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CMS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感温特性变化规律,为CMS的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蓝型油菜CMS130A为材料,于2005年秋季通过在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分期播种,研究甘蓝型CMS的育性变化、感温时期及感温临界值。[结果]高海拔地区的初花期较低海拔地区的初花期推迟10~20 d,整个花期缩短2~5 d。不同海拔高度,开花前第8天的日平均温度对130A育性影响均最大。同一不育系在海拔高度750 m时,其临界值为11.7℃;在海拔高度368 m时,其临界值为13.1℃。[结论]同一不育系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其感温临界值不同,高海拔区其感温临界值为11.7℃,低海拔区其感温临界值为13.1℃。  相似文献   

2.
以7个同质(陕2A胞质)异核不育系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及开花前5~16d气温(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对CMS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这7个不育系间MSI存在显着差异,不育系209A的MSI值仅有0.250,而不育系182A则达1.350,其它5个不育系的MSI值介于二者之间;开花前气温对不同不育系MSI影响程度不同,除不育系195A外,其它6个不育系MSI都与开花前气温有关,且气温对不同不育系雄蕊发育的影响时期亦不同.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度处理对杂种卡特兰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卡特兰杂交种进行了不同温度处理,以研究温度对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杂种卡特兰花芽未分化期开始采用25/20℃(昼/夜温度)处理能够显著地促进开花,使盛花期提前56 d,但开花率低,开花以单花为主;在萼片分化期开始采用25/20℃处理也能够显著地促进开花,使盛花期提前14 d,开花以双花为主,并且花朵显著增大;花芽未分...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分析了小麦不同生态型品种在杭州气候条件下分期播种对生育特性的影响.3年试验结果表明,自10月8日至2月8日播种的,均能正常抽穗结实,而以前三期播种的生长期较长、差异较小;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品种在3月8日,4月8日和5月21日后播种的不能正常开花结实,而强春性品种则部分能开花结实。春夏播的冬性品种幼穗分化停止在单棱期至二棱期.在不同的生育阶段中,播种至出苗、出苗至三叶和拔节至抽穗基本是积温效应,分别为100—150℃、100—130℃、和450—550℃,抽穗至开花的天数取决于抽穗后的外界温度,日平均气温如<20℃则延迟开花:开花至成熟的天数与>25℃的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三叶至拔节是各生态型品种对外界温、光反应差异最大的时期,较高的温度可缩短春性品种三叶至拔节的天数,而冬性品种则延长.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消长动态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正元  李宇峰  赵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08-2009
微粉数量在不同不育系之间、不同播期之间、不同开花时期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随着播期推迟,不育系的微粉下降速率不同,以华油1087的微粉下降速度最快。秦油2号和郑杂4号的微粉量较多,与开花前0℃以上的积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微粉数量在不同不育系之间、不同播期之间、不同开花时期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随着播期推迟,不育系的微粉下降速率不同,以华油1087的微粉下降速度最快。秦油2号和郑杂4号的微粉量较多,与开花前0℃以上的积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低温敏水稻不育系IVA育性转换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VA属低温敏感型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中期至单核花粉期,光照长度对其育性无明显影响。温敏期的平均夜温是影响育性的主导因子,其临界值是20℃,此值在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有差异;温敏期日均温临界值在低海拔点为24℃,在高海拔点略有降低。IVA的生育期感温性甚弱,在不同海拔点有较稳定的生育期。  相似文献   

8.
1.施肥时间果树的叶面施肥一般在开花前、开花期、壮果期、越冬前、缺素期等几个时段喷施.每次喷施间隔期在15天左右.不同的肥种,在不同的时期喷施效果有所差异,如硼肥、锌肥在初花期喷施,钼肥在花前喷施效果相对好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新育成的甜玉米品种浙甜10号在不同播期、不同海拔的适应性,探索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3个播期和3个种植地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变晚或者海拔高度降低,开花、吐丝变快,收获期提早,全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茎粗变细,穗上叶片数和一级分枝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茎粗在不同播期和不同海拔高度之间差异极显著,穗上叶片数和雄穗一级分枝数在不同播期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天水地区农民一直以来将黄山菊花的开花时间作为冬小麦最佳播期的物候参照,本试验探讨同一海拔高度的山菊花花期与冬小麦播期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山菊花开花盛期(50%~60%花朵展开)为天水地区冬小麦最佳播期,有效分蘖率、成穗率、越冬率最高,冬前及越冬后麦苗健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积温的文冠果开花物候期预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的文冠果物候模型,为文冠果的经营活动和旅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大东流苗圃文冠果3个遗传类型:白花类型及“金冠霞帔”“匀冠锦霞”两个文冠果新品种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进行了花期表型调查与物候的观测,结合全国文冠果主要分布区的8个省份15个地点白花文冠果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的观测数据,应用中国气象数据网上共享气象数据,对花性状与3个开花物候期进行了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析。结果(1)3个不同花色遗传类型开花先后顺序为白花类型、“金冠霞帔”“匀冠锦霞”,物候期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花序生长随0、3、5、7、10 ℃积温的变化与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结果较好;花朵数随时间和积温的变化与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较好;(2)各个地区之间同一积温指数各物候期所需积温相差不大,不同积温指数所需积温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积温指数和不同物候时期都对物候所需积温影响差异极显著,两个因素交互作用影响差异极显著;(3)5 ℃积温指数(即温暖指数)与物候期日序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花期预测;(4)白花类型文冠果3个物候期5 ℃积温的日序与经纬度、海拔呈极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各观测地点日序的回归模拟值与观测值单因素方差分析证实该回归模型可用于花期预测;(5)用克里金插值法,采用上述预测模型,绘制白花文冠果3个开花物候期的时空分布图。结论基于5 ℃积温指数(即温暖指数)建立的积温模型可用于文冠果花期预测。   相似文献   

12.
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球蛋白亚基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早熟大豆品种晋大75和晚熟大豆品种晋大53在开花后不同时期球蛋白亚基积累的变化以及其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亚基的积累规律不同,在合成积累的时间顺序上存在差异,早熟、晚熟品种水溶蛋白和盐溶蛋白的低分子量蛋白亚基(B、C、D区)在开花后15 d开始逐渐合成,早熟品种的高分子量球蛋白亚基(A′、A区)在开花后15 d开始合成,比晚熟品种提前20~25 d。晋大75水溶蛋白的剧增期在开花50~65 d,而盐溶蛋白的剧增期在开花后30~35 d和50~65 d;晋大53水溶蛋白的剧增期为开花后25~30 d和70~75 d,盐溶蛋白的剧增期在开花后30~35 d和50~65 d。  相似文献   

13.
1.本试验是1980年夏间在沈阳东陵沈阳农学院试验场田间进行。其目的在讨论高粱三尺三优良恢复系、3197B 保持系、447新选系在沈阳环境下的开花习性,以供进行杂交育种者的参考。2.在沈阳环境下,高粱由播种至开始开花需要71.07±0.96日,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3.高粱每日开花时间有集中的趋势。从总开花数看,则以3~7时为最多,占开花总数的93.79%,其中以4~6时达71.26%为开花的最盛时间。4.高粱花开放的温度是16℃~21.9℃之间最多,占总观察花数的90.98%为最适温度。过低(16℃以下)或过高(35℃以上)均不适宜。5.高粱在田间环境下,花的开放大都集中于相对湿度95%至100%之间,其间高粱花开放的最多,约占总观察花数的93.57%。饱和湿度对于高粱花的开放非但没有阻碍,而且这时开花数占绝大多数。6.高粱在温度16℃~21.9℃与湿度95%至100%时开花的最多,占总观察花数的90.86%。若温度降低,花的开放需要较高的湿度,相反,温度升高,则需要较低的湿度。7.高粱每株由开始开花至不再开花所需时间为7.4±0.6325日。在田间环境下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8.高粱开花的最盛日期及其开花数是以开始开花后的第3~7天为最多,占总观察花数的85.64%其中第4~6天为盛花期,占总观察花数的61.66%。9.高粱每植株开花的数目与品种的关系很大,即差异极显著。10.供试的高粱三个品种十五个穗中开花的次序是以穗的上部最先开放,中部次之,下部最迟。  相似文献   

14.
<正> 百日草又称百日菊,花朵硕大,色彩丰富,花形别致,花期又长,是园林中常见的夏季盆栽草花。一、繁殖方法常用播种和扦插繁殖。1.播种繁殖 春季3~4月份进行。每克种子120~130粒,发芽适温21~25℃,播后7~10天发芽,发芽率为60%。播种至开花因品种不同,从45~75天。  相似文献   

15.
5个水稻三系新不育系特征特性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5个新选育稳定三系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对其秧苗素质、开花习性、生育时期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研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水稻日开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育系148A、742A、743A在育苗期和移栽后长势都较旺盛;731A、752A在育苗期长势较弱,但移栽后731A生长较旺盛,而752A长势仍然较弱,表现为植株矮小、主茎叶片数和有效分蘖数较少。所观察的5个不育系花期都较集中,始花至终花的时间为6~8 d,开花第3~5天达到盛花期,日开花高峰期在11:00—12:00。其中,752A、731A开花历时较短,分别为6、7 d;752A的剑叶较短,柱头外露率(87%)、单穗颖花数(145.2朵)显著高于其他不育系,异交结实性较好;开花时的温、湿度适宜有利于促进开花。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主茎叶片数、穗长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2、0.554;有效分蘖数与穗长、剑叶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0.706;单穗颖花数与有效分蘖数、穗长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0.849。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开花动态及柱头与花粉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的花序结构、开花动态进行了观察,并运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联苯胺法,对其柱头活力和花粉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花序为具有雌花和两性花的异型头状花序,属于雌全性系统。开花结果过程可大致分为舌状花开放期、管状花开放期、果实发育期和果实成熟期。柱头活力在开花第2天开始出现,开花后的第6天达到最高,第3天至第7天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花粉活力则在开花后第5天开始出现,开花后第8天达最高,第7天至第9天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加拿大一枝黄花头状花序的结构特征以及柱头活力和花粉活力的比较研究结果均显示出其有利于异交的特征和机制,有利于提高种子产生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其入侵性。  相似文献   

17.
豆薯是我国明末时期由美洲引种的作物之一。豆薯品种(系)开花习性观察结果表明,豆薯花序着生在主茎和分枝的叶腋上,在种子生产中主蔓的8~18节上形成花序,不同品种(系)第1花序着生部位(节间)有差别;不同品种(系)和同品种(系)不同生长条件下花序长度变化极大;将豆薯开花的过程划分为6个时期,花冠半伸期为去雄杂交关键时期;整株和每穗开花顺序多数由下部花序向上部逐渐开放,但相邻花序不同花簇上的花蕾可在同天开放;每天开花时间在10:00前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8.
豆薯是我国明末时期由美洲引种的作物之一。豆薯品种(系)开花习性观察结果表明,豆薯花序着生在主茎和分枝的叶腋上,在种子生产中主蔓的8~18节上形成花序,不同品种(系)第1花序着生部位(节间)有差别;不同品种(系)和同品种(系)不同生长条件下花序长度变化极大;将豆薯开花的过程划分为6个时期,花冠半伸期为去雄杂交关键时期;整株和每穗开花顺序多数由下部花序向上部逐渐开放,但相邻花序不同花簇上的花蕾可在同天开放;每天开花时间在10:00前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9.
1.本试验乃在前福建省立农学院农艺试验场举行,其目的为欲明了花生在永安环境下的开花习性。 2.试验分温室(无保温设备)与田间二环境,各植Valaya(-1),玉林(a-1) 及凭祥三品种都来自前闽省农事试验场。 3.在永安环境下,花生由播种至开花约需38.38±5.11日,由播种至开始开花所需日数的品种间、环境间都有显著的差异,在温室者(40.53±4.28)较在田间者(36.2±4.06)为长。 4.花生花的开放都在白天,大多数集中在六点七点,占总观察花数98.00%,尤以六时开放最多达总观察花数53.80%。 5.花生花在田间环境者以温度22°—24.9℃之间开放最多,占总观察花数87.35%,在17℃以下32℃以上时没有一花开。 6.花生花在田间环境者,花的开放大部集中在相对湿度86%至100%约占该环境观察花数的97.56%。 7.就温湿度二者相互作用言时,花生花以在温度22°—24.9℃湿度95%至100%时开花最多,占总观察花数的82.89%。 8.花生花的开花数目与温湿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温度与湿度相关显著为负相关。当相对湿度为常数时,温度与花生的开花数目有显著的正相关。温湿度与开花的複相关很显著。 9.花生每株由开始开花至不再开花,其间经过的时间,因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10.花生每株开花的数目,因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11.花生花以在开放之第三十六日至九十六日开放最多,占总开花数88.914%;此六十日内逐日开花数差异尚少;最多为第五十九日,占2.658%;最少为第六十三日,占0.658%;由此可知花生花的开放,没有集中的趋势。 12.花生植株花的开放顺序,系由下而上,下部最先开放,顺序而上顶端最后开放。  相似文献   

20.
朱顶红切花保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顶红蕾期切花在4℃下冷藏三周内,其花朵开放率和开花品质均与未贮花相当。瓶插液中不同含糖浓度对切花的瓶插寿命影响不显著,但较高浓度的瓶插液可增加花朵直径及花瓣颜色鲜艳度,综合对开花品质的影响及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含糖8%的瓶插液浓度最合适。瓶插液中加入Ca(NO3)2对朱顶红切花的开放无显著功效,但赤霉素(GA3)可显著增加切花的瓶插寿命,其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