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新源县是个牧业县,1990年10月经有关部门验收,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是自治区第二个基本实现林网化的牧业县。该县在建设农田林网化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及其经验,被特克斯、尼勒克两个牧业县借鉴后,也在1991年经验收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现将新源县实现农田林网化所采取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成功经验介绍如下,供  相似文献   

2.
布尔津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林牧结合综合发展的县,自治区于一九八九年二月四日予以验收,成为牧区实现农田林网化第一县。长期以来,林牧矛盾成为牧区林业发展的障碍,也是人们完不成任务的理由之一。而今,牧区也有实现农田林网化的县.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与求知欲吗?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我将新近实地了解的情况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3.
平原地区毛白杨农田林造林技术毛白杨是华北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的主要树种,若采用的造林方法不当,不但降低造林成活率、影响林相整齐度,而且易形成小老树,大幅度降低农田林网的间接效益及直接效益。我市于80年代后期在农田林网建设上推广应用良种毛白杨苗木,为探...  相似文献   

4.
为了尽快实现我区农田林网化奋斗目标,自治区林业厅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加速实现全区农田林网化的报告》,现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本刊全文转登在此,以供各地学习与执行使用.治区人民政府在转发该报告的通知中指出: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林业厅《关于加速实现全区农田林网化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七五”期间,我区农田林网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到1990年,全疆有51个县(市),92个农垦团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保护农田4000万亩.大规模的农田林网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八五”期间各级政府要继续狠抓农田林网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有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林网化建设步伐.目前尚未实现林网化的县和团场,必须按规划要求如期实现;已经实现林网化的,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为实现平原绿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1986—1987年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化委员会之邀,到南北疆近20个团场进行农田林网化验收,所到之处,见到林网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特点突出,效益显著,使人大开眼界,受益不浅,感触良多。现根据验收所得,就农田林网化问题谈一点个人粗浅看法。 一、把农田林网化建设当作建设“五好”农村的组成部分来对待。实现农田林网化是保持农业后劲,保证农业产量上新台阶的需要,也是提供用材的需要,不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而应把它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组成部分来对待,各级领导和百姓没有这样高度的思想认识,加快林网化的步伐也只能成为口号。  相似文献   

6.
博爱农田林网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5年的植树造林,综合治理,平原区12个乡(镇)、199个行政村的32万亩耕地全部形成了田、林、水、路相配套的农田林网防护体系。20多年来,虽然经历了农村经营体制的变革和第一代林网采伐更新,博爱农田林网不仅没有出现滑坡,而且在坚持中得到新的发展。第二代林网已经形成,其结构更趋合理。全县林网控制率达96%。 在农田林网的经营管理方面,博爱县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由于农田林网建设的特殊性,搞农田林网可以说是群众阻力大、施工难度大、失败系数大。对此,衡水市林业局进行了认真调研,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衡水本地情况的方法,从根本上扭转了农田林网建设的被动局面,截止到2006年,该市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林网总体规模减小,发展不均衡。通过对河北省南部平原县市农田林网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农田林网控制率大约在65%左右,较上世纪70年代下降20%,而且发展水平也很不均衡。好的县市在85%以上,差的地方不足40%,极个别的地方几乎没有形成林网,形成了上万亩、甚至近10万亩的空旷地。我国北方平原绿化达标的标准是要求农田林网控制率是85%,平原绿化示范县的农田林网标准是90%,而且要想发挥良好的生态防护效能,林网控制率也不能低于90%。  相似文献   

9.
从林业二次创业到建设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各级领导对林业工作都非常重视,然而,还存在死角死面,尤其是大面积的农田林网建设,还需要各级领导和广大干群再认识。一、再认识农田林网建设的作用营造农田林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广大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单一农业正向多元化农业发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治沙造林,荒滩荒地造林再掀高潮。营造农田林网具有多种作用,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亦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田林网能改变风向,树干、树叶与之摩擦,能降低风速,林网林带还改变气流结构,使空气的热量交换减弱,从而对其防护内的农作物温度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改善田间小气候。在林网防护范围内,春季土温一般能提高1~2℃,而在林网保护下的空气湿度也相对提高5~8%,夏季林网防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促进农业高产稳产。农田林网范围内,小气候促进了田间作物生长,收获后的根、茎、叶残留在土壤里,增加了土壤腐殖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扩大了土壤水分含量。农田林网还有保田增产作用,在林网庇护下的农作物一般可增产20%左右。此外,农田林网还有吸收大气中的有毒气体、放出氧气、吸收灰尘、杀死有害细菌、降低噪音、改变生态环境等作用。二...  相似文献   

10.
农田林网胁地及其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网胁地是制约农田防护林建设的一大难题,了解农田林网胁地的原因及其发生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负面影响,对加快农田林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中原地区农田林网的调查表明,应用D、D~2H 与林木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估算该地区林网的生物量。调查还表明,以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林网生产力较高,达28.1848吨/公顷·年,生物现存量达42.3187吨/公顷,是中原、华北地区可以推广的农田林网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田林网是平原农区构成农田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山东省部分林网存在树龄过大、结构不合理、树种品种老化、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更新改造,提高林网质量,实现其防护功能和综合效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为此,山东省科委于1991年下达《农田林网更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由原来只在北方风沙低产区营造防风林开始,发展到华北,中原高产地区,进而发展到水网地区的农田林网化。随着农田林网化的发展,各地都进行了大量的观测研究,虽然大多着重研究了林网(带)的小气侯和林网(带)保护下的作物产量,在揭示林网(带)小气侯效应及其对产量影响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对这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则很少报道,尤其在江南平原水网地区。  相似文献   

14.
吐鲁番地区农田林网化建设始于1963年,截止1995年全地区林网面积达4.8万亩,为农田面积的巨8%。从总体看,绿洲农田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基本上能有效抗御八级以下大风的能力,对八级以上大风的抗御能力也大大增强。过去大风大灾、小风小灾,现在大风轻灾。小风无灾,即使是对十级以上不可抗御自然灾害所造成损失较六十年代也大大减轻。因此,农田林网化建设对改善农田气候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抗御风沙危害,保护人民生存环境及农牧业稳定丰收,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巨大作用。但是,本地区至今仅有托克逊县实现林网化,吐鲁番、…  相似文献   

15.
农田林网是平原农区发展林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内外对农田林网的防护作用、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以及农田林网的配置等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但对资源的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为此,通过对农田林网的调查,分析了林网资源及其特点。 调查方法 1.1 根据江苏省森林资源调查有关技术规定,把同时符合树木3行以上、宽6m以上、面积3亩以上的林带划为成片林(林网),反之为四旁树(林网)。成片林(林网)用1/10000地形图实地调查,四旁树(林网)以县为总体,以村民小组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1.2 对农田林网网格面积用1/10000地形图实地将所有整齐的林带在地形图上画出,并在图上求算网格面积。根据网格大小,将林网分成200亩以下,20.1~300亩、301~400  相似文献   

16.
掖县地处莱州湾畔,全县已在八处公社,三百二十个大队,三十五万亩耕地范围内实行了方田林网化。 为了进一步探讨农田林网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合理的林网结构,我们于今年四月中旬共同组成工作组到沙河公社东杜大队进行农田林网效益观测工作。在公社  相似文献   

17.
伊犁地区现有农业耕地854万亩,大部分仍然处在裸露状态,不能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危胁,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近些年来,本着先易后难的方针,首先在全区灌区耕地上开始了农田林网化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区林带林网面积达16.58万亩,占灌区耕地面积的4.97%。1986年,伊宁市、伊宁县已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1988年,巩留县经过几年努力,也基本实现了林网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几年来,由于领导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提高,使我区林业生产重点工程转移到农田林网化建设上来,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洛浦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紧密结合农村“五好”建设,扎扎实实地领导全县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经过三年准备,三年大干,完成三十六万三千亩农田林网建设,成为自治区第二个实现农田林网化的县。  相似文献   

19.
<正> 农田林网是保护农作物的屏障,但随着林网树木的生长,树木胁地问题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为了弄清林网胁地问题和林网内增产的效果。我们对全县50万亩不同类型的农田林网进行了观察和定点试验,初步摸清了农田林网对秋作物增产的作用。一、农田林网树木配置形式对胁地的影响排、灌、路、林四配套的林网,树木配置形式直接影响对农田的防护作用及胁地的多少。为摸清既胁地少又发挥防护效益的配置形式,我们调查了6种不同形式的林网配  相似文献   

20.
尼勒克县是全疆有名的牧业贫困县,然而,在1991年10月,经有关部门验收,他们在牧区、半农牧区中却率先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其作法也被广泛推广。那么,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呢? 一、加强领导,真抓实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