜机械粒收时间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鲁南地区夏玉米产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7年在临沂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以早熟玉米品种华美1号、登海518和中熟玉米品种登海605、郑单958为材料,分期播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夏玉米产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2种熟期玉米生育期均缩短。6月17日播种比6月10日播种的早熟夏玉米产量略降低,播种期再推迟,早熟夏玉米产量显著降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中熟夏玉米产量显著降低,日均温、平均土壤温度和气温日较差均降低,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均减少;气象因子对早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有效积温>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平均土壤温度>日均温>降水量,气象因子对中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有效积温>日照时数>日均温>平均土壤温度>气温日较差>降水量。生产上,鲁南地区中熟夏玉米适宜播期在6月10日左右,早熟夏玉米品种适宜播期在6月10日至6月17日,夏玉米在麦收后应及早播种,为实现高产和子粒机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熟期玉米品种茎秆特性及机收指标的差异,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选择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以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先玉335、鑫鑫2号(晚熟品种)和绥玉23、吉单27(中晚熟品种)为材料,于哈尔滨(第一积温带)展开试验,对其茎秆特性及机收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晚熟品种株高较低,茎节较低,收获时茎秆机械强度更小,茎秆含水量、籽粒含水量均低于晚熟品种,植株整体成熟度更高,籽粒机收质量更好,更适宜机械化收获。相关分析表明,茎秆性状和茎秆、籽粒含水量都会显著影响籽粒机收质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收获时茎秆第3节压碎强度、第7节穿刺强度及茎秆、籽粒含水量与籽粒机收质量关联度最强,影响最大。为保证玉米正常成熟,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机收质量,中晚熟品种更适宜在哈尔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承德市阶梯式气候类型资源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德市位于冀北山区,属于多元型农业生态气候类型区,适宜种植春玉米从极早熟到晚熟多种熟期类型,是我国在一个地市级地域内涵盖12个类型熟期玉米生产不可复制的地区。承德市农科所从1949年建所以来,紧紧围绕这一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开展玉米等农作物品种创新科研工作,并取得重大成果,对我国春玉米农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遭受洪涝灾害后,在武汉沿江平原地区,选用8个杂交玉米品种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分设4个播期进行救灾补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7月中旬播种可选用生育期中熟的登海9号、蠡玉16等杂交玉米品种,7月25日播种的可选用中农大451、宜单629、郑单958等中早熟品种,因灾推迟到7月底播种的可选用正大12、浚单20等早熟品种,迟于8月上旬播种只能收获鲜穗或鲜子粒。  相似文献   

8.
玉米品种京单841京单841是1986年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黄粒玉米单交种,组合为京02×矮京06。1991年由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北京地区的生育期为115d,属中熟种,若推迟至5月下旬或6月初播种,105d左右即可成熟...  相似文献   

9.
明确内蒙古中熟区不同玉米品种光合效率、青贮产量及品质的差异性,为筛选适宜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种植的中熟青贮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系统分析了先玉335、利禾1号、东裕120、金创998、京科青贮301和种星青饲1号6个玉米品种关键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特征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青贮收获期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各品种的各项光合指标变化规律均表现为抽雄吐丝期>大喇叭口期>灌浆初期>灌浆中期。各品种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种星青饲1号、先玉335和利禾1号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玉米品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较平缓,其生物产量均达到了20 100kg/hm 2以上,品质优良,综合各玉米品种的光合特性、产量以及品质分析得出,种星青饲1号、先玉335以及利禾1号3个品种作为内蒙古中熟区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0.
玉米高产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辽宁省中熟、中晚熟品种较晚熟品种更具优势且有增产趋势.中熟玉米品种遇到春季干旱可以推迟播种,遇到秋吊可以提早成熟,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光热资源,使籽粒达到充分的生理成熟,提高产量和容重,使粮食的商品品质优良,减少水玉米的再次出现,对辽宁省的自然条件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高产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辽宁省中熟、中晚熟品种较晚熟品种更具优势且有增产趋势。中熟玉米品种遇到春季干旱可以推迟播种,遇到秋吊可以提早成熟,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光热资源,使籽粒达到充分的生理成熟,提高产量和容重,使粮食的商品品质优良,减少水玉米的再次出现,对辽宁省的自然条件是合适的。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明确影响中熟玉米品种产量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12.
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及玉米品种的熟期、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和产量潜力等进行科学品种布局,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选用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熟期类型,共13个玉米生产主栽品种,通过测定籽粒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研究并明确了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旨在为生产品种布局提供参考和指导。试验结果表明:产量、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在不同熟期类型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表现为中晚熟(13,813.0 kg hm^–2)>中熟(12,970.4 kg hm^–2)>中早熟品种(10,729.0 kg hm^–2),中晚熟分别较中早熟和中熟品种增产28.7%和6.5%。平均灌浆速率表现为中早熟(0.034 g 100-grain^–1℃^–1)>中熟(0.031g 100-grain^–1℃^–1)>中晚熟品种(0.027 g 100-grain^–1℃^–1),生理成熟后的平均物理脱水速率表现为中熟(0.027%℃^–1 d–1)>中早熟(0.025%℃^–1 d–1)>中晚熟品种(0.018%℃^–1 d–1)。中早熟代表性品种京农科728的平均灌浆速率和生理成熟后的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3个熟期代表性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高38.5%和112.5%、28.6%和54.5%、28.6%和13.3%;中晚熟代表性品种京科968产量潜力最大(14,813.0 kg hm^–2),且平均灌浆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同熟期品种郑单958高7.7%和18.8%。产量与灌浆期天数、积温、平均灌浆速率和百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灌浆期天数和积温显著正相关、与生理降水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极显著负相关,生理降水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相关性不显著。综上,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不同熟期类型及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差异显著,生产中品种布局除考虑熟期外还需兼顾该特性,以更利于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应对越区种植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片面追求高产的影响,玉米生产上越区种植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杜绝越区种植,避免生育期偏长的品种,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商品质量,于2010—2013 年连续4 年在山西省早熟玉米区开展了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中熟品种虽然在一些水热条件较好的年份产量较高,但和早熟品种间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如遇早霜年份,产量和百粒重显著低于早熟品种(P<0.01),分别较早熟品种平均降低10.2%和16.3%,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的同时,出籽率和收获指数也明显降低。特早熟品种虽然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但产量较低,且成熟期较正常年份早霜提前25~28 天,约有≥10℃活动积温300~400℃没有被利用,造成光热水资源的浪费。综合考虑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安全成熟性、高产稳产性、优质以及资源高效性,早熟品种都优于中熟和特早熟品种,更适宜在该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梨树县,依据玉米病虫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了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程度以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了明确气候变化条件下,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特点,进而为气候变化条件下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2013年在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梨树县,通过田间试验调查并分析了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程度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粘虫的植株平均被率分别为中早熟组5.59%、中熟组3.23%、中晚熟组2.61%;不同熟期玉米螟的平均蛀茎率依次为中早熟组17.40%、中熟组16.51%、中晚熟组5.97%;不同熟期玉米叶斑病病级指数依次为中早熟组2.03%~10.07%、中熟组0.70%~2.73%、中晚熟组0.73%~3.09%。说明中早熟组玉米病虫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强,抗病、抗虫性低于中熟组和中晚熟的玉米品种;同一熟期的不同品种之间由于遗传特性也表现出抗性差异。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分别为中早熟组8732.8~10273.1 kg/hm2、中熟组11507.0~13724.0 kg/hm2、中晚熟组11684.5~12722.6 kg/hm2。产量表现以中熟组和中晚熟组明显高于中早熟组,说明在吉林省中部地区早春低温、高湿,生长季节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种植中早熟品种病虫害发生较重,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及其密度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万泽花  任佰朝  赵斌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作物学报》2018,44(10):1517-1527
研究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及种植密度的调控作用, 以期为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籽粒机收提供科学依据。2016—201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玉米科技创新园, 种植早熟玉米品种登海518 (DH518)、衡早8号(HZ8)和中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 (ZD958)、登海605 (DH605), 设60 000、75 000、90 000株 hm -23个种植密度。结果表明, 早熟品种DH518、HZ8较中晚熟品种ZD958、DH605灌浆期短, 产量低。4个品种生理成熟时的籽粒含水率与其生育期相关性不显著, 早熟品种籽粒后期脱水速率快, DH518和HZ8从籽粒达最大含水量到生理成熟的脱水速率均值较ZD958和DH605两年分别高0.015% °C -1和0.014% °C -1。相关性分析显示, 籽粒脱水速率与灌浆速率相关性不显著, 生育后期籽粒含水率与茎鞘、叶片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 与苞叶、穗轴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种植密度的增加, 不同品种籽粒灌浆期缩短, 平均灌浆速率降低, 籽粒生理成熟时的含水率降低。合理增加种植密度能够显著提高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建立玉米籽粒脱水模型是分析不同品种籽粒脱水特征、为产区筛选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重要理论工具。东北冷凉区是重要的早中熟玉米产区,该地区秋季降温快,霜期早,收获时籽粒成熟度差和含水率偏高是制约玉米机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2021-2022年对东北冷凉区典型的早中熟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3号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利用播期模拟不同气象条件对籽粒田间干燥过程的影响。采用全播期及部分播期等不同建模策略,构建品种籽粒脱水模型,分析不同策略下脱水模型的精度差异,探明快速构建品种脱水模型的方法。结果显示,采用不同建模策略构建的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3号的脱水模型,随着参与建模的播期数增加,模型参数和模拟精度无显著差异,模型参数变异性逐渐缩小。利用不同策略建立的模型在东北春玉米区3个站点检验,模型精度无明显差异。利用分期播种方式可构建稳健的品种模型,在年际间、区域间均具有稳定的预测精度,为评价玉米品种的机械粒收适宜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7.
江淮下游地区水稻品种生产力纬向差异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种植的代表性水稻品种类型为材料,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于江苏沛县(34.7°N)、东海(34.5°N)、宿豫(34.0°N)、建湖(33.4°N)、扬州(32.4°N)、昆山(31.3°N) 6地分别设置5个播期试验,系统研究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的纬向差异,并探讨了江苏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结果表明,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在纬向与播期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产量(Y)与播期(t)可用Y = at2+bt+c拟合,因方程a、b取值不同,产量与播期的关系可分为3种,且在温光条件不同的地区或年份间转化。迟熟中粳类型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具较强优势,适宜种植区域较广。但随着品种熟期的进一步推迟,晚粳类型品种的丰产性指数(Pi)下降,稳定性指数(Si)上升,丰产性与稳定性均有变差趋势。杂交中籼两优培九产量丰产性较好,仅次于迟熟中粳类型品种,产量稳定性仅高于早熟中粳类型品种。与早熟类型品种相比,偏晚熟类型品种在丰产性和稳产性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根据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江苏省不同稻区常年温光气候条件,划分为适宜种植区、亚适宜种植区、可种植区和不宜种植区来确定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苏北、苏中、苏南稻区分别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类型品种为主体,兼作生育期相近的类型品种;杂交中籼类型品种仅适宜于江苏西部丘陵稻区。江苏淮北稻区以早播为宜,苏中、苏南稻区强调适期播种,过早或过迟播种均不利于提高产量。在确保安全生育成熟的前提下,选用偏迟熟类型品种及在籼粳同季兼作地区扩种粳稻均有利于提高水稻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明确种植甬籼15等早熟早籼稻品种对双季稻生产的贡献,在浙江省双季稻主栽区以早熟早稻品种甬籼15、中熟早稻品种中早39和连作晚稻品种甬优1540、浙粳96为材料,研究分析不同熟期早籼稻品种搭配相同连晚品种的双季产量及效益。结果表明,同期播种的甬籼15成熟期比对照品种中早39早3~8d,甬籼15+双季模式较对照中早39+双季模式每667m2平均增产稻谷44.5kg、增效135.9元,种植甬籼15等早熟早籼稻品种可实现双季的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9.
李光宗 《种子科技》2010,28(10):30-31
<正>(上接第9期第38页)3玉米三系在云南中海拔地区一年两季选育技术3.1玉米三系材料的来源育种材料可以从现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玉米杂交种和当地种植的玉米地方品种中播种选择单株而得来。无论选哪种类型的基本材料,都要选择生长健壮、抗病性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单株(穗)进行自  相似文献   

20.
玉米机械籽粒收获被认为是继玉米单粒播种之后又一次玉米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为筛选出适合豫北种植、综合农艺性状好、产量高、适宜机械化籽粒直收的玉米新品种,2022年进行了7个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豫北地区机械直接收获籽粒的品种为MC812。其籽粒含水量(24.84%)在9月30日即已达到籽粒直收标准。虽然其产量(12 930.0 kg/hm2)比豫单888、京农科736略低,但考虑到收获后的晾晒成本及下茬作物小麦适期播种等因素,玉米品种MC812为最佳选项。为规避气候因素、病虫危害等对单一品种带来的潜在风险,播种时可选择玉米品种MC812搭配种植京农科736、豫单8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