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牛双犊生产研究进展郭万库(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公主岭136100)牛属单胎动物,妊娠期也很长,与其它猪鸡羊等畜*禽相比繁殖效率很低。起初,可能因为在当时产双犊不*重要,没有考虑双犊对母牛性能的影响,直至出现产双*犊对产奶量有不同影响的报导,及其对母...  相似文献   

2.
邵碧雄  叶左局 《广东奶业》2006,(3):18-18,23
近年来,我场奶牛的双胎率有上升的趋势(最近四年分别为1.77%,3.38%,3.66%,4.17%)。奶牛“一产双胎”虽然比单胎能产下2倍的犊牛,但是“一产双胎”的产死犊比例、胎衣不下、早产比例等繁殖指标明显比单胎的要高,并给奶牛场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对本场近几年产犊原始记录进行了统计,以分析双胎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1 049头3岁以上青海环湖母牦牛进行了繁殖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环湖母牦牛繁殖率为54.3%,繁活率为43.4%,自然双犊率为0.35%;母牦牛初产年龄3岁以上,其中90%的环湖母牦牛在4~6岁初产;成年适龄母牦牛一年一胎占9.89%,两年一胎占82.34%,三年一胎占7.77%,平均产犊间隔时间为722.3d;母牦牛年均产犊0.5胎,在5~14岁繁殖性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5.
牛是典型的单胎动物,通常一胎只产一犊,自然状态下双胎率仅为1%~4.6%,繁殖效率低,极大的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一胎双犊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繁殖效率,扩大种群.减少基础母牛的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母牛繁殖机理研究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工诱导可使母牛双胎率达到20%~70%。  相似文献   

6.
繁殖管理是奶牛生产的关健环节,奶牛只有经配种、怀孕、产犊后才能产奶。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1年产1胎,即胎间距(2次产犊的间隔天数)365天,减去60天干奶期,1胎的正常泌乳期为305天。低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缩短,因为低产奶牛的泌乳期较短,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经产奶牛的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产母牛完成第一胎妊娠、产犊后(通常为23~25月龄)即称为“经产母牛”。大多数母牛分娩后具有10个月的泌乳潜力,其后产奶量会大幅度减少甚至停止。产犊是产奶的先决条件,只有使经过第一胎产犊后的母牛适时再受胎、产犊,才能获得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如此循环,才能获得该奶牛应有的终生产奶量,并繁殖较多的新生犊牛,获得产奶产犊的双重经济效益。 1.母牛的产仔间隔。母牛的产仔间隔是指母牛两次分娩之间间隔的天数,又称胎间距。产仔  相似文献   

8.
牛—胎双犊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牛是单胎动物,自然状态下,其双胎率仅为1~4%。牛的双胎率受品种、胎次、季节等因素的影响。Niein等(1989)对11951次产犊情况的统计表明,双胎率为3.2%。因  相似文献   

9.
奶牛如果年产1胎,可使其产奶量增加到最大限度。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产犊间隔期往往在1年以上,延迟产犊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是较高的。繁殖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遗传缺陷;二是生理和病理的因素;三是管理上的因素。本文着重讨论奶牛繁殖的管理,希望能给奶...  相似文献   

10.
后备母猪饲养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较合理的母猪群体的胎龄结构为1~2胎母猪占生产母猪数量的30~35%,3~6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一个新建猪场从第三年开始每年母猪淘汰更新比例为25~33%,繁殖母猪群中应经常保持17%的青年母猪。一般来说猪群平均产次不超过4产才能使猪场保持高水平的繁殖成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场奶牛的双胎率有上升的趋势,最近四年分别为1.77%、3.38%、3.66%、4.17%。“一产双胎”虽比单胎产犊牛多,但是产死犊比例、胎衣不下、早产比例等繁殖指标明显比单胎要高,并给奶牛场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1数据来源与分析数据来源于我场近几年的产犊分娩原始记录,共3 2  相似文献   

12.
繁殖管理是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奶牛只有经配种、妊娠、产犊后才能产奶。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每年产1胎,即胎间距365天,减去60天干奶期,每胎正常泌乳天数为305天。奶牛适宜的胎间距范围为340—390天,适宜的泌乳期为280~330天。胎间距过短,影响当胎产奶量;胎间距过长,影响终生产奶量。  相似文献   

13.
<正> 牛是单胎家畜,一般情况下一胎一犊,只有极少数才一胎二犊,二犊以上者,更为罕见。为了今后进一步探讨双胎问题,特将我场19年(1964~1982)的黑白花乳牛双胎情况报告于后。 1.19年共分娩5748胎,其中双胎68次,占1.2%,如按年计则在0.3—2.9%。一牛一次双胎60例,占93.7%,二次双胎4例,占6.3%,故19年实产双胎的牛为64头。产犊时一般情况是二犊先后相继产出,但在本期间有二例产出时间分别间隔12和16小时。  相似文献   

14.
笔者调查了江苏省某奶牛场2004~2013年3 209头次中国荷斯坦母牛的产犊记录,探讨胎次与产犊月份对奶牛双胎率的影响;观察了2011~2013年留养的8头异性双胎母犊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奶牛的双胎率为4.4%;双胎率最多的胎次为第三胎,占26.1%,1月份的双胎率最高,占18.3%;8头留养的异性双胎母犊中有4头生殖器官发育正常,并具有正常繁殖能力,占留养的50%。  相似文献   

15.
产犊间隔(calving internal,CI)又称胎间距,即两次产犊间的时间间隔,能够综合反映奶牛发情、配种、妊娠和产犊等繁殖性能,是衡量奶牛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产犊数量的重要因素,对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最新研究显示,适宜产犊间隔与牛群泌乳能力相关,泌乳能力越高,适宜产犊间隔应越长。但是,即使中国规模化牛场产奶量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中国大多数牧场还在追求更短的产犊间隔。为此,作者对影响荷斯坦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简要阐述了产犊间隔对牛场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中国荷斯坦奶牛养殖确定适宜产犊间隔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 制定牛群的繁殖指标 编制繁殖计划,首先要确定繁殖指标。最理想的繁殖率应达到100%,产犊间隔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稳定猪鸡生产,大力发展草食家畜”的方针政策出台后,群众养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母牛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众所周知,牛是单胎动物,繁殖周期长,在自然繁殖状态下,产母犊的比例为50%。为了提高产母犊比例,增加母牛数量,我们于2003年在母牛繁育配种中应用了性别控制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母牦牛繁殖障碍综合症是玛曲是牦牛业的重要疾病这一,以流产,死胎,难产,弱犊和不育为其主要特征,据15个自然放牧点的49个牛群2-5年(1-5个产犊期)调查结果证明,在1929头次生产母牛中,有繁殖障碍综合症牛205头次(占10.63%),其中流产101头次(49.27%),死胎24头次(11.71%),难产34头次(16.59%),弱犊31头次(15.12%),不育15头次(7.32%);在生产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氯前列醇诱导牦牛同期发情的效果。[方法]选择夏河县桑科种羊场母牦牛为试验牛,采用氯前列醇注射液诱导牦牛同期发情。通过统计阶段发情率及产犊率来判断生殖激素不同处理方式对牦牛辅助繁殖的影响。[结果]首次氯前列醇注射液肌注2 mL处理后,牦牛发情率及产犊率大于第2次氯前列醇注射液肌注3.2 mL处理及第3次氯前列醇注射液肌注3.2 mL处理。[结论]通过氯前列醇处理牦牛同期发情,提高首次处理的发情率可有效提高整体产犊率,生殖激素调控藏区牦牛同期发情来提高牦牛繁育率。  相似文献   

20.
舍饲黑白花奶牛产后繁殖机能恢复状况调查奶牛产后期长短是决定养牛效益好坏的关键时期,一般认为奶牛产犊后受孕时间不超过85天,即每年产1胎可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对乌鲁木齐市周围几个主要奶牛场黑白花奶牛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母牛产犊受孕期都在120天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