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围封对退化草地土壤肥力及植被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伦县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围封措施对土壤化学性质及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无论围封与否,各土壤养分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围封地的有机质、pH值、全氮含量大于未围封地;而全磷、全钾含量则小于未围封地.同时,围封初期对植被盖度、高度、生物量的影响明显;但随着围封期的延长,植被盖度、草层高度、生物量的增加幅度开始下降.而围封对草地的植物种组成、种群密度和分布格局并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黄土干旱阳坡植被恢复中的缺水问题,以刺槐种子、侧柏种子为例进行了室内水瓶辅助法播种试验和田间保水囊法播种试验,研究了改善种子水分环境的技术手段。结果表明:利用以纸浆为主要成分制作而成的保水囊进行播种,能有效地提高刺槐种子的出苗率,但对侧柏种子没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田阳县开展了封山育林对石灰岩山地植被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封山3年后石灰岩山地植被恢复明显,2个试验地的物种多样性、重要值及植被覆盖率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A试验地的物种数增加了13种,增量达59.09%;重要值降多升少,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植被覆盖率提高了40%。B试验地的物种数增加4种,增量仅为19.05%;在重要值中,木本及藤本植物降多升少,它们在群落中的地位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而草本植物则升多降少,部分植物的地位已发生了根本改变;植被覆盖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4.
贵州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凯  贺敏 《防护林科技》2007,(3):134-134,142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山地森林植被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植被恢复的主要途径,重点阐述了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两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贵阳龙洞堡机场建设时形成的砂石山地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了恢复植被工程措施和生物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石质山占地面积较大、生态系统复杂再加之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难度极大,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该地区植被破坏相当严重,水土流失问题表现地十分突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虽然该地区政府机构十分重视植树造林,但树木成活率、存活率较低,植被恢复速度极其缓慢.本文通过分析陕西石质山地生态特征,探讨其植被恢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8.
选择彰武地区放牧和围封8年的沙质草地进行研究,分析了围封与放牧对沙质草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比放牧总植物数提高了61%,同时植物种类也较多。围封区物种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比放牧区提高了542%、106%、和37%。说明围封提高了草原的物种多样性,稳定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林草结合恢复植被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肥力极低,保水性差的采矿迹地实行林草结合恢复植被试验,能提高肥力,降低冲刷,林草覆盖度由全部裸露的采矿迹地提高到76.4%,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并选择出雀麦、白三叶、黑麦草为保持水的最佳品种,以马尾松、意杨分别与雀麦+白三叶+黑麦草的组合为最佳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分析洱海东岸面山石灰岩山地的生境、植被条件和植被演替的一般规律,提出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措施是本地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封育对宁夏灵武市山沙区荒漠化草原植被恢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灵武市东部山沙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边缘,地带植被属于荒漠草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超负荷的人为活动影响,使广大的天然草场逐步沙化退化:通过实施封山育林,充分利用其自然恢复能力并结合人工补种树草,封育区内草原荒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环境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有利于高速公路边坡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及景观的改善。但是当前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中存在诸如理念落后、植物选择和配置不合理、规范和标准不健全、技术人员水平不高、养护管理困难等问题。因此,在高速公路边坡恢复过程中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优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编制和实施边坡植被恢复技术方案,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对植被恢复的重视以及加强理论研究等,这将有利于边坡植被恢复技术的迅速推广及完善,对边坡生态系统结构的恢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云南香格里拉旅游业快速发展,而森林植被建设相对滞后的实际矛盾,为建设多功能相互结合、稳定、高效、持续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分析研究待恢复林地的形成及分布特点以及森林植被恢复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提出了香格里拉实施森林景观建设的内容框架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土石山区植被恢复人工补充种源密度的确定依据、方法和植被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针叶树补植密度控制在500株/hm2~800株/hm2,柠条灌木林补植密度控制在1 000株/hm2~1 500株/hm2;流域植被补充种源后平均盖度达71.5%,年均净增8.15%.其中人工补充种源新增盖度10.6%,年均增加2.65%.  相似文献   

15.
闫星达 《林业科技情报》2020,52(1):63-64,66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日剧增,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扩大,以林业建设为途径修复生态环境是现阶段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对林业建设进行分析,介绍了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等级公路植被护坡工程技术发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依据恢复生态学原理,在探讨植被护坡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对高等级公路植被护坡工程技术中的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进行分析,提出了植被护坡工程设计原则、技术发展趋势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香格里拉市高寒山区工程边坡迹地植物群落结构,以香格里拉普朗尾矿区工程边坡迹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相似性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工程迹地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是丽江云杉,灌木层优势种以川滇高山栎为主,其次是滇西北小檗和西南蔷薇,草本层优势种以苔草、蒿等植物为主,未受破坏的自然林地植物优势种更为多元化;工程迹地1年自然恢复样地与自然群落样地物种相似性指数较小,为0.03~0.30;工程迹地多年自然恢复样地物种与自然群落样地物种相似性系数较高,最高为0.43;F1样地草本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较大,但不同工程迹地之间差别较小。草本层自然恢复较快,在演替早期,草本植物中的蒿、苔草、野青茅及西南鸢尾等植物,可作为工程迹地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18.
森林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论述了森林退化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森林植被恢复的概念与基本策略,国内外森林植被恢复研究现状与问题,以及森林植被恢复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秋季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山地、丘陵区的干旱阳坡进行人工直播山杏、山桃造林试验。在播前播后实施工程性鼠害治理措施,鼠口密度共下降了85.3%~87.6%;直播造林从整地到抚育管理采用抗旱保苗技术措施,造林平均出苗率达到90%,平均保存率在85%左右。该项直播配套技术可用于半干旱区荒山丘陵的人工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