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5年4月23日,也即南京解放56用年的这一天,由南京市农林局主办,南京市桑茶果技术指导站、南京茶叶行业协会、南京电视台《农林时空》栏日、南京雪松茶业有限公司协办,南京十都影视文化策划有限公司负责策划的“中国南京2005雨花茶节”在南京白马公园农业广场隆重举行。茶节活动安排有:8点30分为开场歌舞,9点是中国南京2005雨花茶节开幕式、雨花茶原产地标识揭牌仪式、雨花茶金银绿三色新包装揭牌仪式、雨花茶质量评比颁奖、雨花茶诚信销售宣言:9点40分进行万人签名,9点45分领导和来宾参观雨花茶坊,lO点有文艺表演、雨花茶茶艺表演、极品雨花茶拍卖、万人共品雨花茶、雨花茶现场炒制表演等项目。通过参观,笔者觉得茶节有几个显著特点,同时笔者也有几点粗略思考。  相似文献   

2.
海宁 《农家致富》2010,(13):25-25
5月21~24日.为期4天的“中国南京2010雨花茶上海展会”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这次展会借世博会的东风.利用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的舞台.围绕“雨花茶走进世博、走进上海”的主题.通过举办专场推介会、万人共饮雨花茶、雨花茶茶文化介绍、雨花茶现场展示展销等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3.
海宁 《当代农业》2010,(13):25-25
5月21~24日.为期4天的“中国南京2010雨花茶上海展会”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这次展会借世博会的东风.利用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的舞台.围绕“雨花茶走进世博、走进上海”的主题.通过举办专场推介会、万人共饮雨花茶、雨花茶茶文化介绍、雨花茶现场展示展销等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4.
庄晨 《农家致富》2023,(6):12-13
<正>冶山街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北部,曾是全市欠发达街镇之一,辖8个行政村(涉农社区),有农业人口4.2万人,耕地面积11.9万亩。近年来,冶山街道坚持做强江淮分水岭富硒籼米和金陵野菜两大主导产业,培育有机雨花茶特色产业,构成了“一核两心三区六基地”的农业产业格局。“一核”为8000亩农业园区核心区,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茶道文化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发展,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饮品,雨花茶作为绿茶的一种,近年来受到市场的青睐程度逐渐升高,雨花茶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广泛。在茶叶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平山雨花茶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雨花茶品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南京雨花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生态雨花长远规划的要求,对近几年来建设生态雨花的基本做法、经验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从建设生态雨花的基础、意义、总体目标、指导思想以及分阶段实施计划等方面阐述了区域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在实施生态雨花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是放在环境治理和大力实施“绿色雨花”发展战略的对策,同时强调在建设中要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和保护好生态环境资源,着力营造环境优势,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最终实现把雨花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区域环境优美、山水环绕、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四季有花、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新区。  相似文献   

7.
“名泉”剖议江西婺源茶厂王广彬“名泉”分别开说:名,是出名,名冠天下。泉,是从峡谷岩隙中,长年不断、涓涓流出的活水。俗称山骨水、合二而一,就叫“名泉”。“茶为水之神、水为茶之体。”有好茶而无好水,茶难以发其香;有好水而无好茶,水难以显其灵。好茶好水互...  相似文献   

8.
关于“点茶”“点汤”之衍义浙江省杭州市赵天相“点茶”“点汤”这两个茗事术语出现于宋代,它们的本义是指茶、汤的调制,即茶水煎煮沏泡技艺。唐宋盛行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炙烤碾细.然后烧水煎煮,元明后大多已改为散茶沏泡,但其共同点均要掌握好茶水的沸度,不使...  相似文献   

9.
明人罗廪的《茶解》云:“煮茶须甘泉”。从唐代至今的茶叶专家、学者在论茶时,差不多都提到了泡茶的“择水”问题。茶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强调了好茶必须用好水来烹煮:“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在山水中又特别注重了泉水:“其山水拣乳泉石池瀑流者上。……使新泉涓涓然酌之”。他在考察、研究、总结茶叶产地、栽培、采制、器具、煎煮等茶技时,登山涉水,沐雨栉风跑遍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的长江两岸和浙江、陕西、广西部分地区,对所到之处的泉、江水进行煮茶品评。建国后,特别是七十、八十年代,笔者因用党史人…  相似文献   

10.
新茶上市话泡茶李盛仙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一天到晚离不开茶,但怎样泡壶好茶却知之甚少。要泡一壶好茶,不仅要有好的茶叶、好的水和一付适当的茶具,还要有泡茶的技巧。我国人民对泡茶十分讲究。古有“煎茶四要”、“试茶三要”规则,强调泡茶不仅要择水,还要讲究烹调得...  相似文献   

11.
杭州泉话     
杭州是名茶之乡,俗话说,“好茶需好水”。这是因为茶与水的关系至深,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质,中国人历来很讲究泡茶用水,尤其是古代文人雅士更是对佳水孜孜以求。古人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也就是认为“清轻甘洁”的泉水最宜泡茶。作为“茶都”的杭州,同样名泉荟萃,宜茶之水很多。宋人耐德翁在《都城纪胜》书中说:从五代吴…  相似文献   

12.
张献庆 《农业考古》2005,(2):300-300
一日,朋友至鄙人“春雨茶叶店”小坐。见友前来自是不亦乐乎,忙沏上一杯上好的浙江武义高山有机茶热情款待。朋友细品轻闻,脸露微笑对高山天然有机茶赞不绝口,并称此茶色、香、味、形俱佳,然唯叹好茶并无好水泡,正所谓“茶性必发于水”。朋友所言之水,乃茶圣陆羽所说“山水上,江水中……”大自然中的山水溪泉,这说明水对茶的重要影响。鄙人对此并无深究,只知上海自来水之氯气甚浓,现已直逼黄浦江上游吴淞江取之。据报载,已达直接饮用水标准。但经水厂处理,仍非理想的泡茶用水。除非要有“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似的那份“活水还需活水烹”的闲情雅兴,方能泡出一杯有好水、好茶、好品味的上乘之茶。不过。茶逢知己话就多。由品茗“斗茶”话“斗水”又延伸至“斗联”。朋友说不论何水泡茶,何不“斗联”助兴。鄙人问友何以“斗”之。友说,以前曾有台湾人士在网上出一上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此联顺读倒读均为同句同意,你何不借此上联以“茶意”应对。  相似文献   

13.
正南京农垦集团青龙山林场青泉茶厂是"雨花茶"的原产地保护单位,那里生产的"宝石花"牌极品雨花茶和精品龙雾茶,汤色清澈、醇香淡雅,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曾于2010年被选送到上海世界博览会参展。李桂林,是极品雨花茶和精品龙雾茶的研制者。人如其茶,李桂林从一个普通的炒茶工历经磨练,成长为一流制茶能手。茶厂的管理者,却淡泊名利,时常守着200多度的炒茶锅,练习杀青、揉捻、烘干、整形等炒茶技术。这样的练习,在她28  相似文献   

14.
被冠誉“中国黑莓之乡”称号的江苏省南京市溧阳县白马镇.地处溧水县城东南,总面积153.7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是南京市“三城九镇”重点建设镇之一.也是江苏省98个重点中心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08,(9):F0003-F0003
桐庐产茶,历史悠久,三国时代的“桐庐录”中就有记述“武昌、庐江、晋陵好茶,而不及桐庐”。宋·范仲淹作《潇洒桐庐郡》注:“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赞喻了古时桐庐的山、水、茶。目前全县共有茶园3800公顷,其中名茶“雪水云绿”生产基地2900公顷,  相似文献   

16.
乡村茶思     
朱群英 《农业考古》2004,(4):113-113
每次回家都要带点茶叶给我的父亲,谈不上好丑,极普通的新绿茶而已,也应了父亲所说的“有点茶味就行。”我想,这大概便是“粗茶淡饭”中的“粗茶”吧。家乡的茶多泡饮,也就是日本一位学者所说的“自然主义的茶”了。  相似文献   

17.
醉茗漫侃枇杷茶陈柏青又是一年好风景。正绿肥红瘦,更细雨斜风。我造访山乡,道是休闲,实为探朋会友享口福──醉饮枇杷茶。只闻醉酒,何来醉茶?很多人都唱过“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有几个品过“龙门清泉水,崇庆枇杷茶”?农业出版社《茶树良种繁育》一书称之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媒介,也是海峡两岸和对外传统文化交流的内容。 茶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高雅饮品。苏东坡曾赞美:“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绝句。中国人好茶,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送礼,以茶谈心,饮茶保健。总之,人们生活中都离不开茶。 在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中,茶叶饮用量远远高于咖啡和可可,而居于首位。而我国正是茶的故乡。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公。”神农氏是我国古代传说的三皇…  相似文献   

19.
甘良华 《农业考古》2005,(4):102-102
中国人与茶结缘,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在历经数千年嬗变演进之后,人类对茶的利用,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最早从食用、药用发展到饮用。陆羽在《茶经》第一章茶之源中写道:“茶之为用,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热渴、凝闷……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这里告诉我们,人在饮茶时把自己与自己的精神联系起来.“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这也是“以茶悟道”的最初注释了。  相似文献   

20.
刘菁 《今日农村》2002,(4):9-11
中国“国饮”为何物?茶也。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曰“琴棋书画诗酒茶”。无论至俗与至雅,中国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茶。“叶羞雾含轻抖出,香借风送得雨还”———倘若品茗闻香时能见此情此景,我心足矣。对茶的偏爱使我认识了“得雨活茶”,因“得雨”又知道了景德镇有个德宇集团。“得雨”的灵气中国茶之灵气离不开一个“水”字。“西湖龙井”中的“井”、“庐山云雾”中的“雾”,莫不沾连着“水”意。“得雨活茶”,只小小一个“雨”字便平添了烟雨朦朦、叶羞含雾的茶之境界。“得雨活茶”进入人民大会堂成为特供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