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是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湖北现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几种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学院成立初,院党委把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作为加快学院发展的关键,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不求大,但求精、求强的理念;坚持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的理念;牢牢把握、占据服务现代农业技术制高点的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是消费者,学校要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依托行业优势,推进专业建设,扩大就业平台等一系列先进的办学理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农业高校在推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并以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示范基地牵引模式、产学研用结合模式、科技园区带动模式、农业专家大院模式、博士工作站模式、转化市场培育模式、专家团队协同服务模式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提出了拓展农业教育培训功能、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化建设、建立农业高校科技成果的促进转化机制、建立多样化农村服务基地等进一步完善农业高校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合肥市现有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的反思,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探索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改革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合肥市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农业科技的引进与推广力度,促进科技进步是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针对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现状,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机构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创新模式.应该是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协同创新理念下,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不应只是某一单个部门的事。建立以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社会各方参与的新型政产学研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成当务之急。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正是瞄准高校科研与产业链条结合不紧密、针对性不强、转化应用成效不明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突出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的提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日益成为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将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推动国内农业向纵深发展,中国农业正朝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稳步、快速地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之一,而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优劣则决定了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为了推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笔者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充分阐述了各种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最后从政策、法律、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关于中国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提高中国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传播和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载体,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这是多年来实践所形成的共识。永胜县近10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产品的不断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除政策和投入等因素外,科技的推广应用起了极其重要作用。农技推广人员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在领导对农业的决策上起了重要的参谋作用;二是在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起了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在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名特优产品、培植支柱产业上起了排头兵作用;四是在提高基层干部、农民科技…  相似文献   

9.
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角度入手,概括欧盟和中国农业信息服务的作用与模式,分析农业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优势,并对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探索农业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业技术服务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联系农业科研单位和基层农业从业者的桥梁。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运行机制存在的突出矛盾,本文提出了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运行机制活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创新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着有效供给与需求不足和推广乏力的问题。在分析农业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该从完善农业技术创新制度、推动土地规模经营、改革推广机制、降低风险、增加投入和增加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的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是发挥农业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功能的有效途径。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实践,分析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述了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中开展科技服务的内涵创新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高等院校科技服务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教学、科研等优势,归纳总结了5种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山东省现有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主要模式进行科学的归纳分类,总结出科技示范与特派员模式、基层服务站和信息员模式、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模式、龙头企业和农户模式、批发市场带动模式、传统媒体传播模式、网络自助模式、专家综合服务模式等8种主要模式;再根据客体信息服务需求特点,界定有效性、实用性、便利性、及时性、真实性、全面性6个衡量指标,对8种模式进行综合评估;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的群决策控制计算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出各种模式的利弊。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产托管是一种新型经营服务模式,被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当中,因此,获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甘肃省甘州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农业托管服务模式进行研究并优化,以利更好地开展农业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试验站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模式和创新.笔者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长子营试验站的实践为例,从主要做法、取得成效等方面探讨了试验站的建设模式,并就农业科研单位以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试验站为依托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农业推广的服务模式及其创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是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推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农业推广的服务模式也成为人们竞相关注的对象。但是目前情况下,我国农业推广的服务模式相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推广模式现状的分析,比较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广模式,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探索创新适合我国农业推广的服务模式及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强化“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科技创新转化的有效方式。"十一五"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狠抓"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在科技创新与转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文章总结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强化"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了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的"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19.
黔西南州乡镇雨量站的暴雨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13~2017年共五年乡镇自动站雨量,分析了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逐月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就分布的空间差异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黔西南州近五年特大暴雨点数累积集中出现在5-9月,其中6月最多,其次为8月;大暴雨主要出现在5-10月,6月最多;暴雨集中出现在5-9月,其中6月最多,其次为7月、9月;(2)暴雨及以上量级的雨日呈现明显的单峰结构,6月最多,达到88日,7、8月相当,11月至来年的3月暴雨日很少,大暴雨分布在4-12月,集中分布在6-9月,其中6月最多,达到27个大暴雨日,平均每年4.5日;特大暴雨分布在5-9月,其中8月最多,有4个特大暴雨日,平均每年0.8日;(3)暴雨以上量级日数夏季出现最多,其次为秋季、春季,冬季最少。暴雨、大暴雨季节变化特征相同,均为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再次为春季,冬季最少;特大暴雨夏季最多,春秋季相同,均为2日;(4)近五年黔西南州暴雨及以上量级日数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特征:兴义市大部、中西部,册亨县大部,望谟县西南部,晴隆县大部,普安县北部暴雨及以上量级日数近五年合计超过20d,兴义市敬南镇、册亨县秧坝镇最多达37d,望谟县昂武乡、兴仁市新龙场镇、贞丰县沙坪镇最少,五年合计仅有6d。大暴雨日数空间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特征:兴义市东南部、册亨县大部、望谟县中西部、晴隆县东部近五年合计超过5d,其中兴义市敬南镇、册亨县城、晴隆县光照镇、大田乡最多,达到8d,贞丰县、望谟县交界处近五年未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兴义市的东南部、兴义、兴仁交界以及兴仁的中部以北。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地方政府加快落实。本文旨在通过多角度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带领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经营规模,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模式提出中肯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