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养虾过程中,虾池水和底泥泥浆中细菌数量变化规律以及“红腿病”虾心肌带菌率。结果表明;虾池水细菌数量受季节影响,底泥中细菌数量不受季节影响而一直上升;同期底泥细菌数量均高于池水细菌数量。病虾心脏带菌率随养虾时间延长而上升。并与底泥细菌数量增加趋势相同,与池水细菌数量关系不明显。说明底泥细菌含量过高是引起对虾红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2006-2009年,在长海县大长山岛和广鹿岛两个虾夷扇贝浮筏养殖海区采集4个批次沉积物样品,检测重金属、有机质、硫化物、石油等8项化学指标,分析沉积物中的弧菌数量和异养细菌群落结构,评价筏养海区表层沉积物质量,在此基础上,探讨虾夷扇贝筏养海区表层沉积物与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筏养海区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Cd、Hg、As)各项指标低于《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一类海洋沉积物评价标准,时空分布无显著规律;4个批次调查中,远岸水域石油含量均低于近岸,个别站位石油含量超出《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有机质和硫化物指标低于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且远岸水域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筏养海域(P0.05),2006年各站位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2007年至2009年(P0.05)。2006年筏养海区的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显著高于2007至2009年(P0.05),且近岸水域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显著高于远岸水域(P0.05),四个批次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均较低,2006年筏养海区的细菌群落生物多样性高于2007至2009年。大规模筏养虾夷扇贝对海区沉积物表层环境造成了显著压力,沉积物环境中相对单一的细菌群落结构、高丰度弧菌存在与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可能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王广军  任保振 《河北渔业》2002,(1):10-11,28
向温室养鳖池中投加光合细菌(PSB)、硝化细菌(NB)、玉垒菌(S_(30))和蜡质芽孢杆菌(BC)等有益菌群,以发挥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来改善水质。通过对池水中的异养细菌、浮游生物的数量调查结果表明:投加有益微生物对浮游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池水和底砂中的异养细菌的数量却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2001年5~7月,在深圳东海岸水产公司南澳半封闭式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m精养基地,进行了有益微生物的应用对虾塘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影响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对虾养成过程中,施用有益微生物的实验组虾塘水体中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明显较未施用的对照组虾塘低,但各虾塘水体中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变化特征基本相同,即在养殖前期,虾塘水体中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均较稳定,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而在养殖中、后期,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均急剧升高,尤以对照组虾塘的升幅最大,其弧菌数量甚至超过100×102CFU.mL-1的对虾发病之弧菌数量临界值。实验组与对照组虾塘中表层沉积物中,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差异不大,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变化特征也基本相同,但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所差异,其中实验组表现为双峰型的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养殖前期或中期和养殖将结束时;对照组则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养殖中期。有益微生物的应用对虾塘水体中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抑制效果较对沉积环境中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虾病原细菌药物抑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病主要是在水质环境恶化条件下,对虾免疫力低下,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趁机感染所致。因此,虾病防治的要旨应该是抑制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繁生,保护和改善养殖水质、底质环境,提高对虾免疫力。抑制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繁生的最直接和较有效的方法就是药浴或投喂药饵。然而,选择哪种或哪几种药物抑菌效果最好呢?这就需要进行试验研究来提供科学依据。为此,作者对对虾红腿病病原细菌和海水中异养细菌、海洋弧菌进行了实验室药物抑制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厦门对虾养殖水域异养细菌和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厦门三个主要对虾养殖区水体中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虾养殖水环境中,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与水温、盐度、氨氮、化学耗氧量的水体营养指数密切相关,弧菌可作为高温季节有机污染的一个指标,弧菌的数量与对虾对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海水网箱养殖水域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年4月至1997年5月对浙江奉化、象山海水网箱养殖水域采用MPN法进行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检测。结果表明,细菌数量的变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7~9月份细菌数量明显高于其它月份,网箱内菌数高于网箱外菌数。从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周年变化看,细菌数量变化与网箱养殖鱼类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菌数的高峰期也是鱼病的频繁发生期。利用检测养殖水域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可预测鱼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高位虾塘细菌数量变化特点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祥 《福建水产》2014,(3):219-226
本试验选取两口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塘,通过连续地周期性采样和测定分析,研究了虾池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变动规律及其与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口试验虾池异养细菌数量变化范围在9.07×10^3~2.13×10^5 cfu/mL之间,平均为6.45×10^4 cfu/mL,呈现持续缓慢上升的趋势;两口试验虾池的弧菌数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变化范围为2.12×10^2~2.91×10^3 cfu/mL,养殖生产前期较低,中期高,后期随着换水量的加大而有所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虾池水体的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均与透明度、 DO、 pH 呈负相关,与COD、 TSS含量呈正相关,其中弧菌数量与TS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P〈0.05)。  相似文献   

9.
黄玮 《水产科技》1999,(4):31-33
在虾类的细菌性的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由弧菌属(Vibrio)的细菌引起的疾病。弧菌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海水及虾肠内的细菌,从对天然海水、饲养日本对虾的池水及各个发育期的日本对虾的消化道内的细菌丛的调查来看,弧菌不仅在饲养池中占极大的比率,而且在蚤状幼体及糠虾期的消化道内也占极多数。据Evelyn(1971)报道,在海水养殖的鲑科鱼类上分离到鳗弧菌,在海水中可生存2周,  相似文献   

10.
<正>在罗氏沼虾育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多数虾苗场预防疾病、控制水质采用的手段之一。目前,育苗企业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如土霉素比较普遍,而对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相对谨慎。本试验通过在罗氏沼虾育苗水体中添加不同种类抗生素,比较不同抗生素处理对罗氏沼虾育苗池水质、细菌种类及数量  相似文献   

11.
吴凡 《齐鲁渔业》2002,19(8):20-20
养殖鱼类常发生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必须投喂药饵进行治疗。但在投喂药饵时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对药饵的制作和投喂应注意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我们在江苏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万家居委会祁云成8亩养虾池塘中,采取种草投螺模拟生态环境等措施,进行仿生态主养南美白对虾、混养青虾和鲻鱼的试验,取得了亩平均纯利润6070元的经济效益。现将该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面积为8亩,长方形,坡比角度小于30°,池水深度1.5~1.8米  相似文献   

13.
闻秀荣  于翔 《水产科学》2005,24(4):27-29
1987~1990年对辽宁省鱼病调查结果表明,主养鲤、鲫塘粘孢子虫病呈上升趋势。为此于1996~2000年在沈阳和辽阳两市部分主养鲤、鲫池塘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采取室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对粘孢子虫病的种类、寄生部位和药物及剂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泼洒0.3×10-6~0.4×10-6敌敌畏乳剂(80%),同时投喂孢子散或0.2‰~0.3‰的敌敌畏药饵3~5d,并适当更换池水,可有效地防治鲤鲫体内外的粘孢子虫病。  相似文献   

14.
6.一池水养一池虾的管理技术,主要是稳定水体环境的温度、盐度、pH、溶解氧、氨氮等指标。科学的养殖,是从控制水质开始的,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养虾的成败。过去养虾的习惯是大换水,但由于海水污染日益严重,造成换水越多,死虾越多的恶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直在摸索自己的养虾方式,寻找对策。1992年我们在10亩池塘里进行海淡水科学混合配比试验,经过几年试验摸索出一条咸淡水科学配比充分混合,一池水养一池虾的封闭式对虾养殖模式。将海水抽进盐田洼子,经过导水道进入各级沉淀池,在这个过程中海水经过一段时间阳光曝晒、沉淀,…  相似文献   

15.
<正> 针对对虾暴发性病毒病的防治新药——对虾克毒王(AVIS),经过1995年在福建、深圳、山东、辽宁、天津等地共333多hm~2大面积养虾生产推广试验表明,只要按照《中国对虾养成技术规范》操作,以“对虾克毒王”药物做成药饵,在养殖对虾发病之前或发病初期投喂,可以增强对虾抗病能力,抑制病毒的传播感染,使病虾康复,延长生长时间,减少死虾量,对  相似文献   

16.
副溶血弧菌引起中国对虾红腿病的组织病理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52种药物对中国对虾红腿病致病菌-副溶血弧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痢特灵等抑菌能力最强。选择氯霉素,复方新诺明作为预防和治疗的首选药物,结果,用二者制作药饵,预防效果好,但治疗效果较差,用二者药浴效果也差,池塘生产试验证明,二者可有效控制病情,组织病理显示,病虾心脏,鳃,肝组织均可见大量细菌。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2004年3月对大亚湾6个站位表层水异养细菌的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大亚湾表层水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类组成.结果表明,大亚湾表层水中异养细菌数量变化范围为7.15×102 ~91.0×102 cfu ·mL-1,异养细菌数量从湾顶到湾口依次减少;表层水中异养细菌的优势种有19种,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对优势菌进行鉴定,它们均为革兰氏阴性菌,隶属于10属14种;大亚湾表层水中异养细菌的种类组成以气单胞菌(Aeromonas sp.)、弧菌属(Vibrio sp.)和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sp.)为优势属,舒氏气单胞菌[A.schubertii(DNA group 12)]、最小弧菌(V.mimicus)和荚壳伯克霍尔德氏菌(B.glumae)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8.
“养虾先养水”是业内人士都认同的观点 ,它说明了水色在对虾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性。在整个养殖过程中 ,要营造良好而稳定的水色是养虾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度很大。现针对对虾高产养殖生产中经常碰到一些有关水色调控的问题 ,提出一些处理方法 ,以供参考或共同探讨 :1 虾池水色的标准及作用水色是虾池水体理化因子的综合反映 ,它与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密切关系。对虾养殖生产中通常以池水的颜色、透明度的大小和清爽度来衡量池水水色的好坏 ,良好的水色应是黄褐色、黄绿色 ,清爽而亮泽 ,硅藻和绿藻同时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9.
蛭弧菌是一类专门以捕食其他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菌,蛭弧菌宿主范围广泛,能寄生和裂解一些异养细菌(包括有害致病菌),使池塘中对养殖生物有害的致病菌数量下降,进而降低了细菌性病害的发生率。此外,大量的资料也证明了蛭弧菌对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杂色鲍幼苗大规模死亡与细菌数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对杂色鲍育苗过程中养殖池、附着板上的细菌数量进行了监测,当鲍苗出现大规模死亡前后,池水及附着板上细菌数量比养殖初期高2个数量级,利用臭氧处理养殖水后,附着板上的细菌数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鲍苗同样出现死亡,鲍苗剥离后1周左右也出现大规模死亡。在鲍苗大规模死亡前后分离的细菌经过鉴定为塔式弧菌及Vibrio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