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连木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黄连木叶挥发油,测定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黄连木叶挥发油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梨黑斑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的生长均具一定熏蒸抑制作用,以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从黄连木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到41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8个,以萜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最多.但研究结果与前人分析黄连木叶挥发油化学组分有较大差异,可能与样品产地、样品采集时间、挥发油提取方法等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迷迭香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迷迭香挥发油的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活性,用平板稀释法测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迷迭香挥发油提取率为2.27%,从迷迭香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5%,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蒎烯和1,8-桉叶油素,分别占43.36%和32.10%;挥发油对多种菌株均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黑曲霉、黄曲霉和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80、80、10、20和10 m l/L。[结论]迷迭香挥发油具有广谱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3.
新鲜土荆芥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采自河南信阳的新鲜土荆芥挥发油,测定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新鲜土荆芥挥发油对所试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均具极强的熏蒸抑制作用,EC50 在17.3~33.3 μL/L之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从新鲜土荆芥挥发油中共分离到14个组分.  相似文献   

4.
枳壳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壳、麸炒枳壳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分析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的化学组成;采用滤纸片法研究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枳壳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相对含量高于麸炒枳壳;枳壳和麸炒枳壳挥发油对试验菌均具有抑制活性,但麸炒枳壳挥发油活性较优。[结论]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可能与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吴茱萸挥发油为研究对象,进行空气抑菌、平板抑菌、液体培养等试验,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吴茱萸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吴茱萸挥发油对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7.86%和99.50%;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效果,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效果较弱,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较强;经4.5%的挥发油作用24 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与细胞间界限模糊,菌体结成团块,并且有不规则凸起或凹陷,结构破坏严重,菌内物质外漏,最后裂解成碎片。GC-MS检测的色谱峰超过100个,经鉴定吴茱萸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月桂烯、β-蒎烯、柠檬烯及罗勒烯,占总成分的78.66%。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东北野生薄荷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运用滤纸片琼脂板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对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进行研究。[结果]薄荷挥发油出油率为0.8%,通过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出东北野生薄荷的挥发油成分有59种。提取出的薄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常用菌种均有抑制作用,且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92、10.25、9.18 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3.13、12.50μL/mL。[结论]用GC-MS法检测出东北野生薄荷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较多,且挥发油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7.
山西交城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毛茛科(Ranunculaceae)侧金盏花属(Adonis L.)蓝侧金盏花(Adonis coerulea Maxim.)的野生分布居群,为山西新记录种。迄今,山西分布的侧金盏花属植物增至3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蓝冰柏挥发油的组分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活性,为蓝冰柏在农林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蓝冰柏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组分,并测定分析蓝冰柏挥发油对草莓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熏蒸抑制作用.[结果]从蓝冰柏挥发油中共分离到44种组分,鉴定出其中30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241%,其主要组分为伞形酮(16.416%)、顺式—依兰油-4,5-二烯(14.765%)、4-萜烯醇(12.111%)和右旋柠檬烯(7.044%)等.蓝冰柏挥发油对供试草莓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均有一定的熏蒸抑制作用,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91、2.27、0.84和4.12μL/皿.[结论]蓝冰柏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熏蒸抑制作用,其活性成分可作为先导化合物用于开发新型农药或直接作为杀菌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藏药铺散亚菊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法萃取铺散亚菊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相对保留指数进行组分分析鉴定,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筛选铺散亚菊挥发油对常见13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铺散亚菊超临界CO_2萃取物中共分离出127个可识别峰,含量高于0.02%的化学成分为46种,占总萃取物的67.30%。铺散亚菊挥发油对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产气肠杆菌等11种供试菌表现出抑菌活性。[结论]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铺散亚菊超临界CO_2萃取挥发油进行定性分析,使定性结果更为可靠。该研究结果可为铺散亚菊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95%乙醇提取灰灰菜中的抑菌成分,并通过正交试验对醇提法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优选,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分析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灰灰菜抑菌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5h,提取温度90℃,料液比1∶10;体外抑菌试验分析表明,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对青霉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佩兰挥发油的提取与GC-MS分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杰  金岩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3):150-154
采用GC-MS分析法,研究了超声提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佩兰挥发油化学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超声法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82.59%;在水蒸气提取法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91.58%。其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均为α-石竹烯。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仅有11种相同组分,且各组分的含量有很大差异。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提取法对佩兰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超声提取的挥发油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佩兰挥发油部分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四联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80%乙醇提取宣木瓜中的抑菌成分,并通过正交试验对乙醇提取法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优选,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分析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宣木瓜抑菌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0.5 h,提取温度90℃,料液比1∶25;体外抑菌试验分析表明,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菌...  相似文献   

13.
天竺葵精油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抑菌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有效的芳香植物精油杀菌成分,应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天竺葵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发现在2g/L的浓度下,天竺葵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完全抑制。用GC-MS联用仪分析其成分,共鉴定出12种成分,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80.00%以上。精油成分主要有香茅醇,α-蒎烯,芳樟醇等,含量分别占精油总量的26.83%、17.81%、9.68%。芳樟醇在6种主要成分中,抑菌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4种植物精油的杀螨毒力,分析其有效成分,为新型植物性杀螨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种植物精油,叶片浸渍法测定不同植物精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毒力。【结果】啤酒花、香青兰精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触杀活性较好,LC50分别为13.30、26.28 mg/mL,其中啤酒花的活性最好;驱虫斑鸠菊、欧洲鳞毛蕨精油的触杀活性较弱,LC50分别为47.50、83.09 mg/mL。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活性植物啤酒花的精油进行成分分析,从啤酒花精油中分离鉴定出48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a, 2, 5, 5-四甲基-反式-1a, 4a, 5, 6, 7, 8-六氢-γ-铬烯(17.15%)、(S, E)-3, 7, 11-三甲基-6, 10-十二碳二烯酸甲酯(8.26%)以及石竹烯氧化物(7.99%)等。【结论】啤酒花精油杀螨活性较好,具有开发为天然杀螨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蒙古蒿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南省信阳市野生蒙古蒿挥发油的组分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蒙古蒿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蒙古蒿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并测定挥发油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从蒙古蒿挥发油中共分离到33个组分,鉴定出其中29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5. 602%,其主要组分为兰香油薁(16. 59%)、大根香叶烯D(14. 916%)、石竹烯(9. 615%)、桉树脑(8. 782%)等。挥发油对供试的水稻纹枯病病菌、小麦赤霉病病菌、辣椒炭疽病病菌和水稻胡麻斑病病菌均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3. 05、5. 20、6. 98、9. 01μL/皿。可见蒙古蒿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有望作为熏蒸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控。  相似文献   

16.
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为黎科黎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挥发油,国内外不同产地土荆芥挥发油所含成分差异较大。近年研究表明,土荆芥挥发油具有驱虫杀虫、抑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油脂、药品、植物性农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土荆芥也是入侵植物,其挥发油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会抑制周边植物生长。通过合理规划、正确引导进行人工栽培,可利用土荆芥防治恶性杂草蔓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河南信阳野生植物红蓼挥发油的化学组分,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蓼中的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该种植物挥发油的化学组分,鉴定出31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810%,其主要成分为α-琼脂呋喃(占总量的19.488%),再利用红蓼中的挥发油针对番茄灰霉病菌进行抑菌活性分析,其抑菌率随着挥发油剂量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的熏蒸和触杀抑菌活性,测定了其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熏蒸与触杀抑制作用,初步研究了其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土荆芥果实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均随着挥发油剂量增加而增强,随处理时间延长多呈减弱趋势。其对白菜黑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胡麻斑病菌3种真菌菌丝生长的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7.4~22.1μL/L、103.9~241.7μL/L,对水稻胡麻斑病菌孢子萌发的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28.8μL/L、789.3μL/L。土荆芥果实挥发油通过熏蒸方式作用于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使其细胞内含物渗漏;通过触杀方式作用于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随挥发油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相对电导率增加。GC-MS分析结果显示,土荆芥果实挥发油主要成分为2-蒈烯和驱蛔素。综合分析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熏蒸作用的效果优于触杀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核桃叶抑菌成分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对核桃叶乙醇提取物和其不同溶剂萃取部分及层析组分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黑根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不同浓度处理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根霉的抑菌作用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差异显著.结果还显示:同一浓度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抑菌作用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用超临界CO2流体和GC-MS技术萃取及鉴定腊梅叶挥发性成分,并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腊梅叶挥发性成分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腊梅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稠环芳烃、烷烃、醇、烯、酚、酯和少量脂肪酸.其中醇相对含量占37.75%、烷烃相对含量占28.58%、烯烃相对含量占11.15%、稠环芳烃萘占10.23%、酯相对含量占4.31%,酚相对含量占2.84%,脂肪酸相对含量占0.47%.包括叶绿醇(36.16%)、十四烷(10.1%)、十五烷(2.95%)、2,7,10-三甲基十二烷(8.93%)、植烷(3.14%)、环扁桃酯(1.22%)、2,4-二叔丁基苯酚(2.84%)、β-波旁烯(3.16%)、石竹烯(2.43%)、β-榄香烯(1.69%))、萘(10.23%)和肉豆蔻酸(O.47%)等成分.抑菌实验表明,腊梅叶挥发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上述结果显示腊梅叶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