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大,秸秆饲料化是提高秸秆利用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秸秆经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处理后,能够提高其营养价值、适口性及利用率。合理开发秸秆饲料资源能够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肠道菌群,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目前秸秆加工技术已取得阶段性进步。因此,文章综述了秸秆的营养价值、饲料化处理技术以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敦煌市拥有丰富的人工种草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但在秸秆饲料化利用方面仍然存在收贮能力不足、利用率偏低和先进加工技术比重不高等问题。为有效解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低及当地牛羊饲草料不足的问题,当地农户充分利用微贮饲料制作技术优势,将玉米、小麦、棉花等当地随处可见的农作物秸秆进行精细化处理与加工,生成新型的微贮饲料。本文就秸秆微贮技术在敦煌市养殖业中的应用进行概述,简要介绍秸秆微贮饲料的优势及制作工艺,旨在为大范围推广秸秆微贮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节约成本,许多养殖户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加工处理后饲喂牲畜。在冬季,秸秆是牲畜主要的饲料来源。贵州省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对秸秆进行加工处理后可以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为养牛业提供廉价的饲料,能更好的促进养牛业的发展。本文主要结合贵州省德江县的具体情况,分析秸秆养牛  相似文献   

4.
1喀什地区秸秆微贮生产的现状 新疆喀什地区作为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全区各类秸秆总产量在300万t以上.为本地区畜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也为农副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饲草利用率,增加饲草资源总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处理与应用农作物秸秆的方法,不但对土壤与环境等产生较大的压力,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因为农作物秸秆中含有水分、灰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大量的氮、磷、钾等常量元素及其他微量元素。所以,科学合理的加工处理方法,可有效提高农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和有效利用率。因此,研究主要针对农作物秸秆的成分、利用及化学处理方法进行阐述,为农作物秸秆处理工艺的深入研究与综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靖远县农作物秸秆饲草资源丰富,但加工利用率低,秸秆资源浪费严重。为了加强当地玉米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本试验通过玉米秸秆酶化饲料饲喂当地滩羊,进行了育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玉米秸秆酶化饲料饲喂滩羊比秸秆饲喂滩羊日多增重18.02 g,精料和秸秆的利用率分别提高12.17%和3.44%,经济效益可提高12.03%。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山丹县秸秆饲料化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水平;加大项目支持,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加强技术指导,培训科技人才;扶持龙头企业进行秸秆精深加工等提高山丹县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技术的进步,我国对于当前的资源控制以及对于环境的保护下足了力度。对于我国来说,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有着丰富的秸秆资源。很多农户对于秸秆资源都是采取燃烧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处理,这不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当地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对于资源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而当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成为了主流,但是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单单秸秆作为饲料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对秸秆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进而作为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本文就当前技术,研究探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技术,进而实现资源的高效率利用。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其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由于秸秆的化学组成复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又存在着不同的结合力,使得秸秆结构稳定,生物降解效果较差,利用率较低。但将秸秆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能够破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相互之间的结合力,从而降低秸秆纤维素的结晶度,提高秸秆的利用率。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的加工利用技术,旨在加大畜牧生产中秸秆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蒸汽爆破技术是一种物理化学相结合的纤维处理工艺,通过蒸汽蒸煮和爆破作用达到改变纤维化学组成和结构的目的。采用蒸汽爆破技术处理农作物秸秆,具有能够提高动物采食量和秸秆消化率的作用,有利于中国秸秆资源开发。作者介绍了蒸汽爆破技术的原理及加工工艺,综述了蒸汽爆破技术对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及其在秸秆饲料开发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旨在对秸秆蒸汽爆破技术在畜牧业中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有丰富的秸秆资源,但秸秆利用率较低。小麦和玉米依旧是我国主要的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其中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最高,小麦秸秆以肥料化利用为主。不同秸秆的营养价值不同,但均存在营养价值单一、适口性差、利用率低等情况,需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技术手段改善秸秆品质,提高动物的采食率。目前限制我国秸秆饲料化利用因素较多,主要是秸秆收集困难、品质差异较大、加工技术落后等原因,需进一步优化养殖和种植的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低成本的秸秆加工技术发展,并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促进秸秆饲料化工作的推进。总体来说,秸秆饲料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改善环境,增加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秸秆资源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导致其在被反刍动物采食后,利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导致了甲烷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了解农作物秸秆在瘤胃中降解的详细时空程序,制定相对应的秸秆饲料化处理方案,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前提。文章论述了国内外秸秆资源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农作物秸秆在瘤胃中降解的时空程序、提高秸秆饲料化的利用方案以及甲烷减排的关键技术,为解决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青贮饲草的主要原料是青玉米秸秆,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利用秸秆饲喂草食家畜的传统,但直接利用秸秆饲喂牛羊其效果比较差,为了提高秸秆利用率,提高牛羊对秸秆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利用率,增加养殖经济效益,把农作物秸秆进行有效地加工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是家畜的主要粗饲草资源之一。但秸秆做为饲草其特点是体积大、质地粗硬、适口性差,不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低,其粗蛋白含量仅为3%~5%,可消化物质占干物质的35%~50%,反刍家畜对秸秆的消化率仅为20%~30%。只要能够对秸秆合理地加工处理,提高其纤维素的消化利用率,用来饲喂家畜仍然是重要的饲草资源。1秸秆发酵高蛋白饲草技术  相似文献   

15.
抚远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农业是抚远县的支柱产业,全县有宜农荒地120万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30亩,农作物主要以大豆、玉米、小麦等为主,秸秆资源极其丰富,在我国大力提倡节粮型畜牧业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饲草和秸秆资源,通过加工处理,增强饲草、秸秆的适口性和提高其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秸秆因其节间粗、坚硬、不易折断,特别是硬节处,不易破碎,机械加工时需要破节、切段、揉碎,提高适口性,才能作为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粗饲料进行饲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与粗饲料质量,秸秆加工企业以及规模化牧场在加工农作物秸秆时采用了粗粉碎机与二次粉碎机配套使用,结果常造成二次粉碎机堵塞、生产不能连续的问题。该文针对上述农作物秸秆加工存在的弊端,提出解决办法,即设计一种农作物秸秆分料装置,解决了粗粉碎机与二次粉碎机物料不匹配、二次粉碎机过载易发生故障的难题。该装置可行性强,对实现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导致了肉类食物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浪费。本文从农作物秸秆营养成份分析入手,结合反刍动物的"反刍"生理特点,探讨了各种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技术的营养经济效应,并对技术合理应用提出建议,研究结果对饲料加工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抚远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农业是抚远县的支柱产业,全县有宜农荒地120万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30亩,农作物主要以大豆、玉米、小麦等为主,秸秆资源极其丰富,在我国大力提倡节粮型畜牧业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饲草和秸秆资源,通过加工处理,增强饲草、秸秆的适口性和提高其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秸秆饲料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简要分析了秸秆饲料化的加工技术及发展趋势。秸秆饲料化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养殖成本,节约粮食,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养鹅业作为节粮型畜牧业,农作物秸秆深加工饲料化养鹅(畜禽)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是我国畜牧业特别是草食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需要,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上,普遍存在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象,种植业投入要素的50%左右转化为农作物秸秆,秸秆资源的浪费实质上是耕地、水资源和农业投入品的巨大浪费,要根本改变这一现状,种养业的协调发展是关键.本文主要介绍秸秆微贮技术,为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