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     
正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机制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p MGF505-7R determines pathogenicity of African swine fevervirus infection by inhibiting IL-1βand type I IFN production"为题,于7月26日线上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PLo S Pathogens)》。该研究发现,非洲猪瘟多基因家族蛋白p MGF505-7R与非洲猪瘟病毒的致病力相关。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病毒进入我国已4年有余,因其无法消除且传播方式多样而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巨大威胁。研究非洲猪瘟 病毒的毒株蛋白和基因,解析其蛋白结构和功能是研发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和非洲猪瘟疫苗的首要措施。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蛋白基因的分析,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的一些基因可以作为诊断该病的目的基因,为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且随着对非洲猪瘟病毒蛋白基因的深入解析,发现有些基因可以为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提供帮助。文章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功能基因、致病基因、检测基因及疫苗研发基因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研发和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机制决定了病毒的趋向性和发病机理,病毒感染细胞包括吸附、穿入、脱壳、复制、组装及子代病毒颗粒的释放等步骤,对病毒入侵机制研究可以为开发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提供思路。非洲猪瘟病毒作为一种有囊膜双链DNA病毒,其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与其他病毒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样也有其特殊性。目前,人们对非洲猪瘟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特别是入侵机制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为此,本文就ASFV入侵细胞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机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古典猪瘟病毒基因组及ORF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典猪瘟是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对古典猪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能揭示病毒复制和致病机理,寻找免疫保护关键位点,为新型疫苗开发奠定基础。文章综述了近年对古典猪瘟病毒基因组和相关蛋白的研究成果,对以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是严重威胁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猪感染发病后死亡率高达100%。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庞大,目前对其相关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以及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6.
摘 要:非洲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感染猪的病死率可达100%,能够导致猪只高热、出血、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自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传入我国后,给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对非洲猪瘟病毒功能基因组、晶体结构方面的深入研究,非洲猪瘟疫苗研发也有了一定的新进展。本文将从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生物学、致病机制及疫苗研发等方面的科研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未来的非洲猪瘟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virus,ASFV)感染引起的急性、高致死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猪类疾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法定需要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性疾病。自1921年首发于非洲,ASF给疫情暴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ASFV基因组巨大、编码蛋白众多、大量蛋白功能尚不清楚,这严重制约了疫苗的研发。2018年ASFV传入中国,促使政府对非洲猪瘟研究投入加大,推进了相关的研究。近期通过查阅ASFV基因文库,发现ASFV编码的蛋白有159种,其中已知功能的有91种,预测功能的有9种,未知功能的有59种。因此,本文对非洲猪瘟病毒编码蛋白功能及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更新,为揭示ASFV致病机制及ASF疫苗开发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8.
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免疫失败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持续感染给动物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由病毒持续感染造成免疫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问题已成为猪瘟免疫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猪瘟病毒持续感染除了具有病毒持续感染的部分一般特性外,它还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一、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种类(一)按病毒感染的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感染和后天性感染造成的持续感染。(二)按病毒的毒力来分,可分为强致病性猪瘟病毒持续感染和低致病力猪瘟病毒持续感染。1郾强致病力猪瘟病毒造成的持续感染:这种情况多见于成年猪,特别是成年种猪。经调查发现,种猪中猪瘟…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和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在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发现敲除MGF-110-9L基因的非洲猪瘟病毒对猪致病性降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病毒学(Virologica Sinica)》上。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核质巨DNA病毒,它引起的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ASF的出现给全球养猪业和整个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威胁和挑战。目前尚无针对ASF的有效疫苗,而对ASFV感染机制和免疫逃逸机制认识的不足是制约商品化疫苗研究的主要因素。本文对ASFV的结构和生命周期进行了总结,并从先天性免疫反应、适应性免疫反应和程序性细胞死亡3个方面,对ASFV调控宿主抗病毒反应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归纳,以期为ASFV致病机制研究和新型疫苗靶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谷玉 《中国猪业》2022,17(3):84-86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多器官出血性传染病,病毒感染猪的病死率可高达100%。2018年,我国首次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并很快在国内多个省市点状散发,疫情波及地区生猪大量死亡,国内生猪存栏数量急剧减少,猪肉产品供给出现严重短缺,给我国养猪业和猪肉食品供给安全造成强力冲击。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最理想的方式是疫苗免疫,但由于缺乏有效体外繁殖非洲猪瘟病毒的细胞系、灭活非洲猪瘟病毒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较差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仍未研制出有较高免疫保护效果的非洲猪瘟疫苗。本文对目前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的传染病,研究显示,抑制宿主干扰素(IFN)产生的能力与ASFV的致病力密切相关.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ASFVpI215L蛋白能够显著抑制病毒诱导IFN的产生.为研究pI215L抑制Ⅰ型干扰素(IFN-Ⅰ)的机制提供物质基础,本研究构建了重组原核表...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主要感染猪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淋巴细胞,通常会导致猪出现急性出血症状,体温升高,死亡率达100%。猪在人类食物链中的地位不可替代,而且猪的生理结构、免疫特性与人类相似,因此非洲猪瘟的免疫防控问题与人类社会环境和疾病控制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宿主细胞对ASFV侵染做出的免疫应答,以及ASFV如何抑制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希望对非洲猪瘟的免疫防控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非洲猪瘟病毒出现了基因缺失株等变异株,该类毒株的基因组序列、致病力等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了有效鉴别流行株和基因缺失株,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株与基因缺失株鉴别检测规范》(农办牧[2020]39号),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病毒pS273R蛋白水解酶单克隆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 S273R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非洲猪瘟病毒重组S273R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结果显示:基于纯化的S273R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和亚克隆,获得了4株可稳定分泌抗ASFV S273R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试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测定了其免疫特性。4株单克隆抗体亚类均为IgG1型,轻链均为κ链。本研究获得的非洲猪瘟病毒S373R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为进一步研究ASFV pS273R的生物学功能及基因缺失毒株的鉴别诊断和疫苗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对其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其疫苗也处于研究阶段。病毒载体疫苗作为一种经济省时的新型疫苗,免疫效果稳定且安全,可用于递送ASFV免疫原,对于发展ASF免疫防控技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ASFV病毒载体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ASFV现有病毒载体疫苗免疫原选择和各病毒载体抗原递呈效果及其免疫原性,为后续ASFV的免疫学研究和病毒载体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从2018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起,疫情已在多地发生,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巨大威胁。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复杂、致病机制不清,相关研究基础薄弱,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阐明疫情传播过程中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对阻断非洲猪瘟持续传播和蔓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再评价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效力,采用近年在我国流行的不同临床致病力和不同基因亚型的9株猪瘟病毒流行毒株,进行免疫保护效力研究。结果表明,以C-株疫苗种毒生产的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对我国目前流行的猪瘟病毒高、中、低致病力毒株及不同基因亚型(1.1、2.1、2.2)流行毒株均具有坚强的保护力,且免疫猪接种不同流行毒株毒后不排毒。研究结果为我国继续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全面免疫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为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切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下发加强非洲猪瘟病毒相关实验活动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如下。一、从事非洲猪瘟病毒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具备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从事非洲猪瘟病毒分离和鉴定、活病毒培养等实验活动的,应当在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进行。从事动物接种(感染)试验等实验活动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基因组结构及功能、致病性及致病机制、综合防控措施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认识和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