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颗粒饲料通常用于养殖鱼虾、肉仔鸡,也有用作猪、牛饲料的。但是,人们往往不用颗粒饲料喂蛋鸡,原因是颗粒饲料适口性强,鸡易过量采食而增加饲料成本,也容易使鸡产生过肥现象。为探讨颗粒饲料对蛋鸡的饲喂效果,我们于1986年7月在本公司试验场进行了与粉料的对比试验。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鸡的选择与分组试验选用65周龄的北京白鸡400只,随机均分成对照和试验两组。 1.2 对照组和试验组的饲粮配方相同(%):玉米60.44,豆粕17,国产鱼粉1.5,进口鱼粉6,麸皮7,骨粉1,石粉7,多维素0.01,微量元素0.05;营养成分:代谢能2766大卡/公斤,粗蛋白17.1%,磷0.6%.对照组用粉状料,试验组用颗  相似文献   

2.
颗粒饲料是将配合好的粉料经机械压制而成的圆柱状饲料。用颗粒饲料喂家兔,有以下优点: 1.适口性好 颗粒料在加工过程中,使淀粉糊化,产生一定的香味,能刺激家兔食欲,增加采食量。据测定饲喂同一种配方的饲料,颗粒料比粉料多采食10%~  相似文献   

3.
1.颗粒饲料。一般颗粒饲料的直径为2.5~8毫米,长为5~10毫米,可直接投撒于鱼池饲喂。喂前需检查饲料是否变质,如发现饲料受潮,需晾晒后再使用。2.饼类饲料。用这类饲料喂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点,草颗粒是反刍动物的最佳饲料形式.用农作物秸秆和鲁梅克斯K-1鲜草制成草颗粒喂育肥牛试验;试验表明:1.鲁梅克斯K-1颗粒化后,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单位体积重量是精饲料的2倍,是铡短玉米秸秆的20倍,高于其它类型的饲料.2.经30天的饲喂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牛均无发病,生长正常,饲喂颗粒饲料的牛在30天内比对照组多增重4.32千克,平均日增重高于134克,即提高增重9.52%.饲喂颗粒饲料牛的饲料转化比提高8.68%.3.经测定牛采食普通饲料的时间每次为60~90分钟,时常有剩下的秸秆或粗料,而采食颗粒饲料的时间每次为45~60分钟即可完成,采食时间缩短约30~50%.试验中还可发现,采食颗粒饲料牛食欲很好,进食速度较快,表现颗粒饲料对动物的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5.
<正>经常会有养殖户反映,鸡采食饲料时光吃细软料,料槽底部剩余很多大颗粒饲料,到底是何种原因引起鸡不采食大颗粒料。笔者根据以往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仅供养殖朋友参考。1饲料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一是饲料厂制粒过程存在一些问题,造成鸡只不爱采食;二是养殖场在自身加工过程中,筛片破损,造成一些玉米粉碎颗粒过大,或者根本未粉碎,直接混入饲料内,鸡习惯了长期吃碎料,突然颗粒变大,不爱采食,造成剩大颗粒。解决办法:料厂严格按照标准  相似文献   

6.
确保蛋鸡育雏初期发育良好的关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鸡育雏育成期生长发育状况直接影响产蛋成绩,衡量雏鸡和青年鸡发育程度的主要指标有体重和胫骨长度,五周龄体重和产蛋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雏鸡和育成鸡阶段体重差,还会导致免疫效果差,死亡率高,胫骨长度作为衡量鸡骨骼发育程度的指标之一,在养鸡业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现就育雏初期如何确保雏鸡发育良好提几点看法:1饲喂高质量的饲料在育雏4周龄内饲喂颗粒状饲料比粉状饲料效果要好。有些鸡场饲喂2周左右的肉雏鸡颗粒饲料(肉鸡饲料营养水平较高),雏鸡阶段一般不限制饲养,自由采食。在饲喂技术上也有讲究:少喂勤添,每日至少喂6次,每次喂料后…  相似文献   

7.
处在生长阶段的鸡,因生长速度快,如任其自由采食,常会引起体重过大、过肥、性成熟过早、产蛋量低、蛋小、易患疾病、饲料消耗大等不良后果。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提高鸡的产蛋量和蛋的合格率,特别是保持种鸡良好的体况和繁殖性能,降低饲养成本,生产上常采用限制饲养。 一、限饲方法 1.数量限饲法:这是一种传统限饲法,做法是喂平衡日粮而在饲料喂量上加以限制。限饲量依据鸡的品种、体重变化情况和气候条件来确定,一般为自由采食量的20%~30%(即给料量为自由采食量的70%~80%)。这种限饲法在鸡的生长期可节省16%的饲料,鸡体重可降低11%,性成熟期推迟约  相似文献   

8.
颗粒饲料是配合饲料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料形。在西欧,颗粒饲料的生产占全部配合饲料的60%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颗粒饲料的比重也在增加。 颗粒饲料与粉状饲料相比,优点是:减少采食过程的浪费;便于贮存、包装和运输;动物采食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少;由于制粒过程中蒸气和压力的作用,提高了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因  相似文献   

9.
1.颗粒饲料:鱼类颗粒饲料的直径通常为2.5~8毫米,长5~10毫米,可直接投撒于鱼池饲喂.喂前需检查,如饲料受潮不要再直接投喂,而要先将其晒干,然后再投喂;如饲料变质则不宜再饲喂,以防鱼类食后发生中毒.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肉用型鸡的生产性能(同时降低饲料消耗),许多国家从60年代开始就从事研究和改进肉用型鸡的限制饲养。肉用型鸡必需限制饲养的依据是,肉鸡不爱活动,产蛋率不高,采食饲料数量大,而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饲料消耗较少。充分地采食饲料,导致鸡的活重增加(主要由于蓄积脂肪),这又降低了肉鸡的产蛋性能。产蛋的饲料消耗一般也是高的。研究和应用肉用型鸡专门的饲养制度的基础是昼夜饲料标准,而饲料标准要依据鸡的年龄、生产性能、活重和饲料中营养物质(粗蛋白和代谢能)的含量来调节。  相似文献   

11.
1.颗粒饲料:一般颗粒饲料的直径为2.5~8 毫米,长为5~10 毫米,可直接投撒于鱼池饲喂.喂前须检查是否变质,如受潮须晾晒. 2.饼类饲料:用这类饲料喂小鱼宜敲碎、浸泡、磨浆后投撒,喂中到大鱼将其浸软即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养鸡》2004,(1):19-19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1.适时开食 小鸡出壳后12-24小时即可开食,前3天内,喂给浸过的碎米或小鸡饲料。将碎米或小鸡饲料撒在塑料布上,让雏鸡采食,从第5天起可拌入适量的青绿饲料,让鸡自由采食。3周龄内每天喂6-8次,3周龄后每天喂4-6次;并给清洁饮水,也可在饮水中加入0.1%的高锰酸钾任鸡自饮。  相似文献   

13.
鸡主要通过饲料颗粒大小挑食。因此,要确保鸡采食充足,就必须将饲料加工成最适宜的大小。这要求饲料厂特别注意。 粉碎可克服混合不均、大小不一致和组分易分离的缺陷。但饲料磨得太细有时会极大减少鸡的饲料消耗。低饲料消耗可通过制粒加以避免。颗粒饲料使饲养更容易、更快,并增加动物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加快(表1)。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配方相同的膨化饲料和硬颗粒饲料饲养鲤鱼[初均重(55.44±0.09)g],日投喂率分别为2%、3%、4%,每天投喂6次。实验结果表明,投喂膨化饲料的鲤鱼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较投喂硬颗粒饲料的显著增加(P<0.05),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均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膨化饲料的鲤鱼全鱼鱼体的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较投喂颗粒饲料的显著降低(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投喂膨化饲料组鲤鱼的蛋白质消化率、干物质消化率较投喂颗粒饲料显著增加(P<0.05),能量消化率极显著增加(P<0.01)。投喂率对鲤鱼的全鱼鱼体成分、营养成分生物利用率没有影响。4%投喂率鲤鱼的特定生长率较2%、3%都显著增加(P<0.05)。加工工艺和投喂率二者的交叉作用对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有显著影响(P<0.05)。鲤鱼在每天投喂6次时的最佳投喂模式是日投喂4%的膨化饲料。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有部分鸡场使用进口颗粒饲料养鸡.一般说来,这种饲料有一定的优点:1.根据其营养成分说明,营养浓度较高,各种营养成分相对比较平衡,适合鸡的营养需要;2.饲料内含一些药物,能预防一些鸡的常见病;3.饲料颗粒大小因生长阶段而异,适合不同阶段鸡只的要求,故采食量较大;4.颗粒饲料可避免鸡只采食时挑剔而造成的营养不平衡;5.使用方便,减轻工人自配饲料的劳动强度等等.但使用进口饲料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1养鱼饲料的投喂方法 鱼类颗粒饲料的直径通常为2.5~8.0毫米,长5.0~10.0毫米,可直接投撒于渔池饲喂。饲料受潮不要直接投喂,要先将其晾干或晒干,然后再投喂。如饲料变质则不宜再饲喂,以防鱼类食后中毒。  相似文献   

17.
开食过早会因饮水不足而出现代谢障碍和自体中毒,一般当鸡群中1/3的雏鸡有觅食行为时开食为好。饲料要分次饲喂,等到前次饲料完全采食干净后再喂给新饲料。因鸡喜欢采食颗粒饲料,不断供料会使底部粉料采食少,而粉料中维生素、矿物质多,长期不间断供料会因采食维生素、矿物质偏少而出现营养缺乏症。雏鸡在孵化和运输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脱水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一、猪 1.在肥育猪配合饲料中添加2%的艾,实验组比对照组采食量减少3.8%,体重增加9.6%,饲料利用增加12.1%。 2.在妊娠母猪饲料中添加3%的一年艾,从产前3~5天到产后45天给予,其仔猪从10日龄给予颗粒饲料,让其自由采食。结果,仔猪死亡率和白痢发生率下降,体重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9.
1 白痢 将鲜洋葱捣烂后按20%的比例混于饲料中,充分拌匀,让鸡自由采食,连喂2~4天,治愈率在83%以上。  相似文献   

20.
1原粮喂鸡有些养鸡户习惯用玉米或高梁等粮粒喂鸡,这样做既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又对鸡有害无益。原因是鸡的消化道很短,喂粉料消化率也只有65%,若喂粮粒消化率会更低。另外,直接用粮粒喂鸡,增加了鸡消化道的负担,日久易使鸡患病而影响产蛋。正确喂法是,将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