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山西生态林业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通过对山西省自然地理环境的系统分析,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系统和生态重要性为主导,结合现在的生态林业工程全省林业区划进行调整,完成山西生态林业区划,将全省区划为5个区16个亚区。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林业区划模糊聚类分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福建省67个县(市)行政单位为分区样本,选择地理位置、地貌类型、气候条件、森林资源状况和水土流失等5项分区因子11个因素,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经过电子计算机进行原始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对省级林业区划,作出数量化的划类分区,以达到合理地调整林业生产布局,分类指导林业生产发展的目的。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省级林业区划分区,比一般常规的经验方法分区,更加显示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它为省级林业区划分区数量化、定量化,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区域森林的主体功能和林业建设重点,使其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林业经济和优势明显的生态服务体系格局,选取贵州省册亨县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森林状况等指标,用因子分析与系统聚类相结合的数量化划分方法,进行了县级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分区,结果表明:先用因子分析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再用较少的几个载荷大量信息的因子进行系统聚类的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划分方法,不仅克服了以往区划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弱点,而且还能剔除常规划分方法中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对影响册亨县各乡镇林业发展的30个指标的因子分析,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用6个载荷89.945%信息量的因子对贵州册亨县的14个乡镇进行系统聚类,结果可将册亨县分为5个区。此研究不仅丰富了林业发展区划理论,而且还可对贵州林地保护利用等林业规划及其相关产业的区划、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林业区划是林业资源状况与经营方向的自然区域划分。延安地区的林业区划,是依据影响该区林业发展的主导因子: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气候、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差异作为区划的基本条件,并参考各县以往的区划资料,及国内外林业发展状况,将该区区划为5个不同的林业区。即:(1)长城沿线复沙丘墹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林区;(2)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林区;(3)黄河沿岸土石丘陵沟壑水保林区;(4)子午岭、梁山水源涵养林区;(5)高原沟壑水土保持农田防护林区。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综合研究分析,提出了延安地区今后在林业建设中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基本措施。林业建  相似文献   

5.
《云南林业》2003,24(2):2-2
我省的森林分类区划工作已开展了4个年头。认真总结我省森林分类区划工作的经验,巩固森林分类区划的成果,是今后我省林业两大体系建设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各地对此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重大举措,是林业政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一场深刻变革。林业分类经营,就是根据森林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对所有的森林及林业用地进行分类,将一部分区划为生态公益性林业用地,另一部分区划为商品性林业用地,并按各自不同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6.
利用GIS和网络技术为林业区划工作提供支持、对区划成果进行管理,以及如何利用区划成果为林业业务提供服务等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采用面向服务架构的WebGIS技术构建了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基于空间数据服务的松耦合性的地图浏览、查询和空间分析服务,可以为林业及相关部门提供林业区划信息和使用林业区划成果进行业务分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而森林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林业发展不是单一方面的,它牵涉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要了解林业发展状况,其前提就是开展林业发展综合评价,就我国而言,县级设有林业局,统管全县范围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县级也是林业区划的最小对象和森林经理调查对象,故在县域范围内进行林业发展综合评价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笔者就县级林业发展综合评价的理论,评价的一般模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划分为3个亚区,对3个亚区的森林进行了区划,阐述了生态林业建设的目标,并提出了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9.
林业区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林业区划工作开展的过程,概述了林业区划的概念、意义,从原理、原则、依据、指标等方面系统论述了林业区划的主要内容,区分了林业区划与其它区划,总结了我国林业区划的主要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林业区划内涵和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整个大兴安岭林区分为九个亚区 ,对九个亚区的森林进行了区划 ,阐述了林业区划的目标及发展方向 ,并提出了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建模技术的县级林业区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基于GIS的县级林业区划方法框架;建立了永安市林业区划因素体系,并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各因子进行了提取;探讨了基于GIS建模技术的县级林业区划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综合模型、判别分析、确定合理分区个数和清除细小多边形等过程,最终得到的区划结果能够将各相对优势区域合理分开,分区林业生产状况统计数据能较清晰地反映各分区的资源状况和相对优势,林业建设发展方向较为明确.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林业发展一、二级区划体系的指导下,依据吉林省林业实际进行了三级区划。吉林省林业发展共划分为10个三级区划区域,即:吉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湿地保护区,吉科尔沁沙地东缘防风固沙综合治理区,吉中西部农田防护、果树林区,吉中部农田防护、观赏植物区,吉中部水土保持林区,松花江中上游水源涵养、风景林区,长白山西部水源涵养、珍贵用材林区,长白山东北部水源涵养、大径木培育林区,长白山自然资源保护区,吉南部水土保持、一般用材林区。区划反映出不同区域林业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生产力差异性,实现了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的区域落实,对各区域中长期林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而森林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林业发展不是单一方面的,它牵涉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要了解林业发展状况,其前提就是开展林业发展综合评价。就我国而言,县级设有林业局,统管全县范围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县级也是林业区划的最小对象和森林经理调查对象,故在县域范围内进行林业发展综合评价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笔者就县级林业发展综合评价的理论、评价的一般模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分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分区的生态区位、森林生产力、地貌地形、气候特征、社会经济、林地环境等主要因子的调查,分析影响全省林地生产力布局的主导因子,对所采集的主导因子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应用系统聚类和有序样本聚类2种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和对比,以此划分福建省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区,提出各三级区林业发展功能定位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大兴安岭建设生态林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指出自然地理环境和林区社会现实决定了本区只能走生态林业之路。阐述了大兴安岭建设生态林业的标准。提出了大兴安岭建设生态林业的基本方法,即:进行生态林业区划;建立各类生态林业模式。  相似文献   

16.
结合陕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谈森林的分类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森林分类经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陕西自然、经济、社会和森林资源状况的分析,制定了陕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经营区划的原则、依据、分类系统、标准和方法,将陕西划分为5个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经营区,并对各区提出了相应的林业建设发展方向、经营管理方法和适宜造林的树种和草种。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现代林业区划布局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结合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分区工作,根据新时期广东省现代林业发展的战略需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省现代林业发展的生态功能和林业生产力的布局进行研究,阐述区划布局的基本思路,为广东省建设林业生态省、发展现代林业以及进行森林分类经营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林业区划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控制性和指导性工程。在全国二级分区控制下,湖南省林业发展三级区划采用指标体系法和主导因素法相结合,根据三级区划指标和定性分析,经综合研究,划分了8个林业三级区;明确了不同区域的林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主导功能,统筹谋划林业的生产力布局,对区域林业的中长期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结合上虞市的社会经济状况、林业发展现状等,从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基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上虞市现代林业建设内容,并按南部低山丘陵区发展山区林业、中部河谷区发展河谷林业、北部平原区发展滨海林业的布局等相关现代林业建设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20.
以粤北山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森林资源、林业生态、林业产业等专题调查结果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介绍粤北山区在广东现代林业区划中的定位,并对其今后的林业发展潜力进行展望,进一步指导新时期林业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