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发芽是提高种子生物活性成分和功能的一种极具前景的生物加工技术。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发芽对黑小麦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多酚含量和组成的影响。总体上,发芽和未发芽黑小麦的结合性提取物比可溶性提取物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另外,发芽3-8天显著提高黑小麦可溶性和结核性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在发芽黑小麦中,可溶性提取物可能富含多种黄酮化合物,而结合性提取物主要含有对香豆酸和阿魏酸两种酚酸。并且,这两种结合酚酸在发芽3-8天的过程中明显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发芽能够提高黑小麦种子的抗氧化多酚水平;而且,具有较高抗氧化多酚含量的发芽黑小麦是抗氧化剂的一个天然来源,具有潜在的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标]研究石榴皮多酚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十只;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石榴皮多酚可以提高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并且可以降低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结论]石榴皮多酚具有体内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黑蒜为试验材料,以白蒜为对照,采用福林-酚法对其加工过程中多酚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并采用DPPH法、还原力、ABTS法、ORAC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黑蒜加工过程中多酚含量显著增加;加工后黑蒜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是白蒜的3倍;黑蒜加工前后的还原能力与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相同浓度下黑蒜的还原力明显高于白蒜;ABTS~+清除能力与黑蒜提取液浓度呈正相关,黑蒜ABTS~+清除率显著高于白蒜;加工后黑蒜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增强,显著高于白蒜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结果表明,与普通的白蒜比较,发酵后的黑蒜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提取2种木耳中的成分,对比分析了2种木耳的外观、质量、微量元素含量、多酚含量、多糖含量、皂苷含量及黄酮含量的差异以及2种木耳中多酚化合物的抗氧化效果。黑秋耳的质量及Zn、Ca、Mg、Mn、Fe含量高于玉木耳;玉木耳中提取的多酚、多糖、皂苷化合物含量较黑秋耳多,黄酮化合物的提取率较黑秋耳小,红外多糖表征结果显示2种木耳中的多糖为β吡喃糖;玉木耳的多酚提取物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比黑秋耳强,69.07μg/mL黑秋耳多酚提取物的清除能力达到了52.56%,71.67μg/mL玉木耳多酚提取液的清除能力达到了70.43%,并随着浓度的升高清除能力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粉碎方式对脐橙全果浆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对湿法超微粉碎1次、湿法超微粉碎2次以及破壁料理机粉碎3种粉碎方式制备的脐橙全果浆的粒度分布、游离酚、结合酚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破壁料理机相比,湿法超微粉碎的全果浆粒度分布更为集中,脐橙全果浆总酚溶出率提高6.9%,总黄酮溶出率提高13.5%。抗氧化能力评价中,湿法超微粉碎2次能明显提高脐橙全果浆多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力;湿法超微粉碎1次和湿法超微粉碎2次均显著提高脐橙全果浆多酚的ABTS自由基清除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因此,湿法超微粉碎能够提高脐橙全果浆的多酚溶出率和抗氧化活性,可以用作制备脐橙全果浆的前处理加工手段。  相似文献   

6.
以大叶黄杨叶为原料,以微波辅助提取黄杨叶中黄酮和多糖,以超声波辅助提取黄杨叶中多酚,分别测定其含量,并采用清除DPPH·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大叶黄杨叶中黄酮含量为31.10mg/g;多糖含量为37.85mg/g;而多酚含量为18.81mg/g。大叶黄杨叶中黄酮、多糖和多酚清除DPPH·的IC_(50)分别为5.45μg/mL、133.46μg/mL和2.91μg/mL,则其抗氧化能力的强弱顺序为:多酚黄酮多糖。大叶黄杨叶中黄酮、多糖和多酚含量较高,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优化黄秋葵花中多酚类物质的超声辅助浸提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黄秋葵花中多酚的提取效率及其开发利用价值。[方法]以新鲜黄秋葵花为试验材料,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优化样品中多酚类物质的超声辅助浸提工艺,同时考察了多酚类物质对还原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秋葵花中多酚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35、乙醇浓度55%、超声时间22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多酚的提取率为4.28%。所得的黄秋葵花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0.2 mg/m L样液的总还原力达到0.67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13.13%。[结论]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黄秋葵花多酚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以为黄秋葵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9.
香菇多酚含量的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天然抗氧化剂和拓展香菇深加工途径,以香菇为原料,用乙醇通过水浴法提取其多酚类物质,并对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经测定香菇中多酚含量结果约为49.13(±3.52)mg?g‐1;通过体外清除自由基方法(DP‐PH法、O2‐?清除能力和?OH清除能力),对香菇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香菇酚类提取液对3种自由基都有明显的清除能力,其中对DPPH?清除能力较强,对O2‐?和?OH清除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研究测定了葡萄属10个种(品种)组培苗的多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的活性,对其与组培苗的生根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生根指数与多酚含量、多酚氧化酶的多项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不同种(品种)间多酚含量和PPO活性有显著性差异;多酚含量和PPO活性相关性显著,PPO活性和生根指数不相关,而多酚含量与生根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PPO活性对生根指数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多酚含量对生根指数的作用是线性的,这说明多酚含量对组培苗生根的直接作用很大,PPO活性通过多酚含量间接影响组培苗生根而且直接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阴干、冻干和不同温度热风干燥处理过程中菊苣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变化、干燥叶中黄酮和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提取液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确定菊苣叶最佳干燥方法。结果表明:1)经不同干燥方式干制的菊苣叶多酚含量差异很大,可能是干燥过程中剩余PPO活性和酚热敏性2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综合考虑黄酮、总酚含量2项指标,60℃热风干燥最优,冻干次之,阴干最差;3)菊苣叶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3项抗氧化指标与黄酮含量和总酚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2≥0.888,P0.05)。为保留菊苣叶干燥样品中较高的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建议采用60℃热风干燥法干制菊苣叶。  相似文献   

12.
澳洲坚果果皮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熟的澳洲坚果为试验材料,分别选用水和体积分数70%甲醇、70%乙醇与70%丙酮4种溶剂对澳洲坚果的新鲜果皮进行浸提,测定各溶剂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与单宁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溶剂对澳洲坚果果皮中总酚、总黄酮与单宁含量以及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抗氧化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以体积分数70%丙酮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与单宁含量最高,分别为(6.63±0.15)mg/g(FW)、(8.65±0.32)mg/g(FW)、(8.80±0.31)mg/g(FW)。其次是70%甲醇、70%乙醇;水提取物的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显著相关。可见,提取剂的性质明显影响其提取物的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对40种中国花草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包括DPPH·、O-2·、·OH清除活性和还原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不同花草茶样品表现出巨大差异。对40种花草茶的检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模糊评价。以相应的抗氧化活性指标为依据,针对每种抗氧化活性体系,可将花草茶样品主要聚为3类。模糊评价结果显示,虽然低于质量浓度为1g·L-1维生素C的评价值,苦丁茶具有最高得分。另有13种花草茶的评价值高于相应的0.1g·L-1维生素C的评价值。研究结果可为花草茶的功能性开发提供有用信息,并揭示其作为功能性添加成分应用于食品领域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乙醇和蒸馏水提取白薇粉末,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法、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测定法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杯碟法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意大利青霉的抑菌效果;用生长速率法研究白薇乙醇提取物对其他1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抗氧化试验表明:白薇粉末蒸馏水、丙酮、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好,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5.66、25.37、28.27 mg/m L,其总酚含量分别为70.19、63.20、53.84 mg/g,可见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密切相关。抑菌活性试验表明:白薇粉末乙酸乙酯、丙酮、乙醇乙醇提取物对意大利青霉有抑菌活性,且乙醇提取物抑菌圈直径最大,为31.50 mm;乙醇提取物对其他1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对枣拟茎点霉、辣椒疫霉菌、西瓜尖镰孢菌活性最强,EC50分别为0.194、1.019、4.185 mg/m L。研究结果表明,白薇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较强的抑菌活性,可用于植物源保鲜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慈姑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及慈姑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慈姑多糖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通过测定慈姑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清除羟自由基活性和还原能力测定等体外抗氧化实验来评价慈姑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慈姑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4 h,提取次数3次。慈姑多糖的含量为29.32%。1.0 mg/ml慈姑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0.62%,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5.82%,在还原力的测定中,1.0 mg/ml慈姑多糖在700 nm下吸光度值为0.453 1。[结论]慈姑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体外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DPPH和ABTS 2种方法研究了桔梗不同部位及其茶叶制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总多酚和黄酮苷元的含量,旨在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桔梗资源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桔梗叶片相对其他部位部表现非常强的抗氧化能力,有望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原料加以利用。而桔梗的花、茎与根皮也表现了相对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及多酚含量;桔梗叶片绿茶的DPPH、ABTS自由基消除率,多酚及黄酮苷元含量均高于红茶,因此选择和饮用不同种类的茶叶可能带来不同的健康效应;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两个主成分解释了试验数据的95%,而总方差中约80.6%的贡献率来自第一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中的ABTS、DPPH与木犀草素的载荷系数较大,因此ABTS、DPPH及木犀草素3个指标可有效地揭示桔梗不同部位的各成分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17.
 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是引起面条和面团储存期间颜色褐变的主要因素。发掘可应用于籽粒PPO活性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小麦面粉颜色性状的遗传改良。本研究选用来自全国不同麦区的203份冬小麦品种,验证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Xgwm312的PCR扩增片段大小与籽粒PPO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98bp扩增片段的有无同籽粒PPO活性大小密切相关,该片段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籽粒PPO活性较高。Xgwm312可应用于籽粒PPO活性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黑小麦面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普通白小麦为对照,通过测定黑小麦面粉的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这3种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采用回归性分析进行试验论证。结果表明,不同的小麦品种间,黑宝石1号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花青素含量,在全麦粉、麦仁粉、普通粉中均为最高,其抗氧化活性在全麦粉、麦仁粉中最高。在不同的加工方式下,4种小麦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均是全麦粉最高,麦仁粉次之,普通粉最低,花青素含量则呈现不一致的趋势。进行回归分析时,总酚、总黄酮含量对抗氧化活性影响均显著,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6 5和0.766 4。说明,黑宝石1号是一种较好的黑色食品原料,全麦粉的抗氧化物质含量最高、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石榴皮多酚纳米乳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滴定法结合伪三元相图法,对影响石榴皮多酚纳米乳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优选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结果]以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石榴皮多酚纳米乳的最优配方为:石榴皮多酚4.4%(w/w)、EL-40 34.1%(w/w)、无水乙醇17.1%(w/w)、IPM 5.7%(w/w)、蒸馏水38.7%(w/w)。[结论]采用滴定法结合伪三元相图法制备石榴皮多酚纳米乳工艺可行,石榴皮多酚含量高,达到4.4%(w/w)。  相似文献   

20.
对嘉宝果叶片多酚提取物进行微生物转化,以期获得一种提高其抗氧化能力的方法.以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简称T-AOC)提高率为指标,研究菌种类型、底物浓度和转化时间对微生物转化的影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底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嘉宝果叶片多酚提取物经过黑曲霉转化后,T-AOC提高最明显,底物浓度、转化时间对转化效果的影响显著,最佳底物浓度为1.0 mg/mL,最佳转化时间为2 d.在最佳转化条件下,嘉宝果叶片多酚提取物的T-AOC由0.506 mmol/L提高至0.818 mmol/L,而多酚含量由0.686 mg/mL下降至0.463 mg/mL.HPLC分析发现,黑曲霉转化嘉宝果叶片多酚提取物后产生了新的强极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