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随着智能化电气设备的不断涌现,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进入了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该文论述了数字化变电站的IEC 61850协议、系统结构、关键性特征,阐述了现阶段数字化变电站的实施方案,分析了数字化变电站的优点,最后总结说明了当前数字化变电站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数字化变电站是变电站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开封110 kV大学数字化变电站为实例,介绍了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特征,分析了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精度校验方法和数字化的保护装置调试技术。为今后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调试方案。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电网一座220 kV数字化变电站运行年久,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对其进行了智能化技术改造,分析探讨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关键技术、过程管理和解决方案,组建了“三层两网”(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站控层网络、过程层网络)的智能化框架,采用最优化的组屏方案,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础,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有效地提升了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韩桢 《农村电气化》2013,(11):17-18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向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的迈进,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及维护监测逐渐成为变电站建设的重要课题。基于此,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数字化变电站网络结构的设计,并结合某乡级变电站工程实例做了说明;另外,文章还提出了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设备状态检测系统方案,并以开关柜环境温度为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文章所述方法可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10kV云林变电站是宁波电网首座投运的数字化变电站,它的设计借鉴了国内几座已投产的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经验,结合技术现状、安全因素和经济效益,提出了云林变电站的设计方案,采用标准三层二网式构架,站控层MMS单网配置,过程层GOOSE双网配置,不设SMV网;采用网络化的监控和保护设备。经过比较论证,采用智能终端替代智能断路器的方式实现一次间隔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快,从传统农机到农业机械化,从农业机械化到农机智能化,从农机智能化到农机无人驾驶等,随着农机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提高,相应的对传感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配合农机智能化发展的技术需求,农机智能感知系统也应运而生。首先阐述了当前农机感知系统的现状和当前感知系统在农机中的应用情况,然后以现有感知系统为基础,设想未来农机感知系统的功能及范围,以期待可以为当前农机智能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7月9日,浙江电网500kV芝堰(兰溪)变顺利投运,这是目前国内首座500kV智能型数字化变电站,其数字化技术应用程度最深、实施范围最广,并在过程层的数字化以及变电站的操作控制智能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8.
介绍目前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并与常规自动化系统相比较,分析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开关、IEC 61850等关键设备与技术,讨论合并单元接入量的采样同步问题,并阐述常规变电站数字化改造的步骤。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现代化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作为电网控制系统的基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我国电力系统已经得到普遍应用,我国新建的变电站均实现了自动化.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数字化变电站的出现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化变电站构成了数字化电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现阶段的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电力销售工作质量提升可以有效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电力计量是电力营销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电力营销计量系统的智能化改造,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问题,还可以为电力企业的用电需求策划提供帮助。本文根据目前智能化电力营销计量系统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清选系统作为谷物联合收获机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着收获机的作业效率和清选效果。目前我国谷物联合收获机清选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普遍较低,如何实现清选装置高效智能化技术发展和提高清选系统工作性能是谷物联合收获机研究的难点。从清选系统基本结构、损失监测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以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研究等方面综述分析国内外谷物联合收获机清选损失监测、自适应调控等技术研究进展,探究提高谷物联合收获机清选系统损失监测精度以及清选装置自适应调节效果,以期为实现谷物联合收获机整机智能化和信息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相比,无论是结构还是其他方面,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均产生了许多不同和变化。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用电的需求量在不断上升,这对电力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电力行业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该行业发展壮大问题,保证电力安全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提高相关设备维修和养护的力度。这篇文章主要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建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温室喷灌系统控制方式简单,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的现状,提出在植物工厂环境下喷灌系统智能化的构想。从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三方面对喷灌系统智能化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4.
智能化技术、智慧生活已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在农业领域,智能化技术正通过各式各样的产品和服务,使得整个农业从生产到消费发生巨大变化。在农机领域,智能化技术正在使得农机从形态到功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人机、自动插秧机、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等,既有单个的智能农机产品,也有农业智能化系统和平台。随着智能化技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农机和农业,一场全新的“农业革命”正被掀起。  相似文献   

15.
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关键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以及相关应用系统开发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在总结和整理现有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可追溯单元划分、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4个方面归纳与总结了可追溯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研究表明,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中可追溯单元划分已经从经验划分发展到建模优化;信息采集技术已经从人工采集发展到智能化采集;信息传输已经从单独的系统开发发展到应用通用的标准化传输方式;信息处理方式已经从人工分析发展到智能化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系统设计在园艺栽培生产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艺栽培生产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满足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全新要求。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自然环境是影响蔬菜、观赏植物和果树的生长的重要条件,为了改变园艺植物受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的现状,人们逐渐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等应用到一定的人工模拟智能化温室中,模拟出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人工智能模拟化系统作为人工模拟智能化温室的核心部分,在园艺栽培和作物的生产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但由于其造价太高,人工模拟智能化温室在使用过程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严重制约了智能化控制系统的使用。为此,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分别对人工智能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讨论,寻找市场价格低廉、品质过硬、性价比高的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搭建适应园艺作物生长的智能化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17.
基于61850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及实际系统的需求,针对220 kV变电站提出一套包括总体设计和各种典型间隔的详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正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基础知识1.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简介用电信息采集,即传统所说的"抄表",经历了人工手抄、半智能化、智能化等3个阶段。早期电能信息的采集均采用人工手抄方式,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抄表周期长,容易出现差错且效率低下,不利于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合理调度。基于手工读表仪的半智能化抄表系统,能较好地统计电能数据,但不能实时监督电能和供  相似文献   

19.
王喜泽 《南方农机》2023,(7):190-192
与传统灌溉技术对比,智能遥控灌溉需要将远程监控设备设置在灌溉设备上,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控制,有利于合理调配水资源,加强对农业灌溉的整体管理,既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基于此,笔者针对农业智能化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阐述了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智能化系统的重要性,探讨了田间信息智能化采集工作原理,并从智能化控制显示内容、计量内容、存储数据功能、自动断电、预警功能、位移、断相保护、电网线报警及终端停电提醒等方面分析了精准灌溉智能化控制的方式,以期充分利用农业灌溉智能化系统,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高效性与整体质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韩静 《农村电气化》2016,(12):14-16
文章以消防信息化为载体,融合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化、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多种学科技术,实现变电站消防设施智能化,其中包括变电站火灾识别系统、智能检测分析系统、远程调控系统,全面实现变电站消防设施智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