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以引起婴儿腹泻的轮状病毒和大肠埃希氏菌为免疫原给妊娠后期乳牛免疫,定期采乳和血,分别用试管凝集反应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大肠埃希氏菌和轮状病毒抗体,比较血和乳中抗体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乳牛在免疫前只能在初乳中检出抗体;免疫后在初乳和近2个月常乳中均能检测到抗体,两者呈平行关系,仅乳中抗体效价比血中抗体效价低2个滴度。  相似文献   

2.
以引起婴儿腹泻的轮状病毒RV和大肠杆菌E.coli免疫妊娠后期的奶牛,使之产生抗这两种病原的抗体。免疫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别用E.coli和RV作免疫原免疫奶牛,另一种以两者同时免疫奶牛。然后定期采乳,分别以试管凝集反应和反应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大肠杆菌抗体和轮状病毒抗体,并比较这两种不同免疫方式免疫奶牛乳中抗体的消长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以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作免疫原与这两者同时作免疫原,免疫奶牛乳中抗体消长规律相似,抗体效价也相近,且均可维持近两个月。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免疫乳及血液中抗伤寒沙门菌抗体的消长规律,试验采用伤寒沙门菌作为免疫原对妊娠后期奶牛进行强化免疫,然后定期采集血样和乳样,用微量凝集反应检测样品中伤寒沙门菌的抗体水平,并比较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照组只有在初乳中检测出较高的抗体效价,并且维持时间较短;试验组中可以观察到高效价抗体且从分娩之日起持续近50d。同时发现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乳中抗体比试验血约低2个效价。  相似文献   

4.
试验用的42头乳牛仔犊出生后两天给其母牛哺乳,然后把犊牛移到小牛棚中,在其后的14天,试验犊分成三个组,每天喂饲两次,一组喂给全乳,一组喂食加有10%正常牛初乳作为添加物的全乳,第三组则喂给加有10%接种过轮状病毒母牛的初乳作为添加物的全乳。在自然爆发犊痢的情况下,这42头犊牛中有28头发生了感染。喂饲免疫初乳可延缓腹泻的发作  相似文献   

5.
免疫乳研究及开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免疫乳及乳抗体的特异性免疫乳(Immune Milk)是指给哺乳动物(主要是指奶牛)选择性地接种一些能够引起人和动物疾病(主要是肠道疾病)的细菌(如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毒(如轮状病毒)或其它一些外来抗原(如隐性孢子虫等)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以分泌特异性的抗体(Specific antibody)进入乳中,这种含有特异性乳抗体的乳称为免疫乳。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除了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之外,机体还会产生一些淋巴因子,其中的一些也会随泌乳进行而进入乳中,如在免疫乳中发现的抗炎因子(Anti-hypertension F…  相似文献   

6.
检测牛轮状病毒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CsCI密度梯度离心化的牛轮状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牛轮状病毒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制备的对照包被抗原与牛轮状病毒阴性和阳性血清反应,其结果均无交叉反应,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牛轮状病毒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牛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安徽、河南两地黄牛犊腹泻粪样中分离出了3株能在MA-104细胞上稳定繁殖、继代的轮状病毒(标号为BRV007、BRV014及HN-7)。中和试验表明,该3株黄牛分离毒与北京奶牛毒BRV6555及国外参考毒株NCDV之间抗原性无差异,同属轮状病毒血清6型(或牛轮状病毒血清1型),在亚组抗原特异性上均为第Ⅰ亚组。用BRV014高代次(50代以上)细胞培养物(TCID50=10-6.5)于孕母牛产前3个月和1个月经肌肉免疫注射2次,可明显提高母牛初乳中的轮状病毒抗体,在产后20d,抗体滴度仍能维持在1∶64;临床观察,免疫母牛所产犊牛的腹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83.8%。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猪瘟疫苗超免与常规免疫对猪群抗体水平的影响,笔者在4个猪场进行常规与乳前免疫对比试验,在不同时间采血检测抗体,分析育肥阶段猪瘟抗体的合格率、平均值和离散度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免疫(30日龄-60日龄)明显优于乳前免疫(吃初乳前约2小时-30日龄-60日龄).  相似文献   

9.
抗奶牛乳腺炎多价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抗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多价卵黄抗体并检测特异性抗体的含量。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抗原免疫产蛋母鸡。通过水稀释法分离卵黄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和特异性抗体含量。多价抗体与大肠杆菌的结合效价最高可达25600,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结合效价为12800。每毫升卵黄液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特异性卵黄抗体(egg yolk immunoglobulin,IgY)的最高含量分别为2.13、2.01和1.92 mg。免疫后特异性抗体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与抗体效价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无乳链球菌Fc-Si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并验证IgGFcRn在奶牛乳腺发生局部免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由IgGFcRn介导无乳链球菌保护性表面抗原蛋白(Sip)的融合蛋白Fc-Sip,并与佐剂混合制成Fc-Sip亚单位疫苗。选取干奶前15 d的奶牛进行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检测,选取120头CMT(++)以上的奶牛进行分组免疫。通过免疫前后的细菌分离试验、牛奶体细胞数测定、免疫牛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来评价该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免疫前乳样细菌分菌率为86.6%,无乳链球菌检出率为46.6%;免疫后乳样分菌率降至40%,无乳链球菌检出率降至13.3%,表明Fc-Sip亚单位疫苗不但可以治疗无乳链球菌性奶牛乳房炎,还可以抑制其它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侵入。首次免疫后60 d,免疫组80%奶牛血清抗体滴度达到1∶2 048~1∶4 096,对照组奶牛抗体滴度一直保持在1∶512。首次免疫后90 d,使用利拉伐牛奶体细胞计数仪测定实验奶牛乳样中的体细胞数,免疫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范围在0.17×10~5个/mL~3.91×10~5个/mL,对照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的范围在4.05×10~5个/mL~7.27×10~5个/mL。免疫组奶牛血清抗体滴度的升高及免疫后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减少,表明该亚单位疫苗促进了奶牛体液免疫反应和局部免疫反应的发生,也证明该亚单位疫苗具有降低牛奶体细胞数的作用。本研究为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及其杂种F1代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谱的分析,探讨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Host)Nevski)、长穗偃麦草(E.intermedia(Host)Nevski)及其杂种F1代的酶谱特征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亲本同工酶酶带数目、迁移率、着色程度等差异不大,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与亲本相比,杂种F1代存在POD、SOD、PPO酶带丢失现象,但正、反交植株中均产生了一些亲本没有的新生带。杂种F1代EST酶谱与亲本基本相同,仅着色程度略有差异。杂种F1代植株的POD、PPO酶谱特征有偏向中间偃麦草的倾向,而SOD酶谱特征倾向于长穗偃麦草。杂种F1代同工酶具有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后代株系目标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鲍芫  米福贵 《草地学报》2007,15(4):348-351
以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和中间偃麦草杂交种(Elytrigia hybrid;E. elongata×E. intermedia)的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再生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CH(500 mg/L)+2,4-D(1.0 mg/L)+6-BA(0.2 mg/L),其诱导率为73%,适宜分化培养基为MS+6-BA(4.0 mg/L)+NAA(0.5 mg/L),分化率最高,为37.8%。本研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以成熟胚为外植体偃麦草杂种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动物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ETEC)的一种新型菌毛 (F1987)进行了相应基因的定位研究 ,通过对表达该新型菌毛 (F1987)相应 ETEC菌株的培养、质粒提取、对大肠杆菌受体菌株 DH5α的转化及阳性转化子筛选与相应菌毛表达的检定等 ,初步表明该新型菌毛 (F1987)的基因定位于质粒上  相似文献   

14.
大肠杆菌新型菌毛(F1987)基因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碱裂解法从表达新型菌毛 (F1987)的 E.coli DH5 α阳性转化子中提取相应质粒 DNA,用 Bam H 对相应质粒和载体质粒 (p U C19)分别进行酶切 ,酶切产物经过纯化并按一定比例混合后 ,加入 T4 DNA连接酶进行连接 ,连接产物用热激法转化受体菌 E.coli DH5 α,构建了相应的基因文库。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普通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l.)、大渡河枇杷(Eriobotrya prinoides Rehd.& Wils. var. dadunensis H. Z. Zhang)和栎叶枇杷(Eriobotrya prinoides Rehd.& Wils.)的叶、果等性状进行了调查考证,结果表明,大渡河枇杷的各种性状都处于二者之间;不同大渡河枇杷单株的许多性状也有不同程度的分离,有些偏向于栎叶枇杷,有些偏向于普通枇杷,支持大渡河枇杷为栎叶枇杷和普通枇杷种间杂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以加拿大披碱草(Elymus canadensis L.)与披碱草(E.dahuricus Turcz.)、圆柱披碱草(E.cylindricus(Franch.)Honda)2个种间杂种F1及其亲本为试材,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2个杂种F1及其亲本的遗传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杂种鉴定及后代选育提供分子依据。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13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1247个AFLP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42个,多态性位点比率高达83.56%;各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GD)变动在0.4276~0.7486之间,以GD值0.65为基准,5个材料聚为2类,第1类为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和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杂种F1,第2类为披碱草、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杂种F1。  相似文献   

17.
选用1日龄商品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吉龄开始对试验组肉鸡腹腔注射每只8mg/kg大肠杆菌内毒素,以后每周攻毒1次,共攻毒3次。攻毒后7d称重,宰杀和采血。试验结果如下;试验组肉鸡血液学指标表现了一致性的降低的趋势,随着攻毒次数增加未表现递减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猪肠毒性大肠杆菌 (ETEC)是仔猪黄痢、白痢等腹泻疾病的主要病原菌 ,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 5 6 .2 %和 2 4 .7%。按其特异菌毛产生的粘附素不同有 K88、K99、987P等多种类型 ,K88又可分为 ab、ac、ad血清型 ,现已知 ETEC K88能否致病 ,取决于宿主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有无受体 ,并受制于 1对等位基因 ,有受体 (敏感型 )为显性 (S) ,无受体 (抗性型 )为隐性 (s)。该位点位于 1 3号染色体长臂 3.1区段 ,与转铁蛋白 (Tf)连锁 (相距7.4 c M) ,且 Tf基因频率与 K88抗性存在一定关系 ,抗性型与敏感型的小肠粘液理化性质也存在差异 ,据此 ,有可能采用生化及分子生物技术筛选抗性遗传标记 ,开展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9.
从引进的含亨得拉病毒(Hendra virus,HeV)基因的克隆质粒中扩增得到该病毒核蛋白基因(N),将其克隆到pET-28a(+)原核表达栽体,转化大肠杆菌后成功地表达了N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JM109(DE3)大肠杆菌菌株中得到了良好的表达,目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4.6%。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表达的蛋白可以被兔抗亨得拉全病毒阳性血清识别,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该研究结果可进一步应用于诊断试剂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流行病学调查,以防范该病在我国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研究灌服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的麻鸭,在肌肉注射大肠杆菌O78后的健康状况,并分析有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对照组出现典型的大肠杆菌病病理变化,而灌服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的鸭只临床症状较轻.与感染对照组比较,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能显著提高鸭脾脏IL-2水平与肠道黏膜sIgA水平,显著降低脾脏TNF-α水平,说明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能提高动物机体免疫机能,抵御外源性大肠杆菌的侵袭感染,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