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属铝对蚯蚓急性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铝对植物具有高细胞毒性,但其对中性土壤中无脊椎动物的生态毒理研究极少。本论文采用国际标准组织(ISO)和OECD(207)指南中的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金属铝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铝对蚯蚓具有较高的毒性。滤纸接触法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0-200 mg Al /l;人工土壤法LC50为518.20 mg Al /kg干土。在滤纸接触法试验中,金属铝对蚯蚓的急性毒性高于重金属镉和铜,而在人工土壤法试验中金属铝对蚯蚓的急性毒性高于重金属镉低于重金属铜。蚯蚓对铝的污染很敏感,尤其是其上皮组织。因此,必须重视铝的毒性。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铝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和生物降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蚯蚓对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与环境指示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蚯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是污染物从土壤到生物,进而向食物链更高营养级转移的重要环节。总结了蚯蚓对土壤污染物进行生物富集的途径:扩散作用和摄食作用;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蚯蚓体内的生物富集规律和蚯蚓对污染胁迫的生理响应,提出利用蚯蚓体内的敏感生理生化指标作为生物标记物对污染土壤进行生态毒理诊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某电镀厂附近土壤铬污染及植物富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某电镀厂附近地下水、土壤重金属铬污染状况和植物吸收与富集重金属铬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电镀厂附近地下水和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铬污染,土壤中铬含量与地下水六价铬浓度成明显的正相关(R2=0.990 4);同种植物在不同环境下重金属铬含量具有明显差别,随土壤中铬含量的增加,植物中重金属铬的含量也呈增加趋势;小蓬草表现出较高的铬富集能力,根部铬富集系数达到0.584 8~0.831 5,地上部铬富集系数0.260 4~0.451 4;蟋蟀草和地黄对重金属铬有较强的从根部向地上部迁移的能力,地上部铬迁移系数分别达到1.618 5~2.712 0和1.3556~1.899 1。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污染土壤中Cd、Cr、Pb元素向水稻的迁移累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明水稻各组织器官的重金属含量对土壤重金属浓度的依赖性,评价重金属中重度污染土壤植株水稻的安全风险,通过对不同浓度的Cd、Cr、Pb 3种重金属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中、重度污染土壤培养条件下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中分布以及籽粒中迁移累积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水稻植株富集重金属呈上升趋势,但是土壤重金属浓度增加,水稻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下降。在中、重度污染的Cd、Cr、Pb 3种重金属土壤种植的水稻植物高度和生物学产量并没有显著差异,从植株生长上看重金属污染危害有一定的隐蔽性。3种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中迁移能力的大小依次为:Cd>Cr>Pb,在水稻植株不同器官重金属富集能力依次为根系>茎秆>叶>籽粒。水稻糙米的糊粉层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胚乳中的重金属含量,水稻糙米在加工成精米后Cd含量平均降低19%,Cr含量平均降低56.8%,Pb含量平均下降29.8%,这表明稻米通过加工后重金属污染风险降低,可规避一定的食用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土壤中蚯蚓活动与重金属化学行为的相互影响关系,降低重金属对土壤生物的毒害作用,国内外众多学者就土壤中蚯蚓对重金属的累积效应以及利用蚯蚓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等方面 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研究从材料选择、评价方法及蚯蚓对重金属影响机理等3个方面综述蚯蚓对土壤重金属的化学行为以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铜离子污染胁迫对蚯蚓重要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究铜离子(Cu2+)对土壤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生物蚯蚓的毒性作用,笔者研究了人工土壤中硫酸铜污染胁迫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 andrei)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2+对蚯蚓CAT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且酶活随着染毒时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随着Cu2+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对SOD呈现短暂抑制后,明显激活的作用。Cu2+会引起蚯蚓体内GSH-PX活性变化,但并不规律。3种抗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程度与土壤中给予的Cu2+浓度没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土壤污染物基础生态毒理数据是开展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和构建土壤生态筛选基准的重要依据。以北京褐潮土为试验介质,采用ISO 11269-1—2012 标准方法,在土壤中添加0、10、18、32、56、100、180、320、560、1000、1780 mg/kg 外源镍,测定镍对单子叶植物大麦、小麦、燕麦和双子叶植物黄瓜、生菜、油菜根伸长的影响,并检测土壤中镍的残留含量。同时,以此系列浓度(除1780 mg/kg 以外)的镍污染土壤为测试介质,测定了镍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生殖(产茧量)和生长(体重变化)的影响。植物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褐潮土中低剂量的镍可以促进大麦、小麦根系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毒物兴奋效应,而在高浓度下,镍对6 种植物的根伸长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镍抑制大麦、小麦、燕麦、黄瓜、生菜和油菜根伸长的EC50 值分别为918.3、696.6、837.5、409.3、232.3、608.1 mg/kg,镍对双子叶植物的毒性普遍大于对单子叶植物的毒性。蚯蚓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0~1000 mg/kg 的处理浓度范围内,镍对蚯蚓体重无明显影响,但在浓度大于180 mg/kg 时对蚯蚓生殖表现出较强毒性,可明显降低蚯蚓的产茧量。北京褐潮土中镍影响蚯蚓生殖的EC50 值为329.6 mg/kg,研究结果可为制定镍的土壤生态基准和开展镍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荞麦在不同镉背景值农田中的镉积累转运特性,为镉污染农田的植物修复作用奠定基础。以8个荞麦品种(系)为材料,在9个镉污染农田开展多点试验,检测荞麦根、茎叶、籽粒镉含量。结果表明:荞麦对镉的吸收积累能力很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镉含量增加,荞麦籽粒镉含量先呈增加趋势,随后镉含量不再明显增加。荞麦成熟期不同部位对镉的吸收规律表现为茎叶>根>籽粒;茎叶镉富集系数2.03~5.52,根镉富集系数1.03~4.08,籽粒镉富集系数0.15~0.92;根-茎叶镉转运系数1.34~2.30,茎叶-籽粒镉转运系数0.07~0.22。说明荞麦是适合用作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潜力植物,具有明显的镉富集能力和较强的镉运输能力,土壤镉主要转运并积累在茎叶中。  相似文献   

9.
玉迪安对蚯蚓三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采用急性毒性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玉迪安溶液处理的赤子爱胜蚓半致死浓度(LC50),用测定酶活性方法检测了中毒后赤子爱胜蚓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1)玉迪安对赤子爱胜蚓48h LC50为81.371 mg L-1。(2)玉迪安药物对动物SOD、CAT、POD活性影响均为显著(p<0.05)。低浓度药物60.342~75.044 mg L-1处理动物SOD、CAT活性呈上升趋势;当浓度增加至83.691mg L-1,SOD、CAT活性开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POD与SOD、CAT活性变化趋势相反,酶活性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现象。拌种农药玉迪安流失到自然土壤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蚯蚓造成胁迫,影响动物正常行为以至危害生命,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及以蚯蚓为食物的下一级消费者。  相似文献   

10.
对葫芦岛锌厂周围污染土壤上种植的玉米进行了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程度不同的地区,Cd、Pb、Zn在玉米植株不同器官的浓度大小均依次为:叶>根>茎>籽粒,而Cu在玉米植株不同器官的浓度大小依次为:根>叶>茎>籽粒;Cd在玉米根、茎和叶中的富集系数最大,Cu表现居中,Pb在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富集系数均为较低,Zn在玉米籽粒中的富集系数最大;随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玉米植株各器官的富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滨海平原耕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在浙北和浙南分别建立不同围垦利用时间的土壤系列,采集不同围垦利用时间的表层土壤混合样和剖面分层土样,分析土壤基本性状和微量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围垦利用时间对微量元素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围垦利用时间的增加,土壤中铜、锌含量呈现增加,而铁、锰、硼、钼含量呈现下降;有效态铜、锌、铁、锰都呈现明显的增加,而有效态硼、钼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围垦时间的增长也增加了上下层土壤之间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土壤剖面由上至下铜、锌和钼含量呈现下降,而铁、锰和硼呈现出向中下层增加的变化。围垦利用时间对微量元素的影响主要是土壤基本性状发生变化、长期种植水稻发生淋溶作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测定了不同培养条件下Pb对蚯蚓的毒害作用,并通过牛粪、砖红壤培养试验,测定了蚯蚓对Pb的忍耐性,及不同形态Pb对蚯蚓体重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蚯蚓在在液、沙、泥土和干牛粪中的急性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354.41 mg/kg、360.95 mg/kg、1228.02 mg/kg和3894.62 mg/kg。蚯蚓在腐熟牛粪中对Pb有很好的忍耐性,当牛粪中Pb含量达到15000 mg/kg时蚯蚓依然能够生存。蚯蚓在Pb污染砖红壤生活60d后回收率和体重均有下降,在土壤Pb含量分别为400 mg/kg和444 mg/kg时蚯蚓的回收率和增长率下降最快,分别为0.6403和-0.4358。限制蚯蚓增长的程度大小Pb形态依次为:碳酸盐结合态>交换态>有机态>无定形氧化锰结合态>晶形氧化铁结合态>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残渣态  相似文献   

13.
初探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肖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2):147-150
基于榆林乃至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采用经典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滴定所用的硫酸亚铁(铵)消耗量很大,甚至与空白接近,耗时又消耗化学试剂。笔者选取69个有机质含量在2.0~30 g/kg的土样,采用经典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和减半使用K2Cr2O7-H2SO4溶液的情况下测定有机质含量,其他条件不变,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典方法与改进方法,当有机质含量≤8.7 g/kg时,100%的数据符合平行测定允许差;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种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越来越大,当有机质含量>15.2 g/kg时,修订方法的测定结果均低于经典方法的测定结果,且只有27%的数据能满足平行测定允许差,不宜采用上述测定方法。该有机质测定改进方法,特别是当有机质含量≤8.7 g/kg时,既节约了化学试剂,又节省了配置试剂和滴定所用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施用污泥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的迅速增加,污泥的处置及其环境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污泥土地利用因具有处理费用低廉及高效性的特点,已成为重要的污泥处理方式。然而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是限制其大规模农田利用的重要因素。施污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研究可以用来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移动性。用修正BCR三步连续提取法进行分步提取研究了施污后的水稻田土壤中Cu、Pb、Cd、Zn的形态分布状况。与对照相比,在直接施用污泥的水稻田土壤中Cu、Pb、Cd、Zn的含量显著增加。但即使是在施污60t hm-2的土壤中,Cu、Pb、Zn的含量亦远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在施污的水稻田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规律为:残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可交换态和弱酸溶解态。这些重金属元素在水稻田土壤中相对稳定性顺序为Zn>Cu>Cd=Pb。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菜地土壤和蔬菜砷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福州市主要菜地土壤和蔬菜的As含量及其健康风险,采集福州市郊区及周边县市菜地耕作层土壤样品98份、蔬菜样品111份,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砷含量。结果表明:福州市菜地土壤As含量范围为1.16~26.94 mg/kg,平均6.02 mg/kg,区域土壤As分布:马尾开发区>连江县>晋安区>长乐市>闽侯县;菜地蔬菜As含量范围为nd~0.0575 mg/kg,均值为0.0080 mg/kg,蔬菜砷对福州市部分人群存在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韭菜、豌豆苗、生姜和茼蒿吸收As的能力较强;紫菜薹、叶菾菜、菠菜、冬寒菜、大蒜、大白菜及大部分根茎类蔬菜、瓜果类蔬菜吸收As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