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分析应用遥感资料测量土壤水分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反演土壤水分的表观热惯量模型,研究了一种可以应用FY-3A数据反演土壤水分的方法。根据一实例,结合实测数据,拟合出表观热惯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模型,并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应用此种方法反演辽西地区春季的土壤水分状况,在0~20 cm土层内具有较高的精度,而在30 cm以下土层的精度较低。据此找到一种适用于FY-3A数据的土壤水分实时监测方法,可为今后运用FY-3A数据反演土壤水分提供一套可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较好地研究郑州市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分别在高植被覆盖度期采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模型,在低植被覆盖度期采用表观热惯量模型反演郑州市土壤水分,结果表明,郑州市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北部区域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海拔高的山地高于平地,山区的垂直变化明显;使用此种方法获取的地表土壤水分信息可以表征地表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MODIS数据监测大面积土壤水分与农作物旱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泽林  覃志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84-4787
[目的]更好地利用MODIS数据监测大面积土壤水分与农作物旱情。[方法]在叙述MODIS传感器优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MODIS数据监测土壤水分与农作物旱情的方法,讨论了土壤水分遥感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结果]热惯量法适用于裸露的土壤或作物前期生长的地区土壤水分监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法(TVDI)适用于植被覆盖度比较大地区的土壤水分监测,光谱法使用MODIS数据进行大面积、多时相土壤湿度监测是可行的,该方法从叶片光合作用和冠层温度两个方面研究了作物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论]必须加强土壤水文模型和遥感模型、遥感反演方法和数字土壤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辽西地区秸秆还田对花生产量与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西地区套作(大扁杏—花生—大扁杏)条件下,以花生品种阜花1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花生产量与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对花生产量、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二者均以秸秆覆盖还田4 500 kg/hm2时最好,该还田水平较适宜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5.
地表温度是研究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和资源环境变化的重要参数之一,为获取研究区的时空分布状况有重要的作用。对云南会泽县MODIS的昼夜两景影像数据进行辐射校正、定标等反演出地表温度图,通过31和32波段之间的波段运算显示出明显的地表温度空间差异和不同的地物类型;在已有的温度反演算法基础上,将地表温度数据引入到温度反演算法中,得出32波段反演的地表温度要高于31波段反演的地表温度,而且昼间两波段间的温度差要比夜间的两波段之间的温度差大,这是因为白天的可见光和近红外也存在辐射,而且白天的地表吸收温度比夜间高,辐射增大,导致白天的温差大于夜间的温差。利用地表实测温度数据与热红外遥感数据相结合,提高了研究区地表温度反演的精度,降低了反演难度。  相似文献   

6.
地表温度是研究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和资源环境变化的重要参数之一,为获取研究区的时空分布状况有重要的作用。对云南会泽县MODIS的昼夜两景影像数据进行辐射校正、定标等反演出地表温度图,通过31和32波段之间的波段运算显示出明显的地表温度空间差异和不同的地物类型;在已有的温度反演算法基础上,将地表温度数据引入到温度反演算法中,得出32波段反演的地表温度要高于31波段反演的地表温度,而且昼间两波段间的温度差要比夜间的两波段之间的温度差大,这是因为白天的可见光和近红外也存在辐射,而且白天的地表吸收温度比夜间高,辐射增大,导致白天的温差大于夜间的温差。利用地表实测温度数据与热红外遥感数据相结合,提高了研究区地表温度反演的精度,降低了反演难度。  相似文献   

7.
以辽西北沙地流动沙丘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水分运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土壤含水率的时间变化与降雨有密切关系,春季土壤含水率较低,为0.1%~3.1%;夏季土壤含水率较高,为2.5%~5.1%;秋季土壤含水率略高于春季,为2.2%~3.6%。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位为:0~10cm土壤含水率变异程度较大,受降雨和蒸发影响强烈;10cm~80cm变异程度相对小些;80cm~120cm土壤含水率比较稳定。流动沙丘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率受干沙层厚度频繁变化和降雨量影响显著,阴坡底含水率>阳坡底>阳坡中>丘顶>阴中。  相似文献   

8.
利用MODIS数据反演气温监测夏季高温热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亮  王和斌  延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77-4779,4817
[目的]研究利用MODIS数据反演气温来监测夏季水稻高温热害。[方法]介绍了一种新的反演我国东部地区白天气温的统计算法,并给出了一个监测2007年我国东部夏季水稻高温热害的例子。[结果]夏季在我国南部水稻的抽穗期期间,高温对水稻的产量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利用MODIS数据监测高温热害是减轻农业灾害的一个可行办法。[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我国夏季水稻高温热害的监测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方多数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生长质量不高及成活率低.该文结合辽西地区造林实际,对辽西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简述了辽西地区造林技术,以期为辽西地区生态环境的快速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三角经济区旱季土壤含水量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观热惯量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利用MODIS数据反演得到土壤表观热惯量的值与黄三角经济区6个气象站的土壤水分实测资料建立线性模型,定量反演计算土壤含水量,研究了该地区土壤含水量2003~2012年春秋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年际变化特征,并分析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通过表观热惯量方法对黄三角经济区的土壤含水量反演计算,土壤水分含量从空间分布来看,北多南少,东多西少,沿海多于内陆;从时间变化来看,土壤水分含量相对稳定,维持在0.12,9~11月略高于3~5月。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受海陆距离、地形、气候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影响较大。基于表观热惯量的土壤湿度的研究,可以反映该地区土壤水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最大似然法、马氏距离法、光谱角填图法、支持向量机法、神经网络法和最小距离法6种分类方法,对辽宁省2010年3—12月MODISNDVI数据,用该数据做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主成分数据、前5个主成分数据和2010年6—10月MODISNDVI数据等4类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研究。结果表明:6种分类方法中最大似然法、马氏距离法和最小距离法3种方法较适合对MODISNDVI数据进行信息提取,其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达82.63%、80.29%、79.17%,乔木林类型信息提取精度分别达81.91%、78.54%、80.02%;3种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的方法中6—10月数据效果较好,其总体分类精度最高达82.63%,乔木林信息提取的最高精度达78.54%。  相似文献   

12.
以豫西低山丘陵区林草复合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各种植模式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和水分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层间,各种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整体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坡位间,从坡顶至坡底,各种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在相同土层间整体上也呈增加趋势;各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水分效应不同,具体表现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苜蓿>杨树(Populus)+苜蓿>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苜蓿>苜蓿;且各林草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水分效应值均为正值,说明刺槐、杨树、侧柏和栓皮栎的根系与苜蓿根系生态位存在重叠,会对土壤水分产生竞争,但这种竞争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土壤水分自动站土壤水分常数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山东省120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所测定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测定值(简称土壤水分常数),采用ARCGIS技术、统计、成果参照对比等方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东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的土壤质地壤土类居多,达75%;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测定土壤容重0.95~1.93 g/cm3、田间持水量14.1%~40.8%、凋萎湿度1.1%~33.0%。部分台站测定的水分常数存在偏差,尤其凋萎湿度的误差最大,田间持水量误差较小,土壤容重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杨耀峰  黄毅  孔祥海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958-960,969
丘陵耕地是辽西地区典型的耕地类型,辽西地区坡耕地分布较广,约占全部耕地的77%。试验对不同坡度、不同坡向、不同茬口进行了墒情监测,结果表明,在同一坡向不同坡度时,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坡下>坡中>坡上,其中,坡上与坡下差异呈显著水平;同一坡度不同坡向时,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阴坡>阳坡,但差异不显著;同一坡度坡向不同茬口时,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谷子>高粱>玉米,其在0~15 cm土层内差异不显著,在15~40 cm土层内差异显著。该地区秋季墒情已达到了春播时的要求,因此,秋季采取保墒措施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李真  赵艳艳  魏铁霞  黄毅 《山西农业科学》2013,(11):1205-1208,1211
对辽宁西部旱作农业土壤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主要存在旱、薄、瘦三大问题,在有限的降水中,陆地蒸发和径流损失占总降水量的74.6%;不同作物农田土壤的平均耕层厚度为16.08 cm,比我国土壤平均耕层厚度(16.50 cm)低0.42 cm;按国家的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辽宁西部旱农区多数旱地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5级以下,辽西土壤问题十分严峻。该区的土壤问题直接影响着粮食产量,从辽宁西部土壤环境入手,分析辽西旱地农业的主要问题,并找寻解决的方法,对辽西地区农业环境改善及经济增长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辽西风沙地区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西风沙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质瘠薄的特点,提出了该地区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途径,包括增施有机肥、草炭改土、秸秆还田、粮食作物与绿肥作物轮作等内容,以期促进风沙地区的沙地改良。  相似文献   

17.
张兴智 《北京农业》2011,(6):135-136
为推动辽宁省喀左县花卉生产健康发展,阐述辽西地区的气候特点、区域优势、花卉生产现状和特点,提出适合喀左地区花卉生产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客观分析黑龙江省土壤水分的特点,以有效利用水资源,实现农业增产,利用黑龙江省32个气象站1981~2009年3~10月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间等气象资料和3~10月逢8观测的土壤重量含水率资料,对黑龙江全省进行土壤分区和土壤水分预报。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散失与降水、日照、风速等气象条件的变化有较大关系。利用模糊聚类法,划分出黑龙江省5个土壤水分分区;并尝试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春季土壤水分预报方程,经试验预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