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政林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4,12(2):329-330
小麦种衣剂应用效果初探蔡政林(四川省资阳市种子公司/资阳市641300)THEPRELIMINARYEXPLORATIONFORTHEAPPLIEDEFFECTSOFTHESEEDCOATINGAGENTOFWHEAT¥ChaiZhengling(S... 相似文献
2.
3.
4.
小麦种衣剂用量与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98~2000年两年度3个乡(镇)的试验表明种衣剂用量以1kg拌50kg小麦种子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平均产量达201.3kg/667m2,比对照增产15.6%. 相似文献
5.
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植保所所制所研制的全消小麦种衣剂经各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此种衣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2.6%~86%,每1hm^2可增产小麦750kg,增产幅度14.8%~26.4%,建议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7.
通过试验研究,小麦播种时,使用乙福酮小麦种衣剂包衣,可以促进小麦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加强小麦幼苗自身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小麦以纹枯病为主的根病发生严重,且逐年有上升的趋势。针对这一问题,海阳市农技站与江苏铜山农药总厂共同研制开发出一种对小麦根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新型小麦种子包衣剂——苗安宁。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不同种衣剂对玉米种子活力和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5个不同配方的种衣剂包衣"丰禾10"玉米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测定苗期的几个生理指标。结果表明,5种种衣剂均能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同时缩短了平均发芽时间;种衣剂2、5号显著提高了叶绿素含量;除种衣剂2号,其它种衣剂均能提高幼苗根系活力,种衣剂1、2、4、5号能促进保护酶CAT、POD的活性,增强了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保护膜结构的完整性,增强玉米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发现试验中存在着长期用同一对照品种、采用统一播种期和等量播种等几个问题,影响区试鉴定结果。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为参试品种综合性状的充分表现提供了条件,同时使区试试验结果更加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15.
荧光假单孢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从小麦根部分离到的荧光假单孢杆菌株hw-5,以不同的浓度采用种子包衣、菌悬液浸种和土壤浇灌3种方法处理种子,研究该菌株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处理过的小麦种子,在苗期均对小麦全蚀病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WangChangchun 《农业科学与技术》2001,2(4):22-24
Effects of four coating formulations on rnaive produc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oating formulations had some effects on improving maize seedlings, strengthening the resistance againt diseases and pests and increasing the yidds in different degrees, especially Paxil which increased the corn yield by 12.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eontrol. 相似文献
17.
含戊唑醇种衣剂防治小麦苗期纹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平皿、盆栽及田间试验确定 ,含戊唑醇种衣剂能显著抑制小麦纹枯菌生长 ,其EC50 为 1 .58mg/L ,联合毒力指数为 542 ,增效倍数为 1 5.7;对分蘖始期和返青期小麦纹枯病的相对防效分别达77.5%和 60 .6% ;麦种包衣处理后能促进麦苗分蘖 ,提高百株鲜重。 相似文献
18.
经抗旱型种子复合包衣剂JAW处理的小麦种子,在干旱土壤中出苗提前、出苗率增加。苗期给予短期干旱胁迫时,经JAW包衣处理的小麦具有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净光合速率和较低的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同时,明显减小干旱造成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的幅度,显著提高反复干旱后的幼苗存活率。对于长期生长于干旱土壤上的小麦,JAW包衣使群体在整个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都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区域试验试点选取的正确与否及试点的多少,关系到试验的代表性及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分层聚类分析法,对国家黄淮麦区19个试验点的小麦区域试验产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淮麦区的19个试验点可划分为16类,试验点的选取基本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